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7|回复: 4

[推荐] 王小波 李银河 著 《爱你就像爱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4 18: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left]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5/25/xinsrc_06050125083308616972.jpg[/img]
ISBN号:7505409824
著 者:王小波 李银河 著
出版商:朝华出版社
定 价:$4.70



内容简介:

       王小波被称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最“另类”的作家,有评价说他是中国白话文的第一把手,其自由人文主义的立场和风格贯穿作品。本书是国内首次成书的王小波李银河书信独立版本,这些私人信件是王小波1977年至1997年20年间写给妻子李银河的,篇幅比过去公开过的书信多出一倍。王小波是一个既浪漫又专情的人,他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书信一直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每一篇都像一件艺术品,字里行间透出类似孩子般的对爱的渴望与无助。他的表达除了对李银河个人的感情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这些情书堪称中国人最美丽的文字,只要它们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它就能以无法阻挡的诗意和纯净鼓舞人们在即使最不堪的际遇中走下去。

[ 本贴由 monkey-EB 于 2005-7-26  01:37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7-26 01: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情书选

记者王健/整理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


[center]
王小波与爱妻李银河[/center]

编者按王小波和李银河,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研究性问题的社会学家,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谈论什么?他们之间的情书都写了些什么?他们的在“爱”上的情感和行为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吗?王小波和李银河之间的情书集《爱你就像爱生命》,向您披露了他们生活中这些不为人知的隐私。


1.爱你就像爱生命

??李银河,你好:

??昨天晚上分手以后,我好难过。我这个大笨蛋,居然考了个恶心死活人的分数,这不是丢人的事儿吗?而且你也伤心了。所以我更伤心。

??我感觉你有个什么决断做不出来。可能我是卑鄙无耻地胡猜,一口一个癞蛤蟆。我要是说错了你别伤心,我再来一口一个地吞回去。真的是这样的话,我来替你决断了吧。

??你妈妈不喜欢我。你妈妈是个好人,为什么要惹她生气呢。再说,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你应该遇到的。真的,你不应该遇到。还有好多的好人都不喜欢我。你为什么要遇到那么多痛苦呢!

??还有我。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我来说几句让你生气的话,你就会讨厌我了。小布尔乔亚的臭话!你已经二十六七岁了。不能再和一个骆驼在一起。既然如此,干脆不要竹篮打水的好。

??你别为我担心。我遇到过好多让我难过的事情。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大家都睡了,我从蚊帐里钻出来,用钢笔在月光下的一面镜子上写诗,写了趁墨水不干又涂了,然后又写,直到涂得镜子全变蓝了……那时满肚子的少年豪气全变成辛酸泪了。我都不能不用这种轻佻的语气把它写出来,不然我又要哭。这些事情你能体会吗?“只有歌要美,美却不要歌”。以后我就知道这是殉道者的道路了。至于赶潮流赶时髦,我还能学会吗?真成了出卖灵魂了。我遇到过这种事情。可是,当时我还没今天难过呢。越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

??这些事情都让它过去吧。你别哭。真的,要是哭过以后你就好过了你就哭吧,但是我希望你别哭。王先生十之八九是个废物。来,咱们俩一块儿来骂他:去他的!

??我爱你爱的要命,真的。你一希望我什么我就要发狂。我是一个坏人吗?要不要我去改过自新?

??算了,我后面写的全不算数,你想想前边的吧。早点答复我。

??还有,不管你怎么想,以后我们还是朋友,何必反目呢。

?   王小波,星期五

[img=left]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5/27/xinsrc_430501270842849320563.jpg[/img]

2.人为什么活着

??银河,你好!

