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5|回复: 6

称领导为“老板”太庸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3 08: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禁称领导老板老大 禁呼下属哥们兄弟
来源:广州日报 2014年05月15日10:04

原标题:禁称领导老板老大 禁呼下属哥们兄弟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称呼“老板”、“老大”!昨日(14日),记者从广东省纪委了解到,省纪委于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的纪律。
省纪委近日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指出当前广东党政机关部分党员干部受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兄弟”等,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极不相称。

省纪委相关负责人指出,称呼问题反映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中发〔65〕7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省纪委特别强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记者汤南 通讯员粤纪宣)


称领导为“老板”太庸俗

来源:http://cswb.changsha.cn/html/2014-05/15/content_2_3.htm

  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指出当前广东省党政机关部分党员干部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兄弟”等,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与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性质极不相称。(见本报今日A5版报道)
  @厦门乐水:我遇到副职时往往不知该如何称呼他们。过去不提倡称职务名,无论官职大小一律称某某同志,人人平等,干群关系融洽。真的怀念那种优良传统。规范称呼,也是当今反“四风”的一方面内容。

  @朱迎春888:曾见一女检察官对检察长称:“×检,我就是您的马仔!” 这样的称呼简直让人起鸡皮疙瘩!

  @点点猴一号: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像土皇帝一样,这称呼能不庸俗吗?非肃风不可了!

  @ZhangJinyi:我觉得,不是称呼破坏党内民主和公仆形象,而正是因为党内缺乏民主,领导没有公仆意识,才出现这些庸俗称呼。

  @双子战神:一直反感公职人员中“老板”这种叫法,大学里学生往往把导师称作老板,恶心!

  @赵言:称呼是表,体制是里。只因监督少、公开少,才使称呼变得庸俗和谄媚,让人肉麻。

  @毕晓哲:如果一些被称呼为“老大”的领导,内心是清醒的,对这类不良风气是厌恶、唾弃的,下属岂敢如此随便?如果一些领导的思维和习惯不率先纠正过来,下属敢“改换称呼”吗?在权力相对集中的官场中,不能指望下级和下属去率先贯彻规定。

  @陈广江:禁令能管住人的嘴,但无法管住人的心,如果官场中充斥着“心口不一”的称呼,也该是一种怎样的尴尬!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8: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党政机关称领导为“老板”的现象值得警惕
作者:朱文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2年10月23日09:06
   
原标题:“老板”称谓析(思想纵横)  时下,在有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听到有人称自己的领导为“老板”,此称谓还颇有流行的趋势。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所谓“老板”,一般用于商界,多指商店、工厂等的所有者。历史上,党内个别领导同志被称为“老板”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称谓。今天,把这个词用到领导干部身上,就让人觉得变了味儿。领导干部被称为“老板”,并不仅仅是称谓上的不适当、不严肃,而且反映了有的地方、部门、单位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一言堂”色彩浓厚,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可以像某些私营企业的“老板”那样独揽大权、一个人说了算;二是“家长制”作风严重,下属与领导干部之间存在类似于雇工对雇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后者直接决定前者的升迁提拔和前途命运。无疑,这是对党内正常政治生活的一种扭曲。

  关于领导干部的权力性质与身份定位,我们党有着明确的论述和规定。我们党一贯强调,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同时,党内同志不论职位高低,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是人民公仆,领导干部尤其应在服务群众上作出表率,正所谓“领导就是服务”。由此来看,要有效防止和避免领导干部成为“老板”,就需要进一步端正相关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地位观,促使其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们党明确要求,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民主监督,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更不允许个人专断。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被称为“老板”,与其民主意识不强、习惯于独断专行有着直接关系。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采取措施促使这些领导干部切实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组织广大党员讨论,充分听取各种意见,从而在制度和程序上避免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个人凌驾于党组织之上。

  集体讨论、群众公认,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重要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干部人事制度中的重要体现。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却有意无意地违反这些原则,常常撇开领导班子的集体意见与群众的意见、建议,仅仅按照个人好恶与个人利益来选拔任用干部,从而导致一些下属将其当作“老板”,对其言听计从、不敢说半个“不”字。要改变这一现象,端正这些地方、部门或单位的选人用人之风,就要采取措施促使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重要干部任免党委集体讨论制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得到切实贯彻。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岂能称老板 战友不该叫哥们
来源:解放军报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5:45

