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38|回复: 0

“惟一”还是“唯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6 18: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周建成等
来源:http://asp.7i24.com/maqli/ywjz/detail.asp?n_id=161
2003-5-1  

----------------------------------------------------------------------------------------      

      过去“唯一”占优势,如今“惟一”成新宠,那么用“惟”还是用“唯”?

                              

                              听其自然

        “唯一”还是“惟一”?关键是要区分“唯、惟”二字。其实,还应包括“维”字。这“三兄弟”本各司其职,“唯”从口,义为应答声,成语有唯唯诺诺;“惟”从心,《说文》:“惟,凡思也”,义为思考;“维”从糸,义为系物的绳子。但它们都可以作副词用,义为“单单;仅仅;只;独”。从先秦典籍看,三个字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故《辞源》“唯”字下特别说明:“《左传》‘惟’字皆作‘唯’,《毛诗》皆作‘维’,《尚书》皆作‘惟’。”时至今日,“维”字已退出这一舞台,剩下唯、惟尚未决出雄雌。
         既然它们都是假借字,谁都不是正宗的“王麻子”,而在实际使用中各有“拥趸”,那就不如让时间去选择,不必强行定于一尊。(周建成)


                              “唯”比“惟”历史长

          从语源上看,“唯”“惟”都非“独”“仅”义的本字。但从文字产生的先后看,“唯”比“惟”产生得要早一些。甲骨文中已有“唯”字,而未有“惟”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唯”字条的释义列两个义项:①语语,与隹同;②人名。义项①下例句为:“其唯大史寮令。”此句与“其唯圣人乎”(《易·乾》)句式相似,“唯”字也应为“独”“只有”义。可见“唯”表“独”“仅”义,早在甲骨文中就产生了。如果以较早使用为本源的话,应以“唯”和“唯一”为正。(鲁昌)


                             “惟”字崛起和朱熹有关

          从先秦到汉唐,唯、惟并存,不分伯仲。宋特别是明清以后,逐步统一为“惟”字。这一时期的语料,据笔者所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书,98%以上皆为“惟”,“唯”除用于“唯喏”之义外,基本不用。
          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宋元以来,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朱熹注释的《四书》是科举取士的必考内容。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表“独”“仅”义的wéi除引用之外,90%以上均为“惟”字。即使经典著作用的是“唯”,朱熹仍用“惟”来注释。例如,《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句下注释为:“惟仁者无私心,所以以好恶也。”可以说,“唯”“惟”统一为“惟”,与朱熹的影响不无关系。(邹玉华)


                           “唯一”的浮沉

           在我印象中,“五四”以来,仍是唯、惟通用。比如同是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用“惟一”:“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出卖灵魂的秘诀》却用“唯一”:“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的唯一的方法”。
            随着时间推移,“唯一”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有一统天下之势。有人曾以《人民日报》作词频统计,在1978~1996的19年中,共有12577篇文章用到“唯一”,而“惟一”仅出现了12例。即使这12例,其中还有人句、店名和引语,真正用“惟一”的不过8例。
            《毛泽东选集》语言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据国家语委语用司厉兵先生检索,该书1999年版共出“唯”字176次,其中36个“唯一”全都用“唯”;其他如“任人唯贤”“唯利是图”也都用“唯”。“惟”字仅出现25次。
           近两年来,确实如某些人所说,“惟一”成了“新宠”。但这和《现代汉语词典》定“惟一”为首选条目有关。(史跃林)


                                  优势从何而来

          “五四”以来,“唯一”逐步确立了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
           优势从何而来?
           一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有密切关系。在历史上,早在唐代,“唯”字就曾作为佛经译字使用,如佛教语“唯识论”“唯我独尊”等,但毕竟只是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中出现。“五四”以后,中国人睁大眼睛看世界,各种思想潮流纷纷涌入,“唯心”“唯物”“唯我”“唯美”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用字。
          二和学校教育有关。为了和“唯物”“唯心”呼应,“唯一”也取得了正统地位,中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用“唯一”,这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学生用的《词语手册》和《3500常用字字典》,也是只收“唯一”。如果在学校中搞一次测试,“唯一”可能是学生的唯一选择。(朱文献)