??我在家里给你写信。你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哪能知道啊?我又不是牧师。释迦牟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了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人活着为了涅槃,就是死。这简直近乎开玩笑了。

??不过活着总得死,这一点是不错的,我有时对这一点也很不满意呢。还有人活着有时候有点闷,这也是很不愉快的。过去我想,人活着都得为别人,为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超生。那时大家都这么想吧?结果大家都不近人情的残酷,都走上宗教的道路了呢。我们经过了那个时代了吧,把生活都变成一个连绵不断的宗教仪式了呢。后来我见过活着全然为自己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把自己当成物质,需要的东西也是物质,所以就分不出有什么区别。

??总之,我认为人不应当忽视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总要无愧于自己才好。比方说我要无愧于自己就要好好地爱你才对。也不能让人家来造自己,谁要来造我我都不干。有人要我们这样要我们那样,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生活本身了。过去我们在顶礼膜拜中度过光阴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生活吗?现在我们在一片拜物声中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我自己过去和现在都很不好。不过我现在要爱你,我觉得我很对,你也觉得我很对,别人与此有何相干。

??我这么说你恐怕要怕我了。我一点也不可怕。不管你是谁,是神仙也好,是伟人也好,请你共享我们的爱情。这不屈辱谁,不屈辱你。

??我不喜欢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我妈妈有时说:真奇怪啊,我们稀里糊涂地就过来了。他们真的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我们本身不傻,也不斤斤计较大衣柜一头沉。干吗要求我们有什么外在的样子,比方说,规规矩矩,和某些人一样等等。有时候我真想叉着腰骂:滚你的,什么样子!真的,我们的生活是一些给人看的仪式吗?或者叫人安分守己。不知什么叫“分”,假如人活到世上之前“分”都叫人安排好了,不如再死回去的好。

??我有时对自己挺没信心的,尤其是你来问我。我生怕你发现我是个白痴呢。不过你也该知道,我也肯为别人牺牲,也接受一切人们的共同行动,也尽义务,只要是为大家好;却不肯为了仪式去牺牲、共同行动、尽义务,顶多敷衍一下。别人也许就为这个说我坏吧?我很爱开发智力,我怪吗?不怪吧。我还爱一个美的世界,美是为人的幸福才存在的。我也不肯因为什么仪式性的东西去写什么,唱什么,画什么,顶多敷衍它一下。

??总之,我是这样。为了大家好,还为了我自己好,才能正经做事。为了什么仪式,为了看起来挺对路,我就混它。我决不为了仪式爱你,我是正经爱你呢。我一正经起来,就觉得自己不坏,生活也真不坏。真的,也许不坏?我觉得信心就在这里。

??我对自己有点信心。我爱你呢,爱你!

??小波,10月29日夜

??
银河,你好!

    我现在忙着应付期中考试和等你回来。你在外面过得好吗?我梦见过你几次了。北京好冷啊,还是南方暖和吧?我有点羡慕候鸟的生活:到了冬天就和你一起飞到南方去,飞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去。

    我要是个作曲家,我现在的心境做起“葬礼进行曲”来才叫才思不绝呢。我整天哭丧着脸。你要是回来我就高兴了,马上我就要放个震动北京城的大炮仗。

    今天上课我听老师说,无锡是全中国农村收入最高的地方。哼,你们可算找了个好地方呢。小楼和雕花大床看见了不少吧?我猜你们到河南就该看见些不妙的事情了。

    总有一天中国会在农村人口的大海里沉下去。现在有些青年有点冲动,就像沉船上的耗子,渴望变革,也是为了救自己和救大家。头头们很怒,希望大家在一艘沉船上做忠于职守的水手。唉,忠于职守也得淹死。人家说中国的生态平衡已经被彻底打乱,总有一天水里没有鱼烧饭没有柴土地全部盐碱化地上人摞人。总得有个变革才好。

    银河,我猜这一切要到我们死后才发生呢。银河,我爱你。我们来过快乐的生活吧!银河,快回来。


[img=left]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4/22/whlj20040422-wxb-02.jpg[/img]小波,你好!
      我今天晚上难过极了,想哭,也不知是为什么,我常有这种不正常的心情,觉得异常的孤独。生活也许在沸腾着,翻着泡沫,但我却忽然觉得我完全在它之外,我真羡慕那些无忧无虑的从不停歇的干下去的人。这个时候,谁也不能安慰我,也许连你也不能。就像那首诗说的,像在雾中一样。我可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生命力还不够强。我的灵魂缺燃料,它有时虽然能迸出火花,但是不能总是熊熊地燃烧。你的生命力比我强,我觉得你总是那么兴致勃勃的,就像居里说的,像一个飞转的陀螺。你该用你的速度来带动我,用你的火来燃烧我,用你的欢快的浪花把我从死水潭里带走。你会这样做吗?你一定会的。你应该这样做呀!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难道你的热情已经过去了?
                                                   星期五晚


    小波,你好!

