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45|回复: 1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闻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11 14: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

来源: 新华网
记者 吴锦才 周玮


    我国早在“八五”期间就列为重点规划项目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经过11年努力终于告竣,于最近出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用“终于出版”评价这部词典的重要意义:这部词典的问世比预期的时间长了许多,主要是编纂的难度太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字典、词典编纂和出版方面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绩,不仅量大,而且出现了一些质量上乘的精品。但如果从全面体现国家现有规范标准这个角度看,至今还很少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所有规范编写的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填补了这一空白。

   1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词典首发式上,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人士表示,百名语言文字专家历时11年、九易其稿,奉献出这本以“规范”为己任的词典,是对词典出版做出的重要贡献。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全面体现落实了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比如严格按照汉字规范标准审订字形,严格按照《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范“词形”,严格按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标注读音,部首和笔画检字等全部按已有的规范处理。如果前后公布的规范标准有不一致的地方,按国家语委意见,以后出的标准统一协调处理。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有不少方面还没有规范标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从语言实际出发,根据语言文字的社会性特点,按约定俗成的原则处理。

   这部词典收单字1.3万个,收词目6.8万条,而词目中当代新词语、新义项就超过4000条。词典还注意吸收时代共识,体现到词义的解释中,如在“熊掌”词条中明确提示:“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有关法规禁止把熊掌列为食品。”
 楼主| 发表于 2004-3-11 14: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上市 “小手”提示规范词条

2004年02月17日15时57分   来源:星辰在线


  昨天,各大书店的书架上新添了一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部由百名语言文字专家历时11载、九易其稿,以“规范”为己任的词典,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词典”,从而填补了词典领域的一项空白。

  这部由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李荣、许嘉璐担任首席顾问,曹先擢、柳斌、胡明扬等担任顾问,原国家语委委员兼语文出版社社长李行健任主编的词典,与其他词典不同,它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所有规范编纂而成的。

  词典建立文字规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编纂辞书的国家,辞书可谓汗牛充栋,但语言文字在使用中不断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混乱与不规范现象亦俯拾即是。比如“莫名其妙”与“莫明奇妙”的混用,将“橘”错误地简写为“桔”……除了这些不规范的用法,生活中还出现了一些新鲜而具有活力的词汇,如已家喻户晓的“三个代表”、“非典”、“豆腐渣工程”、“短信息”、“黑客”、“网虫”等。而新出现的人们不甚熟悉的“影子内阁”等新词,往往令普通人倍感疑惑。

  今日上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责任编辑刘展鹏告诉记者,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问世之前,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词典的内容完全符合现行的语言文字规定,包括最为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只是部分地体现了一些现行言语文字的规定。一般语言文字的规定最高由国务院颁布,此外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总署也有规定,有时是三个部门联合发文。这本词典就是应时代变化要求,综合了现行的全部语言规范文件编辑而成的,它的问世将给汉语言文字建立一个规范。

  严格审定字型字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全面体现落实了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比如严格按照汉字规范标准审定字形,严格按照《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范“词形”,严格按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标注读音,部首和笔画检字等全部按已有的规范处理。

  比如,为了执行有关科技术语和计量单位的规范标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原释义中的“白血球”改为“白细胞”,“心肌梗塞”改为“心肌梗死”。又比如“肖”一直作为“萧”的简化字用,现在规定两个字各有其独立意义和读音,“萧”意为“冷落;缺乏生机”,不得简化成“肖”。肖读音为去声,动词,意思为“相似;像”。

  整合规范统一标准

  国家标准也有前后公布的规范标准不一致的地方,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标准有好几种,时间跨度大,内部有不统一的地方,例如“粘”、“黏”二字,1955年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取“粘”废“黏”,1986年《普通话异读词整理表》给“粘”注zhān音,暗含着读nián当用“黏”,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正式确定“黏”为非淘汰字。按国家语委意见,这就需要整合使其一致,以后出的标准统一协调处理。

  没有收录新词四千多条

  同时,不少语言领域目前尚无国家的规范标准,事实上也不可能为所有语文现象制定出一套统一的规范标准。对于这些,词典通过释义和例句等的示范性发挥引导作用。比如成语“空穴来风”,已有词典有的注释为“事出有因”,而有的则注释为“无稽之谈”,还有的注释为既指“事出有因”又指“无稽之谈”,释义纷纭使读者无所适从。按照社会约定俗成和因势利导的原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注释为“从前指事出有因,现在指无稽之谈”,用概括的词语分清了历史与现在,便于读者理解和使用。

  词典还注意吸收时代共识,并体现到词义的解释中,全书共收单字13000个,收词目68000条,而词目中当代新词语、新义项就超过4000条。如在“熊掌”词条中明确提示:“为保护野生动物,国家有关法规禁止把熊掌列为食品。”在“虎”的条目下加注了“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内容。

