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2|回复: 0

碎片化阅读时代的特稿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3 14: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06-27 19:01 

  微博时代的到来,140字的阅读效率,令碎片化阅读时代正式来临。

  往日街头叫卖都市类报纸的情景不在,而报刊亭里,报纸的摆放位置和数量,早从往日最为瞩目的位置让位于杂志,寥寥几份报纸被报贩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蒙灰已久。再看另一类纸媒——杂志,自2012年以来,却有一些全新的杂志或“翻新”杂志强力出击,发行量逆市上扬,比如以“轻幽默有兴趣”为风格定位的新杂志《壹读》,全新改版以“人物特稿”见长的老杂志《人物》换新颜,在2012年无论在口碑、品牌以及发行量上都有良好的表现。

  碎片化阅读时代,为何以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报道见长的杂志却能够逆势上扬?特稿的媒体价值在碎片化时代是否能够成为拯救媒体荣誉的最后一根稻草?

  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真相”饥渴

  对于这种新兴的碎片化阅读,人们的态度各持一端。保守主义者悲观地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文化正在大踏步倒退;乐观主义者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促进了大家交流。实际上,不管喜与忧,这种阅读方式使人们阅读的分量变轻了,同时,真正的阅读变得困难重重。

  早在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就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

  那么,在当下的阅读特征下,人们对碎片化阅读日益不满足的状况加剧,对于信息具有整合功能、解释功能,甚至挖掘“真相”功能的特稿,是否可以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另一种需求,而重新回到人们阅读范围,来弥合碎片化阅读对于“真相”的饥渴?

  《壹读》杂志主编林楚方的观点是,新闻人必须适应时代变革,洞悉信息爆炸时代受众的信息选择规律,新闻理想必须通过市场份额的扩大而得以实现,新闻人不能固步自封、制造概念等,他还认为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整合工作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市场。

  信息整合之下的特稿呈现方式,恰恰可以成为专业媒体应时代而变赢得尊敬的重要手段。

  特稿写作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不可否认,碎片化阅读让个人不那么孤立,通过手机、微博等联接,会拥有一个虚拟社群空间,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支撑感,自己也能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然而,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并不意味着信息传播的内容足够准确。在人人都可以当“记者”的时代,具有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专业记者和媒体,恰恰是这个全媒体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尤其,当特稿可以成为拯救媒体荣誉的重要部分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呼唤显得更为迫切。
新闻特稿是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刻主题、富有文学表现力、具有新闻价值和新闻本质性的一种新闻文体,它不仅具有新闻的告知功能,同时具有文学的审美功能。受众传统的心理仍然希望从新闻中读到故事,而现代社会的碎片化阅读,使得这种对故事本身的渴望,更加倾向于对特稿质量的苛刻要求。这种非虚构的故事化新闻作品更受欢迎,是因为故事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新近发生的上海复旦大学室友毒杀案中,人们被事件本身震惊。当不断更新的关键信息在消耗人们的注意力耐心时,很多人更愿意在了解事件本身之后发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谁来及时地回答了受众有关“为什么”的提问,谁便站在了媒体竞争的头排,赢取了人们或许已经并不多的阅读耐心,从而在报道中建立媒体品牌价值。

  事实上,事件在发生两周后,微博上广为传播的两篇深度特稿回答了人们有关“为什么”的疑问。一篇出自杂志《博客天下》,另一篇出自报纸《南方周末》。尽管其载体不同,但无疑,这些成功吸引人们阅读的稿件类型,都是出自专业记者的专业采访,它们整合碎片的信息,尽量捕捉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还原故事的完整,以优美的文本叙事,终结了这一事件在媒体上持续数日的纷扰。

  都说新闻是易碎品,然而,易碎的只是信息,而不是故事。当新的信息叠加于旧信息之上,只有一天生命力的新闻变成旧闻,而受众能够记住的,只有那些能够提供给他们完整故事的特稿,以及特稿中传递出的价值观。媒体的专业主义特长,恰恰体现于这些稿件中。

  新技术下的特稿融合创新

  如果深究“特稿”的定义,在新闻学界也并未有特定的解释。但事实上,无论如何界定,对于受众而言,要理解的并不是“我看到的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的报道”,而是“是否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的报道”。既然新技术对媒体正在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那么,有关新闻报道的形式,是否也需要随着新技术的变革而变革?答案是肯定的。

  最新一届的普利策新闻奖中,特稿奖项的获奖作品正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特稿呈现方式。这篇名为《雪崩:特纳尔溪事故》的特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它的制作和呈现方式中,完美融合了新闻报道与多媒体技术,以身临其境的文字和宏大丰富的画面、交互技术,描述了发生在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一次惊心动魄的大灾难,全面记叙滑雪者的罹难过程、讲解雪崩的科学原理。

  “这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次颠覆,未来新媒体报道将如何演进,显然值得各方思考。”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互联网很大程度融合了各种报道形式和呈现方式,但是就算在“PC+互联网”时代,想要在一个便携的终端设备上呈现融合了图文、音视频以及交互技术的内容,依旧很难实现。

  融合是一种趋势,但融合之路并不容易。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的掌握,要求一篇完美的特稿不再是记者和编辑两个人的战斗,它更像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而这样的创新,是否也意味着特稿正从过去带着手工作坊味道的“记者+编辑”式的温情脉脉讲述,正在进入去个人特色化的“产品”时代,而这种“产品”是否能够赢得读者的青睐,仍然需要时间加以佐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14:53 , Processed in 0.0684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