    你现在在干什么呢?作业做完了,该看看小说了,又抽烟了吗?

    你谈到爱的神秘性,有时我心里很恐怖地想:爱也许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欺骗,是一种奇异的想像力造出来的幻影。你的想像力强,所以总在我的周围看到一层光环,其实呢?那光芒并不存在。我怕你早晚会看到这一点,变得冷漠。爱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神秘的想像力的发作,它会过去。人在最初的神秘感过去之后,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以为神秘感会永远跟着你吗?它一旦过去,爱就会终结,是吗?多可怕。

    ……


[center]
王小波情书集《爱你就像爱生命》封套[/center]

[ 本贴由 monkey-EB 于 2005-7-26  02:0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7-26 0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小波李银河情书该不该出版?

稿件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新华网 ( 2004-05-27 08:32:06 )
  

内容提要2004年的4月11日,是王小波逝世7周年的日子。7年前的这天凌晨,正值创作颠峰的王小波猝死于电脑桌前。和当代作家路遥英年早逝的命运几乎如出一辙,留给读者的只是无尽的惋惜和怀念。他的妻子李银河不久前将两人二十年间的情书结集出版(书名为《爱你就像爱生命》),在“名人亲属出书”颇受非议的时期里,李银河出这本书难免惹来更多的非议。本文罗列了正、反、中间派的主要评论并附有《王小波李银河情书节选》供读者欣赏,读完此文如同观看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令人唏嘘不已……


      王小波——自称为“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一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名字。王小波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他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消退。然而死亡毕竟是一件残酷的事。

    王小波的文字,始终在向我们传递一种高贵的自由精神。王小波和李银河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成为不朽的神话。王小波的爱人李银河说:“翻拣他当初写给我的情书,只觉得倏忽之间,阴阳两隔。”

    李银河不久前将两人二十年间的情书结集出版(书名为《爱你就像爱生命》),对她来说,这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吗?

    王小波的信徒不高兴了:情书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要公诸于众?怀念爱情,为什么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何况王小波已经不在人世。死人不能说话,这公平吗?

    李银河是不是在公然背叛王小波,用这种温情脉脉的形式?当爱情隐私被公开拍卖时,爱情还有多少神圣可言?在这个缺乏隐私的时代,我们惟一能做的是:请不要惊醒沉睡的死者。

  被背叛的爱情隐私

    【迟早的事儿】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李银河情书选出版了,这是迟早的事儿,这也是迟早要挨骂的事儿。为什么呢?网上有人一言以蔽之:“因为喜欢他所以喜欢这本书,又因为喜欢他所以不喜欢这本书的出版。”看起来特矛盾,坦白说,喜欢王小波就很难不喜欢他的全部,因为他赤诚、机灵、残酷而深具诗情,情书是赤裸裸活生生的王小波的五脏六腑啊,怎能不喜欢呢。可是,这当口儿,我们又犯病了,我们开始讲求“隐私”反对“窥私”贬斥“贩私”,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王小波,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独立作家。

    【怀疑李银河】

    王小波的身后事,一向都是李银河料理的,选择墓碑编选文集一版二版三版,情书的出版终于令广大小波挚爱者爆发出积蓄已久的怀疑与激愤:她有什么权利公布二人隐私?即便她拥有王小波所有文字版权,她又怎忍心让王二身后衣不蔽体?一句话: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何必公诸于众?再多一句:她是不是缺钱花?

    【中国人阴暗心的演进规律】

    王小波留下很多东西,对美与智慧的渴望,对自由思考的寻求,可纵观情书出版后的种种反应,我发现小波门下走狗们还是那样庸俗,一副没受过王二精神洗礼的模样!如果不是你先在心里把王小波版税看成天大件事,你绝计不会这样揣测李银河的。

    看这件事,看别的事儿,就能看到中国人的阴暗心的演进规律:从前阿Q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现在周星星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太美舍不得吃。总之就是:我不吃,你也不该吃!你吃了你就错!怎样错?怎么都给你扣个帽子!

