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91|回复: 1

怎样写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6 22: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xy.eywedu.com/21/TS013024/0007_ts013024.htm#top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学者、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教育家都很重视写读书笔记。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阅读了1500种以上的书,每本都记有笔记。恩格斯在写《自然辩证法》时,从读过的书中作了近200本笔记。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手抄笔录1000万字以上。顾颉刚一生研究历史,写笔记200多册。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也都有大量的笔记和笔记形成的作品。


徐特立老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之所以被许多名人学者所重视,就是因为它对学习、工作、科研、写作都有着实际的意义。



读书笔记的作用
帮助记忆

书读多了,时间一长印象就不深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要读的书是无穷的。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读无穷的书籍而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脑力的不足,是记忆的贮存器。

有助于对读物的深入理解

读书笔记,不是照抄读物的原文,必须以对所读的书、文内容的理解为前提。书、文读过之后,总要想一想,究竟哪些内容是值得记下来的。这样在读书、文时就要格外认真仔细。没读懂的地方要反复领会、琢磨明白。然后把其中新颖、独到的地方记下来。在边读边记的过程中,大脑进行积极思考,这样就自然加深了对读物内容的理解。

有助于积累资料

读书笔记是资料的仓库。读书积累多了,写成笔记,经过分门别类的整理,组成系统,使用时十分方便,一查就可以找到。比到书架上“大海捞针”省时省力。历史学家吴晗,二生中积累了上万张卡片,他在做报告、写文章时,都可以很快找到所需的资料,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积累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有助于产生新的思考

作读书笔记由简单的抄录到复杂的思考,就会产生各种疑问又不断地解决这些疑问,于是就会有心得、体会,有评价,这样就产生了思考,摄取书中的某些内容,有时会引出一些新问题。再就是作了读书笔记以后,再读书,当遇到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看法,把它们进行比较、对照,有时也会产生新的思考,引出新的问题。这新的思考、新的问题,一是能对问题的看法深入一步,二是可能有新发现,这样就为研究新课题打下了基础。

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作读书笔记,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是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由于作笔记是手脑并用,把读、想、写结合在一起,通过写札记、写心得、写读后感到写论文,把读书的收获和心得体会结合起来。这样持之以恒地记这类笔记,就自然会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2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笔记的种类和写法
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摘要式,二是评注式,三是心得式。在这三大类中又分若干种,现分述如下:

摘要式

摘要式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

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

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1992年5月31日,第3版。
林建法管宁编选:《文学艺术家知能结构》,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2.抄录原文

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例如:

读书方法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读原本,读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溜水一样,淡而无味。
培根:《谈读书》,林衡哲、廖运范译,见《读书的情趣与艺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版。

3.摘要

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就常用这种笔记方法在书头批注。拉法第在回忆马克思读书时说:“他常折迭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上作满记号,他不在书上写批语,但当他发现作者有错误的时候,他就常常忍不住打一个问号或一个惊叹号。”(《回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读书时常在字里行间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的空白处,往往还有评语。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全文逐字、逐句用朱墨两种色笔圈圈点点,遇到他认为观点正确、文字优美的地方,就批上“此论颇精”、“此言甚合我意”,认为不对的地方就画“×”,或批上“不通”、“荒谬”之类词句。

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

评注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

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

(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例如梁实秋《复词偏义》即是其例。

胡云翼编注《宋词选》,有两处指出“复词偏义”的例子。一是辛弃疾贺新郎:“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注曰“离合——复词偏义,指离,指中原土地被侵占。”一是黄机霜天晓角:“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曰:“兴亡,这里是复词偏义,指亡说。”所谓复词偏义,是一个修辞学名词,意为两个意义相反的字联成为一个词,而是其中一个字的意义。离合,是指离。兴亡,只指亡。

事实上此种词语不仅见于古人诗文,我们语言里也有类似的实例。《红楼梦》里有这样句子:“不要落了人家的褒贬”,按褒是誉,贬是毁,春秋以一字为褒贬,两个字代表截然不同的意思。可是二字连用在我们日常用语里都是有贬无褒。落了褒贬,就是受人责难之意。不仅《红楼梦》有此用法,现行的国语仍有此一义,所以《国语辞典》也收有褒贬一语,释为贬抑之意。

常听人说:“万一有个好歹,我可负不起责任。”此好歹一语,当然是指歹,不是指好,意为不幸的事。“人有旦夕祸福”,指祸。我想类似的例子还多的是。

(《梁实秋读书札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166页)

心得式笔记

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劄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下面举潘述羊《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例子: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共四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对它提出过少见多怪的错误指责。他在《六一诗话》中说:
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对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欧阳修的“说者亦云”,事实上就是他自己的议论,不过不愿明言罢了。

夜半三更和尚庙里有没有敲钟的呢?苏州的寒山寺在唐朝时敲不敲半夜钟呢?这问题构成了张继诗句应否修改的焦点。

人们经过几番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半夜三更并非所有的和尚庙都不打钟,姑苏的寺庙在唐代是要敲分夜钟的。欧阳修说法不合乎事实。

近在六朝,就有庙宇半夜鸣钟的记载。

唐代白居易、温庭筠等有描写半夜钟声的诗句,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夜半隔山钟”,说的是会稽的情况,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隔水悠扬午夜钟”,证明唐代四川的庙宇也是如此。

至于姑苏寺庙夜半敲钟的记载见诸《石林诗话》。作者是南宋人叶梦得,论诗推崇王安石,对欧阳修、苏轼都有所不满。他长期居住姑苏,最熟悉那里的情况,他批评欧阳修说:

盖公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唐诗纪事》卷二十五曰:此地(指姑苏)有夜半钟,谓之无常钟,(张)继志其异耳。欧公以为语病非也。

(潘述羊《写作掌故杂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2~173页。)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例如卢润祥的《变死书为活书》:

《曲论初探》(上海文艺版)是赵景琛先生在继《明清曲谈》《谈曲小记》《戏剧笔谈》之后的又一读曲笔记。作者对散见于古代随笔杂著中的戏曲理论,多年来辛勤梳剔,变死书为活书,从中钩沉出不少珍贵的东西,丰富了我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宝库。作者还曾多方搜求海内孤本,如1945年,他由墨遗萍处得知消息,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到山西万泉县白帝村一位孙姓老艺人家中,从废纸中抢救发现了《三元记》《黄金印》《涌泉记》《包公和访江南》四个曲的整本。又如《曲品》一书,便是作者首先发现,并关照女儿趁求学之便从朱自清夫人那里抄到增补全文的。这种孜孜以求的治学热诚,是十分感人的。

(《读书》1983年第4期)

3.综合

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例如《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中的“媒人去数日……故遣来贵门。”这12句诗,历来认为是疑难问题。傅庚生、余冠英两人有过争论(见《文学评论》1961年1~2期),萧涤非发表过议论(见《文汇报》1962年3月21日),徐鹏也有不同的见解(见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二册)。读者谭玄把名家不同意见,列表进行比较:
从上表可以看出,名家的意见存在着很大分歧。有的尚接近,有的完全不同。同时,不论是哪一家的标点,对于引号内的对话,很难看出是谁讲的,或谁对谁讲的。从对诗句的标点的不同也说明了名家注释跟原诗本意有一定距离,为了更符合原诗本意,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郡丞和郡主簿在汉代职官中的权力和地位,才能进一步把问题弄清。(下略)
(谭玄《一段难句的商榷》,
《语文学习》1981年第14期)
上述三种类型的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8 17:58 , Processed in 0.1111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