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1|回复: 1

从“学工保研”看研究生教育定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3 11: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http://xiongbingqi.blog.sohu.com/135213304.html
: p4 b- p3 H7 Q" b- ?0 z. }  g2 u
9 u5 J+ I% v2 O5 C# T近日,一则题为《骇人听闻:北大经院五门不及格照样保研》的网帖在各大论坛流传。帖子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小韩和小张被保送本校研究生,但二人成绩列班级倒数,并有多门课程不及格,两人能保研皆因“显赫家世”。对此,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回应说,两人属于“学工保研”,考核过程符合程序,帖子中所说有多门课程不及格也不准确。
& t: Y/ M  Z, L1 r# ~, N
: S3 i4 h0 b/ Q# Q为进一步说明此二人保研没有问题,院方还解释,和普通的保研不同,“学工保研”由校学工部和校团委牵头,重点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对学习成绩则不作要求。言下之意,既然对成绩不作要求,质疑成绩不合格也就没有意义。% y4 R3 U. E; |3 E% k

& r* w' V2 q; M( m6 i这种说法十分牵强。诚然,“学工保研”与以本科成绩为依据的普通保研,评价标准有所不同,但是,也不可能对学习成绩不作要求,至少,学生的成绩必须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要求。另外,在对所有申请“学工保研”的同学进行评价、选拔时,成绩必然是综合评价的因素之一。比如,同样是院系学生会主席,学生工作表现都差不多,如果一个成绩明显比另一个差,但成绩差的被录取而成绩好的未被录取,这种录取结果就很难不遭遇质疑。9 ^7 N. ]# S) P  b; `+ O- n

. I, X1 k, y: Q而在笔者看来,就“学工保研”来说,其最大的问题,还不止于此,而是“学工保研”与普通保研以及考试读研,往往殊途同归。举例来说,某个学生因学生工作表现突出,通过“学工保研”保送到法学专业,在校工作两年或支教一年后回校读硕士,他们可能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但是,他们的“学术能力”能满足硕士培养的要求吗?
" H/ D; b: A% v9 F. X6 G% \- B# \1 }
我国高校的硕士培养,目前大致分两类,学术性硕士以及专业硕士,前者主要定位为培养学术性人才,后者则包括MBA、MPA、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招生时更注重实践经验。过去报考MBA、MPA,都要求基本工作年限和经验,就是这个原因。6 V( U6 t) B, u
3 {+ i/ A. @8 N: d5 e" a' B2 h0 J
由此可见,如果有“学工保研”,那么他们应该保送的是专业硕士,而非学术性硕士。这样在保送过程中看重学生的工作表现,并要求他们先工作一到两年,就与未来的专业硕士培养的要求吻合。
3 w& r$ d& N7 _* a1 c0 W# ?) t- J: i3 c2 ?
其实,2005年,北大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就因一些学生干部“保研”读法学硕士而发公开信,从2006年停招研究生。贺教授说,在已存在法律硕士教育的情况下,法学硕士教育就应该培养学术性人才。可惜,贺先生的罢招,并没有使研究生培养定位问题引起高校关注,并对其加以改善。由于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清晰,招生与培养错位(学术性硕士培养招应用型人才,应用性硕士培养对考生提学术要求)、培养要求与社会需求错位(专业硕士在求学中也要求撰写并发表论文)、学制经常变化(两年变三年,再三年变两年),严重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 a4 T; ~& W& j1 R3 j1 u# H6 |2 }# |9 a" v
所以,对于“学工保研”来说,保证其操作过程公开、透明,这是所有大学招生工作的应有之义,北大须负责任地回应质疑;而要让其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就应该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定位,调整“学工保研”者的保研去向,不是进入学术性硕士培养领域,而是接受专业硕士教育。不然,今后攻读学术性硕士学位、成为学术人才,现在却不注重考察学术能力、专业成绩,怎能不让人疑窦丛生?怎能不让人怀疑这是为有权有势者的子女提供保研的便利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11: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高校完全变成了一只烂苹果!谁来拯救?
! L1 ~; j8 c# \5 o$ d3 D新上任的教育部部长袁仁贵敢拿烂苹果开刀么?行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08:00 , Processed in 0.0954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