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5|回复: 1

[高考]全国名师终极押题大综合:为你预测明天高考作文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6 23: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8ULmGcNgFkuE5Qu3VzfHw

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共6道作文题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1:环境影响人成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安顿儿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班级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孟母三迁的当代启示”进行讨论。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环境影响人成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是啊,人生的最初即为一张白纸,底色便是环境给渲染上的。
  有人说:“成才的因素不在于环境在于自身。”那么司马迁又是如何书写《史记》,成就重于泰山?泰戈尔又是如何将双指染上鲜血,成就世间绝唱?贝多芬又是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弹奏《命运交响曲》?倘若周恩来年少不去巴黎深造,何以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难道一个人能在虚空的环境下创造一个时代吗?我想客观的逆境和氛围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是否成才。
  有人说:“意志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那么地心说为何会风靡一时?“跟风”这个词又怎么而来?大街上刷抖音的人又为何越来越多?当别人都在学习了,自己也没了玩的动力,一个好的氛围可以将人置身于天堂,相反,就如同在地狱磨练。
  所以我们认为人的成长受环境熏陶,“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人生仿佛一幅画需要环境去渲染;人生仿佛一件金衣,需要环境的加冕。环境是成长最好的养料,是我们跨过悲愤河流的坚不可摧的桥梁。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可见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于当今时代依然有它的参考价值。

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2:学与思结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泰戈尔
  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茅盾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每个人自我提升的过程。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所给名言类材料一共五则。首先要解读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第一则材料讲的是学习的方式及效果,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登上高峰。第二则材料讲的是具体的学习途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要边学理论边实践。第三则材料强调向生活学习,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知识,是我们对学习这一概念认识的拓展。第四则材料讲的是学和思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可有偏颇。第五则材料讲的是要读“好书”,在不同阶段,为不同目的而选择不同的书籍,要善于“读书”。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等角度立意。
  【立意】
①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②学习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登上知识的高峰;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学习,为个人赋能;
  ⑤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佳作赏析】:学与思结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知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二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事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相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是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是时候,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主义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而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岂不是要断送在王明之流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吗?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吗?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育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步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3:遇见温暖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作家张晓风说:“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琪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电影《老师·好》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经历,以“遇见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人、事、物、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描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信息(如姓名、学校等)。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由材料、题目和要求三部分构成。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由作家张晓风的话引出“遇见”会使人生命的情境发生不同的改变;第二句由电影台词可引出“遇见”是人生幸福的相聚,是最美好的时光。人的生命中往往会遇见多样的人事,也会有别样的风景从眼前闪过。有心的人,抓住触动心灵的感动丰富了自己的内心,充盈了自己的生命。遇见的可能是亲情、友情;也可能是生命的记忆、启迪;遇见可能成就一首诗、一本书;遇见也可能改变一段人生、甚至改变你的整个生活……遇见了,无论是多么微小的人、事、景、物,都要用心来感受,用心来记录。写作时要抓住心灵的感受,写出那些给心灵带来触动的、给自己带来美好时光记忆的事,体现出对自己的生命情境或人生际遇的影响。
  写作要求:以“遇见 ”为题目,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经历来写,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人、事、物、景;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描写,不得出现考生真实信息(如姓名、学校等)。
  【立意】
1.遇见老师(父母、朋友、弟弟等),感受师生情(亲情、友情等);
  2.遇见那棵树(花、草等),让生命更充满生机(让生活更美好)等;
  3.遇见那间旧屋,让我的铭记那份感动;
  【佳作赏析】:遇见温暖
  温暖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只要你用心去感受,才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才会发现,人间处处是温暖;才会发现,一件小事,让心好暖。
  艳阳高照,蝉在树上热的不堪,痛苦地大声呻吟着。炙热的阳光灼烧着大地,仿佛有种想把万物吞噬掉的热浪。刚打完球大汗淋漓的我,哪有这般胆量面对这炎热的天气,只好来到球馆附近的便利店,打算买根冰棍解解渴,消消暑。
  便利店里的人很少,很安静。空调的“呼呼”风声是那么明显,刚脱离酷暑的我有点儿不适应,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站在冰柜门前,仔细地挑选各种口味的冰棍。
  这时,一个穿纯色长裙的女孩走进了这家小小的便利店。她的头发很长,有股淡淡的清香,乌黑浓密,如流水般倾泻下来,披在后背。她有着白皙的皮肤,如雪似玉。她的手纤细白嫩,可却有着一道刺目的伤痕,感觉像刚刚被什么锋利的东西划了一下,仿佛就要渗出一丝猩红的血。
  她慌张地跑到柜台前,匆匆地对柜台后售货员问道:“有没有……有没有创可贴?我的手刚刚被划伤了!血……血就要渗出来了!”售货员看了一眼她的手,慢悠悠地拿出一盒创可贴,淡淡地说:“小姑娘,一盒5元。”女孩焦急地跺了跺脚,眼睛里闪过了一丝惶恐,仿佛泛着星点泪光,几乎是哀求地对售货员小声说:“我,我没带钱……可不可以……”售货员一听,一下子拉长了脸,硬生生地说:“那就没办法了,我们可不做亏本生意,你去别的店问问吧。”女孩捂着手,血已经流了下来。她咬了咬牙,转身离开,我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这时一个声音喊住了她:“哎,姑娘,你等等,我有创可贴,你先用吧!”听起来是一位的中年妇女的声音。我扭头一看,果然,一位烫着头发的中年妇女正从包里掏出一盒创可贴,微笑着伸手递向女孩。女孩连声道谢,接过创可贴,紧锁的眉头舒展开,开心地笑了。看到这一幕,我觉得店里的空调风仿佛不再那么寒冷,心里瞬间暖暖的,有一种热热的东西涌上心头。     离开了便利店,中年妇女的微笑和小女孩开心的笑容在我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夏日午后,并不炎热。我,遇见了温暖。
  人性本善,并非恶毒。我,遇见了温暖。
  浮尘一如,蝉鸣依旧。我,遇见了温暖。

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4:让父母安心快乐才是至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父母俩都60多岁了,但身体都还比较健康。三个儿子都不在父母身边。
  大儿子是公司老板,公司庞大,一年到头难得见父母一次,但是每年都寄足够的钱给父母用,叫父母想吃啥穿啥用啥就只管买,不用省,钱不是问题。
  二儿子是单位的中层管理员,事业心强,一年到头也很少见父母,但是每个月都要买很多东西寄给父母,还买了一个高档的苹果手机给父母,并且每个星期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三儿子是工厂的普工,经济条件不太好,花在父母身上的钱不多,但是经常回家陪父母吃饭、聊天、散步、购物……
  请你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你更喜欢哪个儿子的“孝”?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权衡选择类“多选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模仿了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
  “请你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你更喜欢哪个儿子的‘孝?”,这句话要求考生“三选一”,不能多选或不选,即只能选择一个“你”更喜欢的儿子的“孝”,表明“你”的态度。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综合”一词暗示考生要从材料的整体意思或主要意思(“你”更喜欢哪个儿子的“孝”)立意行文,不能抓住其它细枝末节(如材料中的某一个词、短语或句子)立意行文,否则就是不符合题意的。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告诉考生要先思考,后权衡(衡量,比较),再选择,不能颠倒顺序;“权衡”一词含有“比较”的意思,这暗示考生行文要有比较,既要略写不选更喜欢另外两个儿子的“孝”的理由,更要详写选更喜欢这个儿子的“孝”的理由,不能顾此失彼。
  “明确文体”——虽然题目没有明显要求写什么文体,但是一篇800字的小文章,要做到行文有比较,要写成记叙文是不现实的,因此,也是暗示考生应该写成议论文。行文中的“比较”就是比较说理,通过阐述“为何选此而不选彼”来论证突出观点。
  在立意角度上,三个儿子的“孝”都可以选择“更喜欢”,只要言之合情合理即可。
  大儿子侧重丰裕的物质上的孝,三儿子侧重丰富的精神上的孝,二儿子兼顾物质和精神上的孝,但物质上的孝比不上大儿子,精神上的孝比不上三儿子。选择“更喜欢三儿子的孝”更合大多数父母的心意,也更稳妥更好写。
  父母双在,60多岁也不算太老,身体也还健康,说明他们不会感到很孤寂,也还有生活自理能力。这就暗示了父母尤其是一些比较坚强、开朗、使用钱财洒脱的父母,他们只要有足够的钱财,目前还是可以不需要儿子的经常陪伴的。因此考生可以选择“更喜欢大儿子或二儿子的孝”。但是都比较难写,所以这次考试没有考生选择“更喜欢大儿子的孝”,选择“更喜欢二儿子的孝”的考生也寥寥无几,很遗憾。例如,可以这样回答问题,提出观点:“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我更喜欢大儿子的孝,因为足够的金钱可以让父母活得足够的充实、快乐、有意义。”为什么足够的金钱可以让父母活得足够的充实、快乐、有意义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有了足够的钱,父母可以活得洒脱,不用计较,想啥买啥;有了足够的钱,父母可以去旅游,饱览世界名胜古迹;有了足够的钱,父母可以组建老年人俱乐部同乐;有了足够的钱,父母可以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获得别人的尊敬;等等。
  在详略处理上,本论部分应该详写“自己选择更喜欢这个儿子的‘孝的理由”——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或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论述,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略写“自己不选择更喜欢另外两个儿子的‘孝的理由”。
  【佳作赏析】:让父母安心快乐才是至孝
  父母都60多岁了,虽然身体比较健康,但是三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大儿子是公司的老板,工作繁忙,每年都给父母寄很多钱,但一年到头难得见父母一次;二儿子是单位的中层管理员,事业心强,一年到头也很少见到父母,但经常寄很多东西给父母,并且每个星期都会给父母通一次电话;三儿子是工厂的普工,能常常回家陪伴父母,但工资比较低,给父母的钱不多。
  三個儿子行孝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如果是他们的父母,倒是更喜欢二儿子的“孝”,因为让父母安心快乐才是至孝。
  大儿子作为公司的老板,事业有成,让父母衣食无忧,做父母的当然以此为荣。但是他常年都不回家,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父母见到儿子那一刻的喜悦。三儿子虽然常常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但是经济条件不太好,普工的工作又辛苦,这难免不让父母担心、难过。唯有二儿子兼大儿子和三儿子之所长,能够做到物质上让父母充裕,精神上让父母欣慰,因而能使父母安心、快乐。
  行孝要做到关心父母,感恩父母。羊有跪乳,鸦知反哺。动物都懂得要感恩自己的父母,人就更不用说了。二儿子事业正处在蒸蒸日上之时,不能常陪在父母身边,但是繁忙之余,从来都不忘关心父母:每个月都买很多东西寄给父母,让父母不用再劳心劳力去购物,可谓体贴入微;每个星期都打一次电话给父母,或问寒问暖,或汇报自己的情况。二儿子能够做到从物质到精神全面细致地关心父母,感恩父母,父母当然最高兴了。
  行孝要做到不让父母操心。世上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中依旧是个孩子,父母总是情不自禁地为自己的孩子操心,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过得幸福,工作顺利,衣食无忧,即便没有了他们的保护。二儿子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事业心强,物质生活很有保障,根本不用父母操心。因此,像二儿子这样的孝,父母怎能不最喜欢呢?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的后裔,应该大力发扬这种美德,像材料中的二儿子一样及时行孝,时常关心父母、感恩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悲哀;长大成人后却不能让父母安心,是一种失败。让父母安心、快乐才是至孝。