  本报讯记者彭泽成、特约通讯员王本礼报道:称领导为“老板”、称同志为“哥们”等不良风气,曾一度在湖南省军区个别单位流行。在先进性教育整改阶段,湖南省军区党委从改变称呼抓起,积极营造良好风气,使这一现象明显改变。8月中旬,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王振杰对记者说:“从司空见惯的问题改起,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题中应有之意。”

  省军区系统的党员干部与地方人员交往较多,有意无意之间一些党员干部言谈举止出现了“地方化”、“庸俗化”倾向:部属与领导之间不称职务叫“老板”,战友之间不称同志叫“哥们”。省军区党委“一班人”分析认为,从表面看这似乎只是称呼问题,实际上如何称呼事关形象,诸如迟到早退、组织纪律观念弱化、进取精神不足、工作标准不高等现象,可以说与“变味”的称呼有一定关联。

  湖南省军区党委以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站在风气建设的高度,着力改变这种“变味”的称呼。他们还引导党员干部认真查找言行有无违背党章规定,有无影响军人形象,有无损害党员品格,进而摒弃庸俗关系学,时时处处做到讲党性、讲原则。省军区党委机关还发挥地域优势,组织官兵参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居,领略伟人风范,切实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广大党员从端正观念入手,确立了“放纵小节不潇洒,谨言慎行是追求”、“进了武装部,还要再进步”、“朋友是条路,但要走正路”等正确观念。娄底军分区在党员中开展了“为自己画像,让群众讲评”活动,引导大家进一步明确军队是要打仗的,平时乱称呼,战场上必然乱套的道理,自觉从改变称呼入手正作风。
  从改变司空见惯的小事抓起,规范了言行,端正了风气,也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省军区党委专门向基层下发了干部使用、服务基层、工程招标、经费物资管理等5个方面的16条承诺,省军区各级党委围绕“打得赢”认真分析民兵预备役建设形势,大都拿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和方案。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称谓与领导作风来源:南方网 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gdspcn/200209090751.htm  2002-09-09 11:20:45

南方网讯 时下,在一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常听到有人称自己的领导为“老板”,并大有流行之趋势。


笔者分析,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大约有三:一是社会上称“老板”是一种“时尚”,有从众心理;二是现在的私营企业老板有钱有地位有派头,看了让人羡慕,称呼者对领导有迎合心理,同时夹杂着敬畏、向往等复杂想法;三是被称呼者确实自觉不自觉地在工作中把自己当作了本地区、本部门或本单位的“老板”。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老板”一词的解释是“私营工商业财产所有者;掌柜的”。对“领导”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率领并领导一定方向前进;二是担任领导的人;领导者。“老板”经营的主要目标是获取最大的利润;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工作的根本宗旨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板”一词本无褒贬,但用到领导干部身上,就让人觉得变了味儿。因为能够被称为“老板”的领导干部往往是那些身居要职,手握大权,是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一把手,他们在很多时候可以像私营企业老板那样说一不二,作出重大决策,决定众多干部职工的前途和命运。


再说那些被称为“老板”的领导干部们,有的听了一笑了之,并不在意;有的听后却格外舒服,显得十分受用;更有甚者不但受用,还认为这是对自己领导权威的一种肯定的话。而在那些对“老板”称谓感到十分受用的领导干部身上,人们往往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那种变味的工作作风。因为在现实中,确有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一把手存在“老板”思想,“老板”作风。他们手握大权,工作中事无巨细,都得经过自己点头同意,一些重大决策和人事变动或一个人说了算,或即使集体研究也是走走过场,最后还是根据个人的意志和好恶拍板决定,说话做事,俨然一副“老板”的派头。也许,这些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树起自己领导的“权威”。“权威”是树起来了,但这种“权威”拉远的是与干部群众的距离,丢掉的是民心。不可否认,在许多时候要求一把手在关键时刻要敢于决断,不能优柔寡断。但是,决断不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在重大问题决策和决定上要倾听大家的意见,对各种因素都要全面地分析一番,绝不会影响到个人的权威,相反,它有助于更好地履行一把手的职责,更好地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


