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3|回复: 0

[高考]回顾与展望: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猜想与备考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4 09: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顾与展望: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猜想与备考对策
作者:黄助昌  来源:语文月刊
一、为什么会有“任务驱动型作文”出现?

最能反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莫过于作文。作文是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高考对作文的赋分也最高。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命题者对于作文命题总是如履薄冰,总是力图稳中渐变,然而渐变之量达到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质变,于是,作文体式与表达与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不同,作文的整体风格也随着时代而有了另一格的审美。此亦是古人“文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之谓也。

1999年之前的高考作文都是命题作文,比如1994年高考的要求是: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这就有了很大的限制性,难以使考生有充分的发挥。之后,一直也渐变,到了1998年已经是:“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 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   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这样就有了“材料”,又有了“二选一”,比之前几乎不能选择写作内容和文体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是命题作文。自主选择的空间仍然狭小,命题者仍然在苦心孤诣地探索,突破瓶颈。

1999年,人类已经走近了新世纪的门槛,高考作文命题率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作文命题一出,立即刷亮了全国人民的眼睛,也立即博得了专家学者的如潮好评。这一年的命题材料是:“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 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是:1.写作时可以大胆想像,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这样一来,就有了空前的开放度,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真实的作文水平。从此开启了“话题作文”的新时代。此后的“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基本上还是沿袭这个模式。

那么,“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为什么会在“各领风骚三五年”就相继衰落呢?在文学史上,四言诗衰落,五言诗兴起;五言诗衰落,七言诗兴起,唐诗衰落,宋词兴起;宋词衰落,元曲兴起。为什么不能长兴不衰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揭橥得很明白:“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同样的道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相继思维僵化,于是“宿构、套作、模式化、文艺腔”大行其道。著名学者温儒敏教授沉重而犀利地指出:“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引自他的论文《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人人喊打”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考下去,“国危矣”;“人人参与”是因为高考就是这么考的,你必须适应它。恶果是“全线崩溃”,归因是“套式训练”,温教授一针见血,深中肯綮。类此洪钟大吕之音,其实一直不绝于耳,足以振聋发聩。国家考试中心命题组又在反思中苦苦探索,想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封杀“宿构、套作、模式化、文艺腔”。
2015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来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张开先生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他以全国新课标Ⅰ卷和Ⅱ卷作文命题为例作了明确的阐释:
如全国新课标Ⅰ卷和Ⅱ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Ⅰ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Ⅱ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张老师的这个权威解读借总结2015年命题经验之际,已经明确宣告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崭露头角!”既然是崭露头角,就不会在“偶尔露峥嵘”之后,就悄然地“退出江湖”,至今它仍“风华正茂”,2018年高考还将会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天下,并且它在进化中。

其实,从命题呈现的基本形式上来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似乎也还是“新材料作文”,但是在内容上有了一点渐变:当下性。以前呈现的材料往往是寓言体、格言体,而“任务驱动型材料”是新闻体。为什么有了这个嬗变?张老师讲得很明白:

高考作文本应考查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提出材料作文就是要以题型的变化消减应试作文的消极影响。备考中的宿构和套作使多数学生陷入本人真实情感、写作能力与考试写作分离的状态。以往高考作文题中半命题、熟题、范围性标题作文、多角度的材料作文等,在辅导资料、网络材料面前受到极大挑战。因此,从2015年全国卷的任务驱动作文题的设计看,在不影响考生多角度写作的情况下,突出了写作任务的指向,很好地实现了防套功能。

