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74|回复: 3

冷冶夫:纪录片创作之我见(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7 15: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录片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记录

作者:冷冶夫

    在人文类的纪录片中,最重要的记录就是人文关怀。可是在现实中,我们所见到的并非如此,大多数所谓的纪录片,只是记录了这个人在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干什么等日常繁杂的事物,并没有深入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的生存状态中去。

    一部人物纪录片,就是一个人的生活历史,就是一个人不同于另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有一部新近创作的名叫《伴》的纪录片,作者历时5年追踪了一位75岁的养猪人―—刘老太太。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养猪,多是为了吃肉和卖钱,尤其是农村。可是在湘西就有这么一位老人,将自己1997年养的一头23斤的小猪喂了7年,达到了2000多斤。如果是为了养猪吃肉,那么1998年这头已经长到800多斤的猪早就该杀了;如果是为了观赏,那么一家动物园要用3万元买这头猪,也应该卖掉了;如果为了挣大钱,2000年一家肉联厂要用8万元买这头大猪做广告,也应该卖了。那么是不是老人把这个庞然大物作为一个宠物饲养呢?经过多年的记录,记者才发现.,老人一生勤劳,晚年要有点事做。正是因为老人的“要干点事”,才把一头很不起眼的小猪,喂成了基尼斯记录,进而也就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卖了吧,自己要重新找事做,而且失去了一个“伴”,不卖吧,猪已经长得太大了,一天要吃20公斤以上的食物。。。。。。刘老太太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

    从生活态度上看,75岁的刘老太活得充实,活得愉快。从生活状态上看,刘老太不缺钱,不缺吃喝,缺得是乐趣,缺得是没事干。所以《伴》的作者,全程纪录了刘老太太的生存方式和她本人对生活的态度,给人以深深地启迪。象前年在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奖的《英与白》,在第九界上海国际电视节上获得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奖的《三峡移民》、《干妈》等,都是对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作了绝好的真实记录。而这种记录,又从一个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人的个性,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变迁。
发表于 2004-3-1 00: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题材创作是通常所最忽略的问题,好的作品它是现实社会,人文思想存在形态中,以真实客观的纪录方式,表达一种意愿呼声,将人们的思想导入深层空间的思考,具有更现实更深远的教育意义和思考价值.<伴>片我看过确实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4-3-2 19: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人,永远是纪录片的不解情缘!
发表于 2004-3-15 0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冷教授!记录片的创作是否可大体概括为“客观纪录的主观创作”,我是这样理解的:
在目前一些电视记录片常常存在明显的缺憾,这就是:纪录压倒主题,事件压倒灵性。而造成这种缺憾的原因,分析起来与其说是创作技巧的生涩,不如说是主体意识的匮乏,即作者所拥有的思想文化储备,尚不足以占据客观纪录主动权,使画面只是平面的发展,缺乏深层的延伸,主题思想的精神时空没有被发掘。我很喜欢一部记录片叫《牧牛人》,我从片中能嗅出蛮荒的野性.原始的风情.雄浑的格调.苍凉的底蕴,编织起来的草原空旷.冷漠环境与孤独的“牧牛人”内心丰满情感世界.乐观主义精神所形成的鲜明对比,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片之卓尔不群之处,就在于作者不仅纪录人物行为,还要透过人物言行观其内心去探究.关注人的价值.理想.追求.人格.生存为中心内容的主体意识,而这种主体意识是作者心灵境界的不断跃升和自我超越,唤发出激性和灵性,把真实纪录融入作者自我思想体系中加以提炼,成为富有视听艺术表现效果的“真实”展现给观众为1加1大于2的全新而鲜活的人文气象,使主题具有蓬勃的表现力。
很显然,功成名就的作者,是从主观意识上对客观纪录谙熟.领会.把握.刻画和慕写表达出主题思想准确性.丰富性以及生动性。让充实的主体意识构建起纪实的完美,即客观纪录的主观创作,推出具有集现场感.时代感.艺术感.幽默感于一体的优秀作品。这就如同一件毛坯在千锤百炼过后成为光彩熠熠的精品!庄子的生命哲学“乘物以游心”讲的就是这种辩证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19 15:58 , Processed in 0.0793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