  “小手提示”强调规范

  据有关专家介绍,为了全面落实“规范”的具体要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把语言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用“提示”指出,并别出心裁地在这些词条的末尾伸出一只生动的“小手”,用图标方式进行“提示”。针对人们写作中常常出现的记忆误差,词典细心地提示:“仗义执言”不要写为“仗义直言”;“万古流芳”不要写为“万古留芳”。在“内地”词条下提示:“‘内地’的反义词不是‘外地’,而是‘边疆’或‘沿海’”。针对小学生学习中的理解,词典提示说:“鱼”“生”当偏旁使用时,最末的“横”要写作“提”。

  这样既从道理上讲清了有关规范的情况,也达到了积极干预语言生活、推进语言文字规范的作用。

  推敲仨月只为一字

  编写词典是一项百科全书式的工作,需要庞大的知识积累,不仅要对语言文字本身有深邃的研究,对民俗学、地理学、天文学,乃至相关的现当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储备、要求更是永无止境。曹先擢先生编写一个“打”字的释义,整整花了3个月的时间;为“授权”和“受权”这两个词的辨析,专家们从语料库中分别查了300多个句子。生活中,编写组成员留心捕捉一切与词典有关的细节。一位广东的同志探亲回家,听说附近产“橘红”,经了解才知道橘红原来是一种植物,而不单是指果皮或颜色。
 楼主| 发表于 2004-3-11 15: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语文老师的“新”助手

来源: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2004-02-11 11:14:48


  早春二月的一个星期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首发式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里隆重举行,我有幸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语言学专家、语文教研员、教师以及国家语委的领导共700多人参加了此次首发式。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词典一直是我工作中必备的工具书,一本权威、规范的语文词典是我工作的得力助手,它能让我引导学生认识并使用正确、规范的汉字。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词,学生常常问我是什么意思,对一些把握不准确的词语,我有时就求教于词典,但也有查不到的时候。要是有一本能够紧跟时代潮流,收录很多新词、同时又对词义相近的词进行规范地辨析的词典就好了。于是,我经常流连于书店的词典柜台。然而,现在书店里卖的各种各样的词典太多了,在书店的词典柜台,我常常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选哪一本好。今天,听了众多语言专家的介绍,我知道,有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我的案头多了一位语文老师,而我的学生、乃至所有正在学习、使用汉字的人,都将从这本词典中获益。
  翻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就看到吕叔湘先生写的序言,他说:“……随着语言的发展,总得有新的词典来反映语言的变化;随着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和增加,总得有词典来体现。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也应该有适应不同读者需要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各种词典,才能满足群众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也就觉得需要及时组织力量编新的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汉语词典。”的确如此,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严格遵守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国家法典的具体化,是帮助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工具,是面向广大汉语学习者的标准语文范本。该词典是全国中小学生贯彻语言文字法,推动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必备字典。
再看这本词典的编委名单,就知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权威性了。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生前一直竭力支持、关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辑出版,他亲自参与制定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构想和措施,只要身体许可,他就参与该词典的编纂工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版,凝聚了百位专家长达11年的时间。它共收词7万多条,是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吕叔湘、李 荣、许嘉璐先后担任首席顾问,曹先擢、柳斌、胡明扬等担任顾问,李行健担任主编。首发式上,李行健老师在介绍编纂这本词典的专家们的工作方式时用了“同吃同住同劳动”几个字,足见专家们对这本词典的重视和严谨的态度。
  吕叔湘先生这样要求编写组的同志:“要编一部新的词典,就要有高的质量,有不同于已有的词典的鲜明特色。”李老师说“规范”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首要特点。该词典严格依《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范“词形”,认真按《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执行“注音”,并根据语言演变和用词习惯,对词义作出较为规范的解释。著名语言学家、辞书学家、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曹先擢同志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仅说明什么是规范的,还有针对性地说明了哪些是不规范的,用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一种方便读者的精神,去贯彻规范标准。”
  我随意翻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看到 “空穴来风”的注释为“从前指事出有因,现在指无稽之谈”。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的苦心:用概括的词语分清了历史与现在,告诉读者词义的发展变迁。而有些词条的末尾伸出一只生动的小手,用图标的方式进行“提示”。比如辨析“连”和“联”的用法同异时,提出“‘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 ,“连日、连年、连续、株连、连接、牵连”等词语中的“连”不要写作“联”。又如,“像”跟“象”作名词用时,究竟什么时候用“象”,什么时候用“像”,“提示”也作了明确的界定。看到这里,我立刻欣喜若狂,这不正是学生们容易出错的问题吗?词典里浅显易懂的解释足以让学生看明白。
  另外,我还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边的词义注释是按照发展脉络排列的,很容易让读者看到词义内在联系的线索,了解各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同时还给词(字)标注词性。由此不难看出编委们将每个词都当成一个鲜活的生命,将其出生、成长、变化等都梳理得清清楚楚,身世历历,来路清晰。让阅读、使用该词典的人在解惑的同时,看到祖国语言文字发展这条浩瀚大河的来龙去脉。
由此,一位新的老师又将进驻我的书桌。明天,我将告诉我的学生自己的新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很多困难,要尽快把这位语文老师请回家。
 楼主| 发表于 2004-3-11 15: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首次拿“规范”说事