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5:我心向书,书香自来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朱熹)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鲁迅)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对于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看法,那么,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多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各材料含义的基础上,理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准确把握,是总分、并列,还是因果、条件等,需要仔细考虑。
  三则材料的理解并不难,材料一中朱熹的意思是“读书”要“专注”,材料二中鲁迅的意思是读书要“广泛”,材料三中叶圣陶的意思是读书不能固执死板,要“灵活”,而如何将此三个关键词统合在“读书”这个核心话题下,是立意的关键。“专注”侧重的是对“读者”精神状态的要求,“广泛”侧重的是对阅读选材范围的要求,“灵活”侧重的是对阅读方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自由组合,如:读书需要专注和广泛,如此方能避免死读书、钻牛角;专注、广泛、灵活,读书方能大成;等等。
  应试作文成败的关键还是在分析说理上。写作者可以在为什么读书需“专注”,选材需“广泛”,不够专注不够广泛的后果等等上落笔分析,如此分析论证,难度较低,便于举例;也可以综合分析为什么避免读书钻牛角的前提条件是专注和广泛。总之,要言之成理,还要言之有据。
  文章结构完整,就不能缺少对措施、方法的思考讨论,因此,在充分论述原因之后,需要对如何做到“专注”“广泛”,如何避免固执拘泥等进行较为全面的讨论,并辅以材料强化说理。
  【佳作赏析】:我心向书,书香自来
  朱熹言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专一方能记诵于心;鲁迅说读书当如采蜜,意指阅读面要广;叶圣陶则要我们切勿死读书。三位先贤看似各有所指,实则相互关联:读书须专注且广泛阅览,方能避免钻牛角,才能嗅得书香、获得裨益。
  读书可作消遣,但只为消遣何必读书?书中虽未必有“黄金屋”,可一本好书必有其妙处,而书中之妙,不专注则不可得。读《三国演义》可以辨忠奸知兴替,看《聊斋志异》可以分人鬼识善恶,而在信息化的現代社会,无数的网文网剧,同样可以用浅阅读深娱乐来替代。全身心投入阅读之后,细细品味之余,我们既能亲睹皇叔孔明的君臣相得,见证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更能感受到元末汉家儿郎驱除鞑虏的豪情;我们既能感动于书生狐妖的跨界爱情,更能感受到蒲松龄对世情冷暖人心善恶的洞察和入木三分的刻画。
  自古文人相轻,主因当然是文人的孤高自傲,可也与其固执己见、缺少包容心有关。而固执己见的根源,往往是抱残守缺、坐井观天。对从阅读中获得的微不足道的知识沾沾自喜,却又不接受别的见解,敌视新的思想,这很难说与阅读面窄没有关系。毕竟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只满足于自己小小天地的阅读者,他的人生境界与嘲笑鲲鹏的斥鷃实无本质不同。如采蜜那样读书,才能拓展眼界,开阔心胸。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少读书人将书读死,深究原因,会发现与浅阅读少思考轻实践脱不开干系,这才有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当然,我们在嘲笑孔乙己知晓“茴”有四种写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八股取士对读书人的戕害。死读书,毁灭的不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也很可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
  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应该是读书的最高目的。要成为一个专注、广博又不钻牛角的真正的读书人,一个真正的“仁者”,那就首先需要阅读热情,苏舜钦斗酒佐《汉书》已成佳话,说明读书成癖必有所得;还要摈弃门户之偏见,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说明胸怀宽广必有所获;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具备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而这,除了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环境的保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读书无止境,但道路就在脚下,我心向书,书香自来。从阅读中获取什么其实取决于我们对阅读的态度,让我们专注、包容吧,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人。

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6:他才是我心中的“最人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滨周报》举办“传承企业家精神”之“最人物”评选活动,最终候选名单及简介如下:钟卫国:“抗战时期”实业家,乐善好施,热衷慈善事业,在国家资源紧缺时,毁家纾国,家财散尽,无怨无悔。刘守业:近代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富民强国,以开放的新理念创办优质企业,热心公益,积极发展教育。郑志强:新生代企业家,在积累了资源和财富之后,投身精准扶贫事业,发挥自身影响力,凝聚企业家力量,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以上三位候选人,谁是你心目中的“最人物”?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以南滨中学读者的身份向《南滨周报》编辑部写一封推荐信,表达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任务指令为:以上三位候选人,谁是你心目中的“最人物”?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以南滨中学读者的身份向《南滨周报》编辑部写一封推荐信,表达你的看法。体裁为推荐信。推荐信的格式等同于书信,只要信件内容扣到“推荐”二字即可。供选人物有三,需要进行衡量比较,才能体现“最”字。三个人物三种选择,肯定谁都可以,但肯定其一并非一棒子打死另外两个,而是以“我”的标准下谁是“最人物”。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有别。这个标准由考生自己确定。比如认为钟卫国是“最人物”,就抓住“毁家纾国,家财散尽,无怨无悔”,从是否倾尽全力这个角度排除另外两位。若选择刘守业为“最人物”,就抓住“积极发展教育”这个长远之计谈。若认为郑志强是“最人物”,就可以从“投身精准扶贫事业,发挥自身影响力,凝聚企业家力量,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个侧面来定夺。【立意】   (1)慈善大小不在数量,而在于一颗真挚有爱的心;(2)慷慨相助、量力而为、倾尽所有(尽力而为、竭尽全力)有别;(3)瓜子不饱是人心;(4)热心公益积极发展教育和凝聚力量精准扶贫。【佳作赏析】:他才是我心中的“最人物”
   敬爱的《南滨周报》编辑:您好!我是南滨中学的一名读者。贵刊举办了“传承企业家精神”之“最人物”评选活动,我想推荐钟卫国。三个人物都很伟大,都为国家或家乡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权衡比较我觉得钟卫国的贡献是倾尽所有竭尽全力。衡量爱心的大小不在于量,而在于心意。正所谓礼轻义重,比如一个孩子把攒下的压岁钱全部放到捐款箱里,一个乞丐把兜里仅有的一枚硬币送给需要的人,都是最感动人心的。反过来,每年灾情下都有明星或者企业家捐款数据,无论捐了几十万、上百万还是数十亿,我们都仅是以好奇或者看热闹、比较的心态旁观,心理上似乎少有情绪的起伏,因为在我们心中他们的所为是理所应该的。所谓不捐是本分捐是情分,最伟大者在于是否倾囊相赠,钟卫国便是这样的奉献者。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物,他们的大爱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时时刻刻感动着我们。
  还记得白芳礼老人吗?一位有着不平凡事迹的平凡老人。93岁去世,蹬三轮近20年,为300个贫困孩子捐35万。去世前的那年冬天,老人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递上了饭盒里的50块钱,看着正在上课的孩子颤颤巍巍的说,我干不动了,以后不能再帮助他们了。大爱无疆,他的精神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他完全可以坐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但他没有,而是用超越生命极限的努力支撑帮助着他人,或许他帮助的孩子有限,捐的钱数也小小不言。但他的事迹比捐了上亿的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更感人。一幅被网友起名为“中国首善”的油画曾经引发热议。作品中,白芳礼老人蹬着三轮车在秋风中艰难骑行。许多人认为相比陈光标而言,穷尽一生靠蹬三轮车捐助贫困学子的九旬老人白芳礼更能担当首善的殊荣,油画作者杨林川说:“白芳礼靠蹬三轮车,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穷尽其能向贫困学生捐赠学习和生活费,这让我深受感动,所以我创作了这幅作品。”
  只要是爱心都是我们应该肯定的,若比较大小只能通过一颗爱心的大小,而爱心的大小也不能靠数字,只能看程度范围,我想量力而行远不如接近或者超越自我限度。所以这次评选最人物活动中我推荐钟卫国,他家财散尽无怨无悔的精神更伟大,也更具有引领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021高考作文终极押题:八大高频热点主题预测,超高概率考到!   一建党百年、百年巨变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考查越来越倾向大视野和大格局,尤其注重青年的时代素养与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意识:2019 年全国Ⅱ卷让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让考生立足新冠肺炎疫情,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作;2020年天津卷要求考生谈对“中国面孔”的思考与感悟等。时事热点、国家大事一直是高考命题者青睐的命题材料,所以考生一定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积累时事材料、分析热点话题的机会。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段百年历史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也孕育出许多伟大的精神,备受全国人民关注。因而“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既是热点话题,也势必会成为热门考点之一。

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命题者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分析、认识能力,更是希望考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感受、去领悟,所以命题者会设置一系列的情境任务,要求考生带着任务完成写作,比如针对某一重大事件写一封信,写一篇发言稿、演讲稿等等。

“百年巨变、建党百年”无疑是今年的热点之一,它反映主旋律,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且关联的角度很多,比如:四个自信、国家富强、民族尊严、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家国情怀、艰苦奋斗、不忘初心、青年担当、历史选择、脱贫攻坚、小康社会……



主题概览


题目

百年逐梦今朝圆
百年巨变,换了人间以岁月之名,有山河为证百年已沧桑,中国正年轻
今非昔比说中国
百年星火已燎原百年辉煌,只是序章百年中国的弯道超车
百年变局,中国担当新长征,从头越百年潮已起,青春起而行往昔岁月峥嵘,今朝江山多娇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找契机用初心画好人生之圆责任如磐,使命在肩青春如火,初心似炬与榜样对标,与家国同行
豁得出、用得上、靠得住
担当作为是最动人的政绩

觉醒年代热血句子

1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鱼龙混杂、包罗万象,机遇与风险并存。3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4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5 我愿意当这个急先锋,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吾往矣。

6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9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0  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备考素材

01人物素材:陈乔年、陈延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
陈延年、陈乔年是革命领导人陈独秀之子,两兄弟于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928年先后牺牲。
1927年6月,陈延年所在的机关被反动军警包围,陈延年以桌椅板凳与敌搏斗,掩护其他人逃跑,不幸被捕。在刑场上,陈延年浩气凛然,傲然而立,面对让他跪着的刽子手,他说:“革命者决不下跪,只能站着死。”
1927 年冬天,为了继承长兄遗志,陈乔年接过陈延年的任务,不幸也于第二年遇害。牺牲前,陈乔年没有害怕,而是十分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将生死置之度外,用坚定的爱国心、爱党心谱写了时代的壮美篇章。
02人物素材:杨善洲22年耕耘,让荒山变绿山
杨善洲曾担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工作中,他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草鞋书记”。
退休后,杨善洲回到家乡专心植树造林。山上没有路,他自己带领人修;山上没有住处,他用树杈和油毛毡搭起窝棚避寒;没有树苗,他亲自到各地买。22载辛勤耕耘,杨善洲带领干部群众在荒山上建起了数万亩人工林,自己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种树书记”。杨善洲用一辈子不变的坚定信念,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可贵初心,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
03人物素材:“月宫一号”航天团队梦在星辰大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团队是一支由骨干教师和硕博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该团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突破30余项关键技术,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
“月宫一号”是一个“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用通俗的语言形容,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微型生物圈,通过植物的生长释放氧气,为宇航员提供食物,再通过代谢为植物提供养料。这一技术的成熟为人类探测月球打下坚实的基础,年轻的“月宫一号”团队用他们的青春激情照亮中国梦的飞天航向。
[color=rgba(0, 0, 0, 0.8)]
脱贫攻坚、扶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体现了我们民族伟大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当今青年的志气与风貌。
脱贫攻坚精神是指:“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主题概览



题目


先扶志,再扶智
扶志扶智,拔去穷根扶贫更需扶志扶贫,我们一定先扶志扶智又扶志,“输血”亦“造血”扶志扶智,激发脱贫“心”动力上下齐心,致富脱贫脱贫路上,智慧是源动力扶志扶智,一起行动扶贫路上,温暖同行把好扶贫的“精准”脉象用智慧,按下扶贫“快速键”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
金句


