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8|回复: 2

海南临高方言趣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8 12: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hi.baidu.com/18601630/blog/item/7891cf827851eb95f603a6b9.html

谜一样的临高人,谜一样的临高话。第115期“海之南”《古地临高唱千年》一文介绍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临高县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之后,引起读者对临高人偶戏、哩哩美、临剧等民间艺术的关注,尤其是外人难听难学的临高方言,因为这些民间艺术均用临高话来演绎。本文说一说临高话之谜。

海南省的西北部,有一个仅有面积 1317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小县叫临高县,全县通讲一种方言“临高话”,这种语言比较独特,至今语言专家也没弄清是从属何种语系。

临高方言只有口头语,没有反映本语言的文字。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字。用临高方言读书(汉文字),语音跟普通话差不多,懂普通话的人一般都能听懂,如普通话的“你去哪里”,临高方言改为“ni ki na li”,所以外地到临高工作的同志说,临高话一半是本地话,一半是普通话。

从语法结构看,一般把形容词、副词置于名词、动词之后,构成倒装的语法形式。主要是定语与中心词倒装。如:

临高方言普通话

他来家谁他来谁家

母亲我们我们母亲

灯我的我的灯

人三个三个人

饭三碗三碗饭

树凤凰凤凰树

先生王王先生

肉猪猪肉

鱼鲜鲜鱼

菜酸酸菜

也有少量状语与中心词倒装,如:

临高方言普通话

走快快快快走

过桥慢慢慢慢过桥

回家常常常常回家

笑哈哈哈哈笑

敲轻轻轻轻敲

响呜呜呜呜响

临高方言中,常用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很有感人的力量。

在日常会话中,人们也常用一些修辞格。如:

比喻

蜣螂嫌木炭,我和你不是半斤八两!

蜣螂、木炭都是黑糊糊的东西,一样货色,谁都不应当小看谁。

夸张

(1)这个人一毛不拔,一个铜钱打九个结。

形容这个人很吝啬,不轻易花一分钱。

(2)他讲话像做戏,连树叶都点头。

形容讲话太感人,连没有感情的树叶都被打动了。

(3)谁能瞒过他,苍蝇飞过他都能辨出雄雌!

形容这个人很敏感,细微的差别都能分辨出来。

借代

(1)我妈妈去蹲山了。

蹲山借代大便。

(2)每当有人分娩时,邻居总爱问:是只鱼还是只螃蟹?

鱼借代男孩,螃蟹借代女孩。

(3)酒瓶去哪里?

酒瓶借代好喝酒的人。

对比

(1)心情若相爱,多远都觉近:心情若不爱,多亲都是外。

相爱与不相爱两种情况比较。

(2)贫居市上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将贫富两种情况进行比较,揭示了世人一般的心态。

以临高方言演唱的临高木偶戏、哭词、山歌、民谣、顺口溜等,都比较集中地表现这种方言具有生命力的特色。临高木偶戏有这样的台词:

今日你穿鞋,勿忘掉光脚,饮水思源,勿忘共产党……

人生在世间,要有本事志气,要做千年松树,莫做浮萍浮水面。

它的哭词更是感人肺腑。传说,某村有个不幸的才女,刚结婚一年丈夫就溺水死了,她一连哭了三日三夜,哭得死去活来。她哭道:……丈夫没有妻子,就如小鸡断了翅;妻子没有丈夫,像鸭子跛了脚。一双筷断了一支,你叫我怎么扒?一只船折了舵,你让我怎么撑?风筝已断线,叫我怎么放?良弓已无箭,叫我怎么射?……

这些感人的生动贴切的哭词,在临高农村广为流传。

临高方言的山歌多数是对歌,在野外进行,男女两方各站一边,一边唱一边和,互相对答比输赢,很像刘三姐那种对歌形式。如:

男唱:女唱:

小妹呀,大哥呀,

要唱就唱过来,要下就下暴雨,

小哥我陪你唱;别逗秧叶响;