--------------------------------------------------------------------------------
2004年02月17日05时26分??来源:京报网



  晨报讯(记者刘鹏云)一直在外语辞书行业独占鳌头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开始涉足汉语辞书业,并于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首发式,其中在字典名称上少见的“规范”二字,引起了不小关注。

创业格调高 投资好选择 开家饰品店 年利几十万


  昨晚,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负责这部词典宣传的工作人员。据他介绍,外研社在创造了一系列外语辞书的知名品牌后,早已决心进军汉语辞书行业。在2003年初,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作者李行健签约后,便把这本词典作为涉足新领域的“第一枪”。并且将原来的一个普通工作室改为汉语事业部,经过一年的准备,在今年抛出了这枚“重磅炸弹”。

  这本词典的最为特别之处在于“规范”二字。为什么会特别注明这两个字?外研社的工作人员特意给记者朗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对此书的评价:“《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所有规范标准编写的词典。”并且解释说,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之前,我国并没有一部全面符合现行语言文字规定的字典。大多数只是部分地体现了有关规定的内容,所以在这本词典的名字上加上了这两个字。那么,是否意味着此前的词典都不规范呢?该工作人员认为,并不能这么说,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都是已有的老品牌,有自己的特色,《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最大的特色就是规范,与其他产品没有什么可比性。比如为了与科技术语和计量单位的规范标准一致,这部词典将“白血球”改为“白细胞”等。至于出版社是否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中使用“规范”这两个字,工作人员说,该词典在长达10多年的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像吕叔湘、柳斌等语言大师的顾问指导,该词典的整体构想就是在吕叔湘的指导下形成的,他们均未对规范二字提出异议,有关部门也没觉得不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1 15: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规范?

政协委员炮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来源:新京报   www.thebeijingnews.com    日期:2004年3月10日


     本报讯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向两会提交了一个名为《辞书应慎用“规范”冠名》的议案,将矛头直指刚刚上市不久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她指出在这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并认为以“规范”冠名是为了抢夺话语霸权,进行不正当竞争。

    江蓝生委员的提案中指出,最近10年中,我国辞书以“规范”二字冠名已成为时尚潮流,据业内人士估计多达数十种。但许多以“规范”冠名的辞书不仅在释义等内容上错误极多,而且也未能全面、严格遵守规范标准。刚刚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仅在标注词类上错误百出,而且连一些起码的规范标准也未能遵从。比如,《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汉语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第一分写部分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按说这些明文规定,标榜以‘规范’为特色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理应执行,然而事实相反,这部词典对汉语人名、地名该大写的不大写,该分写的也不分写。”

    江蓝生委员表示,编写现代汉语字典、词典在字形、字音、标点、拼音等方面遵从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标准是对编者和出版社起码的要求,事实上,最近几年出版的各种现代汉语字典、词典大都能自觉遵从国家各有关规范标准。如果凡是遵从这些标准的字典、词典都可以叫做规范字典或词典,那么原则上任何字典、词典都可以以“规范”冠名。因此,这样的书名只能误导读者,实不可取。另外,在我国业已颁布的语言文字各种规范标准中,没有规定哪些是规范词,哪些不是规范词,因此,未经国家授权、未经权威机构审查而自行编写的词典擅自以“规范”自居,是非常不严肃的。因此,她提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应规范辞书出版行为,今后未经国家有关机构审查允许,不得在自行编撰的辞书上冠以“规范”之名。

    对于江蓝生的上述议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作出如下回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蓝生同志对我们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提出了责问。为了澄清情况,现答复如下:一、以“规范”冠名而编写现代汉语字典、词典,就我们所看到的辞书来说,始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即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几位同志编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尔后,便相继出版了不少含有“规范”二字的字词典。这反映了广大群众对语言文字规范的强烈要求。当然,无论哪本以“规范”冠名的辞书都没有对此申请专利。至于由国家语委立项、自1992年开始筹备编写、新近刚刚出版的这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意在全面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其各项现行规范标准,这一编写宗旨于全书中均已努力体现,这是广大读者都可以看得清楚的,无需我们赘述。