很显然,防止套作仍然会成为2018年命题思路的重中之重。高考命题者一直都在与“宿构、套作、模式化、文艺腔”作斗争。如果盲目跟风,亦步亦趋,习成套路,自以为胜券在握,到头来,在考场上,学生是拿着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清楚地看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提出,已经引发了并形成了高考作文新的评价标准,从内容上来看,如今已经由阐述高蹈的哲理走向务实而理性的思辨;从语言上来看,也从过度修辞走向言从字顺与清新雅致;从文体上来看,也力图摆脱“模式化、文艺腔”;从个性写作上来看,大力张扬自我,“我”在,“我”发声。要求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现实,或是对具体事件展开层层深入的符合逻辑的剖析;或是要把控当下社会的宏观特点,并围绕相关事件加以展开价值判断。但是如果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就会出现偏题、套作、跑题等情况,“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明确要求必须写出“你认识的”“你的感触与思考”“你的看法”,这就是说:我的文章“我”作主。“我”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有见解有血有肉的高中生,写“我”的世界,写“我”的体悟,写“我”的理性思辨……。“模式化、文艺腔”作文早已让学者、教师、高考命题者、阅卷者深恶痛绝,由于“我”的缺失,写记叙文则少了真切的感受力,写议论文则少了缜密的逻辑性。曾几何时,华美辞藻与落霞齐飞,名人典故偕孤鹜共飏,套用宿构的立意,因袭陈腐的话语,作文既没有灵气又没有个性,“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出,种种写作陋习可以休矣——防套功能实现了。
可以断定,2018年高考作文决不会成为2017年的简单复制,正如2017年没有成为2016年的简单复制一样。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显著特征是:

1.空前的开放度。全国卷Ⅰ从理论上来说,从12个关键词自由选取2-3个,可以自由组合,如果选2个,其组合达66种;如果选3个,其组合达220种,如果选4个,其组合达495种。全国卷Ⅱ从理论上来说,从6句诗文中选两句来写,则有15种;选三句来写,则有20种。可以自由选择关键词,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让关键词形成有机的联结。为了保证每位考生都能找到自己所熟悉的题材,这种开放的姿态仍然会承续。

2.广泛的关注度。关注时代潮流,关注文化传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历史节点。考生备考要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18年高考作文是渐变还是突变?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语文核心素养”来训练,不要再过度地训练单调而呆板的套路,不要禁锢和僵化学生的灵动思维与思想,就完全可以笑傲考场。

二、2018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猜想与备考对策

变革永远都是“进行时”,正如张开先生所言,高考作文命题“从不同角度拓展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机械地跟风高考,极可能如夸父追日,疲于奔命,虽勇气可嘉,但饮恨于心。当然,2018年高考作文的命题也不会是“玄之又玄”,虽然确是“非常道”,但“道可道”,沿迹而求,或能打开“众妙之门”。

试卷类别
材料驱动
任务驱动
具体指令
常规要求
主题指向

2015年全国卷Ⅰ

小陈举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法规

亲情


2016年全国卷Ⅰ

漫画:100分、55分与98分、61分
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
隐含的指令是写“时评”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教育

分数

2017年全国卷Ⅰ

有关中国的12个关键词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崛起的
美丽的
中国


2015年全国卷Ⅱ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人生观

价值观

2016年全国卷Ⅱ

语文学习与素养
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
阐述你的看法与理由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母语的
重要性

2017年全国卷Ⅱ

6句古今诗文
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志

励志

2016年全国卷Ⅲ


小羽将专利公之于众,带领他人致富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隐含的指令是
写“时评”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人生观

价值观

2017年全国卷Ⅲ

恢复高考40周年
类似“征文”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的意义

观察涟漪的波纹可以获知风的方向,考察近三年作文命题的轨迹则可探知2018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既有变,又有不变。

不变的是“常规要求”,这是自“话题作文”以来,虽然历经了“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时代,但一直是恒定的写作要求。这也就告诉了备考的师生,这是命题的根基:

1.选好角度,即意味着作文命题有多种角度,需要考生优中选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有利于自我的个性表达、才情展示的方面入手,找到适合自己的“优”,从而得以稳定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

2.明确文体,即意味着有显著的语体特征,有此文体与彼文体得以区分的特征。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概念还没形成之前,这一点被表述为“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结果考场上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四不象”的作文,这就证明文体的教学已经相当程度地削弱了。“明确文体”的提法,并没有限制文体,仍然对文体持开放的姿态,可以自由选择。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无规矩的,考生不能在一篇文章中“自由”地杂糅出几种文体组合成一篇文章。比如,写所谓的“题记”“后记”,与文章风格大相径庭,显得别扭怪异,结果弄巧成拙;套用“优美文段”,明显就是抒情散文的文体,却用来认证其观点,看似文字功底深厚,其实浮华虚空,根本形不成逻辑链;一半是文言文,一半是白话文,还夹杂外国语,甚至还有“火星文”;一半是记叙文,一半是议论文,还自以为是“夹叙夹议”的文章。一旦选定某种文体,就必须展现这种文体的独具的特征,绝对不能中途易辙。