个人手中的权力不是哪个领导干部的私有财产和向人民群众发号施令的工具;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的是让领导干部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替人民办事、谋利益的。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权威,不在于别人是不是称自己为“老板”,而在于你在人民心中的位置。那些在工作中作风民主,知人善任,与广大职工同心同德,把工作做好,把事情办好,让百姓受益的领导干部,群众就会拥护你,信服你。相反,那种自以为是一把手,就可以摆出“老板”的姿态,工作决策全凭个人好恶和意志,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的领导干部的作法,正是党性不强,作风不纯的表现,对工作、对党的事业是百害而无一利。这种干部,即使再有“老板”的派头,也会让人民群众感到厌恶。


那些因被称为“老板”而洋洋自得的领导干部,是到了必须进行反躬自省的时候了,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要通过自省防微杜渐,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把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个领导干部,若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掌声和阿谀奉承声中飘飘然,唯我独尊,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必然会逐渐走上与人民对立的道路。


称谓虽小,作风却大,影响更大,愿“老板”这种变味的称谓在领导干部身上早日消失。(编辑:农夫)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9: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场“称呼学”:市长以上称老板 基层领导叫老大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孙甜甜 杨翘楚  2014年04月24日 11:26

原标题:官场“称呼学”

南方周末记者 鞠靖 南方周末实习生 孙甜甜、杨翘楚

“在一些部委,如果党组书记和部长不是同一个人,有时下属们也会叫党组书记‘部长’。”

“别人叫他院长,他马上就回答,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如果是叫老师,他就好像没听见一样。”

一些地方为了规范称呼,甚至制作党内互称同志提示牌,摆放在党委(支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的醒目位置。

某个晚上,一名中年男人叩开了郭振华家的门。“有个姓池的人找你。”女主人高声招呼郭振华。“是池、池厅长?”郭问。“啊呀啊呀,池厅长您、您来看我们?”意识到来者的身份后,女主人恭敬地赔笑道。

这是官场小说《沧浪之水》的一个桥段,刻画的正是官场中人对“称呼”的娴熟运用。

2001年,痛恨官场中丑恶风气的阎真写下了这本小说。尽管如此,这位北大毕业之后拒绝机关身份而选择乐守象牙塔的文学教授,在现实中也不得不屈服于无处不在的官场“称呼学”。

“一个科长一个小主任,官位叫出来他就高兴一点。”阎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这么大年龄了,我叫我们单位的人,尤其是机关的科长、副科长和办公室主任,我就叫他某某主任,尽量把这个位置叫出来。因为有些事要找他帮忙。”

类似阎真这样的体会,某县财政局的小丁也有。不久前她参加一次接待活动,直到见到《××调研组来县接待手册》,小丁才知道,她一直称为“王处”的这位省财政厅领导,原来只是一个主任科员。

但她依然恭恭敬敬地继续称呼“王处”,因为她的局长也这样叫。“局长说,当‘王处’还只是从下属事业单位借调到省厅的科员时,他就开始喊‘王处’了!”

按中国的行政级别,这位局长和“王处”都是主任科员,相当于人们熟知的“科长”。正如人们从官场小说中所看到的那样,在那些见诸文件的称呼之外,官员之间还有另一套“称呼”的学问,有许多难以言传的细微讲究。

“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

对于基层的许多官员来说,“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是相互称呼时的惯例。阎真说,“在县里,一个科级干部就很大了。一个局长其实是科级,但是我要叫他局长。股长比科长还要小,可在县里也已经好大了,也是一个长嘛,也要叫出来。”

“叫大不叫小”的惯例不仅仅是基层的专利。一位资深媒体人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一些部委,如果党组书记和部长不是同一个人,有时下属们也会叫党组书记‘部长’。正部级机构的领导叫主任或者局长的,他们的下属会习惯于叫部长。”这不是为了追求虚荣,而是害怕与低级别的职务混淆。“部长级别高,而办公厅主任也是主任。”