    二、的确,《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作了“汉语人名按姓和名分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的规定,但这分明指的是拼写中的正词法,而不是指的汉语字、词的注音。更何况,关于我们这本词典中专名的注音不采取大写的处理办法是请示过国家语委主管部门并得到同意的。新近出版的《新华字典》也是这样处理的。

    三、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的《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是现行规范标准。江蓝生同志说该规范标准“早已作废”,依据何在?作为语文词典附录了这份规范标准,又有什么错误?至于江蓝生同志所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它与此份规范标准是并行不悖的,且前者规范的是计量单位用字,后者规范的是计量单位本身,两者并无矛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这两份规范标准都是努力严格执行的。

文章出处:新京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11 15: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叔湘:为什么要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来源:外研社
2004-01-09 16:11:19
http://www.fltrp.com/newsdetail.cfm?iCntno=554


  随着语言的发展,总得有新的词典来反映语言的变化;随着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和增加,总得有词典来体现。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也应该有适应不同读者需要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各种词典,才能满足群众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1980年到1991年,我兼任了11年语文出版社的社长。1984年初,李行健同志调出版社协助我工作。他根据市场需要、读者意见和语文出版社的特点,在1987年提出组织力量编一部主要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服务的现代汉语词典。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我吃过编词典的苦头,深知其中的艰难和甘苦,就语文出版社当时的力量和对新编词典的构想看,条件还不够成熟,所以我给泼了一点凉水,没有同意。要编一部新的词典,就要有高的质量,有不同于已有的词典的鲜明特色。如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东拼西凑去搞一本词典,就毫无用处,只能是“劳民伤财”。但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又谈何容易!

  1988年行健同志去日本国立一桥大学任教,看到日本出版的词典琳琅满目,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词典几乎应有尽有,更坚定了他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决心。从日本东京给我来信又谈到这件事。我只能表示待他回来后再说。1991年春,行健同志回国。在我的请求下,经组织同意,我终于解脱出来,把出版社的实际领导工作交给了他,只担任名誉社长。没过多久,行健同志又详细地向我说了他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打算。我们才有机会就新编词典的特色和框架,人力和经费等问题多次进行研究讨论。行健同志的考虑比过去更具体成熟了。所以1992年春,决定在夏天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就词典的内容、体例和可行性等问题开一次论证会。这次会是由曹先擢同志和行健同志主持的。会上大家情绪很高,信心也足。会后他们邀请到了不少专家学者参加编写工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也决定将编规范词典列入“八五”工作规划。

  至于新编词典的五个特色的构想和措施:1.收词规范并能反映今天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2.词的义项按词义发展脉络顺序排列;3.给每条词标注词性;4.把语言使用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用“提示”指出;5.选择丰富的生活气息浓的例句等,我是完全同意的。有的他们可以做到,如收词的规范性和代表性问题,现在可以利用计算机和语料库做词频的分析统计。这些先进的科学手段,就可以使收词标准更客观和准确。例句问题也可以通过语料库来解决。但词义的发展脉络,词性的标注等问题,却不简单。他们也自知当前不能全部做好。

  我认为他们还有自知之明,但做总比不做好。万事起头难,只要开了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总有一天会完备起来的。关键要实事求是,现在一时弄不清楚的,不妨存疑,只要不强作解人就好!
 楼主| 发表于 2004-3-11 15: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义错乱严重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权威上场

--------------------------------------------------------------------------------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周玮  2003-11-18 10:13:29


  “空穴来风”是指“事出有因”还是“无稽之谈”?生活中词义错乱的现象比比皆是。已经编竣即将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类似的常用词语的含义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范。

  由百位专家历时十一载编纂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词近七万条,
是国家语委“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也是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吕叔湘、李荣、许嘉璐、曹先擢、柳斌等曾先后担任顾问,李行健任主编。

  “规范”是这部词典不同于已有词典的鲜明特色。词典严格依《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范“词形”,认真按《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执行“注音”,并根据语言演变和用词习惯,对词义作出较为规范的解释。

  词典还遵照词义的发展脉络排列义项,让读者看到词义发展的线索,了解各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如,“把《红楼梦》搬上银幕”的“搬”是由“移动”引申出“迁移”,再引申出例句中“移用”的含义。另外,词典还给词(字)标注了词性,把使用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用“提示”指出,以方便语言应用。

  对于没有统一标准的语文现象,词典即以本身的示范性发挥引导规范的作用。比如“疙瘩”与“圪塔”哪一个符合规范?其实它们的基本词义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用在不同的场合。词典根据社会通用性的大小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以社会通用的语言事实为根据,明确引导大家使用“疙瘩”。
 楼主| 发表于 2004-3-11 15: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规范词典》的规范与不规范

来源:新京报   日期:2004年2月20日9:3


     一本成熟的字典应该能够接受读者的检验,在实际使用中展现自己的特色。《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凝聚了百位专家的11年心血,号称以“规范”为最大特色,完全以国家标准为准绳,对国家标准还不明确的语文现象也按约定俗成的原则尽量确立了规范。那么读者对规范词典的“规范”是怎么看的呢?