1.一砖一瓦都需要在实践中垒砌,一墨一线都需要在创新中规范,一梁一柱都需要在探索中搭建。
2.再滂沱的风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终将放晴;再泥泞的征途,在奋力的前行中必能抵达。
3.风云交汇,成就万千气象;江河交汇,常睹惊人奇观;历史交汇,最是波澜壮阔。
4.回望走过的路,成绩满满而无比自豪;眺望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但前景光明。
5.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6.岁月如歌,高唱着豪迈与光荣;征途如虹,镌刻着探索与奋斗。
7.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闯过隘口才能一马平川。
8.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
9.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管子)
10. 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无数先民对殷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的天空。

备考素材


01
黄大发:脱贫战场上的“新愚公”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02
黄文秀:脱贫战场上的醒目黄花

2016年,黄文秀从北师大硕士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支援建设,担任驻村书记。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村里绝大多数贫困户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03
“半盲”扶贫局长:张渠伟

据数据统计,渠县四年共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到0.6%,这一条扶贫之路,张渠伟走得辛苦,却依旧坚定。
“获此殊荣,我仅是扶贫战线的代表之一。”节目播出后,张渠伟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殊荣对他而言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唯有扎根扶贫一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顽强地拼搏,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张渠伟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color=rgba(0, 0, 0, 0.8)]
[color=rgba(0, 0, 0, 0.8)]中国精神、三牛精神
[color=rgba(0, 0, 0, 0.8)]航天精神、抗战精神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民族积淀了自身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增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成为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动力之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color=rgba(0, 0, 0, 0.8)]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让我们的祖国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奋斗追梦、时代青年
责任担当、家国情怀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奋斗都是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唯一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青年学子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更应当把握机遇,锐意进取,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个人价值。
高考作文命题如今愈加强调国家认同感和时代意识,“奋斗与追梦”也一直是命题人关注的内容。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所考主题“劳动”就是“奋斗与追梦”的一个子话题,命题引导考生通过劳动为个人梦与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全国卷Ⅱ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天津卷“爱国情怀”,都以不同的形式通向主题“奋斗与追梦”。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直接以“梦”入题,指引考生思辨青年的奋斗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安民、匡扶天下的担当。长期以来,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近些年的高考也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以家国情怀涵养人格品行。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材料再现不同时期青年的爱国行动,激励当代青年奋勇接棒,引导考生抒写心中的家国情怀;
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爱国情怀”,材料中的“爱国”“献身”等词,直击爱国情怀;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北京卷大作文题①“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都聚焦“家国情怀”,指引考生立足个人成长,关注国家发展。
高考作文关注时代,弘扬时代主旋律,让学生书写自己对时代的感悟的趋势愈加明显,而高中生作为不可或缺的青年力量,理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期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意在引导时代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力奋斗;2018 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的命题创意就源于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五四”前夕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体现了青年与时代共同成长的主题;北京卷大作文题①“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更是直接体现了个人与国家、时代的紧密联系;浙江卷作文题要求站在人生新起点的浙江学子关注浙江精神、浙江故事、浙江传奇……这些题目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把个人、青春、社会、国家有机地联系起来,很好地考查了青年考生的时代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人人要担当,事事有人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国的担当。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写一篇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倡议书,引导青年学生承担责任,勇于担当生活中的体力劳动;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语言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考生可以从中感受师生情谊、师德师恩,可以领悟到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要求谈“世纪宝宝”在新时代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题目中的“使命”,指的就是新时代年轻人肩负重大的责任,要勇于担当。




主题概览


题目

风起云涌是时代,随风起舞是人生时代殷殷嘱托,青年砥砺前行吾辈青年与时偕行,终日乾乾助恒昌时代青年茂风华,传承精神谱新章借实干整饬自我,以笃行丰盈青春

[color=rgba(0, 0, 0, 0.8)]深藏功与名,灼灼爱国情

[color=rgba(0, 0, 0, 0.8)]国之强健路,吾辈当自强

[color=rgba(0, 0, 0, 0.8)]欲为家国除弊事,脚踏实地筑未来

[color=rgba(0, 0, 0, 0.8)]国之英者,扬时代主旋律

[color=rgba(0, 0, 0, 0.8)]怀拳拳爱国心,做时代弄潮儿

[color=rgba(0, 0, 0, 0.8)]以国为国,以国为家

穷山距海,追光前行
星光不负赶路人人生就是要通关到底对青春最深情的告白是奋斗奋斗是青春最炫目的底色

[color=rgba(0, 0, 0, 0.8)]以奋斗写下青春诗行

最是拼搏见精神生命的意义,永远是奋斗者赋予的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奋斗永似少年时在奋斗中定义时间每个奋斗的你都了不起岁月为证,奋斗不止无奋斗,不青春
名句

[color=rgba(0, 0, 0, 0.8)]1.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李大钊
2.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3.我们需要逃离的从来都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自己安于现状,抗拒改变的心智模式。
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5.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巴尔扎克
6.人生有两次青春,第一次是生养你的父母给的,第二次则是你靠奋斗得来的,现在的青春用来努力,以后的青春则用来回忆。
7.越过山丘,才知道是否有人等候。也是越过山丘,才会发现远方还有更多的山峦。
8.这个世界有一些人躺在泥泞里,看着生活把自己踩扁;而有些人拨开雾障告诉我们:人有活在云端的可能。
9.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olor=rgba(0, 0, 0, 0.8)]11.青少年成长的方向:要正“三观”、守初心、有责任、知担当。应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志存高远,心怀天下。
[color=rgba(0, 0, 0, 0.8)]12.新时代的需求:呼唤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呼唤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呼唤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青年,呼唤饮水思源、感恩回馈的青年。13.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既听从内心的召唤,也聆听时代的号角,突破现实的羁绊,走出拘囿的天地,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目标。
[color=rgba(0, 0, 0, 0.8)]14.在“发光的瞬间”“闪亮的日子”“无悔的青春”找到人生真谛、生命价值、事业方向。
[color=rgba(0, 0, 0, 0.8)]15.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鲁迅语)
[color=rgba(0, 0, 0, 0.8)]16.“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语)

备考素材


周承钰:24岁,文昌发射场指挥员

在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任务中,她担任火箭连接器系统指挥员,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周承钰,由于素质过硬,她被同事们称为“大姐”。在本次任务开始时的液氮调试阶段,她每天在发射塔上下奔走,协调各种工作。大家说:“大姐”不大,但“大姐”很强!

朱海秀:23岁,广东援鄂医疗队护士

面对疫情,她瞒着父母逆行武汉。当记者采访她,邀请她在电视镜头前向爸妈报平安时,她拒绝了,因为害怕自己会哭,她说:“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不能做事了。”

徐卓立:19岁,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

今年2月,他跟随爸爸一起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想为家乡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定位、搬运、拆包、安装……每一项工作都艰巨而重大。他说,“一咬牙,一跺脚,也便坚持下来了”。

“00后”抗洪战士

重载抗洪一线的青年战士中,有许多“00后”的身影。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是孩子,但穿上军装,他们就是战士。他们肩膀上扛的不仅仅是沙袋,更是保卫人民的责任。

刘荣超:25岁,远望5号测量船航海舵手

2013年,刘荣超来到远望5号测量船上,成为了航海舵手。小小的船舵直径只有40厘米,却操纵着远望5号这艘2万多吨大船的航向与速度。7年时光,她在海上航行1200多天,执行了40多次海上测控任务。她说,孤独会有,但心中藏梦,便不惧风雨兼程。

王唯佳:18岁,罕见病“庞贝病”患者

王唯佳来自沈阳。今年高考,他凭借顽强毅力取得了662分,被南开大学录取。躺着是他缓解身体疲劳最直接的方式,但为了学习,他每天要坐10多个小时。“成功没有捷径,别人学一个小时,我就学两个小时,别人学两个小时,我就学更多。”

赵鹏菲:90后,山区教师

研究生毕业的赵鹏菲,是河北石家庄平山县上文都完全小学一名特岗教师。因山区老师稀缺,他要教语文、数学、体育等6门学科。如今,三年特岗教师服务期满,他为了山区里的孩子选择留下继续任教。

汪晗:30岁,社区工作者

30岁的女巡堤员汪晗,来自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徐东社区,是名社区工作者。疫情最严峻期间,她一直坚守岗位。回忆起1998年抗洪的情景,汪晗记忆犹新。她说:“22年前,人民子弟兵救了我们。如今,该轮到我们站出来守护家园了。”

黎志伟:90后,快递员

7月15日下午,广东惠州快递员黎志伟送件途中,看到一小女孩被男子持刀追赶,他立即停车上前,把小女孩护在身后,却遭男子连砍两刀。之后男子被警方控制带走。他说:“下次遇到这种事,我还是会站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21-6-6 2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rgba(0, 0, 0, 0.8)]
文化自信、中国故事
文化传承、传统创新

■主题速读&对接高考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国正处在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对外交流中会受到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国民在其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元的。如此情境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弘扬、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现今高考作文命题肩负“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使命,使得“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成了高考的热点主题之一。
2019年高考北京卷大作文题①“文明的韧性”,直击中华文明,旗帜鲜明地要求考生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等角度谈思考。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寻找‘中国味’”,以倾听和接触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切入点,引导考生寻找、品味“中国味”,感受中华优秀文化之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器”,也在有意引导考生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



主题概览



题目

《文化兴盛,激活现代中国之魂》《传统文化呼唤“现代相遇”》《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文化自信似长河、高山、大海》
《腹有“文明”气自华》《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莫将文化传承束之高阁》《文化传承不能浮于表面》《文化自信怎自信?》《观文化昌盛,延传承火炬》《旧调换新曲,炎黄谱华章》《在文化原乡筑牢文化自信》《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为文化传承插上翅膀》《文化是我们的地基》《寻找文化的根》
金句

1.岁月失语,为石能言。(冯骥才)2.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林清玄)3.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北岛)4.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木心)5.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7.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张涛甫)8.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柴静)9.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重回汉唐》)10.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之上,仰望浩瀚历史的星空,居于中间的“人”,是为赓续千年的薪火所在。
备考素材

01 单霁翔:唤醒故宫的“掌门人”

▣ 事迹回放:

故宫博物院保管的珍贵文物一共是168万件,占全国定级的珍贵文物的41.98%。

为了不让99%的文物沉睡在库房里,单霁翔认为“我们必须开放更多区域,举办更多展览”。慢慢地,从过去只开放30%的区域,故宫如今,已经开放到80%,那些“游客止步”纷纷解禁。

“人们可以在里面尽情欢笑,这就是博物馆的责任。”

在展示更多藏品后,单霁翔还在故宫举行“元宵灯会”,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紫禁城的夜间风光展现人前。

不仅如此,在他的带领下,品类繁多、玩法新奇的故宫文创纷纷上线,人们得以亲近那些曾被“束之高阁”的文物藏品。

单霁翔曾许下心愿,“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美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如今,故宫已拂去了历史封尘,焕发活力,以更平易近人、青春生动的形象为大众所熟悉。



02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 事迹回放:

樊锦诗曾是北大的天之骄子,却在1963年毕业后奔赴了这座位于西北荒漠中的小镇,与她的老师段文杰一样,开始了与敦煌几十年的“厮守”时光。

当时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莫高窟一度岌岌可危。樊锦诗为了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大胆构思了“数字敦煌”。

“数字敦煌”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樊锦诗和她的团队利用数字技术,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樊锦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莫高窟保护、研究事业中,只要一说起敦煌,已是高龄的她,仍似孩子般手舞足蹈,眼里透着光亮。



03 白先勇:昆曲义工

▣ 事迹回放:

白先勇自称“昆曲义工”,他在《细说牡丹亭》的发刊词中动情地说,他觉得上天留他,是因为他有事情没有完成,而推广昆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位列第一。而在当时,和许多传统戏种一样,昆曲也存在着演员老化、观众老化、演出形式老化、乏人问津的危机。2004年4月,白先勇老师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让年轻人也爱上昆曲的作品就此诞生。