除去上述最基本的称呼规则外,官员之间的称呼还有许多微妙之处。

“上级对下级常常以‘姓名+同志’相称,但下级对上级当面一般却只用‘姓+职务’或‘职务’。”华东师范大学的胡范铸教授在他2000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他的研究方向是应用语言学。

然而,有些时候这条规律并不适用。例如,一个机关的正副书记中有好几位姓王时,“叫某某书记是惯例”上述媒体人说,名字+职务的选择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有一个很明确的区分”。

区分不同称呼的,除了职务外,还有资历与感情。一般来讲,官员之间互称官衔是较为客套和安全的,但一些职务不高的“老机关”却常享有“豁免权”,可以将别人眼中的“王书记”省去姓氏,直呼其名。上述媒体人说:“在机关里称名字,本身并不是冒犯,当然你要估量一下自己的地位,以及你和那个人到底有多熟。”

在官员中间,流行着种种特殊情况下的称呼办法。例如,对于姓付的书记,往往不能称付书记,而要用名字称“××书记”;当两个书记同姓时,也要叫名+书记……熟练掌握着一套规则,几乎是公务员的入门程序。

任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的阎真发现,高校中的干部并没有免俗于官场“称呼学”。阎真说:“我认识的一个某学校年轻老师,新提了副院长,相当于副处级。他一天到晚说我们‘处干’(处级干部)如何如何”,“别人不说(叫)就不高兴”。这位年轻的副院长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别人叫他院长,他马上就回答,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如果是叫老师,他就好像没听见一样。”

“老大”与“老板”

除了大庭广众下的繁多称呼,一些官员在酒酣耳热、窃窃私语时的叫法也各不相同。

上述那位媒体人曾在县乡一级基层政府的饭局上见识过,一名干部起身敬酒,朗声说道“我们老大……”。当面叫一声“老大”,除了几分亲昵,更展现出明确的权力排序。与之相对的,所谓“老二”不仅不用做面称,甚至不能公开排出来。

“一个省里面省委书记是老大,但是你也不能说省长是二把手,因为在政府口,他也是老大;你也不能说副书记就是二把手,因为按照惯例,在党内,兼省长的书记(才)是。”这位媒体人说。

然而到了市级干部,这种江湖气的“老大”、“老二”便有时被透着商业气息的“老板”所取代。

一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称“老大”在基层会比较多,更江湖气一些。一般称“老板”的,至少是市长、市委书记这个级别的。如果称一个县委书记为“老板”,会显得特别可笑,因为县委书记就是个处级官员,所以往往会称“老大”;如果称呼一个乡长“老板”也不行,因为级别同样不够。

真正难以处理的是如何称呼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被降职的官员。江苏省级机关一位工作人员,曾经在南京的颐和路上遇到过当年的无锡市长毛小平,这位工作人员竟然一时语塞不知如何称呼。“喊他毛市长、毛主任都不合适,喊小平吧,你不觉得‘小平’是特指的吗?所以后来我只好说‘哎——哎——你好’。”2012年毛因为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他一度被认为在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担任副主任,后又传出降为处长。

江苏省委办公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县里也常常称省城去的领导为“首长”,不分级别。“之前,只有中央来视察的领导,不方便提前透露姓名或者不适合直呼其名的,我们才在制作席卡和称呼时称‘首长’。当面这样称呼时,级别差距至少要有3级。但现在,称‘首长’已经没有这么严格了。”

他回忆,自己第一次被县里称“首长”时,感到很不习惯,有一种“僭越”的感觉,但后来发现叫的人和被叫的人都心安理得,也就顺其自然了。

但那些真正的“首长”们,却似乎对职务称呼极其超脱。

2013年6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到深圳调研,当TCL董事长李东生汇报工作称呼“委员长”时,就被他打断,“叫‘老书记’就行,叫张德江我就更高兴了。”

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一位专家发言刚提到“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要求在场专家少说客套话,言简意赅。

“同志”不够亲切?

