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87|回复: 4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名称溯源、命制要求与写作指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6 11: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务驱动型作文”名称溯源、命制要求  与写作指要
作者:厦门外国语学校  欧阳国胜 来源:http://wenku.baidu.com

    【摘   要】:近年来,语文教学界的一个热调是“任务驱动”,但各方对此话题的论述观点不一,一线教师深 感迷惑。本文试对多数教师共同关注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名称溯源、文题命制要求与写法作一番阐释。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名称溯源、命制要求、写作指要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名称溯源       

    从直接原因看,我国高考作文命题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经历了标题作文、1998年始用的话题作文、2006年始用的新材料作文,而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Ⅱ卷作文题(以下分别简称Ⅰ卷,Ⅱ卷)为防套题与宿构,同时启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对此专门作了说明。但多数一线教师未读文章,知道者寡。就福建省而言,全省多数教师是通过笔者2015年11月26日在福建省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文明交流:从粗糙封闭走向情理开放-----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公开课,才第一次听说“任务驱动型”这一术语。这一节课,是由福建省普教室冯晓云老师及厦门市教科院教研员俞发亮、陈岩立老师等共同策划,由笔者执教的一堂省级公开课,旨在推介“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材料作文的示范性教学,具有方向性的定调作用。  

从根本原因看,国内早在2014年就由周红等研究西方教学的一些学者提出“任务驱动”这一术语。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缘于英美等国的日常教学与日常考试。“任务型教学”的全称为“任务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最早由维果玆基提出,后来piea等人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信息差写作任务、解决问题式写作任务、决定式写作任务和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Ⅰ卷,Ⅱ卷分别对应“决定式写作任务”与“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

“决定式写作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可能有多个结果,让学生通过协商或者讨论选择一种结果,并进行充分论述,如Ⅰ卷。“交换意见式写作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是一个具有可讨论性的话题,让学生充分交换意见,不必达成一致,如Ⅱ卷中三位风采人物的选择就是一个不必达成一致的可讨论性的话题。而周红老师在自己的论文《任务驱动与内容沉浸整合的构建主义写作模式研究》中直接将“任务语言教学”提升为“任务驱动”一词。在这些基础上,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沿用“任务驱动”一词,而这一用词实则源于西方教学理念,也说明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Ⅱ卷的作文命题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当然,这种接轨源于教学与考试的内在需要。对外汉语写作教学面临写作话题随意、写作任务缺乏目标性和情景性两大困境,导致学习者写作内容贫乏,语言运用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差等问题。周红老师的这一提法切中了前些年对外汉语写作包括高考写作的弊端。作文是一种交流,理应回到语言教学与交际的轨道上来。英美等国基于构建主义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分为任务法与内容法,都以意义为中心,任务法关注写作的情景性,内容法关注语篇主题的设定和语篇材料的组织,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突破传统写作教学中写作话题随意和写作任务缺乏情景性的两个局限。西方的这一理念恰好契合我国高考作文的改革需求,既要消除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写作的“封闭性”。又要消除“材料型作文”写作话题过于随意性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及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考查。突破“传统写作教学写作任务缺乏情景性”这一点,则更是要求命制作文题是材料选择必须具有真实语境性等要求。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的命制要求

根据国家考试的特殊性与上文提到的理论。ⅠⅡ卷作文题的命题表现出以下特征。

命题材料的选取上,内容与思想必须遵从”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与创新。但是,命题材料的切入口又要求接地气,故多立足日常生活中可供争议的小事。且要符合以下五个特征:一要具有叙事性,事态发展具有层级性,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名应该为”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新材料作文:。如Ⅰ卷所涉事情先是女儿小陈举报了父亲,然后是警方查实并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再是警方将举报发在官方微博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与质疑,最后经媒体报道后激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二是具有真实性,即让考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表明对事件的看法。三是事件本身具有矛盾与争议性,事件往往具有争议的焦点,并非简单的是与非可以回答。四是事件要能以小见大。材料切入口小,却能映照出大道理,如Ⅰ卷的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的小事,却关乎了生命安全、交通法规、亲情与公里、亲情与法制等。五是事件材料具有思辨性,要求考生说理时能就事件本身的矛盾做出分析,并能从概念辨析中体现辩证的思维。  

命题要求的设置上,要给出明确的任务指令。即“任务驱动”。如Ⅰ卷:“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者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Ⅱ卷:”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有”谁“”怎么”等疑问词,以“对于以上事情:或”这三人中“的形式直接指向材料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暗示考生说理不能离开所给事情,离开则属离题;然后跟进一步地提示写作对象,这就加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等,限定了写作的内容与写作的角度。  