可以说,正是昆曲版《牡丹亭》的推出,才引发了近年来两岸三地乃至世界范围的昆曲热。





科技创新、科技生活数字中国、中国成就

■主题速读&对接高考
《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乔布斯走了,苹果失去了一位天才,而世界失去了一位梦想家。人类的发展一次次证明,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书写新的历史,那就是创新。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较量,知识日新月异,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更是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内涵中的“实践创新”,要求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形成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基于这样的重大现实意义,“创新”一直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重点考查的主题。
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材料中提到了“‘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等新时代事件,以创新成果激发新时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材料中的关键词“一带一路”“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都涉及了国家层面的创新,而山东卷作文题“24小时书店”则是关于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科技生活

■主题速读&对接高考
科学技术改变生活,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移动支付改变了人类的支付方式,高铁和共享单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因此,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依旧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时代话题。
正是因科技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高考作文命题者多次将目光投向这个主题。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材料中的“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就是在引导考生讨论和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材料中的“‘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互联网”等字眼,就是对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的关注;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材料所给关键词中的“高铁”“移动支付”,引导考生聚焦科技发展,了解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题目

《厚积科技之力,薄发创新未来》
《展科技之翼,登时代之巅》
《科技如火种,创新添动力》
《科技与发展共舞,创新与时代齐飞》
《科技创新,国之基点:赤子之心,不可磨灭》
《高举创新之旗,圆科技强国之梦》


[color=rgba(0, 0, 0, 0.8)]
科学偶像、榜样力量青年选择、人生规划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青年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找准精神坐标,指引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21年是英雄辈出的一年,从抗疫英雄到戍边英雄到科学家精神等等,有很多重点素材需要我们积累。而近期偶像失格、粉丝追星失当等行为也层出不穷。



主题概览



金句

你所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代表了你的审美和生活层次。——贾平凹
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
我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他们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粉丝可以入戏,但不要沉溺;追星可以热情,但永不迷航。
集体的疯狂,是出自孤独吗?轻巧地参与世界,是为了逃避自己吗?——李宇春
哪有那么多一夜成名,其实全部都是百炼成钢。——易烊千玺
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乌合之众》


备考素材

01事实上,追星并不时尚。唐代魏万跋涉三千里、追踪逾半年方与李白相遇,堪称最早的“私生饭”;梅兰芳的拥趸曾在《申报》开辟专栏,恭恭敬敬地把梅老板的起居注记录在案。只不过,相比“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普及度,分众化、青年化、组织化倾向让粉丝群体在这些年中尤为耀眼。
02厚重博大的中华文化从来不缺少值得追慕的“偶像”。从圣人孔子到舍生取义的屈原,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曹雪芹到“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鲁迅先生。这些“文化偶像”,承载了源远流长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为当代人亲近、读懂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时间之门”。这就是“文化偶像”的力量。

[color=rgba(0, 0, 0, 0.8)]
体育强国、美育审美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体育评论》发刊词里说:“体育的本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但是这是更加文明和进步,合理而且合法的战争。与带来大量的生命戕害与社会破坏的真正的战争相比,体育竞赛非但不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还能让人们从中受益。”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主题概览


金句

1.人不只靠吃米活着。(巴金)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3.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吴冠中)4.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光潜)5.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别林斯基)6.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网络评论)7.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8.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赵婀娜)9.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10.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人民网)
备考素材

1.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2.城市店铺招牌的“统一规划”,暴露了畸形的审美

2019年初,上海市静安区的街景引起了网友热议。当时,街道边所有店铺,都被换上了整齐划一的招牌。这些招牌统一黑底白字,再配以路边的鲜花,显得十分肃穆,网友戏称其为“墓地风”。这种整齐划一的“重新规划”,其实是一种畸形的审美。一个城市的气质是在岁月的积淀中渐渐形成的,天天拆天天换新的,只会变整齐,却不会变美。
热点押题 | 6道作文题,6个主题,13篇范文,涵盖书信、建议书、演讲稿、议论文、记叙文、漫画类作文类型

1山东临沂高三期中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振华高中坚持“阳光体育”,强化落实早操跑操制度,但就课间操开展的问题,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贵在锤炼意志,所以课间操应继续以跑操为主,跑步保持队列能增强集体意识、提升专注力,喊口号可以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也有人认为,体育锻炼更应该享受乐趣,课间操可以做健身操、跳广场舞、跳绳等,增加趣味性,做到劳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人认为,像甘肃酒泉的学生跳敦煌舞一样,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校本资源,做到体育与美育、传统文化的融合……
假如你是该校学生申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就课间操的开展给学校写一篇建议书,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本题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考生紧扣写作任务与写作指令,对课间操开展方式方法及其作用(或功能)这一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即可。试题的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建议书,必须明确以下写作指令:
身份指令——学生(申强);
内容指令——结合材料内容(课间操开展的不同形式及其作用);
主题指令——就课间操的开展给学校(振华高中)写一篇建议书,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写作时必须时刻注意写作者(学生申强)和文章阅读者(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把握好各方的身份特点。
材料提供了几种课间操的开展方式:一个是赞成以跑操为主,锤炼意志;一个是建议做健身操、跳广场舞、跳绳等,享受乐趣;一个是倡导如跳敦煌舞等各具地方特色的课间操,与美育、传统文化融合。学生可以从这几种开展课间操的方式中任选一种或多种,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观点,给出具体的建议,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让人信服,起到建议的作用。可以选择材料没提及的的其他你认为的更好的开展课间操的方式,但是一定要“结合材料内容”。
考生如果能够抓住几个关键词句,例如“振华”“申强”“阳光体育”“锤炼意志”“享受乐趣”“体育与美育”“传统文化的融合”等,合理深挖其内涵,结合学生的体质现状,联想到习近平同志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等号召,与实现中国梦对接,就很可能写出上乘佳作。

范文展示
1.以特色体育点燃亮丽青春
敬爱的领导们:
你们好!就学校课间操的开展问题,我的建议是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校本资源,做到体育与美育、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地城特色,助长远发展。”
作为当今时代的青年,我们不应只拘泥于老旧的跑操和松散的自由活动,我想,我们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既能磨炼意志、劳逸结合,更能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何乐而不为呢?
首先,我认为要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校本资源。我们学校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底蕴与特色的学校,但同学们对此知之甚少,故此,我们为何不把自身资源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呢?这样,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更能让他们对学校有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其次,美育教育也可与体育有机结合。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是人一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通过一些趣味活动与比赛,可以让同学们对“美”有更深刻的理解,学会欣赏他人是一种美,懂得团结合作是一种美,珍惜赛时友谊亦是一种美,此外,同学们也可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享受到竭尽全力后的满足,体验到硕果累累的收获。
再者,体育也能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甘肃酒泉的学生跳敦煌舞,不正是发扬了传统,传承了文化吗?他们结合了自身的区位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改进,让一帧帧舞动飞扬不仅存在于壁画当中,而且飞入寻常百姓家,飞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里,传统文化不仅只行走在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中,不是只浸润在唐诗宋词的余韵里,也不仅只委身于汉服唐装的儒雅里,它也需要“动”起来,被更多人了解和熟知,需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才能被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我辈少年郎,晔晔如扶柔。”少年时代,我们不仅要奋正其时,也要全面发展,综合提升自己。课间操的多样化、创新化,结合化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希望我们能拥有自己的特色体育,从而为青春这面鲜红的旗帜,抹上一笔更亮丽的颜色。最后,诚挚地希望领导们可以考虑一下我的意见。
此致
敬礼                                        学生:申强
                               2020年11月16日
点评:这是一篇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佳作。文章题目新颖,观点明确;书写赏心悦目。思路清晰明确,小作者围绕体育于美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观点,层层递进,加以论述;引用名言,联系观点,旨在点明体育与美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阳光体育,健康中国
尊敬的学核领导:
您好!我是本校学生申强。对于本校课间操的开展我有一些拙见,供您借鉴。在任何事面前,身体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古之中国,八段锦凝聚中华文化之精华、风采,太极排山倒海,气如斗牛,却又静心平和有两袖清风之感;今之中国,乃健康中国,广场舞悄然而至,敦煌舞更展现“飞天”之美,彰显我中华传统之博采众长,源远流长。我校“课间操开展活动”,更是“阳光体育”重中之重,其开展内容多种多样。春乏秋困,自然之律。我建议我们以季节为标准开展内容不同的课间操。春夏之际,我们可以领略八段锦的魅力,“左右开弓”之间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动作张弛有度,身心放松,增强我们课间的趣味性,劳逸结合,而后提高我们高三学生的学习效率。秋冬之时,天气初肃,晨间微凉,我们可以以跑躁(操)为主,跑步不失为抵御严寒的好办法;跑步队列能增强我们的集体意识,有利于班级内的团结协作,并且可以提升专注力;喊口号还可以宣泄我们的负面情绪,缓解我们的学习压力。此外,我还建议学校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全年级性质的课间操评比,选出最优班级并颁发相应荣誉,以鼓励学生投身于课间操,激发出他们对体育的热情,这更有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意识,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另外,在平时为避免学生松懈,可以选派学生会成员去督导,量化各班级的课间操秩序,使课间操的开展更加高效,更有意义。“阳光体育”一直是我振华秉乘的理念,我想课间躁(操)如上开展,更能契合“阳光体育”(的理念)。阳光体育,强健体魄,使我振华学子,健康向上;更是响应时代的号召,构筑健康中国。让我们在迈向小康,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奔跑的同时,变得健康、活力、青春洋溢。阳光体育,健康中国!纸短情长,就此阁笔建议如上,望采纳!
                                     申强
                                     2020.11.16


点评:文章开宗明义,提出阳光体育的观点,建议以季节为标准开展内容不同的课间操。主体部分高度聚焦,从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具体分析,还提出具体实施的建议。从中可见此考生有真知灼见,见解鲜明,显示出思考的深度和很强的逻辑能力。语言简洁有特色,功底深厚,格式相对规范。
3.让多元化活动走进课间操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我是振华高中的一名学生。我校一直坚持“阳光体育”,强化落实跑操制度,我们学生内部其实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在此我给予个人的建议,希望校方能重视并予以采纳。

我认为应该让多元化的活动走进课间操,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现在我校坚持以跑操为主,我想说,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纯粹的,往往都具有它的两面性,但我认为多元化活动更适合我们,请您听我慢慢讲完。

首先,我校一直都是采用集体跑操的形式开展阳光体育,它能锤炼意志,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专注力等等,这完全没有问题,但它真的不存在缺点吗?

作为一名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当然感触很深。我个人认为这件事虽然利大于弊,但他的在某些方面存在潜在的弊端:第一,集体跑操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如果因为一个同学的鞋带松了或被踩掉而摔倒,请您设想这个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踩踏事件也会经常发生,你像深圳某中学就因此造成了2人死亡,这难道不能给人以警醒吗?第二,个别同学身体不舒服,有时跑上800米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这还是锻炼身体吗?我觉得这会使学生更加劳累,大汗淋漓,小凉风一吹,特别容易感冒,这样又如何实现最终的目的,提高身体素质呢?