在胡范铸教授看来,“称呼学”的流行和称呼的变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社会风气“变坏”了,更反映着社会心理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独步天下的“同志”,起初是有着共同理想与信仰的政党成员之间的共勉。孙中山在1918年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其遗嘱常被总结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正式写道:“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时的“同志”,还只在社会精英间流行。

1949年后,“同志”迅速成为正确甚至唯一正确的政治称呼。毛泽东早在1959年就要求互称同志。196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然而在社会秩序混乱的“文革”时期,即使同志这个称呼也显得不合时宜。胡范铸说:“那时同志都不能随便叫,叫什么都觉得不对,说错了就会闯祸。”

尽管如此,出于表明立场、提防异己的原因,“同志”在民间成为了最保险的尊称。在上世纪末的一些港台剧中,剧中人物一旦踏上大陆土地,逢人即称“同志”。在他们看来,“同志”似乎成了大陆文化的符号,否则就会被视作另类而引起麻烦。

今天的人已很难想象“同志”之称所引起的重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曾经明确,“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任何负责党员包括中央领导同志的个人意见,不要叫‘指示’”。

1984年,“同志”有一次不同寻常的亮相。当时的《武汉晚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这是1984年4月武汉一职工向邓小平写的申冤信。邓小平在信上圈阅道,“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酌重处理!”

在经历了极度混乱的社会秩序后,党内又能互称同志,成了当时具有标志性的思想解放事件。

时间进入21世纪,“同志”有了更丰富的含义,使用起来也显得很突兀。“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求自己的角色定位,个人的自主意识提升。当今社会是称谓语最丰富的时代。”胡范铸说道。

2003年,全国各地党委都曾专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内互称同志优良传统的通知》,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

例如,甘肃省的文件就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为同志,党内刊物、文件和其它书面材料也要按此办理。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带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做党内互称同志的表率。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完善相应的制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形成党内互称同志的有效机制……”

但种种迹象表明,重视并未使互称同志重回流行。2013年10月,《人民日报》转载了题为“党内称谓容不得江湖气”的评论,说“不知从何时起,互称‘同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

一些地方为了规范称呼,甚至“制作党内互称同志提示牌,摆放在党委(支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场所醒目位置”,以“营造民主平等、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工作作风”。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永刚教授说,现在“同志”作为一种社会主义传统保留下来,成为正式场合的庄重称呼。但在现实官场中,在对称呼进行“推敲”后,官员私下里往往不会互称同志。在一位官员看来,现在如果见面还称“同志”,不仅显得怪异,还意味着拒人于千里之外,“下面的事都无法进行了”。

尽管存在着所谓的称呼规则,但因地域、风俗及人情的巨大差别,官场称呼并无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则。例如在湖南,一些称呼就很独特,官员们背后往往称呼高级官员为“张嗲”、“李嗲”(“嗲”在长沙话中意为老者),同僚之间则会互称“张哥”、“李哥”。

现在在一些地方,某些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之间的称呼如某局、某厅等,很流行。在一位观察者看来,新世纪以来,官员群体的社会评价有所降低,经济、社会地位、个人成就感、荣誉感都不可同日而语。张局、李局这种称谓,一方面保有官场认同,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过于强调身份而引起他人反感。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9: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同志”到“老大”看官场生态“蜕化”
作者:冬月禾  2014年05月16日13: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中发〔65〕7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省纪委特别强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5月15日新华网)

说起“同志”,它最早的出处应是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但在更多公众心中能想起最早的,恐怕是1918年孙中山的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其后不久,“同志”出现在了中共“一大”的党纲中。慢慢的,“同志”不仅成了党内人员相互之间的称谓,也影响到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的表述,比如:“同志你好,请问……”。

然而,如今要听到“同志”的话,要么去看某些电视电影,要么去老一代人的记忆中才有可能了。陌生人之间打招呼,被“帅哥”、“美女”等代替,而在党政机关中,更多的是某某长、某某主任,甚至再直接点的“老板”、“老大”,总之难觅“同志”踪影。

从“同志”到“老大”的过渡,其背后是时代的巨变,但也体现了某种官场生态的“蜕化”。

所谓“老大”,可能现在的80后更有体会。在小时喜好的警匪片中,匪徒群体里总会有一个“老大”的存在,它象征着一种地位,对下层的人来说,还有一种“保护”的味道:被“老大”罩着,小兄弟们更有“归属感”,干事更有“安全感”。