依据以上命题要求,在福州省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公开课上出示了以下原创命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暗降下来,一语不发。此时哟人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跟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要 外在的变化源于内在的需求。

张开先生“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一观点,应成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总纲。具体说来,应注意三点:  

(一)谨防“空泛议论”

从命题要求的设置上看,“任务驱动型作文”会做出“对于以上事情”或“这三个人中”等明确限定,这一命制特点体现了“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即决定了写作不能离开事件。要求考生就任务指令“阐述”对材料的看法,更有针对性。写作时要求有对象意识与读者意识,以任务为核心。从给定的有限的角度中选定阐述对象,增强了限制性与防套性,所以明确并完成写作任务就成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第一要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如果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丢开材料空泛议论自己所提取的话题,则是脱离了任务指令,脱离要求而未完成任务,将被视为离题作文。如Ⅰ、Ⅱ卷作文,若按一般的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则可以跳出事件单论“亲情与法制”或“风采”,但在“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下若依然这样,则会因为脱离“对于以上事情”或“这三人中”的任务指令而偏离写作的大方向,即空泛议论。  

(二)谨防“广泛议论”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指令中,有一项特别的任务,即“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但这并非要求考生面面俱到;恰恰相反,按照任务指令,只要选择某一个对象专论一点即可,不必且不宜面面俱到。“集中精力专论一点”与“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并不矛盾。
“集中精力专论一点”是指找准自己要切入说理的角度但在说理时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比如Ⅰ卷,信可以写给小陈,旨在安抚,但分析时要结合整个事件,重心要放在小陈上;但如果同时,平均用力写“情与法”“情与理”“理与法”等,则是广泛议论。再如Ⅱ卷的材料,我们可以单写大李,但写大李也要综合老王与小刘的风采内涵,这便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如果单从大李的角度引出“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等话题,并且同时广

议这些话题且平均用力,则脱离了就事论事的任务指令,亦不合要求。  

(三)在辨别中文明阐述  

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回到了交际的轨道上,所以它更强调对象意识与读者意识,重在文明有序的沟通交流,要求从粗糙封闭的论证走向情理开放的说服,从简单否定走向入情入理的多维度阐述。“任务驱动型作文”命制中的“阐述”一词不同于“论证”,这是内在理念的变化。

“阐述”对应的说“说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
沟通辨析为主,这就加强了阐述的针对性。张开先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这一句切中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的两个要害:一是要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对具有多义性并有可能影响双方意见表达,容易产生分歧,对表明己方立场、观点、理由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概念进行厘定。如曹林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一文就很好地对“告密”与“大义灭亲”作了概念的厘定与区分,从而消除小陈的顾虑。二是要选取一点深化细化,在多维度的比较方式中呈现思维的深化,且必须由简单粗糙、轻易否定、封闭说理的弊端走向深入的理由阐述及开放的文明交流的新轨上来——既要申述自己的看法,又要倾听对方的想法,呼应他说。如I卷女儿举报父亲一事,其实只要父亲理解即可,但既然其他人有看法有质疑,文章就要呼应他说,这就是“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曹林文中不仅有小陈这一对象,更有读者意识,帮助读者清除分歧,这便是入情式的文明说服,更是古典语文说理向现代语文说服的良性转向,亦是“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新材料作文”写作的要求——从写作材料到任务指令,从针对性到对象感,从简单论证到入情入理的说服,从粗糙的表态到深入的理由阐述,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开放的文明交流,从替圣贤教训人说神话说套话到表达自己的思考辨析说人话说真话说贴心话。

参考文献:

[1]张永奎.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2]周红.知识框架与建构主义写作数学[J].汉语学习,2009(1).  

[3]周红.任务驱动与内容沉浸整合的建构主义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5(2).  

[4]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J].语文学习,2015(7-8).  