    【这个马克斯·布洛德】

    说李银河坏话的人,大多不会反躬自问,只会得理不饶人,甚嚣尘上,我真为她难过。想到李银河,我不可避免地想到马克斯·布洛德,他是卡夫卡的挚友,也是卡夫卡作品的版权所有者,他还是推动西方文学界关注卡夫卡的第一人。众所周知,也正是这个马克斯背叛了卡夫卡要求将他绝大多数作品都付之一炬的遗嘱,他不仅陆续出版了卡夫卡的小说随笔,后来还推动出版了卡夫卡的所有日记。被背叛的遗嘱,被彻底背叛的遗嘱,这怎么说?

    【艺术家妻子的态度】

    我不想神化王小波,不想胡说他是卡夫卡式的天才,但他留下的东西,至少比我们现在天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好一万倍,这就够了,还奢求什么?

    李银河曾说她对王小波是怀着崇拜的,可她的做法与马克斯不同,她说得很少做得很多,她极少长篇大论地评价他,她默默地整理出版他的东西,提醒读者不要忘记。情书选里,李银河自己的情书收得极少,她自主判定了价值高下,没有将自己拉入王小波的不朽,这就够了,不是吗?比照其他作家亲属的鸡犬升天式写作,李银河地道得多。

    【高级情书:被遗弃的理想】

    当然,评价这件事的关键,还是应该回到问题的根本:王小波情书是否有出版价值?对出版社而言,出版选题的首要考虑肯定是钱,要不就是冲着什么什么奖去的,垃圾书满天遍野,出版社的话咱可不信,还是要问问自己的心。

    以前,在《沉默的大多数》附录里,我读过一些王小波的情书,留下特别美好的印象,我在里面看到一颗蓬勃的心灵,向往诗意和洁净的生活,向沉沦的一切开战,不愿做庸俗生活的奴隶。

    如今,读王小波的情书,我还是时而激动,被一种久违的力量激动,不是爱情的力量,而是一个青年自我精神要求的力量,它那样强大,好像真可以为这个逐渐沉沦的世界做些什么。“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这是《万寿寺》的结尾,王小波在情书里与无可挽回的一切孤独作战,用爱情赋予的一点点力量,这很高贵。这是高级的情书,高级情书不仅仅表达爱情,更多的是表达自我的精神世界,向一个恒定的对象述说。

    王小波的情书,令我难过,因为我不会写情书了。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已经没什么精神世界可供描述了,大学毕业时憧憬的东西被现实缓缓击碎,现在则被小康小资诱惑,拼命向那个方向奔跑,他描述的那些东西已被我彻底遗忘了。他的情书里,有一种被遗弃的理想。

    【虽然,但是】

    卡夫卡的日记,除了文献价值,还被证明是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虽然马克斯彻底背叛了朋友。王小波的情书,文学价值待定,精神力量却是一定的,虽然李银河彻底背叛了爱情的隐私。那么,我们还苛求什么? (文/lostpast)

    爱情是绝对隐私,请不要出卖!  

     爱你就是爱自己

    钱钟书先生说:“鸡蛋好吃,但没必要去看下蛋的母鸡。”这话是他生前说的。那时他是老大,他说了算。不过当他老先生前脚刚走,杨绛先生说了算,我们就有幸从《我们仨》中把钱先生看了个底儿掉。现在王小波先生也是这样的。王先生虽然没有说过什么“鸡啊,蛋啊”的,但按照他大大咧咧的个性,想来是不会太希望自己很多年前的情书被曝光、被集册、被设计得真的像天堂的来信——最后,还被取了一个让人头皮发麻、心跳加速、鸡皮疙瘩沉疴泛起的名字——《爱你就像爱生命》。然后出版了,然后畅销了。

