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99|回复: 0

《纳氏文法》的修辞论及其对唐钺《修辞格》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3 17: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陈满华  来源:http://www.eywedu.com/xiucixuexi/

提要 本文介绍了《纳氏文法》(修辞部分)和我国第一部修辞格著作《修辞格》的主要内容。详细考察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后者模仿前者的情况,也讨论了后者的改进和创新之处。
  关键词 《纳氏文法》 《修辞格》 模仿 创新
  
  0
  
  《纳氏文法》又称《纳氏英文法》,原名EnglishGrammar Series,是英国人纳斯菲尔德(J.C.Nes-field)写的一部英文语法教材,在上个世纪上半叶,此书无论是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方面,还是在汉语研究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已经有不少著作谈到该书对我国早期语法研究的影响(尤其是对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影响)。此书对我国早期的修辞学研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辞格的著作《修辞格》直接模仿了《纳氏文法》系列中的修辞部分(即《修辞格》作者唐钺所称的《高级英文作文学》),可以说是基本采用了后者的体系。然而,对这两部著作之间的相承关系和不同之处,很少有人谈及,即使谈到了,也只是一笔带过,至今没有人专门、深入地讨论过这个问题。本文即考察《纳氏文法》的修辞部分对《修辞格》的影响,具体分析后者模仿前者的情况,也讨论后者的改进和创新之处。鉴于两部著作的出版时间都已经比较久远,当代学者已不大容易见到这两本书,同时也为了方便比较,我们觉得有必要先简要介绍两部书的具体辞格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行比较。
  