                             不必要、不在理、不合法

         《现代汉语词典》将“唯一”改为“惟一”,我认为,这样改是不必要、不在理、不合法的。有必要将它再改回来。
          先说不必要。“唯一”这个词的流行少说也有七八十年了吧?有谁觉得这个“唯”字不妥当、不方便、不习惯呢?没有。它违反了汉语规范了吗?没有。唯其如此,在现代汉语中,“唯”字使用的频率大大高于“惟”字。如果不是《现汉》编辑诸公硬将“唯一”“唯恐”“唯有”“唯独”“唯利是图”“唯我独尊”等词语,脱“唯”字之帽,加“惟”字之冕,“惟”字头的条目,不知还有几个?
          再说不在理。《康熙字典》释“唯”字,开宗明义就引《玉篇》说:“唯,独也。”同是《康熙字典》,释“惟”字引《玉篇》,却是“有也,为也,让也,伊也”,而没有“独也”。这样看来,“唯一”总比“惟一”略胜一筹。而《现汉》却废除“唯一”而独尊“惟一”,期期以为不可也。
           末了,我想提一个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废除“唯一”而确立“惟一”(其实不仅是“唯一”,还有“唯恐”“唯有”“唯独”“唯利”“唯我”等),请示过谁了?经谁批准了?如果未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并得到批准,那就是不合法的。人们可不要一窝风地去拥“惟一”非“唯一”啊!(刘金)


                                      自乱其例

           在表示“单单、只”这类副词意义时,《现代汉语词典》主张用“惟”而不用“唯”。这未尝不是一种处理方法。但慑于“唯物主义”这类词语影响太大,总不能一律改为“惟物主义”吧。结果,在《现汉》中出现了自乱其例的非常尴尬的情况。具体做法是:同一个“唯”字一分为二,普通词语改用“惟”,如惟独、惟恐、惟其、惟一;而专用词语仍用“唯”,如唯理论、唯名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语素意义是一样的,用字却不一样。这样的处理我认为并不可取,因为它破坏了汉语词汇系统的一致性。(郭洁如)


                                    自相矛盾的《现汉》

          毫无疑问,《现代汉语词典》是竭力推行“惟一”的。我记得自1983年起,这本词典便以“惟一”立目,不兼收“唯一”。然而,编者在释文中,却一再出现“唯一”。
且以1996年修订本为例:
第82页“标准”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187页“除非”条:“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
第310页“独苗”条:“一家或一个家族唯一的后代。”
第1482页“依靠”条:“女儿是老人唯一的依靠。”
第1522页“犹太教”条:“奉耶和华为唯一的神……”
第1599页“真主”条:“伊斯兰教所崇奉的唯一的神……”
……
           这实在是令人尴尬的自相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唯一”影响深远,即使编者主观上想推行“惟一”,在下意识中仍站在“唯一”一边。既然如此,何苦强人所难呢?(余健)


                             舍“惟”而取“唯”

          李行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最近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唯一/惟一”已收入其中。该词典认为,这是一组“全等异形词”。从词频统计来看,“唯一”为5883,“惟一”为45,“唯一”占有绝对优势。根据异形词整理的通用性原则,编者主张以“唯一”为推荐词形。
           不但“唯一/惟一”作了这样的处理,凡是涉及“唯/惟”的,该词典均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如:唯恐/惟恐、唯利是图、惟利是图、唯命是从/惟命是从、唯命是听/惟命是听、唯其/惟其、唯我独尊/惟我独尊、唯有/惟有,凡是作副词使用,义为“只有”“只是”的,均舍“惟”而“唯”。这样一来,便又解决了词汇的系统性问题。(曹理文)

--------------------------------------------------------------------------------------------------

编者附言

      通过这场讨论,大致已弄清楚了“唯一/惟一”的来龙去脉。唯、惟、维三字,均可用作副词,表示“仅仅”“只”的意思。先秦时代,三字并存;汉唐以后,唯、惟对峙。明清时代的作品,“惟”字独步一时。到了“五四”,“唯”字又东山再起。上一世纪80年代,《现代汉语词典》推行“惟一”,于是唯、惟重起纷争。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形成了三点看法:一、以“唯/惟”为语素构成的词,已成异形词,有整理的必要;二、以“唯一”为代表的“唯”字家族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应该得到尊重;三、目前“惟一”虽成“新宠”,但有强制的因素,且妨碍词语的系统性,似不足为训。
为此,本刊的态度是:“唯”字兮,归来!

系统管理员声明:本文中包含《“惟一”卷土重来》一文,作者:王宪,此文被删除,因为内容中包含了系统不允许通过的国家领导人名称,上传时被系统拦截,所以只好删除。请作者和读者给予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17 05:41 , Processed in 0.1465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