    从上次错把倪萍姐姐的自传《日子》读成“月子”后,看着《爱你就像爱生命》这么一个充斥着双重肯定之“爱”的书名,我第二次“泪流满面”——没辙,小时候缺钙,所以人到中年我一看见“爱”就哆嗦。而且王小波已经死了七年。七年啊,他人自然早已“作歌”,亲戚的“余悲”也应该淡化了很多吧?!但是我们看到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却不是如此——这不是王小波创作的小说或散文,不是后人研究王小波的论文,这是王小波给你李银河的私人情书。这完全是你们的私事,绝对隐私,无论当时你们爱得多么天昏地暗,情海是多么的翻云覆雨——对不起,他爱你,和他人有什么关系?

    所以说来,我对李银河先生出这样的书,是很不满的。就我阅读王小波的体会而言,王小波的文章好坏放在一边不谈,但他绝对是一个有趣的人,一个绝不庸俗,更不世俗的人。而《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样的书,和葛优的妈妈、王蒙的老婆或者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一样,其实都是无聊的“月子”啊。

    再想想卡夫卡留给后人的书信集,那给读者带来的思想高度——我们怎么能不为自己的无聊和庸俗而惭愧呢?!爱你就像爱生命?呵呵,爱你就是爱自己吧?!

    说回来钱钟书先生的那个比喻,《爱你就像爱生命》的出版,对王小波先生绝对是一个讽刺。因为我相信曾经希望做“一头独立特行的猪”的他,泉下有知,是绝对不愿意自己现在居然成为“一只发情的母鸡”——情书嘛。 (文/麦田99)

    王小波情书该不该出?

    我看过的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挺多,不讨厌的很少,喜欢的更只有一个,就是王小波。王小波的文笔什么的我说不来,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而他是著名的大作家,距离差得太远了。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文字里显露出的性情,冒昧地说,跟我真是太相似了。

    王小波这人,从他编的那些故事看,老实又顽皮,和蔼却不易接近,无论什么事,总能想到性的方面去,自己却不胡搞。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好些时候,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看到人们的争吵,我都暗自想,王小波会怎么看,会有什么感觉,会做出什么反应?我经常揣摩王小波的心思,以至于,我以为我们已经心心相印了。如果心心相印这个词容易导致歧义,或者让人觉得肉麻,那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即我是王小波的知己,尽管他不认识我。

    作为小波的知己,当李银河给他冠以“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的称号时,我就已经不太满意了,因为我知道王二是肯定不喜欢这样的。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好意思,一种不知道该欣然笑纳还是谦逊揖让的不好意思。王小波谦虚,却讨厌不得不谦虚的场合。所以说,如果听到别人说他是思想家,那多难受啊,我猜想,他肯定会非常不好意思地嘿嘿傻笑,想了半天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最恨的,便是装模作样。

    但说这话的是李银河,所以他不会介意的。这一回,情况又不同了,他的情书,写给李银河一个人看的情书出版了。他绝对不会高兴的。因为情书里的王小波撒娇、发嗲、卖乖,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并不是说这些情书里的王小波不真实,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孩子。小说中的王小波,也是真实的,也是一个孩子,但那毕竟是小说,小说里的真实,不会让他羞涩。对于王小波来说,写小说是一个天真的游戏,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矢口否认,说这个那个全和自己没有关系。

    现在呢?完了完了全完了。王小波该有多生气啊。当然,也不会气到跑回阳间的程度,最终还是会原谅的。只不过,可能会感叹一句:女人啊,哪怕是银河,怎么都守不住秘密呢? (文/pigsyme)

 爱你就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其实,我只是嫉妒

     王小波在某篇杂文里转述过一个故事:有位武士犯了重罪,国王把他交给王后处置。王后命他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女人最大的心愿?这位武士当场答不上来。王后给了他一个期限,到期再答不上来,就要砍他的脑袋。于是,这位武士走遍天涯去寻求答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保住了自己的头。这个答案经全体贵妇讨论,一致认为正确,就是: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她。

    当时读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没错,这个答案太正确啦,简直可以称之为真理。但是看到这本名为《爱你就像爱生命》的情书集时,我想,真理也要与时俱进了——女人最大的心愿不仅是有人在爱她,还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即便理智谨慎保守低调如李银河,也不能免俗。我打五块钱的赌,李银河干了件傻事,王小波不会高兴的,就像她宣称此生再不嫁人,王小波也不会因此高兴一样。

    唉,还是承认吧,其实,我只是嫉妒。嫉妒如此纯净动人的情书,它的女主人并不是我,而每一个拥有如此美丽情书的女人,又如何忍得住不向全世界炫耀?