反观我所建议的多元化活动,这个提议并不是我一人凭空捏造的,也是有很多的支持者与科学依据的,我个人觉得学校之所以不去实行这个制度,可能是怕部分学生趁机作乱,秩序太乱,不好管理,又担心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或学生玩得过嗨,上课时收不回心……

我想说一说他的优点。首先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的要求,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其次,我们可以开展像跳大绳、打乒乓球、踢足球……花同样的时间来让学生得到彻彻底底的放松,难道不好吗?当然,这并不会代表着整体的散漫。我只能说,凡事立则成,不立则废。我们可以分班级,分区域集体活动,由班主任代班锻炼,在阳光下实现体育锻炼,实现真心放松,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实现更快乐的成长。

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解决阳光体育这一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当然,这只是个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如有不正,还望海涵。

    此致
敬礼
                                                               学生申强
                                                               11月15日

点评:考生能清晰的对材料进行阅读理解,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准确的把握了材料的准确内涵,做出了正确立意,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并结合自身和高中学段特点进行贴合现实的论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严谨,是一片佳作。
4.坚持阳光体育,更应劳逸结合
——就学校课间操开展问题的建议书
尊敬的学校教务处: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阳光体育,我认为体育锻炼应享受乐趣,课间操可以做健身操、跳绳等,劳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有同学认为课间操跑操可以增强团队意识、提升专注力,喊口号可以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学习压力。跑操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但课间操跳绳等活动不也可以放松、缓解学习压力吗?况且早操跑操一样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

有同学认为我们应像甘肃酒泉的学生跳敦煌舞一样,拥有我们自己的校本资源,做到体育与美育结合,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这样的想法固然可贵且有新意,但需耗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推广和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更。从一另方面来说,跳舞对于四肢协调性不高(强)的同学来说,是多么困难且痛苦的一件事啊!校本资源的开发与传统文化的弘扬也可以从别处下手,如古文古诗等古文化方面,既丰富了大家的学识,又可以弘扬传统文化。

有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体重超重现象已经越来越明显,有大部分学生在体育测试中不及格,解决这一问题要从问题根源处入手,需让更多的同学爱上体育锻炼,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而非被迫进行锻炼,从而对体育越来越疏离冷淡。(此语句不通顺)就学校课间操开展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第一,课间操实行状态更良好积极的开放式做法,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活动进行锻炼,从而增强同学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劳逸结合,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第二,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划定不同的区域,防止不同体育活动同时进行而出现误伤等现象,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们进行交流,使学校生活氛围更加融洽、更加和谐。  

第三,可使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监督。既有助于同学们体育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防范由运动不当而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

体育锻炼不可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强健体魄的铸就也绝非一日之功,使同学们真正爱上锻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坚持阳光体育,更应该劳逸结合,课间操活动多样化更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


申 强
2020.11.16

点评:本文格式规范,观点鲜明,首段即提出体育锻炼应享受乐趣的观点,然后多角度阐释阳光体育的必要性,接着分条提出自己的具体建议,逻辑清晰,思维严谨,情感充沛,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2江西临川一中高三月考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月8日,武汉大学举行本科生开学典礼。一名未被选中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的学生自行上台希望展示自己准备好的演讲,工作人员及时对该生进行了劝离。当晚,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敢于展现自我体现了武大青年可贵的勇气,但再强烈的个人意愿也不应随意打破公共秩序的边界。”此事引起不少网友的质疑:“机会不是这样争取的,还是要遵守规则”;。“金子总会发光,急于表现自己反而让人讨厌”。也有网友表示可以理解,“该同学有勇气打破常规是难能可贵的,校方应该让他发言”。武大校刊也开辟专栏对此事进行讨论。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武大新生的身份,向武大校刊“争鸣”专栏投稿,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本题旨在引发青年学子对“展示自我和遵守公共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性思考,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也引导考生关注热点、关注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问题,使其勇于探究、勤于反思。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获得展示才华的机会;。但需要以遵守公共秩序为前提。考生一定要树立文本意识,必须在材料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要扣住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思考,“展示自我”“公共秩序”,涉及个人与大局关系的讨论。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勇气规则应兼顾,意气风度携手行。
2.展示自我也应顾全大局。
3.勇气诚可贵,规则价更高。
4.先尊重公共秩序,再谈展示自我。
5.打破常规不是破坏秩序。
6.对于打破常规,需要正确解读。

偏题立意:
1.青年应当有个性。(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
2.言论自由。(脱离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
3.多点理解,多点关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指向,不扣写作任务)


范文展示
勇气秩序该兼顾,小我大局应平衡

近日,一则我校大一新生在本科生开学典礼上请求自行上台演讲未果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同样作为武汉大学的新生,我对这位同学急于崭露头角、获得认可的心情表示理解,对这份勇气表示钦佩;但对这种因个人意愿而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表示不认同。

赢得关注,不急于一时。

未被选为发言的新生代表,完全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勤奋努力赢得关注,又何必急于开学典礼这一时?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刻苦勤奋的精神,即使赢得一次关注又有何意义?你无法乞求别人关注你,但你可以默默地耕耘。有人问科比为什么这么成功,科比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点洛杉矶的样子。”。真正厉害的人,是在别人看不见的黑夜里默默努力。忆往昔,于敏淡泊明志,弥补原子弹领域空白;林俊德隐姓埋名,52年坚守罗布泊;看今朝,屠呦呦坚守60年,方摘取诺奖桂冠。希望这位同学暂收锋芒,发展自身,相信凭借不懈努力,最终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

赢得关注,不能以破坏公共秩序为代价。

有网友认为,“该同学有勇气打破常规是难能可贵的,校方应该让他发言”。但我更赞同另一部分网友的观点:“机会不是这样争取的,还是要遵守规则”。众所周知,我校对于大型活动一直是高度关注的,特别是对本科生开学典礼这样人数众多的大型集会,更是慎之又慎。我们可以想象对于一场盛大的开学典礼,维持现场秩序是多么不容易。令人遗憾的是,妄图擅自上台的同学并没有考虑这些,只是被一时的自我展现冲昏头脑而枉顾秩序。这样的行为,对自身、对集体都是极不负责任的。也许当时这位同学并未想到这些,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对这件事保持正确的认知。

与其因急于展现自我而破坏公共秩序,不如尝试在二者间探求合理的平衡。

纵然凭一时意气、一腔勇气获得了被关注的机会,又岂能赢得全校师生的接纳和认同?破坏公共秩序会给社会各界做出不好的示范。倘若诸如此类活动任由凭借勇气之名者蜂拥而上,那么规则何在?秩序何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希望我们武大学子可以做到:熟悉并严格遵守秩序,理性展现自我。同为武大人,愿你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皆能勇气秩序兼顾,小我大局平衡,心手相牵,理想梦圆!



3山东济宁一模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网友在一篇帖子中列举了他40 年前为自己许下的100个心愿,其中包括住上楼房,冬天在家洗澡不怕冷,买一台黑白电视机,登天安门城楼,去西藏观光,乘长途火车睡卧铺,坐一次飞机,与外宾交谈,去一次美国,出一本书,了却父母一桩心愿,为家乡做一件实事……

这位网友表示,当年自己拿26元工资,住十几平方的房子,靠煤油灯照明,听收音机接收外界信息,出门不超过100公里……。所以,这些心愿在那时实在非同平常!如今这100个心愿大都实现了,其中有的是靠自身的努力,更多的还是靠社会的整体进步。

今天的你有哪些心愿?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请根据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分:

本次作文材料分为三个主要板块。一是40年前的愿景与梦想(物质上的富有和精神上的满足),二是40年前的实际与现状(物质上的贫乏和精神上的单调),三是40年后的结果与因缘(事遂人愿大都实现,个人社会协调发展)。由此看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梦想,努力,成功;这是上一代人的“长征路”,有个人的奋斗,有社会的依靠,他们走得坚实,走向美好。

思维导引:

以上材料导引出三个问题:你有哪些心愿?再过40年,你这些心愿也能实现吗?会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呢?这正是命题者的核心目的:让处在18岁的年轻人来认真地思考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

行文建议:

一是心愿梦想是什么?从结合材料最后一句话看,最好引向“奋进新时代,追梦新征程”这一主题。

二是设计因由是什么?紧跟时代的脚步,既要追求个人的成功,又要推进社会的进步。把追求幸福,与责任担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实现路径是什么?胸怀宽广,以正三观;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身体力行,积极进取;我主我心,心系国运……

其实,写作是思想的平台,思维是思想的工具,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一篇文章的核心正是“思想”。就此材料而言,看似一个人的事,其实是每一个人的事,甚至是国家民族社会的事。因此,立意时最好切入点以小为主,让小梦想体现大情怀,既可感易实现,利个人,友他人,惠国家。


范文展示

1.愿明日,胜往日


一路星移物换,一路平平淡淡,四十年后又一春日里,一个个曾许下的心愿是否已经落地生花?当得知这位网友四十年前许下的心愿已经实现,替他欣喜之余也不禁引人深思。这一百个心愿里凝聚的是努力进取的自己,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中国。我想用自己的小心愿共筑中国梦。

一愿亲人百岁无忧。“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李密陈情一表的初心,“灯一盏,窗半掩”,那是父母在牵挂远方的孩子啊。当我们呱呱坠地,是父母给了我们温暖;当我们逐渐长大,是父母为我们阻挡世间的锋利。令人痛心的是越来越多的老人晚年孤苦,无人关怀,这应当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并且在未来的四十年里我们要解决这个大问题,使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尽享天伦之乐。岁月留在他们脸上的“沟壑”,让我们用温情来填满。

二愿不负青春芳华。有意义的青春便是芳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最好的时代,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放纵了自己。。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委屈逢迎迎合了平庸。然而我们青少年肩上的责任却一刻也不能放下,有了自身的努力,才能有社会的整体进步。少年勤学,青年担纲,终有一日,我们会成为祖国的栋梁!年轻就有无限的可能,前方春光正好,追云赶月莫停留!

三愿中国花开处处香。料得明日花倍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如今中国车、中国网、中国港……处处闻花香,处处见春色。未来的四十年里,国泰则民安,国富则民强,人们安居乐业,守望相助。期待在那时,我们的中国又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等待时光那头的人们向我们分享四十年的辉煌成就,四十年的不懈追求。

“如果快乐太难,那我祝你平安”这句话道出了几千年前迁客骚人的心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抒发了苏子愿家人平安,期盼团圆的心情;“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体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与担当……古往今来,人们总想把自己的心愿以各种形式讲出来,因为他们希望友人无恙,家人平安,更希望明天会更好。因为有了美好的明天,才会有可期的未来。

静待时光流转,四十年后的某一日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我们一同回忆曾经许下的心愿,看祖国大好河山,对明天的期盼且让我们娓娓道来……

2.明日胜今朝


网友的百条心愿在四十年中不断被实现。回望过去的四十年,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都是过去不敢幻想的,而在今日逐一得到实现。足以感叹,未来定会更好,明日定能胜今朝 !

处在当下时代的我们是幸福的,但仍有贫困地区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连渴求知识的上学路都需脚踏泥泞、长途跋涉,让我们心疼。看到花季少年沉迷网络甚至花掉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让我们痛心万分。因父母外出打工而过着苦中作乐清贫生活的留守儿童,让我们揪心。今时今日,我希望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希望每个人都能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希望在科技进步、国家繁荣的同时,社会文化文明也能紧跟步伐、不被时代遗忘。

再过四十年,甚至三十年、二十年,我相信这些愿望就会实现。

经济学家林毅夫感慨:“我非常幸运地经历了中国创造奇迹的时代。”“新四大发明”在世界遥遥领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在遭遇险情时“中国式救援”被世界赞叹....如今的社会、当下的中国,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品质的飞跃都超出想象。好比中国科技的创新发展,每次的尝试都是打破瓶颈的突破。首张月球背面照发布后,引起多少惊叹;《战狼2》中“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带给我们多少感动”;。天安门旁夜以继日守卫的军人,又收获过多少敬佩。所以我足以相信,当下的时代经历发展,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甚至超出我们的期待。毕竟明日远胜今朝!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毛泽东在最艰苦的时间毅然决然带领劳苦人民创立新中国,有着愿“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雄心壮志;周恩来少年便立大志,“誓当中国之主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在中国发展技术远远落后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坚持回国贡献。社会的整体进步必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清华校长曾说,“你对国旗感慨万千热泪盈眶不叫爱国,当你把身旁的废纸片捡起来才叫爱国,把每件小事做好就是爱国。”正如那位网友的百条心愿,如果不为之努力,终日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就算社会和时代发展得再好,那些心愿也不会实现。反而言之,只有自身努力,向往才能变成未来!