    郑明先生是一位有着多年经验的老校对工作人员,他的工作就是和文字打交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词典。他告诉记者,从他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短短几天的使用来看,这本词典确实在规范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特别是把以前很多辞书都没有明确的语文标准用词典的形式确立下来,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方便。

    说到这本词典的特色,接触过大量词典的郑明表示,他感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特色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规范明确,二是服务功能好。

    规范方面,主要表现在严格按照《简化字总表》收入字条和释义,没有废止的字尽量收入,已经废止的字都特别注明。比如“烟波浩渺”的“渺”字,很多词典都写做“淼”,其实按照国家标准,“淼”这个字已经废止了,应该统一用“渺”字;再比如“趟水”,很多词典上写的都是“蹚水”,这个“蹚”字同样也是已经废止的字。

    另一方面,有些按照国家标准应该保留的字在有的辞书里面却被列为异体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把这些字收入了进来,比如“瘀血”的“瘀”字,有的辞书统一成了“淤”,按照国家标准来说,是不够规范的。

    另外,这本词典用提示的方式明确标出哪些用法不妥,对于使用者是非常方便的,比如“标志”这个词,有的辞书说通“标识”,其实“标志”的说法要规范得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明确指出不宜使用“标识”,读者一目了然。

    收词量大,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又一个特色,这本词典收词近7万条,超过了很多通行的中型词典,特别是有些比较专门的词语,一般词典不收,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其实又比较广泛,《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也收入了。比如“门巴”这个词,是藏族人对医生的称呼,这个词连《辞海》都没有收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却能查得到,因为它的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

    除了规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使用上显然也考虑了读者的方便,除了提示不规范的用法之外,它在附录上面也下了不少的功夫,比如标点符号的用法,比如最常见的姓氏,特别是收入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国家标准性质的规范,为读者做出判断提供了依据。

    那么,这部以规范为特色的词典在规范方面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恐怕也不尽然,虽然使用这部词典的时间还不长,郑明还是发现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是使用率极高的“惟一”这个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说:现在一般写做“唯一”。这恐怕是不够准确的。这个词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但从实际的使用率来看,写做“惟一”的要多,不知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如何得出应以“唯一”为主的结论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用途同样广泛的“当做”一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现在一般写作‘当作’”,其实“当作”的写法是不够规范的。对于使用率这么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入了比较有争议的用法,当然可能也有一定的依据,但就“规范”来说,恐怕也还是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涂志刚
 楼主| 发表于 2004-3-11 15: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词典的变迁:见证现代汉语规范发展的历史

--------------------------------------------------------------------------------
2004年02月20日 15:45
来源:新京报 作者:涂志刚


[center][/center]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明确提出了以汉语言的规范为使命,并在语言规范上下了很大功夫,还特别提醒了大量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这是这部词典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辞书的特色。但是,对汉语言的规范却并非始自这部字典,纵观近百年来我国汉语辞书的发展和变迁,每部严肃的辞书进行的都是语言规范的工作。查阅一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典”的解释:1、被看作标准或规范的书籍;2、规范、法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词典其实都在确立语言规范。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的规范也不断地在改变与分化,查阅不同的词典,我们能对此有更深的感受。借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名字,我们恰好可以把汉语言规范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

  “汉语”时期:确立白话文为汉语主流

  这个时期的辞书代表作是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老一代语言学家参与编纂的《国音字典》和《国语词典》。

  我国最早冠以字典名称的辞书是《康熙字典》,然而它规范的是文言文,与真正的语文相距很远。上个世纪20年代新文学运动开始以后,白话文开始盛行,但却一直缺少真正的语文规范,连字词的读音问题都无法确定。于是当时兴起了“国语运动”,目的是谋求“国语统一”,“使天下语言一律”。这个“律”就是语言的标准。1913年“读音统一会”决定“国音”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作基础,同时吸收方言的一些特点;分尖团,保留入声。这是一种南北混合的音,不能成为标准,自然无法推行。只能改弦更张。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完全采用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这样才解决了辞书的注音问题。随后编出的《国语词典》、《国音字典》基本确立了白话文的主流地位,同时也为白话文提供了基本的语言规范。