  1
  
  《纳氏文法》初版于1895年,出版商为伦敦迈克米伦公司(London:Macmillan and Co.,Limited),本文使用的是1930年的重印本。该书属于传统语法著作,而西方的传统语法著作一般都讨论修辞,这部著作也不例外,第5部分讲作文法,其中第28章专门讲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这一章的开头是修辞格的定义及举例:
  修辞格(a Figure 0f Speech)(有时候称为语格(a Figure of Rhctoric))是词语的用法偏离了常规,以增加其效果。
  因此,我们说,“这栋房子的门廊有六根栋梁(pillars)。”这里的“栋梁”用的是它的常规或字面意义。我们又说,“那人是国家的栋梁。”这里的“栋梁”用的是其修辞性的或非字面的意义,表示“支撑者”的意思。(第393页)
  接着,作者介绍了明喻、暗喻、寓意、拟人等24种辞格,以下作一简单介绍:
  明喻(simile)(第393页):“对人们所言之两种不同事物问存在的相似性进行正式说明,这就构成了明喻。”“为此目的经常用as、as-so、like这些词语。”例如,
  Errors,like straws,upon the surface flow;He that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Dryden
  (失误恰如稻草,浮游于表面;欲搜寻珍珠者,必得潜入水间。——德赖登)
  暗喻(metaphor)(第393页):“非正式或隐含的明喻”。例如:He is now in the sunset(decline)ofhis days,(他的日子处于日薄西山(走下坡路)之状态。)
  寓言、寓话、寓意(fable。Parable,allegory J(第395-396页):“这些说到底是一样的。寓意是整篇故事的一系列比喻和象征,用其他在主要特征方面类似的系列(事实)表示或描述一系列的事实。”在纳氏看来,寓言既是文学体裁,又是修辞形式。寓话就是小寓言故事。那些经典的寓言故事里的鸟、兽能说话,行为像人,这些都传递寓意。纳氏举了英国作家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天涯历程》(Pilgrim’s Progress)为例子,他认为这部作品有延伸的寓意,这个故事表明基督徒在到达福地(the landof promise)之前必须经过困苦和挣扎。
  拟人(personification)(第396页):“通过使用该词格,我们将智力和人品赋予非生命事物。”如the smiling molll(微笑的黎明)、the sullen sky(闷闷不乐的天空)等。
  喻代(metonymy)(第396页):“意欲指称某物而提及替代物之名称。”如:From the cradle to thegrave(从摇篮到坟墓,即从生到死)。The crown wouldnot yield to the mitre(王冠不让法冠,指国王不向主教让步),The kettle boils(壶开了=壶里的水开了)。
  提喻(synecdoche )(第397页):“即通过一物理解另外一物”,“把一个名词换成另一个具有同族意义(of kindred meaning)的名词”。有部分代全体、全体代部分、个体代类型等次类。例如:He managesto ealTl his bread(他赚到了面包)“面包”代生活必须品。
  移就(transferrad epithets)(第398页)“有时候一个描述词或性质形容词从人转用于物。”例如:Heclosed his busy life at the age of seventy-six。(他在76岁时结束了繁忙的一生。)作者指出,移就与拟人格有交叉关系。
  婉曲Ieuphemism)(第398页):“我们用这一辞格以温和而袒护的方式提到某人、某事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物、事件通常被认为是不大令人愉快的。”例子之一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亨利八世,与两任妻子离婚,砍了另外两位妻子的头,他走马灯似的与她们结婚。一位偏心的历史学家谈论他,描述他时称其‘与女人的整体关系方面少有地运气不佳’。”这位历史学家的措辞真是够“婉曲”的了。
  渐进(climax)(第505-506页):“通过运用这一辞格,意思逐次上升,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给人印象深刻”。例如:“绑缚一个罗马市民,是一种暴行;折磨他,是一种残忍的犯罪;置其于死地,几乎等同弑父;而要在十字架上将其钉死,那么我叫它什么呢?”
  渐退(anticlimax or bathos)(第399页)“与渐进相反,表明从较高到较低的下降,有点逗乐的性质(1udicrous)”。例如:
  Who in the course of one revolving moon
  Was lawyer,statesman,fiddler,and bur-foon,——Dryden
  (在月亮转一个轮回的过程中
  (他)成了律师、政客、小提琴手和小丑。)
  ——德赖登
  设问(interrogation)(第399页):“这是肯定或否定某事的修辞性模式,比用普通的语言更强烈、更强调”。例如:Can the Ethiopian change his skin。orthe leopard his spots?(Old Testament)(埃塞俄比亚人能改变其皮肤吗?豹子能改变其斑点吗?(《旧约》))