这并非一个完美的时代,却是每个人最好的时代。韶光易逝、莫负芳华。每个人心中无限美好的憧憬与期待,靠着个人的努力,凭着社会的进步和中国的发展,定会实现!明日定能胜今朝!

3、料待明日花更红

  ——致信四十年前的自己

十八岁的自己:

你好!时光如沙从指缝漏过,不知不觉我已步入暮年!正值青春的你现在是否为实现心愿而奋斗?四十年光景如白驹过隙,当初许下的心愿都已实现。许下的愿望能够实现,不仅取决于这些年个人的努力奋斗,国家的快速发展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个人奋斗为我的圆梦过程铸上亮丽的底色。

一位诗人说:“你生而有翼,为何匍匐前进,形如虫蚁。”人生短短几十载,何不奋发向上,一飞冲天?我一直都在努力奋斗,因为奋斗是实现梦想的阶梯,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在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坚定脚步,强健精神,才能不断靠近目标,实现心愿。不敢忘记,爱因斯坦在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角色时,抓住一切可以用的时间去做研究;。不敢忘记,华罗庚在国外求学打杂工时,日夜不论、寒暑不辨,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其实,奋斗并没有让我取得多大的成就,却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得简单、活得充实、活得明亮,一步步实现心愿。所以,奋斗应是人生的常态。

祖国强大为我的圆梦过程添上丰翼的翅膀。

四十年的开拓进取,四十年的砥砺前行,让今天的中国以令人惊叹的加速度奔跑在科技强国的大道上。如今的中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全面脱贫计划已完全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梦也已不再是梦。现在的中国迎来前所未有的好时代,继黄大年、任新民、南仁东等一代被誉为“中国之魂”的科学家之后,又有无数的中国青年崛起,成长为中国的脊梁。身处时代浪潮中,我勇于面对风浪,接受挑战,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勇抓机遇,迎难而上。身处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将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中有时代助梦,奋斗作桨,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王开玲曾说:“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却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不曾忘记心之所愿,不曾停下脚步。即使赤脚穿过荆棘之地,即使康坦大道上鲜花怒放,也未曾放下肩上重担驻足不前。

那么正值年少的你,也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前景光明,征途豪迈,更应有那么一股子中流击水的劲头,有那么一股子以梦为马的激情。不论何时,都要向下生根汲取奋斗源泉,方可向上开花迎接胜利朝阳。

不奋斗,何以谈青春?何以谈梦想?所以,快赶上时代的洪流,扬起逐梦长鞭,才可看明日花娇艳!


未来的自己

x年x月x日


4文化自信助力中国梦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截至2015年12月1日,已有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余万人。3、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20%喜爱与支持民族文化产品,28%喜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不少于800字。(1)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2)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传统文化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分析

材料一的关键词是:文化,漫长积累,磅礴之力,走自己的路,广阔舞台,历史底蕴,前进动力。可以整合:文化传承,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是国外名人认为生存必须汲取孔子智慧,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可立意: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文化交流,文化包容,跨民族和国界的文化认同。。材料三折射的是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与文化认同现状的忧虑。

综合三篇材料,可以立意为:

1.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

2.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

3.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包容文化差异,消除文化隔阂。

4.传承文化自信,振奋时代精神。

5.坚定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实干创新。


作文导写

写议论文在完成选择的任务指令后,一定总体把握三则材料,尽可能辩证立意构思。要设立分论点、回扣原材料。切忌空洞的理论说教、无病呻吟。灵活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小见大,化虚为实,把文化这个抽象概念,用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表现,用具体的文化素材和时评素材论证。告诉阅卷老师,文化自信的价值作用,怎么做到文化自信,思维的层面一定要拓展,层层递进,逐渐拔高升华,文化自信来源于传承和创新,落脚于实干拼搏,助力于青春梦、中国梦。


范文展示
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

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天人感应,古老神秘的土地,勤劳智慧的人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是新时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民族强大的前进定力,来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传承的结晶,《周易》象天法地,是我们认识世界、沟通自然、提升自我的经典准则。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召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立德修德,拼搏进取。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鲧禹治水,我们的祖先面对逆境灾难,不畏艰险,愈挫愈勇,奋勇向前。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中华文化里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实干创新,担当奉献。

做好文化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影响各国,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国人更应从历史文化中借鉴智慧,汲取力量。四书五经,立德之本,《弟子规》《孝经》修身之基。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二十四史严谨信实,唐诗气势磅礴而委婉含蓄,宋词一唱三叹而雅俗共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现实主义的《诗经》流淌着浪漫气息;“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浪漫的《楚辞》洋溢着现实的忧思。昔日的曹雪芹穷困潦倒,今天的《红楼梦》却养活了一大批人,“红学”成为世界性学问。新时代青年应该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不断学习,坚持积累。

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青少年喜爱支持民族文化产品的人减少,折射的是文化认同的缺失。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方能构筑文化认同。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改写了历史,“一带一路”引领着世界,开放、包容、共享、共建,体现的是文化自信。《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是文化自信的创新。风靡一时的李子柒展示了文化的诗意,她的悠闲、从容表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诗意美丽的中华文化影响了世界。我们要理性工作,诗意生活,在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里,放慢脚步,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文化支撑梦想起舞,经典引领诗意人生。

认为祖国很快就会引领世界,“万国来朝”的历史即将成为现实,是文化自负。以华人在海外受到歧视为由,认为祖国还不够强大,未来发展前途未卜,是文化自卑。疫情背景下,美欧等国的围堵打压,本质上是文化隔阂、文化歧视。面对逆境,依靠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定能应对挑战,化危为机,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曙光在望。

文化自信和认同助力青春梦中国梦。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助推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阅读浩瀚宇宙,“北斗导航”傲视珠峰,5G创新人类生活,“一带一路”沟通欧亚,女排夺冠振奋民族精神,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震惊世界。

让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激发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让我们铭记历史,融入时代,传承创新,实干拼搏,让青春梦、中国梦的绚烂之花,在美丽迷人的中国文化中绽放。


5东三省三校联考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寓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

读漫画材料,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画面特征和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从画面特征找关联,从而把握漫画寓意。这副漫画中的水龙头开到了最大,水流急骤而下,可进入到碗中的水却迸溅而出,碗中水始终无法注满。。由此可知:这幅漫画的寓意是讽刺社会中出现的做事做人过于急功近利、采取措施过于急骤反而事与愿违的人或现象。
作文立意角度:水流的角度,不能太急,不能过。容器的角度,有足够的能力接纳。二者辩证看,就是避免过犹不及,要相得益彰,把握住度。

写作提示

1、漫画后的文字要求提示考生“结合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脱离材料泛泛而谈则视为偏题或跑题。
2、此题的价值判断是反思型的,考生应对“碗始终无法注满”这一现象进行反思、探因。还需依据画面寓意,展开联想,分别从相关、相似、相对(反)、因果、条件等反面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侧面来思考画面与现实的关联,从而思的丰富、写得深刻。
3、题目要求“明确文体”,虽看起来未要求一定写成议论文,但就题目蕴含的思辨性而言,仍以写成议论文为妙。

优秀作文标题示例

度的把握,尽在张弛之间;
行稳致远,唯在适度;
相得益彰,全在适宜;
水满则溢,适度而为;
水满则溢,爱过则伤

范文展示
行稳致远,唯在适度

水龙头的水流,一泻直下,如飞珠溅玉,劲爆异常;碗中的水迸溅而出,少得可怜兮兮。水欲一举倾倒满碗,却大失所望,由此观之:做事太急、操之太切、过于急功近利则事与愿违,依据对象适度“放水”,方可事事遂愿,行稳致远。

列宁说:“只要先前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把握不好“度”,小则犯错,大则失国,不能不引以为鉴。正是:行为有度,慎始敬终,方可行稳致远。

翻开历史,可以发现信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一理念的人有很多,可不能把握得当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汉武帝穷兵黩武而至国力衰颓,民心不稳;隋炀帝滥用民力、骄奢淫逸而至农民暴变,身为叛军所缢杀;李煜酷爱诗词、政事懈怠而至肉坦出降,被俘被荼。。他们做事均失之于温和,或操之过切,或急于求成,或张弛无度,继而产生恶劣影响,或殃民,或祸国,或害己。身为一国之君,尚且如此,可见行为失度,不慎始敬终,人人难以行稳致远。

时光车轮从未停歇,时代脚步大步向前,可是我们依然发现,不懂顺势而为,结果逆势而动的惨剧也在一次次上演。正是:举措有节,戒急用忍,方可行稳致远。

昔日,连续12年在中国女鞋销售中位居榜首的“百丽”鞋业因大量扩张、四处开店,销售表现持续低迷,难逃净利下滑命运;今日,坐拥两万家连锁店的日本7-11便利店因急剧扩张,集团背负债务有增无减,现金流出现问题,不得不自断其臂、降本增效,采取补救措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企业要欣欣向荣,要蒸蒸日上,要实现稳健发展,长远布局要适度,急则有失,躁则有误。

不知进退,难有未来,国君、企业如此,普通个体又何尝不是如此?正为:举止有度,抱朴守拙,方能“智”赢未来。

黄庭坚曾慨叹,“长安多少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王熙凤机关用尽,聪明至伪,心狠手辣;和珅贪腐,财超国库;令计划位居高位,利用公职之便,窃取国家秘密等等不一而足。他们位高权重,却行为失度,早已泯灭淳朴本心,也自然会尽丧灿烂未来。恰如古人所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话有可言,有可不言;事有可为,有可不为”。

教育过于严苛,往往不教而诛;做人过于逢迎,往往阿谀奉承;宽容过于随性,往往养虎遗患;欲望过于泛滥,往往欲壑难填;尺度过于无度,往往俯仰随人。

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在这样一个日趋理性的时代,我们应深谙“太强必折,太张必缺”的道理,更应懂得,人生有尺,做事有度,要行稳致远,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拿出智慧,主动把握做事分寸。


6江苏如皋高三期中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寓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材料由两段话组成,核心概念是“审美”,旨在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学会审美。

第一段话以吴冠中的名言提醒学生,“美”比“知识”更重要,进而说明审美的实质和懂得审美的意义;要求考生围绕“懂得审美”进行阐释与分析。

第二段话是三个同学有关审美的观点:第一个是“学习生活无美感论”,事实上,学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本身就是一种美。遑论神秘浩瀚的知识海洋、丰富多彩的校园风光、个性各异的亲人老师同学等审美对象。“学习生活无美感论”实际上是忽视了审美主体对美感的挖掘和追求。第二个是“打扮就是审美论”,这是对审美理解的狭隘化。诚然,审美与个人打扮有共同的部分,但个人打扮只是审美的一部分,审美要比外在形象更深广,更有精神力量。。第三个是“向美乃小资情调论”,审美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因为审美需要生活的“小确幸”,审美需要关注生活细节,审美需要优雅地生活。小资情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态度;相对而言,小资情调更需要花费与开销,而审美只是需要生活的仪式感,而仪式感并不需要过多的花费与开销。这个观点过于注重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而忽略了审美思想与浪漫主义,因而需要考生进行深度分析、仔细比较和理性判断。

根据第二段最后的总结,我们可以得知:这三个观点属于“不懂审美”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这三句话是命题者给写作者提供的写作靶的,写作者需要对这三个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甄别、取舍,理性判断,辨识真伪,阐明理由。

