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8|回复: 0

北部吴语三小片的重新划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3 17: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aha--2 于 2009-11-13 17:33 编辑

作者:汪平  来源:苏州大学文学院  http://www.kiangnanese.com/html/linguistics/2009/0408/42.html 2009-04-12 18:17

提 要 《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吴语太湖片包括六小片。本文就其中靠北的苏沪嘉、毗陵、苕溪三小片提出重新画分的建议,从苏沪嘉小片中分出上海小片,其馀部分跟苕溪小片合并为苏嘉湖小片。

关键词  方言分区  吴语  北部吴语
  
      6.浙江嘉兴、湖州地区⑤的情况跟苏州、无锡相近:既没有上海小片的多数特点,也没有毗陵小片的多数特点。他们跟苏州虽有差别,但往往是零星的,不成系统。很少那种内部一致,而苏州完全没有的特征。例如,毗陵小片有浊的塞擦音[dz],苏州跟上海一样,都没有。嘉兴、湖州则有的点有,有的点无。“雷来”、“来兰”的异同更是五花八门。效摄主要元音读[?],跟上海一致,但流摄一等主要韵母多读[ei],又是常州的特点(这两条的情况苏州地区内部也有)。唯一可以算作这两地特有点的是没有撮口呼(特征14),但也有三处例外(平湖、海盐、嘉兴)。并且,苏州地区的昆山、常熟也没有或很少撮口呼。从表中可知,相比而言,还是跟苏州相同点最多,如特征9, 15。  

      笔者作为苏州人,在语感上也比较能认同这两处方言。因此,我们认为,把这两地跟苏州划入一个小片是合适的。
  

      傅国通等1985把湖州、嘉兴分为两片,原地图把湖州地区画为苕溪小片,我们觉得理由不够充分。文中所提到的这两片的特点,拿到苏州、上海地区来,正好都是上述一些缺乏规律的特征,难以作为画分小片的标准。如分尖团的问题,“雷来”、“来兰”的异同等。有的反倒跟苏州、上海相同。如遇摄逢知系读[?],上海地区多读[?],并且也缺乏规律,嘉兴地区的海宁、桐乡也读[?],咸山摄开口三四等逢帮端见系的韵母读,这恰恰跟苏州一样。无撮口呼这一点,上面已谈及。  

      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吴语太湖片(俗称北部吴语)跨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包括苏沪嘉、毗陵、苕溪、杭州、临绍、甬江六小片,笔者认为,其中靠北的苏沪嘉、毗陵、苕溪三小片的画分尚有斟酌馀地。本文拟讨论这三小片的画分问题,并提出重新画分的意见。  

      三小片中,苏沪嘉小片偏大,包括苏州地区(含所辖各县级市)①、无锡市(不含所辖县级市)、上海地区(包括所辖各区,即以前的县)和嘉兴地区。毗陵小片包括常州地区、现属无锡市的江阴、宜兴及属镇江市的丹阳,属南京市的高淳、溧水靠东的少部分。②苕溪小片包括浙江湖州地区。  

      通过仔细比较,我们发现,上海地区有好些共同特点,内部比较一致,而这些特点都是苏州没有的。毗陵小片确实有自己较为一致的特点,而跟上海相区别。苏州地区跟无锡市一样,都居上海常州之间,兼具这两片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特点。嘉兴地区和湖州地区相对接近苏州地区,所以建议将上海从苏沪嘉小片分出来,独立为上海小片,把苕溪小片并入原苏沪嘉小片,改成苏嘉湖小片,毗陵小片不动。  

      下面具体陈述各小片特点。文末有这些小片方言特征的比较表,请读者对照着看。限于材料不很齐全,表中有一些空格,表示缺材料。  

      一、上海小片。该片包括今大上海市所辖全部区、县:上海市区、南汇、浦东(原川沙县)、奉贤、闵行(原上海县)、金山、松江、宝山、青浦、嘉定、崇明,以及长江以北属江苏省的启东、海门大部、通州、如东少部,及张家港少部。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归入本小片的方言互相间几乎完全一样,当地统称为“沙浪话(即沙上话)”。为简便起见,下文也以此称之。  

      二、苏嘉湖小片。该片包括江苏省的太仓、昆山、吴江、苏州、常熟、无锡,以及张家港部分,浙江省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嘉善、嘉兴、长兴、安吉、德清、湖州。  

      三、毗陵小片。包括海门通东、启东通东(以下合称通东)、通州金沙、靖江大部、张家港少部、江阴、常州、宜兴、溧阳、金坛、丹阳、高淳一部、溧水一部。  

    下面再做一些讨论。  

      1.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城区影响太大,以致掩盖了其周边郊县(现称区)的特色。城区五方杂处,受各种方言影响,其周边郊县才更典型地反映当地方言特色。历史上,跟苏州相比,那里更为闭塞。方言也更有特色,并且内部一致性高。所以,上海小片的典型特色在其郊县,而不在上海城区。  

      2.在南部吴语的人看来,北部吴语更接近官话。但在北部吴语内部,在上海、苏州人看来,常州又更接近官话。这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  

      3.必须指出,跟上海、毗陵两小片相比,苏嘉湖小片独有的特点要少得多。分出苏嘉湖小片,更多的是靠排除法,即没有上海、毗陵两小片特点的都归入苏嘉湖小片,原因就在它处于中间地带。上述上海、毗陵两小片的特点苏嘉湖小片或者没有,或者只有部分点有。例如特征28副词“没”,上海说“呒没”,只有个别例外,其他两小片则或“朆”,或“呒不”,缺乏规律。通过采用这样的标准,分出东、西两小片,也同时分出了中间的一小片。  