3.自拟题目,即意味着命题者只划定写作的范围,考生在选好了角度、明确了文体之后,可以自由拟定题目来完成的写作任务。标题本身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得分点、抢分点。好的标题能够证明考生的申论能力。刘熙载在《艺概》中告诫写作者:“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其中“约之则为一言”就可以作为标题,而“扩之则为千万言”则可以遵循“意贯律”,让文章的内容材料与标题或核心立意相一致,让“意”统摄所有材料又都聚集于“意”,避免文章无主旨、主旨不明确或材料与立意脱节等等错误。

4.不要套作,即明确告诉考生,套作是严重违规的行为,是会得到严厉惩处的行为。何谓“套作”?考生将背下的文章稍微改动一些文字,使之看上去与考试材料相符。或者将几篇文章加以拼盘。其实,这样文章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因为它往往显得那么生硬、别扭。

5.不得抄袭,这不是指考生在考场上照抄某篇文章的违纪行为,而是指将背下的好文章默写在考卷上冒充自己的文章的违规行为。当然,这是更严重的也是更明显的违规行为,自然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甚至判为0分。
6.写满800字。上限1200字。

这些“常规要求”其实就已经为考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也画好了不可逾越的红线。备考时,考生一定要按照“常规要求”来严格训练自己的写作。
再看会变的:

1.“主题指向”会变。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先生曾详细阐述过“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此体系通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就蕴含着高考作文主题的指向,即“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近三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就是紧紧围绕这八个字而精心设计考题的。如2015年全国卷Ⅱ、2016年全国卷Ⅲ就是考“人生观、价值观”的。2018年极可能卷土重来。当然,我们不能仅押宝在这一点,而要对所有可能出现的主题进行梳理、学习、训练,唯有如此才能在考场上胸有成竹,下笔有神。

主题备考的最重要指向,就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有6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有20个核心主题: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生态意识、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技术运用。
2017年全国课标卷Ⅱ的作文命题就是基于“人文底蕴”,2017年全国卷Ⅰ就是基于“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而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时间是在2016年9月13日。毋庸置疑,时间上的顺承,主题上的衔接,这不是巧合,而是明确的指向。

考生备考必须将20个核心主题分类归档,细化,消化。如果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将20个核心主题归档整理,做了笔记之后又勤加阅读,就一定会形成长期记忆。每个板块都必须有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事例素材、理论素材(如箴言、警语)。2018年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高考作文的主题仍然必在这20个核心主题之中。

教师也应当按照学生发展素养要求(6个专题,20个核心主题)为纲,分类筛选素材(精选新鲜素材、经典素材),对素材进行多角度阐释,提供经典范文,指导学生活学活用,结合具体试题运用素材。精准定位,定点爆破,如此攻城,何城不克?

2.“驱动材料”会变。

2017年全国卷Ⅰ透露,(1)关注时代:一带一路、广场舞、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2)关注传统:大熊猫、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美丽乡村。(3)关注问题:空气污染、 食品安全。这三大方面仍将是备考2018的重要范围,需要储备这方面的素材。

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焦点访谈》等媒体的评论,众所周知,《读三本书,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味和“读书感悟”》成为了2017年浙江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温暖的书店是“城市之光”》成为了2017年山东卷的作文命题材料,《根河之恋》成为了2017年北京卷小作文的命题材料。——材料都出自于《光明日报》。2017年全国卷Ⅰ的作文材料出自于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牵起手来才有同一个世界》。此文提到外国青年对中国的印象就是“一带一路”“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等关键词。或许,命题者受“近因效应”的影响,总是无意识中泄露天机,因此,有条件的考生可以将2018年4月至5月中旬主流媒体的时评和社论读一读,或能有重大的斩获。

2017年全国卷Ⅱ明显受到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影响,2016年全国卷Ⅲ明显受到“高考40年纪念”的热点时事的影响,按照这样的选材思路,2018年的“驱动材料”或会受到“朗读者”“我是演说家”的影响;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已经指出“我们要隆重地纪念一下”,或有命题从这方面入手。因此,千万不要忽视此类的重大时讯,捕捉到某一点,就应当未雨绸缪。