  夸张(hyperbole or exaggeration)(第399页):“通过这一辞格将事物表现得比本来的情况更多或更少、更好或更糟。”例如:“他们比鹰更敏捷,比狮子更强壮。”(《旧约》)
  惊叹(exclamation)(第399页):“即强烈地表达情感。”例如:O!what a fall was there,my coun-trymen!…(跌得多惨啊,我的同胞!……)
  反衬(antithesis J(第399—400页):“‘一物映衬另一物。’——该辞格由暗含对比的清晰的说明构成。”例如:A friend exaggerates a man’s virtues。anenemy his crimes,(朋友夸大一个人的美德;敌人夸大他的罪过。)
  隽语(epigram)(第400页):“该辞格与反衬紧紧联系在一起。其配对的词语显然互相矛盾。”例如:Language is the art of concealing thought,(语言乃藏匿思想之艺术。)Silence is sometimes moreeloquent than words,(沉默有时胜过雄辩。)
  双关(pun)(第401页):“谐趣性地运用词语的不同意思,由此组成双关,除非为戏谑(jest)的目的,罕有所用。”例如:…the leopard changes his spots,whenever it goes from spot to another,在这里,spot既指斑点,又指地点,构成双关。
  讽刺(irony or sarcasm)(第401页):“对某人或某物作出贬损性的评价,所用词若从字面理解。含有赞扬的意思。此辞格由此构成。”例如:…AndBurutus is an honourable man,(布鲁图斯乃高尚者。)
  反向肯定(litotes)(第401页):“在某个其他词的前边否定,以相反的方向表明强烈的肯定。”例如:He is no dullard(=decidedly clever)(他根本不是傻子=绝对聪明)
  顿呼《apostrophe)(第401页):“籍此辞格,说话者称呼某非生命物或抽象的概念,仿佛那是活生生的人,或称呼不在场的人,仿佛他就在面前。”因此这个辞格是拟人加呼语。例如:O! luxury!thoucumt by heaven’s decree,(啊,奢靡!借上天之令你在诅咒着……)
  示现(prosopopaeia)(第402页):“通过该辞格,作者或说话人讲述过去的事情、描述预计将发生的未来的事,采用现在时而不用过去时或将来时,因此使得此事显得仿佛是正在他的眼前发生。”例如:“The sack and camage of Delhi lasted front three o’clock in the morning until three in the afternoon,The streets echo with the shouts of brutal soldiery,and with the cries and shrieks of the inhabitants,The atmosphere reeks with blood,Houses are set onfire,and hundreds perish in the flames…”(德里的洗劫和屠杀从凌晨3点持续到下午3点。街上回荡着军人的吼叫,混杂着居民的哭喊和尖叫。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房子着着火,成百上千的人在烈焰中死去……)
  头韵laIliterafion)(第402页):“由在两、三个词开头重复同一字母或音节构成。”例如:By apt A1,1iteration’s artful aid,(Pope)句中a出现后在每一个单词开头都重复了,读起来的确有一种回声的效果。又如A strong man struggling with the storms 0ffate,(Addison)、A load of learning lumbering in hishead,(Pope)
  拟声(onomatopaeia)(第402页):“该名称用于这样一种语言技巧:通过该技巧。词语的发音使联想到或模仿感受(到的声音)”。例如:
  Rend with tremendous sound your ears asunderWith gun,drum,trumpet,blunderbuss,andthunder,
  纳氏解释说,第二行的元音使人联想到(suggest)人对雷鸣声的印象。
  迂回(periphrasis or circumlocution)(第403页):“绕着弯(in a roundabout way)说某事,而不是马上说出来。婉曲常常采取迂回的形式。”例如:Theviewless couriers of air(Shakespeare)(看不见的空气传信者——莎士比亚)、He resembled the animalthat browses on thistles,(他跟食蓟的动物相像)。第一例指风,第二例是说他像驴子。
  同义叠言(tautology or pleonasm)(第403页):“用不同的语词重复同一个事实或意思。”作者说,此类多余的内容几乎都是误用,不过当它能增加说服力、澄清事实和保持句子平衡时,就是合适的了。例如:I rejoiced at the happy sight,(此情此景,令我愉快,令我喜悦。)rejoiced和happy是同义叠用。
  