要和就在今晚和,要成就成洪水,

看谁个输赢。别逗青蛙叫。

男唱:女唱:

你知什么鸟,我知燕子鸟,

爱挑镶板房?爱挑镶板房:

你知哪两只雌雄,我知斑鸠在野外,

时时相随在身旁?时时相随在身旁。

临高方言和谐、含蓄、风趣,容易引起共鸣。这种通俗朴实的语言,扎根于群众中,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播信息,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种临高方言的语系归属,一直到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西江黎话”(《琼台志》);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泰汉语的混合物”(德国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有人还说,“与缅甸语颇相似”(陈明枢《海南岛志》)。

但根据1957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分队和1980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民族识别调查工作组的调查,初步结论是,临高方言不是黎话,不是“黎、泰和汉语的混合物”,而是具有“古越语的成份”,“属于汉藏语系峒泰语族壮泰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壮语十分接近”。

据史料记载,秦汉以来,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民陆续迁入包括临高地区在内的海南省西北各县,他们与当地的其他民族长期杂居在一起,分化融合。到宋代,汉族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居民。

到明清之际,随着汉族不断迁入,民族融合更快。明嘉靖时,“临高县诸黎村峒凡二十九处”(载景《广东通志初稿》)。而到清道光年间,临高县只有“熟黎凡二峒二十村”(明谊《琼州府志》)。临高人地区与汉族长期杂居的黎族和(蛋)民,在清末民国初都基本上汉化了。

再从临高人的族谱看,我们也可以找到证据。为了弄清临高人祖先的来历,1980年至 1981年,临高县委偕同广东省民委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前往福建、广西等地进行调查。据调查组报告,全县有19个姓(苏、叶、秦、李、刘、方、吴、黄、郑、符、钟、王、林、陈、谢、许、张、曾、唐)的祖宗是从大陆汉族地区迁来的,而王、林、陈、谢、许等各姓的祖宗,还在福建找到了族源。而占全县人口70%以上(约21万多)的这19个姓氏,大部分都是宋朝以后才迁来的,而临高的这块土地,远在秦汉已有人居住了。同时这19个姓氏的祖先,按所迁来的地区说,他们是不讲临高方言的,但后来讲起临高方言来了,这也说明,在临高这块土地上,是操临高方言的居民先居住的。

据一些史家考究,认为岭南一带南方人的语言是属古越语系,历史称“结发、鸟语”。即是女人结发,用小网包头发,说话像鸟叫一样。这三方面都符合临高人的实况,因此可以断定,临高最早的居民来自岭南一带。这些在临高定居的非汉族居民,汉武帝时称为“骆越之人”,但从东汉至隋唐,这些居民史书一般称为“峒俚”、“峒僚”或“俚泰”。这些原先的少数民族和跟汉代将领马伏波的队伍来海南后在临高一带落户的一些广西兵,应是说临高方言的祖先,临高方言应该是俚(即是越)、壮的混合物。

在现在通行的临高方言中,从语调看,在临高县范围内至少还可以划分为三种:新盈港一带的临高方言,皇桐一带的临高方言(马伏波的队伍驻扎过的地方),和其他地方以外的临高方言。这说明临高方言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由外来人的不断加入,而逐步演变形成的。比如解放初期到临高工作的外地干部,现在他们的子女都能操起标准的临高方言,溶入了临高古县的独特文化中。
发表于 2009-11-20 13: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余少平 于 2009-11-20 13:34 编辑

临高话属于壮侗语族,这毫无问题,一点都不成问题。
至于临高话的地位,确实很特别,学者认为,临高语是仅晚于黎语从原始壮侗语族中分化出来的语言,照说临高人也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可是他们都认同汉族,所以从民族成分来说,只好算做汉族,可是他们的语言,千真万确是壮侗语族里的一个语言。
发表于 2009-12-16 17: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好帖,就要回帖













signatu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话大全
生日祝福语
哲理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5 03:50 , Processed in 0.0959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