      4.因此,看表格,不仅要看各小片自身的共同点,还要看该特征在其他小片的表现。例如特征21“锅”、22“东西”,是毗陵小片的共同点。其实,它是建立在另两小片“镬子”、“物事”基础上的。13“南短”韵母不同是上海小片的共同点,也是建立在其他两小片相同的基础上的。各小片的好些共同点恰恰更接近官话,其他两小片的同一特征倒反映了区别于官话的吴语特点。除上述三条外,还有上海小片的特征32;毗陵小片的特征8、19、26。  

      5.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好些特征,一向为人们关注,但不一定能充当重要的分片标准。例如尖团的分混(特征5)③。因为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历时的变化,而不是因地而异。一百年前,可能各地全都是分尖团的,随着时代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地方发生混淆。其顺序大致是先大城市(上海),后小城市,再后农村;又先东西两头,后中间(无锡、苏州)。规律性不强,跟其他特征的分布不一致。④赵元任先生曾说过北部吴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流摄一等及知系的三等在常州到无锡一线今读[ei](特征12),这被以前的学者当作毗陵小片的重要特征。但这一特征现在已扩展到本文所说的苏嘉湖小片,中年以下的苏州人普遍读[ei]. 倒是上海不读[ei],而读单元音[¶]或[P],可以是上海小片的共同点。“雷来”、“来兰”分别是否同音,也常被学者们当做重要特征(特征10),。但实际上,各地老派发音大都不同音(至少一对不同音),包括上海在内。两对都同音的只有苏州(无论新老)一地。这些都难以作为分小片主要依据。  

      我们把这类不能充当分片主要标准的特征也列出了一些,以便读者对各特征面貌有较全面的了解。  

      6.关于南通地区的方言归属。总的来说,认为原地图的处理是合适的。在南通地区,笔者同意以全浊声母的表现为区分是否吴语的标准,尽管不保留浊塞音、塞擦音的南通话有好些吴语其他特征,保留浊塞音、塞擦音的通州话有好些非吴语特征。南通地区境内的吴语,跨通州、海门、启东三地,大体上从南到北分成三个带状方言片,最南的是海启话(海门成陆在先,启东在后,所以不宜叫启海话。本地人称作沙地话),中间的是通东话(沙地人称作江北话),北边最小的一块,延伸到如东境内,说的又是海启话。此外,据当地人介绍,整个苏北沿海,直到连云港,星星点点地都有海启话分布。这大约都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海门常乐人)一百年前发动海门、启东百姓移民垦殖所致。海启话内部较一致,也跟崇明话很接近,无疑应跟崇明话画入同一片。原地图将通东话画入毗陵小片。  

      略有争议的是,不久前,有当地的研究者撰文强调通东话的特殊性(徐铁生2003),提出将其单独作一小片。我们认为,跟其他北部吴语比,通东话确实有自己一定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古知系逢咸山摄开口三四等舒声读舌面音;宕摄开口三等逢见系跟咸山摄开口三四等同韵。所以“展=简=奖”tþiI)(卢今元1986)。但是,看上述毗陵小片特点,11条中,只有一条通东话没有,可见其毗陵小片的资格是很坚强的。况且,就据徐铁生先生自己考证,说通东话的居民是早年从常州一带移民去的。还有,在面积上,通东话通行地区只接近于一个县,单立一小片未免太小。  

      通州市所在地金沙镇位于通东话的西端,再西就是属官话的南通话,金沙话具有更多的南通话特点,但因全浊声母仍保留浊音,归吴语是无疑的。在两大方言的交界处,方言变化大,兼具不同方言区特点,都是正常的。我们不可能因而为此分出太多过小的小片。所以,在注意到金沙话特点的同时,也把它跟通东话一起归入毗陵小片。  

      其实,沙浪话跟崇明话一起,在上海小片中,也有自己显著的特点。看上述上海小片12条特征,有6条崇明话、沙浪话都不具备,还有,浊上单独为阳上,不归入阳去。但我们还是把它归在上海小片内,作为其中另有特色的一部分。  

      7.长江北的靖江市也处两大方言交界处。虽然叶祥苓、钱兴奇1984所记老岸话和西沙话的音系有大量错误,但靖江境内方言的画分大致没错,即老岸话属吴语毗陵小片,西沙话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可略加细化的是,在西沙话西边跟老岸话的交界处八圩、越江一带不大的地区,还有兼具老岸话和西沙话特点的夹沙话,并且也有少量来自崇明、海门说崇明话的人。  

      8.张家港在原地图上称沙洲县,因历史的原因,也有多种方言杂处。曹剑芬 周维勤1984虽然没有具体的方言材料,经笔者此次实地调查,证明曹文所画方言分布状况是正确的。可以说明的是,其中的常阴沙话,本地人称为崇明话。笔者曾让我的海门籍研究生施晓跟发音人(张家港三兴人)交谈,她觉得基本一样,但还是有一些张家港本地话的影响。老沙话当地人也称为沙浪话,“沙浪”即“沙上”。文中的江南话还可以分为两类,靠近常熟的受常熟影响,属苏嘉沪小片,靠近江阴的受江阴影响,属毗陵小片,张家港市政府所在地杨舍镇的地理位置和方言都居上述两小片之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8 21:37 , Processed in 0.0606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