3.“任务指令”会变。

“具体指令”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区别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标志。其实,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也依然与以前的诸多类型作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为了方便阐释应试教学的需要,因此应运而生。所有类型的高考命题都是为了测试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的,只不过是因为总在考试中发现了不良的教学模式,于是想借助高考这根神奇的指挥棒,迫使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为了实现防套功能,高考不得不有特殊的设计:
(1)特定的对象。你的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以前的类型作文命题很少有这样明白无误的指令,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有。2015年全国卷Ⅰ的特定对象是“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2017年全国卷Ⅰ的特定对象是“外国青年”。这就告诉我们,2018年高考作文模拟训练应当将这一关键要素设计进去,最好能够尽可能将各类群体或个体作为特定的模拟对象,都加以训练一遍。

(2)特定的文体。文体是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的,有时是明确的,有时是隐含的。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就是明确要求写成书信体,2016年全国卷Ⅰ则是隐含要求写成“时评”,2017年全国卷Ⅲ,“我看高考”就是隐含写成议论文,而“我的高考”则隐含写成记叙文。2017年Ⅰ卷作文最宜用的文体应该是导游式的解说词、书信体,2017年Ⅱ卷作文最宜用的文体是议论文。2018年将极可能考到什么文体呢?如下(仅供参考):


(3)特定的思维。“任务驱动”实际上也是思维驱动。

①可能依然会着眼于理性思辨。理性思辨是在2015年伴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新概念而兴起的写作思维,这是高考写作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2015年全国卷Ⅰ、2016年全国卷Ⅰ、2015年全国卷Ⅱ、2016年全国卷Ⅲ都在聚焦生活中需要辨识的矛盾与问题,引导学生在审视中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表达,为塑造现代公民理性表达的集体人格,将“立德树人”的高考理念融入其中。

理性思辨的要求是:面对社会上特定的问题或事件,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经验、学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最为典型的考题是2015年全国卷Ⅰ的“小陈举报父亲”的材料,就需要驱动理性思辨,“情”与“法”纠结在一起,孰轻孰重,何去何从,最需要分辨、澄清。这个命题充满了极强的哲理思辨色彩,需要考生具有理性思维能力,才能不偏不颇地区处好法规与亲情的关系,正如张开先生所揭示的命题目的:“全国新课标Ⅰ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②可能依然会着眼于逻辑思维。2017年高考作文就是着眼于逻辑思维,Ⅰ卷从12个关键词选取2-3个形成逻辑链接,Ⅱ卷从6句诗文中选取2-3句形成逻辑链接。自由组合,自圆其说。

③可能会着眼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性化思维,它不迷信权威和名人,只相信自己理性的思考,它把一切都纳入质疑,但绝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而是习惯地通过质疑过程,辨明是非、优劣和真伪,然后决定是认同,还是不认同,是部分认同,还是全部认同。“批判”在这里表现为一种方式和手段,而绝不是目的。批判性思维所表明的不是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一个人潜在的素质和能力。事实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是尖端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之一。但是,请参看历年《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全球成绩报告》,其中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分析性写作”的成绩(还有阅读能力)从来比不过新加坡、加拿大、英、美等国,并且还低于全球平均成绩。这一点,一直是中国教育界想改善的。理性审辨与逻辑思维已经强势引入高考作文的评价体系,“批判性思维”也应该在酝酿、斟酌之中吧。在备考中,师生应该意识到这种命题的可能,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作文题加以训练。

为了在2018年高考中写出优秀的应试作文,以便在语言、思维、人文方面有上佳的表现,应该多读主流媒体的时评与社论,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不仅如此,还应该最低限度应该精读以下书籍(仅供参考。其实“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人都有自已的书单):

在“核心素养”时代的大背景下,当今的高考作文,不仅会惩罚不知语言构架、不能独立思考的人,更会惩罚不读、不用经典的人。
黄助昌,特级教师,江西省上饶市万年中学任职。曾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建设》、《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中学语文》《语文月刊》《中国教育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名作欣赏》《课堂内外》《读写月报》《阅读与写作》《高中生之友》《高考天地》《作文》《江西教育》《江苏教育》《考试与作文》《考试报》《作文成功之路》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此外,在文学期刊上如《小说选刊》《意林》(原创版)、《星星诗刊》《教师博览》等,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少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20:04 , Processed in 0.0621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