题目要求考生以“高三学生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紧扣“审美”,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当然,“审美”只是一个写作场域,只是涉及“审美”还很不够,还需要深入精准审题,思维内向聚焦,找出核心立意,进而写得精深。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学会审美,是对传统德智体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格局。。而且,青少年的世界里应该有童话歌谣,有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有动人的音符,有丰富的颜色……所以,这道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既谈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学会审美;也能针对不懂得审美的认识进行理性判断,辨识真伪,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的,当属最佳立意。


范文展示
1、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美”并不囿于外形的靓丽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恬淡心境,可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自然雅致,还可以是“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伟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为之。

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眼中,审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为然。审美,审自然之美,可以让我们体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万物生灵;审美,审生活之美,可以让我们发掘匿于表象后的生命本质与人间真情,用更加幸福的姿态绘人生画卷。当学会用欣赏美的眼光注视万事万物,阴霾亦会消散,生命芳华盛绽。

有同学认为“现实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资情调,作为高三学生,美是奢侈的。我不以为然,即使生活“三点一线”,美亦融于。你看清晨披在肩头的温软阳光,用金色光辉伴你成长,这难道不是美吗?你看同学们亲切友好的交流,老师慈祥温柔的目光,这难道不是美吗?当你投身学习,专注解题,将知识谱写在答卷上,对未来展望,这也是美!这些美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与生命同在,让人生摇曳生姿。

当然,追求美并不是只力求外形之美,而是用善于发掘生命亮色的眼去寻日常的幸福,寻周遭的“小确幸”,当你能从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一人一事找到美丽,人生将时刻充满丰盛的阳光与甜蜜的雨露。追求美,也是追求幸福的真谛,众生皆苦,生活藏鲜,当能够让审美成为习惯,幸福就会时时刻刻与你相伴。

高三学生学业繁重,常常是负重前行。当拥有审美的能力,我坚信会给劳累艰辛的高三生活带来幸福与享受,从而更好地在人生路上前进。

不妨从现在做起,停下口中的抱怨,摒弃烦躁的思想情绪,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遭的寻常景、平常事,发掘生命的甜美,让幸福之花在人生画卷上盛绽。我坚信,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定是有审美之心的人,当审美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没有阴霾,可以遮蔽你的前行大道!让我们一起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点评】
作者对材料解读深刻透彻,能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主体部分有破有立,破得彻底,立得稳实。语言富有文采,文题的对句呈现,第二节的连续引用,多处整饬的排比句等都很引入注目。行文符合面对全校学生演讲的要求,并能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体式符合规范。

2、赖有微风递远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以小我之美,筑国之大美。”

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情趣,是淌于古今高雅兴致,始终散发耀眼夺目的光彩。千百年来,审美情绪一直是民族之美的源泉。

古有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美学生活方式,今有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践行生活美学。美,从来不是外表光鲜亮丽,只是心下沉静、心内有大美,故而散发出柔和的美学光辉。

审美,于个人,可以陶冶出优雅的生活情操。认识美、欣赏美,如此我们的生活才能富有美感。不是花前月下才富于美感,不是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才富于美感。审美带给我们的是由内而外的精神滋养与灵魂熏陶。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便可以营造富于美感的生活。诚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为生活增添一份美,便可铸就美好的未来。

审美,于国而言,更是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祖国锦绣山河散发着动人心魄的壮丽之美,中国梦更是构造着中国之美,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闪耀着天下之大美。此时的审美是沉醉,亦是投身奉献。

然而,当今社会现实很骨感,但丰盈的美学也必然会丰盈现实,追求美也并不意味着将外表打扮得光鲜亮丽,午后清澈的天空、黄昏天边的晚霞,这都是美。往大了说,构建“美美与共”的世界,这也是一种美。。以美育为借口,实际上是拒绝了精神的丰盈,拒绝了生活美学。

同学们!身为高三学子的我们,以美学点缀生活,才能让精神更加丰盈,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永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迸发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造伟力,推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小我之美,筑国之大美。

韩非子云: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相信践行生活美学的我们,定会丰盈价值追求,充实精神渴望,跳动中国心,构建一个灿烂而盛大的未来。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美学之风定会正民族风骨,弘扬民族气节,山高水长。让我们发现美,欣赏美,以小我之力,构建美丽中国!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对主旨理解准确、深刻;行文从“于个人”说到“于国”, 颇有层次;文笔大气、优美,多处引用文字让文章氤氲着文化的气息。全篇能揭示出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懂得准确审美,立意积极。

3、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发表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的确,一个人倘若一无所知,那么他对世界的认知仅是浅薄简陋;但若一个人丧失审美,那么世界万千于他而言便是灰白一片,毫无意义。

何谓美?在我看来,美是人们在对周遭仔细观察品味后生出的直观感受,它与丑相对,因此,审美的过程便也是发现生活闪光点的过程,不论是外表的鲜艳美丽还是精神层面的高尚动人,细细省来总会内化为自己的原生动力,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然而,也许会有同学产生这样的疑问:对美的追求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们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这实则是窄化了美的定义,将美等同于外在的“入时打扮”和所谓的追求潮流。不可否认,倘若盲目地打扮自己,让自己变成花枝招展的“无实花”而不注重学生的本职任务,这样的“美”有百害而无一利。但这种“美”的本质是虚荣和浮夸,在“审美”这面照妖镜下,势必会显出其腐朽的本质,压根儿谈不上任何美感。

而修身之美,是“以铜为镜而正衣冠之美”,是待人接物之前必须做到的衣着整洁,谈吐有度之美。反观当下,多少学生以没时间为借口,以学业繁重为幌子,忽略了自身的言谈,何谈修养的培养和提升?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抛开了美也便抛弃了优雅生活的选择,沦为与野蛮人无异的境地。

养性之美,更在于精神层面的积淀和培养。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拥有这样一双审美的素心慧眼,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理趣之谈,。无不向我们后人展示着他们丰厚的阅历和诗意的精神境界。在这种对美的探索中,他们忘却机心,成为后世美学教科书中的典范。

而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亦将以古人之光照耀我们的审美世界。不必以生活毫无美感为借口而放弃自身修养的提高,方能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由材料出发,先诠释了“美”的内涵,接着指出错误的审美认识的实质,是为“破”;然后从修身、养性两个方面谈正确的做法,是为“立”。统观全篇,认识深刻,逻辑严密,结构清晰,文字流畅。
热点押题丨文物匠人、文化传承、中国IP(附精批)
致敬文物“匠人”的坚守与初心
众所周知,绚烂悠久的文化资源往往因时间的流转、空间的变换而遭受损失。我们之所以还能穿越历史的滚滚尘烟,汲取千年文化中蕴含的力量,在文化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正是要感谢文化传承者们,向文物“匠人”们致敬。因为正是他们的坚守与初心,才使我们有机会通过器物之美,穿越千年时光,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此,工匠精神不应只局限于文物保护领域,也应成为各行各业达成共识的价值标尺。

致敬文物“匠人”的坚守与初心(开宗明义,题目即观点。)
①最近,#给兵马俑拍照的人#火上了微博热搜。在最新一期《国家宝藏》节目中,来自秦始皇帝陵、日常工作负责给兵马俑拍“证件照”的文博摄影师赵震带着他的故事和讲述一走入大众视野,无数人即为之动容。他说:“拍摄秦俑就是在和祖先对话,我拥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开篇以文博摄影师赵震给兵马俑拍“证件照”的故事引出匠人坚守与初心的话题。)
②23年拍摄时间,每天6到8个小时穿梭在俑坑里不停地在站起、蹲下、跪下的姿势间切换,为了一次合适的光线会等上一年,已完成862尊陶俑的拍摄……一连串数字勾绘出了一位文物“匠人”的信仰与热爱、坚守与初心。从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择一事“钟”一生的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的意外走红,到2020年《国家宝藏》中“我为兵马俑拍照”的文博摄影师赵震带给全民感动,时间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匠心筑梦的故事,更是一种工匠精神内化于心、砥砺传承的脉络延续。这个时代总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传承、坚守、钻研、创新,以让“匠物”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为历史之书书写注脚,用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诠释着大国工匠精神。他们以器物之美、人性之美,向观众传递出当代匠人内心里那股沉静的力量,这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向和精神力量。工匠精神,一个兼具历史刻度与精神温度的名词,不仅仅停留在了文件里,更自上而下化作社会共识,成为各行各业不约而同的价值标尺,进而成为时代呼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传承、坚守、钻研、创新的精神;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③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正是一代代文物匠人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躬身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工作中,那些早已尘封的国之重宝与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才能再现于世,绚烂多彩的文明画卷才能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我们见证了勒于战国、乱世流离而治世重光的“中华第一古物”——乍原石鼓,品鉴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缂丝莲塘乳鸭图》,领略了“宋朝版航拍中国”《千里江山图》的浩荡图卷,欣赏了清代“各种釉彩大瓶”……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在我们眼前渐次活了起来,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厚植的是自信。人们纷纷感叹:“忍不住泪目”“向文化传承者致敬”“为自己是中国人自信、骄傲”。(必要性分析。从事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工匠精神。)
④伟大精神烛照时代征程。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一代代大国工匠们用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守护的不仅仅是器物,更是我们文化的自信心、民族的根与魂。他们让那些珍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辽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新的时代,我们唯有通过更多努力让缄默的国宝“说话”,才能传承历史底蕴,形成前进动力!(重要性分析。工匠精神守护着我们文化的自信心、民族的根与魂。)
⑤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中华文明独树一帜。保持敬畏之心、厚植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这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呢?(呼吁勉励,守候文明。)
来源:2020-12-25《陕西日报》作者:席晨
【时代警语】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绵延闪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一代代大国工匠们用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守护的不仅仅是器物,更是我们文化的自信心、民族的根与魂。


【相关积累】

1、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大国工匠》系列
2、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国家总理李克强《回忆语录》
3、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大国工匠》系列
4、曾几何时,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工匠逐渐淡出,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大国工匠》系列
5、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中国台湾李宗盛《致匠心》

文化传承:找到传统与“网红”的契合之处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我们留下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财富。立足当下,我们不仅要合理继承,更要勇于创新,切实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传播致胜。为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全新的、立体的、多角度的中国。为了提高国家软实力,我们需要找准文化契合点,聚焦主流价值,加强中国与世界的对话。驻足历史的转角,为了让立体的中国打动更多人的心灵,我辈当自强奋进。相信在万众一心的努力下,文化传承定将兼具创造性、突破性,迎来更加光辉的未来。

文化传承:找到传统与“网红”的契合之处
(开宗明义,题目即观点,提出优选方案。)

①传承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战略全局上作出了高瞻远瞩的规划和部署,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文化传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因为这直接关乎着实现“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的宏伟目标。(开篇从国家战略高度引出话题,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事实上,文化传承在今天,不只是传统意义上对国学文化的继承,也包括在网络文化、国际交流文化氛围等新的文化场域中的“创造性传承”。这也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对传统文化中哪些内容的传承,将对年轻人更有现实意义?