(此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2月)

【感谢】  厦门外国语学校欧阳国胜老师、厦大附中郭培旺老师、福清林梅琴老师、仲庸老师、福州古月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1: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四步法
作者:安徽宿松程集中学  张敏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1af0770102wa62.html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提出的一个概念。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卷二考查的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类作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全国卷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首诗,里面蕴含一些道理。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公理婆理众说纷纭,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而过去的非全国卷考生只要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材料再无它用,这样易造成套作。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非全国卷没有这样的任务。2015年全国卷评分细则评也同过去非全国卷所用的评分细则有较大不同。因此2016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应对这一新型作文要引起高度重视,广大高三教师也应就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

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该怎样来写作呢?下面以2015年全国卷Ⅰ为例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

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全国卷Ⅰ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叙述的方便,现在摘录如下:

对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的你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两段就集中地展示了命题者设置的任务要求,仔细分析应有如下的任务:①“对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就表明要写成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②“请给小陈、老陈或是相关方写封信”,这就加强了考生论述观点的针对性,要求就事说理,不能脱离所选的一方而任意写作。同时要求写成一封信,以信的形式来展开论述。信的格式无疑就会成为判分的依据之一。③“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样的、可以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叙述非核心事件只是为了更好地议论核心事件。③“选好角度”。针对这一点,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明确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写作时就事要抓住核心事件来确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明白了这些要求,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符合命题者命题意图。

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


这一则材料表达的有这么几层意思:⒈陈父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改;⒉小陈迫于无奈,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通过微博私信向警举报自己的父亲;⒊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并将这起举报放在官方微博上;⒋小陈之行为、警方的做法,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⒌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这则材料中涉及老陈、小陈、警方、网友、媒体这五方。从材料看,老陈、小陈、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实,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是这些核心事实产生的影响。因此分析材料要紧抓这三件核心事实。

首先我们来分析老陈的行为。老陈不顾家人多次劝告,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命题者对老陈之行为明显是持批评态度,老陈这是把生命当儿戏,是极不正确的。这种行为要批判。再看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父亲生命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举报自己的父亲。”从举报的原因、目的来看,小陈是正确的。但在举报方式上是否有更好的呢?值得考生思考。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值得称赞;但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辨别是非,为后面的写作找到方向。

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这一则材料中就应围绕老陈、小陈、警方这三个核心角度或重要角度来写作;当然,在核心角度这一前提下,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

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比如从老陈角度来写,可以着力围绕其错误做法来展开论证。如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等来展开,劝其注意生命安全、遵守交通法规等。又如从小陈角度来写,一方面要突出其举报的意义、围绕其积极意义来写作,把这些作为文章之第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其举报方式值得商榷,以及举报自己父亲与中国传统伦理不一致,并提出自己应对一情况的做法。还可以从警方的角度,抓住警方“查实”后“依法”“教育处罚”老陈,体现了实事求是、依法行政等精神,值得称赞;并指出警方把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观目的是为了警醒大众,但客观上也将小陈置身舆论的漩涡之中的事实,探讨警方执法是否可以人性化些。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要求。

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过去的材料作文中,材料总是起引出观点的作用,引出观点后,用途不多。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全国卷Ⅰ而言,在写作时就应紧紧围绕一方材料来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要结合材料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分析事件背后的情、理、法等核心价值观。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写作中类比不当,使得说服力不强,造成论证乏力。这里所谓的类比事理,就是同材料中相关方行为在本质上有同一性。

总之,任务型驱动作文,并不是山中老虎,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也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只要向学生阐明审题立意及其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不断实践,他们就可以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1: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1734ca0102whbu.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6-5-11 13: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2016年高考命题思路:重点考查四方面能力
    2016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高考内容的改革重点有哪些?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也是未来高中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发表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文章中,指出了2016年及今后高考将重点考查的4项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
  
  2016高考试题中要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和文科综合等科目更具优势。语文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试题材料,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政治可通过考查社会生活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典型事迹,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地理可通过反映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
  在文科加强考查的基础上,其他学科也要在试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二、依法治国理念考查
  
  高考命题要围绕法治教育的目标,如政治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律实践活动素材,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重要法律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知识、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内容的理解,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能力。

  历史科可以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通过对比,凸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提升学生对我国宪法的认同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考查
  
  在高考命题中,语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等科目中,也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四、创新能力考查
  
  高考创新能力考查在理科试题中要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试题可以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前沿问题为背景和切入点,比如核能的利用及存在的风险、电池技术的改进和瓶颈、转基因的利与弊、化学与食品安全等,通过设计考查创新能力的试题,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思考科学进步如何造福人类。

  文科试题也要考查创新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对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
教育部考试, 高考试题, 学生生活, 文科综合, 社会主义
发表于 2016-5-12 17: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三作文复习课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ppt

来源: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 wm4du7yFtXJn_hMfW6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19:56 , Processed in 0.0633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