  2
  
  唐钺先生的《修辞格》于192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本很小的书,正文只有89页,至1935年重印过4次。本文使用的是1923年的最初版本。作为我国第一部研究辞格的著作,《修辞格》在我国修辞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陈望道先生说:“当时对于修辞学最有贡献的,大家熟知的,是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唐钺的《修辞格》。……从这本小书出版以后,修辞学上便又换了一个新局面。”(陈望道。1935:424-425)
  在“绪论”中,唐氏对修辞格的定义是:“凡语文中要增大或者确定词语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语气而用变革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该书将汉语的修辞格共分为5类27格。所举例子一般都出自文言。正文的前边有一个“修辞格英汉名对照表”,实际上是列出本书的修辞格名称的英文术语,这些术语基本采自《纳氏文法》。为了对比的方便,下面我们将这些英文术语附于对应的中文术语的后面。5大类27格分别为:
  第一类是“根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等7类。
  显比(Simile):就是现在所说的明喻。举的例子有“夫兵犹火也”(第5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第11页)等。
  隐比(Metaphor):唐先生没有定义,只说“隐比和显比分别的地方,就是显比的比喻是明明白白地说出来,隐比的比喻是隐然含蓄在文中而没有说出来。”(第15页)可见就是现在所说的隐喻。例如,“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第15页)
  寓言,包括物话(Fable)、喻话(Parable)和玄话(AIlegory):寓言既是文体,又是辞格。唐氏说,“寓言也有人以为是文体,不是修辞格。其实两说都不错。”“寓言是比喻之部,他的寓意或是明讲出来,或是听读者自己揣测,却没有一定的。”(第25页)所举例子中有《战国策》中著名的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
  相形(Antithesis):“用两个相反的事物,并在一起说,使他们互相反视,叫做相形格。”(第34页)例如:“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十万之师。”(《史记》)
  反言(Epigram):“一句话之中,表面上好象含着两个互相矛盾的意思,但是却有深意在内,这叫做反言格。”(第34页)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老子)、“常道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反言与相形很接近,区别是前者是为了“互相映衬”,后者是为了使人觉得二者“不相容”。
  阶升(Climax):“把吃紧的话搁在最后,轻的话搁在最前,中间以次渐重,叫做阶升格。”例如:“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中庸》)唐氏解释说,“这说困难渐甚”。(第36页)又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趋下(Anti-climax):“话中把重要的事物搁在最前讲,最不重要的在最后,中间以次递轻,叫做趋下格。”(第39页)例如:“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王国与役处。”(《战国策》)
  第二类是“根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和迁德3类。
  伴名(Metonymy):“不说一件东西的正当名字而以他的随伴或附属的东西称呼他,叫做伴名格。”(第4l页)例如:“不受于褐宽博”(孟子),“褐宽博”指“鄙夫”。“朱门何足荣”(郭璞),“朱门”指“贵显”。
  类名(Synecdoche):“语文中以普通的名代特别的或以特别的代普通的,叫做类名格。”(第45页)例如,“暴虎冯河”(《论语》),“暴”指“一切匹夫之勇”。又“屏迹三家村”(陆游),“三家村”表人烟寥落之处。
  迁德(Transferred Epithet):“两个观念联在一起时,一个的形容词常常移用在他一个上头,这种语法叫做迁德格。”(第53页)如“适彼乐土”(《诗经》)中的“乐”本用于人,却移用于土。“怒发上冲冠”(《史记》)中的“怒”本用于心,却移用于发。
  第三类是“根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和扬厉4类。
  拟人(Personification):“文中把无知觉感情的东西,当作有知觉感情,同人类一样,叫做拟人格。”(第54页)例如:“天地为愁,草木凄悲。”(李华《吊古战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有时全篇都可视为运用了拟人格,如孔稚 的《北山移文》。
  呼告(Apostmphe):“作者忽然直接对他意中所有的人或物、抽象观念说话,好象那个人就在他面前,或是那个东西或抽象观念是在他面前的活人一样,这叫做呼告格。”(第58页)如李白的诗句“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阳歌》)
  想见(Prosopopaeia):“语文中叙述过去,或未来,或想象的事情,好像作者目击他的样子,叫做想见格。”(第62-63页)例如,杜甫的《兵车行》里多处使用这一辞格。
  扬厉(Hyperbole):“凡文章铺张夸饰,言过其实的地方,叫做扬厉格。”(第62页)例如:“白发三千仗,缘愁似个长。”(李白)“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
  第四类是“根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微词、舛辞、冷语等9类。
  微词(Innuendo):“不说明本意而以含蓄出之,但却说得如此如此,使听者明白说者的本意,叫做微词格。”(第66页)如杜甫的《春望》中“山河在”、“草木深”等用了此辞格。
  舛辞(Irony):“不说真意,而说与真意相反的话,使读者自己领会,叫做舛辞格。”(第268页)例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唐氏说此格“多用以讽刺”。
  冷语(Sarcasm):“舛辞以外,用以讽刺人的特别语法,叫做冷语格。”(第69页)例如:“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贼人而贵马。”(《史记》)唐氏认为“冷语比舛辞来得厉害些。”
  负辞(Lites):“语文中以负式的话,申明郑重正意的,叫做负辞格。”(第70页)例如白话中的“不错”,“并不是讲没有错处,实在是讲很好。”(第70页)
  诘问(Interrogation):“要说明一个事物,自己已先发疑问,然后自己作答;或是要申重语意,只发问而使读者自己心中作答”。(第71页)例如:“何以守位?日仁。何以正人,日义。”(李康《命运论》)“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战国策》)
  感叹(Exclamation):有强烈感情,不用常语而以惊叹口气出之,叫做感叹格。(第74页)例如:“逝者如斯夫!”(《论语》)“僖,善哉!技盖至此也!”(庄子)
  同辞(Identical Statement):唐氏没有正面定义此辞格,只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如禅门机锋语‘从来处来’之类,就是同辞格。”(第75页)
  婉辞(Euphemism):“凡遇一人或物或事,有不满意的地方,不宜直说明白而用比较的和婉些的话讲他,叫做婉辞格。”(第76页)如:“有采薪之忧”(孟子),指身体有病。
  纡辞(Circumlocution):“一句话不简简单单地说,而用冗长的话代他,叫做纡辞格。”(第78页)例如:“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论语》)“邹人之子”指孔子。
  第五类是“根于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和复字4类。
  反复(Repetition):“欲表现强烈的感情或意见,而用重复讲述的方法,叫做反复格。”(第79页)例如:“归欤归欤!”(《论语》)、“已而已而!”(《论语》)
     俪辞(Balance):“遇两个相似或相对的意思,而以字数相同、语法相同的两句表他,叫做俪辞格。”(第82页)例如:“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书》)、“满招损,谦受益。”(《易》)
  排句(Parallelism):“排句和俪辞大同,不过后者两句字要相等,前者不一定要相等;后者只含两句,前者两句或两句以上都可以。”(第84页)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
  复字(未提供英文):“古人文中有时将同一字重复用在句中的,这种语法可以叫做复字格。”(第86页)例如:“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老子》)
  