③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不全是精华,一些隐性的糟粕仍在影响着我们,甚至有些人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来传播负面文化。比如近年备受关注的“女德班”,就是丑陋的“男尊女卑”文化在今天的“复活”。因此,能够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对年轻人意义重大。(传承传统文化在内容上要勇于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传播。)

④再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找到其中与新时代青年文化热点契合之处。比如,近年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博物馆热”,就是很值得品味的典型案例。

⑤曾经在不少人的认知中,存在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刻板印象,认为这些都是无趣的“老古董”,但近年兴起的一些新的文化样态则改变了这些成见。

⑥从《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到《上新了·故宫》,当下的青年群体对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巨大热情。不仅是故宫、天坛等知名的文化景点,包括陕西博物馆、新疆博物馆、四川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地方博物馆也都已成为“网红打卡”的热门地点。究其原因,显然与这些博物馆或相关节目“有趣且有料”有关,让年轻人在乐趣中学习,在求知中获得更多精神享受,这对帮助年轻人养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获得更多传统文化的精神养料,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去其刻板,取其养料,运用多样的形式来促进传播。)

⑦另外,对传统文化中知识性较强的文化元素的传承,对年轻人参与构建文化强国也有现实意义。比如,近年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汉服文化与京剧文化,还是有一定“入场门槛”的。即便很多年轻人是被汉服的华美靓丽与京剧的精彩表演所点燃的兴趣,他们也会由兴趣入手,去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知识。通过喜欢汉服而喜欢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进而去研读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知识性与专业性,是传承传统文化中必备的要素,而这也将帮助更多年轻人热衷探索文化世界的奥秘,对提高年轻人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大有裨益。(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激发兴趣,通过知识性与专业性的提升来推动传播。)

⑧经过上述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年轻人将成为构建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为了让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进一步助力文化强国的建设,有必要至少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

⑨首先,就是做好传承传统文化的“多方位”与“全覆盖”工作。虽然一些传统文化要素吸引了广大年轻人,但不可否认,其中有不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身居偏远小城市或县城、农村的年轻人,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与传承传统文化,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们不能忽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通过网络文化传播,义务阶段教育与媒体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应当在最大程度上让他们获得传统文化的知识,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成为未来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群体。(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最大限度地突破地缘以及文化限制,最大程度地扩大参与人群。)

⑩再者,还要兼顾好传承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关系。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要从世界文化之林中正确评估自己的身份与处境,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增强自我认同感,并且获得更加开放的文化心态。比如,近年在互联网上,一些中国年轻网民把古汉语、中国历史地图之类的视频公开发布,并且与外国网友密切互动——这样做并不是一种“文化炫耀”,而是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交流。年轻人在汲取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国文化形象,对塑造更好的国家形象与建设文化强国都有现实作用。(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最大程度地兼顾传承以及国际交流,最大程度地扩大文化影响。)

来源:2020年12月03日 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佳山、肖涵予

【时代警语】
我们不能忽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通过网络文化传播,义务阶段教育与媒体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应当在最大程度上让他们获得传统文化的知识,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成为未来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群体。


【相关链接】
让年轻人讲述“可触摸的中国”

2019年李子柒在中国一夜走红,人们这时才惊讶地发现这个四川女孩竟然已经在YouTube平台上收获了超过1000万的粉丝。只提供中文字幕的视频丝毫不影响海外用户的订阅和追随热情,甚至还有海外粉丝专门建立了字幕组,将李子柒的视频内容翻译成英文。

无独有偶,近年来与李子柒一同走进海外受众视野的还有诸如办公室小野和滇西小哥这样的年轻素人博主。他们在YouTube平台的粉丝关注量分别超过900万和600万,都已跻身全球一线YouTube博主行列。活跃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年轻人,开始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新生力量。

2011年,中国开始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投放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将中国面孔投向“世界的十字路口”这一举措,被视作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公共外交的尝试。

从时代广场宣传片投放到李子柒走红,这十年是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飞速提升的十年,同时也是对外传播意识形态和话语方式悄然变化的十年。十年前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的面孔是姚明、袁隆平和杨利伟,十年之后出现在全球互联网用户面前的是李子柒、办公室小野和滇西小哥。“主角”变化的背后,暗合了数字媒体兴起所带来的对外传播话语方式转型。

在Facebook这样的社交媒体和YouTube、TikTok等视频内容生产平台成为主导互联网流量的入口时,年轻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者责无旁贷地接过大旗,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新生力量。

为什么是年轻人?首先是因为他们对互联网平台的话语体系和叙事方式更为熟悉。相较于从传统媒体生产与消费环境中迁移而来的“数字移民”,伴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长大的年轻人作为“数字原住民”更熟悉数字媒体的表达逻辑,所生产的内容更贴合目标受众的需求。

其次,随着YouTube和TikTok等视频平台的兴起,互联网变得日益“可视化”。相较于文字,视频内容天然具备更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更容易被语言不通的不同文化社群理解。因此,习惯于使用YouTube和TikTok的年轻人更容易借助视觉文本生产的内容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触及并打动海外受众。

第三,年轻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者成长于更为现代和开放的中国,因此这一代人的生活经验更容易与海外受众对话,这使得他们生产的内容贴近现实,富有生活情趣。无论是李子柒视频中呈现的中国乡村生活,还是办公室小野对于现代都市青年生活的刻画,都包含了传统的形象宣传片较为标签化的叙事中难以寻觅的生活化场景,这种场景也同样更容易与海外年轻人产生共鸣。

因此,数字媒体的话语逻辑、视频文本的跨文化特性与年轻人独特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时代对外传播的一条新路。对于没有过于沉重的历史包袱和苦难记忆的90后和00后而言,他们能够以更加自信和轻松的风格进行自我表达。他们在不经意间也将中国年轻人对于生活和时代的理解融入作品之中,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中国故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时代广场宣传片投放到李子柒等博主大火的十年,正是传统大众传播向互联网分众传播的转变,也是中国故事从单一的国家叙事主导向多元主体参与叙事建构的转变。如果说传统的对外传播是回应式的,更多是为了消除偏见、回应争议、改变海外媒体涉华报道中形成的刻板印象而展开,那么以年轻人为主导的对外传播则是建构式的,更多是为了讲述故事、分享体验。

如果说十年前的形象宣传片还会让海外受众觉得有些距离感,那么如今大火的李子柒和办公室小野则真正带来了一幅“可触摸”的中国图景,让海外受众能够从更贴近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景象中重新理解一个“日常化”的中国,以及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理解生活和世界的方式。

对于生长在数字媒体时代的年轻人而言,上B站刷抖音已经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深度参与并理解视频文本的内容逻辑之后,必然会有更多诸如李子柒和办公室小野这样的年轻人走向海外,成为这种“日常化”中国故事的新一代讲述者。

来源:2020年12月03日 中国青年报社

中国IP“出圈”吸粉靠你了

绚烂悠久的文化与现代化生活方式之间往往因时间、空间而存在隔膜,打破隔膜是使中国文化焕发青春的关键所在。在新媒体与新创意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现实,如何将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融入现代生活。日前,既蕴含水乡文化又巧妙融合时尚元素的绍兴Q版乌毡帽风靡一时,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注重创新。这就需要青年寻求最佳融合方式,借助新型科技手段有效诠释经典,激发人们的认同感,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华丽转身。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青年们积极参与、勇担责任、科学创新的努力下,中国文化一定会拥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中国IP“出圈”吸粉靠你了
(开宗明义,题目即观点,唤醒责任感。)

①酿桃花酒、刺绣、砌窑……90后博主李子柒火了,成为中国文化汪洋大海中涌动起的一朵时代浪花,美丽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年轻人一浪接一浪,做得不错,也依旧任重道远。

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的这些文化愿景,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要让中国的文化IP立起来、“出圈”、吸粉。这要求青年人充分发挥创造性,发掘文化中的亮点,把软实力转化成硬资产。(开篇以李子柒为例引出话题,提出传播中国文化需要青年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③让“传统”与“潮流”擦出火花,这届年轻人是文化的消费者,也是创造者。鎏金、砖红、胭脂粉……近几年,故宫建筑上的颜色化身爆款口红,600岁的故宫成了新潮的文创“网红”;借助动漫制作的新技术,孙大圣、哪吒和姜太公等“老牌英雄”,能肩并肩再次开拓中国的“封神宇宙”……神仙接地气,文化有活力,将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当代特色相结合,形成新的潮流和时尚,我们用有情怀又接地气的新方式,挖掘出中国文化的更多可能,在各个领域掀起层层浪花。(参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一:青年是文化的消费者和创造者,能够将传统文化瑰宝与当代特色融合。)

④让中国文化“出圈”吸粉,这届年轻人为什么行?青年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还有玩转科技的硬实力。AI技术下的兵马俑动了起来、高校文化月饼和诗词歌赋撞了个满怀、“云上博物馆”让文物瑰宝的前世今生近在眼前……年轻人“脑洞”大开、创意加持,带着创新的冲动和勇气,让中国文化变得鲜活有趣,有了更多被了解和喜爱的可能。(参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二:青年是思考者和执行者,能够将创造力与科技实力融合。)

⑤让文化涌动强劲生命力,离不开年轻人真正读懂中国文化。全国各地年轻的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多、《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展现出年轻人对文化的探索与热爱……“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只有真正沉下心走进我们的文化,让历史的高峰和时代的先锋并成一条线,才能不断产生新认识、涌现新灵感,以史为鉴、照见未来,让中国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参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三:青年是继承者和开拓者,能够将热爱与探索结合。)

⑥穿越历史尘烟,我们在千年文化中汲取力量;通向未来之路,我们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征程上精神昂扬。来,一起在文化的旷野中栽种树木,在文化的海洋里乘风破浪。(照应题目,呼吁展望。)

【时代警语】
“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只有真正沉下心走进我们的文化,让历史的高峰和时代的先锋并成一条线,才能不断产生新认识、涌现新灵感,以史为鉴、照见未来,让中国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相关链接】
让传统文化焕发“青春之美”

新兴娱乐样式和传媒正在将传统艺术和年轻人的时尚连接起来,年轻人都爱美,对他们来说,传统文化不仅并不老旧过时,而且还具有不可取代的魅力。随着青年人才国际流动日渐活跃,文化认同迫切性也将越来越突出。一旦有机会表现出文化血脉中的美,海外华裔就会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生力军,这与国内青年文化现象其实是同一趋势不同侧面。(4月17日 《人民日报》)

文化传承是对文化继承、传播和创新的过程。青年群体是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过去,常有人喟叹:我们的青年群体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这样的流行文化,却对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兴趣缺缺,导致许多历史悠久、传承厚重的艺术和技艺后继乏人,市场萎缩。而最近一段时期,发生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一系列热点事件让我们见证了“青年力量”的觉醒,传统之美在青年人群中越来越有市场。  

青春版《牡丹亭》将曲高和寡的昆剧从北京大学校园推向全国剧场,十余年常演不衰;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新媒体产品的运营博得广泛赞誉,相关纪录片广受好评;而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汇集互联网最年轻群体的B站,《国家宝藏》播放量轻松突破千万,铺天盖地的“感谢”弹幕和正能量评论让节目的主创人员深受感动,更诞生了无数自愿帮助节目推广的“自来水”,成为《国家宝藏》现象级大火的“幕后推手”。  

如果说粽子、豆腐脑的“甜咸之争”反映了年轻一代追求文化认同、达成文化共识的过程,那么“国学热”“汉服热”则体现着青年群体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树立文化自觉、建立文化自信的愿景。或许他们一开始只是喜欢上了古代服饰的外表,而当他们真正将汉服穿上身,就会明白唯有庄重的仪态、优雅的谈吐才能与之相配,就会在持续深入的学习中感受文化血脉的精神共鸣,探索传统与时尚相互融合的新路。当今的年轻人,对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当他们意识到戏曲、器物、诗词、华服之中所蕴含的美,感受到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和改良者。  

如今,“90后”“00后”正日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多以独立、新潮、现代化和充满创造力的面貌示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他们需要更直观更亲切的阐释和引导。因此,我们要按照青年的理解和喜好,把握核心传承的基础,探索与时代同步的表达方式,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消除隔阂,以更通俗的形式去获得认同,让传统文化更加时尚也更有温度,焕发出“青春之美”。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程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5 07:59 , Processed in 0.07024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