  但是从这两本字典的对字词的释义来看,与现代汉语的规范,还有非常大的差别,比如“刀”字,1948年出版的《国音字典》的注释是:1、供切割斩削之利器;2、古钱币名,作刀形故称;3、小船。我们可以看到,2、3两个释义其实都是“刀”字在文言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如果这样使用“刀”字,显然是不规范的。所以说,老一辈语言学家编就的这两部辞书,主要是确立了白话文的基本规范,而更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规范的辞书,要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出现。

  “现代”时期:引入新知识确立新规范

  1953年,《新华字典》正式出版,这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本辞书,也是我国影响最大的辞书之一。

  1949年以前,白话文已经确立了主流地位,特别是在苏区和解放区,白话文的应用更加广泛,但是已有的辞书文言色彩还是过于浓厚,已经不适合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时候,编写一本新的现代汉语词典显得迫在眉睫,这本辞书就是《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由魏建功先生担任主编,采用的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方式,曹先擢先生说:“《新华字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以前没有一部能称得上完全合格的现代汉语字典,在它以后的现代汉语字典,是沿着它开辟的道路而不断改进的。”

  《新华字典》的现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词书里引进新知识的内容;根据现代汉语来收词(字)、注音、释义。引进新知识的工作,以前的辞书也在做,主要是通过翻译国外辞书实现,而根据现代汉语来收词(字)、注音、释义,《新华字典》有开创之功,我们同样来看这个“刀”字的解释,《新华字典》里面的释义为:1、用来切、割、斩、削的工具;2、纸张的单位(数目不定)。与5年前出版的《国音字典》相比,《新华字典》抛弃了文言文的释义,增加了新的解释,更重要的,是确立了词条释义的白话文文风。从此,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被固定了下来。

  “规范”时期:标准细化,精品迭出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辞书是《现代汉语词典》;另外,从编者阵容和词典特色来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可能会成为这个时期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辞书。

  《新华字典》的出版解决了汉语词典的现代化问题,但是汉语言本身还存在诸多不够规范和标准的地方,作为一部主要用于普及的小型词典,《新华字典》也没有完全确立各个方面的语言规范,于是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64年)等国家标准,其间又有《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颁布与废止,直到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1988年颁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国家标准逐步完备。但即使如此,现在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中还是有不少地方没有国家标准,有的语文现象甚至不可能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时候,辞书承担了更多的确立基本标准的任务。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通过决议,编纂一部现代汉语词典,这项工作由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承担,最后编出来的就是享誉海内外的《现代汉语词典》。这部中型辞书解决了诸多《新华字典》没有解决的问题,为语文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规范,成为语言文字方面的最权威标准,我们在语言文字方面遇到问题时,也总会想到找《现代汉语词典》来裁定。

  但即使如此,《现代汉语词典》仍然留下了不少的缺憾,或者说在汉语言规范方面,留下了一些空白。比如“干吗”这个词,可不可以写成“干嘛”,《现代汉语词典》就没有说明,再比如“哟”字,注音为yō,然而这个音在普通话里面根本不存在,我们日常也不这样读,这时候,显然需要更规范的界定。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可能能够提供这样的标准,这本词典里面特别指明“干吗”不要写作“干嘛”,在标准方面确实进了一步,同样的,“哟”字注为yāo,轻读时为you,这样自然就规范了许多。

  汉语的标准和规范还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在辞书里面都有所反映,比如2002年《现代汉语词典》出版了增补本,2004年《新华字典》出版了修订第10版,现在我们又有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据专家介绍,一部词典的生命周期是很长的,但为了反映最新的语言现象,至少5-10年就要修订一次,我们有理由相信,还会有新版本的辞书继续为我们的语言确立更完善的标准。
发表于 2004-3-11 17: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规范”冠名引发学界争论

来源:新京报   www.thebeijingnews.com    日期:2004年3月11日1:9  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日,本报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在两会提交名为《辞书应慎用“规范”冠名》议案,并指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诸多不规范之处一事进行报道后。各方及众多专家学者对此事发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专家表示支持江蓝生委员的议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使用“规范”一词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规范”冠名会对读者产生严重的误导。而另一些学者则表示,“规范”并没有什么错误,应该鼓励词典市场的竞争。截至记者发稿前,江蓝生委员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出版方均未对此事进一步表态。本报将在明日《书评周刊》进一步关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风波。