    挥舞着那张登着王小波部分情书的《南方周末》,我第N次向猪头嚷嚷:你咋从来没给我写过情书呢?奇怪的是,猪头没有像前N-1次那样白我一眼,不屑地说:我写情书给你,等我死了留给你去卖钱吗?

    他认真地看着我,眼里居然还带着笑意:不能说我绝对没有给你写过情书。某一年的某一天清晨醒来,我特别想告诉你一句话。我就给你发了个传呼。传呼小姐文化太低,我一个字一个字教给她。

    我瞪大了眼睛看他,微笑慢慢从嘴角漾起。是的是的,我想起来了。五年前的那个清晨,我的确在呼机上发现了七个字:朝闻道,夕死可矣。

    你说的是那似乎很严重而又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七个字吗?当然,所谓情书,不就是看上去很严重其实完全牛头不对马嘴的吗? 我心满意足地大笑,很快就发现这句修正版的真理又一次得到了证实。你看你看,我现在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七个字的情书公诸于众,即使只有七个字。 (文/糖醋兔子)

    我只要你听个响儿

    王小波曾写信对李银河说:“你要是回来我就高兴了,马上我就要放个震动北京城的大炮仗。”

    应该是去年吧?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正巧在采访李银河。李在节目里显得臃肿而普通,语言平淡朴实,表情波澜不惊,将人生中收获到的思想与感情的宝藏沉入心海、藏在眼睛后,偶尔会闪烁幽微的光,旁人需要很细心才能捕捉到。

    浑身散发“现代女郎”气质的鲁豫,晃着一头精心修饰过的短发,歪在李的对面不停地问“是怎么知道他去世的消息的”、“你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你难过吗”、“你哭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听得我脑门儿都疼,直想伸手把她那头活像假发套的真发一把扯下来,甩飞到墙角。

    世上有太多人,对感情的理解是三流肥皂剧式的:喋喋不休地表白、眼泪鼻涕糊面、拥抱接吻鲜花浪漫……他们的灵魂没有眼睛,看不到只对一个人哭笑爱怨地表达,更看不懂沉默背后的深情。

    相对于随处可见的万种风情,李银河无疑是木讷的、乏味的,她甚至不会对别人说“我爱王小波”。她的爱情是一场生命的长谈,只对王小波一人倾吐,包括那句“我爱你”。所以王小波会对她说:闭起嘴被人当成傻瓜胜于张开嘴消除一切疑虑。就算世界上的人都认为你是傻瓜,反正我是不会的,我爱你。

    王小波把他俩的爱情制成一枚炮仗,没来得及点燃就走了。七年后,李银河点燃了它,砰的一声,震动世界。隔着阴阳两界的河,一起听个响儿。至于旁人是不是嫌吵,呵呵,管他呢!我只要你听个响儿。 (文/阿蒙)

    沈浩波:王小波是一件商品,李银河出情书无可指责

    这次王小波给李银河的情书集结成书,发表出来,你怎么看待这本书?

    还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对那些王小波迷们,可以这么私密地接近自己的偶像,更直观,这是个好事情!人总是有窥视欲望的,这下他们满足了。

    以前读王小波的书给人的感觉都是特立独行,很有思想的,这次突然出了这本情书,会不会让王小波迷们感到有些受刺激,觉得王小波原来还这样啊?

    王小波也是人啊!如果写情书的时候还要特立独行,那就不是人了,谁没有七情六欲啊!王小波也不例外,他首先是一个有着自然情感的人,这样我们才会关注他!

    作为一个外人,看这情书会不会觉得肉麻?

