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19|回复: 0

“方言教学”当激活对城镇化文明的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3 15: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徐大发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http://guancha.gmw.cn/2013-05/22/content_7715425.htm#blz-insite  

日前,上海市教委在答复市政协委员保护上海话的提案中表示,将大力推进学龄前儿童沪语教育工作,遴选本市有条件的幼儿园进行上海话教学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市推行。(5月15日《东方早报》)

上海根据提案推行沪语方言教学,对保护本地特色方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此事也很纠结。一是普通话教学一直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推广通用的普通话是宪法明确的法定义务。二是孩子用方言教学会不会反而影响到对普通话的学习?也有实践证明,早先一直用方言教学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普通话非常困难。如果造成顾此失彼的缺憾,就得不偿失。三是短时间内选拔沪语教学的师资也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说,方言教学的决策会一时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

其实孩子对方言的接受有着先天的条件,在生活中家长和社会人群现实中就是学习方言的教育资源。如果说孩子不会说方言的话,责任应该在大人。任何民族,真正的母语应该是方言。要求讲普通话只是一个便于交流的公共性语言工具而已。掌握了本民族语言,就等于有了打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钥匙。因此,作为家长,不应该为了迁就孩子就自己讲普通话,应该讲方言,扮演好方言“第一任教师”的职责。

作为社会公用语言,应该允许多种语言并存,不能限制或强迫人们只讲某种语言。那种规定只讲一种语言或是必学多种语言的做法,说到底还是一种“功利”做法。比如,以前就出现过一些企业不准员工讲方言的负面新闻。还有社会上招聘或评定职称必须讲(考)英语的做法,也是一种错误的导向。现在为了保护方言出现了“从娃娃抓起”的做法,虽是一种较好的补救方法,但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应该尽保护方言之责,营造好的教育环境。

有统计显示,目前全球每隔14天,就会有一种语言消亡。语言学家认为,到下世纪,估计近一半的语种将会消失。1000多种语言已被列为濒危语种,处于被遗忘的边缘。因此,保护好方言显得迫在眉睫而又意义深远。

其实不仅仅方言有濒临消失的危险,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面临着消失的局面。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但力度还不够。许多地方的特色文化,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不仅于此,在本地传统特色文化渐行渐远的同时,一些外来的文化不断蚕食着本地文明,像那些洋节洋俗越来越多,而真正本地土著的文化反而越来越淡化渐渐走向虚无。

这值得我们反思,更要引起重视。现在提倡农村城镇化,在物质文明上是值得鼓励的,但在精神文明上应有所保留。什么是城镇化文明?如果在城镇化文明的过程中,那些传统的优秀文化都被一起同化乃至消失了,就失去了根本与自我,那不是真正的文明。现在一面提倡文化价值多元取向,一面又把该继承弘扬的好东西抛弃了,失去了传统主流的文化,这种“扬弃”是一种历史文明的倒退,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

上海将试点幼儿园沪语教学是一个信号,可以促使自觉的文化与文明的反思。不仅仅是对语言这一块的抢救,我们更要反思多个层次的传统优秀文化的缺失现象,建立起普遍的攻守同盟,巩固阵地,不至于在城镇化文明的号角中迷失了本真的自我。期待在抢救发掘传统文化方面有更大的新动作。(徐大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7:08 , Processed in 0.1050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