■ 正方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汉字研究所所长
滥用“规范”有违学术道德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是第一本用规范命名的词典。但是,用规范命名出版系列词典却是第一次。外研社和语文出版社不仅出版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出版了“规范成语词典”、“规范熟语词典”等一系列使用规范命名的词典。
    我同意江蓝生委员提出的议案。我认为以规范一词命名一本词典是非常不正确的。
    首先,在我国,第一部起到规范作用的词典是由吕叔湘先生带头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当时,国务院提出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问题,这就要求有一部权威的词典能够起到规范汉语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是由全国的权威专家历时数载编写完成的。从此以后,《现代汉语词典》一直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与吕先生一同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专家之一陆宗达先生是我的老师。老先生毕生都在为这本词典辛勤工作。《现代汉语词典》虽然没有使用规范的字眼,但却起到了规范的作用。而所谓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实并没有离开《现代汉语词典》的框架。
    一本字典或词典是绝对不能使用“规范”一词命名的。词典的作用是备查的。它不可能拥有绝对规范的内容,而只是起到指引规范的作用。规范是国家行为,而词典是编写者行为。用“规范”一词命名词典是概念不清的。这本词典的“规范”指的是什么?是国家规定的“规范”,还是用规范词来写的“规范”?词典是不可能做到每个字都规范的。在这种情况下用规范命名,是有违学术道德的。势必使读者误以为这本词典是规范的,而别的词典就是不规范的。甚至还要把成语词典也冠名为规范。这是非常可笑的,成语更没有可能是规范的。
    这种行为是一种纯粹的市场炒作。而读者则会以为规范词典是国家提出的。这就关系到许多具体问题,包括考试的问题,书刊杂志的校对问题。现在看来,“规范词典”确实已经使用词变得非常混乱。
    其次,如果说规范的含义就是使用规范字的词典,那么所有的现代汉语词典使用的都是规范字,而例如《辞海》这样的古今通用字典必须保留古字头,是不可能使用规范字的,难道我们能说《辞海》不规范吗?
    规范是法律词,是一种国家行为。好比一件商品定名为标准商品,就成了国家行为。而这本词典只是编写者的行为。一系列的规范命名绝对是混淆视听,错误引导。外研社当时曾邀请我编写这本词典,但就是因为他们要使用规范这个词,所以被我拒绝了。
    再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的体例编纂的。只要对比一下很轻易就能看出。但是,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出来以后,一些人却不停地批评“现汉”。我认为这种态度是非常错误的,而且也是违背行业道德的。
    最后,“规范词典”的编写者和《现代汉语词典》的编写者从学识和水平上相差很远,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现汉”也有缺点,“规范词典”也有优点。但在“现汉”的基础上编一本新词典,再把“现汉”丢开冠以“规范”的名号,这种做法实在不道德。

陆俭明:北京大学教授 语法学家
“规范”易成误导

    对于江蓝生委员的提案,我觉得值得重视。拿词典来说,确实存在江委员提出的问题。任何一部词典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规范。词典的规范主要包含几个方面:收词(是否应该收入)、字头(字形是否规范)、注音、义项的多少与排列、词性的标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可以说是词典的灵魂,那就是释义。这么多的因素,我们很难保证哪本词典都是规范的。如果在编撰词典的时候以“规范”冠名,很容易形成误导,让人们(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广大中学生)认为词典里面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因此我觉得出版词典在冠名上应该特别慎重。
    但是,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同于以前在辞书界引起批判的伪劣辞书,那种采用东抄西凑的方式来编撰辞书的行为是非常不严肃的。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由众多学者历时11年编撰而成,它的出版使辞书大家庭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同时,也为旧有辞书增加了竞争的压力,有利于词典的发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商界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在这件事情上进行了炒作。辞书出版需要人往好处说,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应该用审慎的态度对待这本词典,在对词典的评价上应该为自己的学术良心负责。把“现代辞书编撰的里程碑”、“辞书编撰的方向”这样的溢美之词加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头上还为时过早。
    实事求是地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的缺点。比方说标注词性和说明义项的源流以及发展顺序,这些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都属于首创,都属于有所创新的尝试。但是正确与否还需要认真甄别。我在翻阅这本词典的时候就发现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形成有些是因为学者的失误,但是有些跟我国的辞书编写体制有关。商务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凝结了语言所众多专家的心血所编成,在辞书界有非常良好的口碑。对于有些词条的解释已经非常完美,如果不允许后来的词典借鉴,后来的词典在释义上作调整的时候就可能出现错误。我曾经有个建议,就是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辞书编写委员会,专门负责辞书的编写。
    我认为,一部词典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出版,进而去和其他已经存在的词典竞争,都属于很正常的现象。