  3 
  比较《纳氏文法》和《修辞格》,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唐钺先生的著作深受《纳氏文法》的影响,即大规模地模仿《纳氏文法》;当然。唐氏也有自己的改进、创新之处。模仿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修辞格》的辞格系统以《纳氏文法》的辞格系统为基础。首先,唐氏对“辞格”的定义虽然在具体表述上跟纳氏的并不一样,但是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这种定义与现代学者的通行定义很不一样。其次。纳氏分辞格为24类,唐氏分为27类,除了个别的,唐氏吸收了纳氏的全部辞格。在设类上模仿痕迹最明显的是“寓言”格,唐氏主张寓言既属于文体,又属于辞格,这一思路无疑是来自纳氏的处理方法。另外,这个格有三个次类:物话(Fable)、喻话(Parable)和玄话(Allegory),也明显是直接来自纳氏的寓言、寓话、寓意(fable,Parable,allegory),只不过纳氏没有给出一个总称。
  (2)《修辞格》对具体辞格的释义、举例也明显受到了《纳氏文法》的影响。例如:唐氏的“想见”格等同于纳氏的“示现”(prosopopaeia)格,两者的解释非常相似。前者的表述明显受了后者的影响。甚至《修辞格》提到的例子都有来自《纳氏文法》的,如讲寓言格时用约翰·班扬的《天涯历程》为例,明显采用了《纳氏文法》的例子。
  (3)《修辞格》的辞格英文名基本上直接抄自《纳氏文法》。以上的介绍显示,唐氏的所有取自纳氏的修辞格名称都是从纳氏的英文名称翻译过来的。
  关于《修辞格》对《纳氏文法》的模仿,唐氏自己在书中也有明确的交代:“要讨论修辞格,为便利起见,不得不把他们分类。但是分类的方法很多,本书姑且采用一种,省得讨论时完全没有头绪。兹略依纳斯菲《高级英文作文学》(Nesfield’s Senior Course ofEnglish Composition)里头的分类,而斟酌损益成下列的系统。”(绪论2-3页)纳斯菲即纳斯菲尔德。
  尽管《修辞格》的模仿痕迹很明显,但是也不是全部照搬,而是有所改动,甚至有创新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去掉了纳氏的个别辞格。唐氏未收婉曲(euphemism)、双关(pun)、头韵(alliteration)、拟声(onomatopaeia)和同义叠言(tautology or pleonasm)。头韵(alliteration)是印欧语特有的,不见于汉语,唐氏去掉这种辞格,反映他注意到了西方语言与汉语的不同之处,并非一味模仿。
  (2)在模仿之余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如上所说,唐氏的“寓意”格系模仿无疑,但是纳氏列出的是三个具体的次类(fable,Parable,allegory),并没有给一个总的名目,唐氏把它们统称为“寓言”。又如,虽然“想见”格的定义同纳氏的“示现”的定义很相似,但是,唐氏去除了用现在时的说法。这些都是唐氏的改进之处。
  (3)设立了少数新的辞格。如微辞、同辞、反复、俪辞、复字等是唐氏添加的辞格,这也可以说是唐氏的创新之处,尤其是设立“俪辞”格,表明他充分考察了汉语的一个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对偶表达法。同辞、反复和复字似乎是纳氏的“同义叠言”的翻版,其实并不一样:前三者都有同一个词或字重复出现,而后者是同一个意思重复出现。
  唐氏的变通有的是必要的、增色的,例如去头韵格、设俪辞格;但是有的变动却未必合适。如取消双关就不见得妥当。大概唐先生认为汉语的双关不多,其实。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经常使用双关表达方式,尤其是谐音双关,远比在英语里用得频繁。(参见陈满华20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8 22:29 , Processed in 0.0796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