同样,在官场中,“老大”也不仅仅是一种称谓。一方面,它是对身份地位的“认可”,代表受到了应有的“尊敬”。另一方面,还代表一种“圈子”。能被称“老大”,说明有人愿意跟你站在一起共谋“事业”。“老大”一声令下,并不是该为人民做事了,而是得听“大哥”的话,不管合不合规都得去做,因为有“大哥”罩着;若是不听,便会被清出这个“圈子”,日后在升迁等面前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一个单位中,通过看一个领导得到的称谓,可能就会发现哪些是“圈内人”,哪些是“圈外人”。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而一声声“老大”,常常就是“圈子”最显著的符号。在这个因各种利益聚集在一起的“圈子”里,他们互相利用,互通有无,不讲规矩、只讲情谊,充满了江湖习气,最终成为腐败行为的温床,而且是“一腐腐一窝”。

庆幸的是,随着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努力纠正。我们也相信,曾经无比“辉煌”的“同志”,尽管当前处于“低谷期”,但只要群众路线走踏实,加以不断完善的各种措施,它必将再次焕发生命活力,在人民公仆之间刮起一阵“正气清风”。
 楼主| 发表于 2014-6-23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同志”回归,需先破除官心作祟
作者:刘立峰 来源:东南网 2014-05-15 09:30

称呼自己的领导不能叫“老板”,同事不能叫“兄弟”了。记者今天获悉,广东省纪委发出“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中发〔65〕7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广东省纪委特别强调,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5月14日 人民网)

其实在此之前,此类规定已有先例,2003年3月,上海市委办公厅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内互称同志优良传统的通知》,5月11日,云南团省委下发通知,规定团内互称姓名或同志,不称呼职务。广东纪委的最新通知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应该如何称呼,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种理性与智慧。

广东纪委通知的精神源自中共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但搜索一下我们就能知道,此中央通知已下发整整半个世纪了,最早见于毛泽东1960年10月20日的相关文章,那泛黄的时代烙印,明显并不能完全契合当代人的文化、思想观念。

从“志向相同自有国同志者在”,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诠释着“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词后来逐渐成为党内相互称呼共识,1965年12月14日,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在那个时代,“同志”不单单是一个称呼,而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克服抵制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作风的一种体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再次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但之后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先生”、“小姐”、“女士”、“老板”等称谓纷纷随着新思想、新时尚登陆中国大地,并一时成为代表着尊敬的时髦称呼。

正如同当年的“的确良”与“喇叭裤”一样,称谓也在随着时代和流行在时刻改变,并影响着人民的认知观念,曾经代表尊敬、亲切的“同志”逐渐让人民感觉到老土和尴尬,因为不知从何时起,“同志”、“小姐”、“老板”都增加了更多的含义,我们不禁感叹时代文化思潮让人伤不起。

对官场称谓影响最深的还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虚荣心、名利心、庸俗化现象。2013年10月,《人民日报》发出声音:“不知从何时起,互称‘同志’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些脱胎于江湖绿林,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而另一方面,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的官场“称呼学”都在严重腐蚀着党内平等的优良传统。

不再称呼领导为“老板”、“老大”,同事不能叫“兄弟”,那么以后如何称呼呢?笔者认为,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与彼此关系,以“同志”为主,以“姓名”为辅,以互尊为补。如干部与群众之间互称“同志”,上下级之间可以姓名加同志,同事之间可直呼其名或“小”、“老”加姓氏,同时,不论哪种关系都要避免那种充斥着迎奉、拍马的姓氏加职务式称呼和“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的官场潜规则。

带着江湖习气的各种不良称呼严重破坏着党内民主,损害着公仆形象和党和政府公信力,而让“同志”真正强势回归,整个社会在文化、思想、价值观上还需统一认知。一个《香港同志电影节》让“同志”一词充满了尴尬,资本主义文化也在时刻嘲笑着“同志”,但只要13亿人民和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摆正无愧心态,“同志”所代表的质朴与优良传统,依然能打破各种居心不良的诋毁,成为主导整个社会认知和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并从思想上真正破除官老爷习气,增加官民血肉联系,凝聚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相关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6:05 , Processed in 0.0659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