李宇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
江委员的提案值得重视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发布会时我曾经参加了,当时很多辞书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人士都到了会,一些有影响的人还发表了意见。对于这部辞书,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阅读,一下子也发表不了什么新颖的意见。
    从理论上讲,词典有两种,一种是规范性词典,另外一种是描写性词典。我们平时使用的词典多为前一种。词典中的“典”本身就包含了“规范”的意思,所以说到话语霸权,辞书这种形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过,现在“词典”成了一类图书的通名,于是出现了在词典中再用“规范”字样的图书。这合适不合适,值得辞书学界、出版学界讨论。
    至于说到词典的编撰,我觉得无论是机构也好出版社也好,都要遵循辞书编纂规律。词典一定要是客观语言规律的反映。辞书编写界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该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编写,一种则认为国家颁布的语言规范有不妥之处时,学者可以不完全依照国家规范。这是学术问题,应当通过学术讨论来解决。
    辞书的市场太大,如果不能好好引导,势必出现伪劣辞书。我觉得解决这种现象应该是多管齐下,那就是政府引导、学者自律、市场选择。我国是一个辞书大国而不是辞书强国,所以辞书编纂者在编纂辞书时也应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对于江蓝生委员的提案,我觉得应该引起重视。更多的讨论对于辞书发展来说是好事。

■ 反方

徐通锵:北京大学教授 语言学家
“规范”不是错误

    我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规范一词冠名,并不是什么错误。据我所知,江蓝生早在1994年出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时候就对规范一词存有异意。他主要的观点是一本字典词典如果使用了“规范”的字眼,就是在暗示其他字典、词典是不规范的。但是,我认为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规范只是一个名称,哪本字典好,应该由市场和读者来判定。
    客观地讲,《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一本不错的词典。词典的编写者不仅都是国内最权威的一些语言学家,而且词典本身也依靠市场规则来运行,这都是非常好的做法。一本字典词典不可能没有错误。即使是使用修订了多年的《现代汉语词典》也不例外。不能因为这些错误而把一部词典一棍子打死。至于提出把词典重新收回就更不是一种正确和理智的做法。
    而且,我觉得用“规范”冠名的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问题。早在1994年《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出版这个问题就存在了。但是,当时不提出这个问题,现在又激烈地提出来,我觉得非常奇怪。是不是因为当时吕叔湘先生还在世,而且为那本字典做了序的缘故。如今,吕先生不在世了,又找出“规范”的问题。我认为这样做不大好。
    我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使用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依照的国家的标准是由语委审定的。当然,当初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专家更权威一些,《现代汉语词典》也一直起着规范的作用。但是,不能就说《现代汉语词典》没有问题,也不能就只允许这一本词典存在。因为,语言同样是在发展的。
    当然,我也承认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面世后,围绕着一些词的使用问题,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混乱。主要是异形词的使用问题。比如“唯一”和“惟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的是前者,而《现代汉语词典》用的是后者。
    对于异形词的问题。在这本词典出台前曾召开过几次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也都有一些争论。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写两个都可以。确定标准应该放在学术圈去讨论。到底哪本词典更好应该由市场决定,不应该人为或者由某个部门去决定。那是绝对不可取的。

瞿霭堂: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是正当竞争

    我听说江蓝生委员的这个提案后,第一反应就是惊奇,她的倾向性太过明显。我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两本词典都不错,是各有千秋。江蓝生委员的意见,我认为是不能代表语言学界的意见的。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编撰过程中,语言学界开了若干次会,我参加的就有七八场。大家的普遍意见是两部词典都不错。
    现在有人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错误很多,我不同意这个说法。的确“规范词典”是有错,但是可以说没有一部字典、词典是没有错的。到现在为止,《现代汉语词典》出版30多年了,仍然在不断地修订和改错啊。毕竟,不同的字典、词典是由不同的学者在编,由于他们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产生偏差和错误在所难免。每一本新的词典都是站在前面词典的肩膀上做出来的,可以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吸收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一些优点,但同时也搞出了自己的错误,这是正常的。我同意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应该修订,但因为说它有错就要求出版方回收,我认为这个要求不太合理。如果认为这部词典质量不好,那么可以在学界发表论文批评探讨,学术上可以允许争论,但不必以命令禁止发行。
    至于以“规范”为字典、词典冠名,我也认为没有必要禁止。以“规范”为辞典命名,早在1994年就有了,现在如此兴师动众地说此事,着实破坏了现在良好的市场气氛。如果说不应该拿“规范”说事儿,那么我前几天在《北京晚报》上还看到《现代汉语词典》的广告的广告词就是“‘规范’由我开始”。这也是一种以“规范”为名的宣传啊。
    我国的汉语辞书市场需要竞争,现在早已不是一本词典统天下的时代了。我们的汉语辞书市场也需要竞争。以“规范”冠名,确实有竞争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其实规范与否,最终应该由读者说了算。读者有自己的鉴别能力,我们不应该太过担心。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张映光 陈远 赵晨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4 23:53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