    肯定会肉麻!连鲁迅的情书上都写着“我的小白象”什么的,这是难以避免的,肉麻是个生理反应,毕竟这是别人的情书,谁的情书都会肉麻,不然怎么是情书呢?还有什么乐趣呢?

    情书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秘密,就这么公开出来,是不是不太妥当?

    李银河觉得可以公开就可以公开啊,这些书信的所有权是她的,是她从王小波那合法继承过来的,她觉得没有什么的就可以了,这里不存在一个道德评判的问题,她有权利处理这些信件,别人反倒干涉不了什么。

    现在名人出书、名人家属出书很多,这本书是不是也有跟风的嫌疑?

    现在是一个商业的社会,李银河有权利把这些信件变成商品。李银河乐意,出版社乐意,读者乐意,这是个三赢的事情。出版本身就是一个商业行为,王小波以前的书也是商品啊!但是这个跟他是一个文学家是不冲突的。可以说王小波是一个公众人物,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就证明他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那把这种价值挖掘出来,也没什么不好的,现在这个社会,商业价值意味着一切。

    王小波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神话吗?

    他在那个年代有他独特的价值,他影响过很多人,他的神话一部分也是商业的结果。神话的时代已经终结了,但商业行为不会终结,就像这本书,无论你什么时候出都会畅销。(沈浩波,诗人,出版人) (采写/本刊实习记者郭小寒)

[ 本贴由 monkey-EB 于 2005-7-26  01:4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3 10: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
1984年,佛罗里达旅行途中

[/center][center]1984年,王小波刚到美国,与李银河在大西洋城游玩[/center]

      王小波,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一个被称为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最“另类”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自1997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人们熟知他独特风格的杂文,却并不熟悉他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一篇篇充满浪漫情怀的情书。

  由朝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王小波与李银河的两地书《爱你就像爱生命》,收集了王小波与李银河的往来信件与情书,文字间充溢着的真挚美好的爱情令每一个人读后都会感动。

  下面是从中摘录的部分内容。
  
孤独是丑的

银河,你好!
  你给我带来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就是说,一个多么好的夜晚!想你,想着呢。
  你呀,又勾起我想起好多事情。我们生活的支点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自己要一个绝对美好的不同凡响的生活,一个绝对美好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你让我想起光辉、希望、醉人的美好。今生今世永远爱美,爱迷人的美。任何不能令人满意的东西,不值得我们屈尊。
  我不要孤独,孤独是丑的,令人作呕的,灰色的。我要和你相通,共存,还有你的温暖,都是最迷人的啊!可惜我不漂亮。可是我诚心诚意呢,好吗我?我会爱,入迷,微笑,陶醉。好吗我?
  你真可爱,让人爱的要命。你一来,我就决心正经地、不是马虎地生活下去,哪怕要费心费力呢,哪怕我去牺牲呢。说傻话不解决问题。我知道为什么要爱,你也知道为什么了吧?我爱,好好爱,你也一样吧。(不一样也不要紧,别害怕,我不是大老虎。)
  小波12月1日晚

爱情真美
  银河,你好!
  我又来对你瞎扯一通了。我这么胡说八道你生气了吗?可是我真爱你,只要你乐意听,我就老说个不停,像不像个傻子?
  真的,我那么爱你,你是个可爱的女孩子。男孩子们都喜欢女孩子,可是谁也没有我喜欢你这么厉害。我现在就很高兴,因为你又好又喜欢我,希望我高兴,有什么事情也喜欢说给我听。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你干过偷果酱这样的事儿吗?我就干过,我猜你一定从来没干过,因为你乖。
  只有一件事情不好。你见过我小时候的相片了吧?过去我就是他,现在我不是他了,将来势必变成老头。这就不好了。要是你爱我,老和我好,变成老头我也不怕。咱们先来吃果酱吧,吃完了两个人就更好了,好到难舍难分,一起去见鬼去。你怕吧?我就不怕,见鬼就见鬼。我和你好。
  今天我累死啦!烦死啦!我整天在洗试管,洗烧杯,洗漏斗,洗该死的坛坛罐罐。我顶腻的就是这个,可是该死的老师还说洗的不干净,又重洗。他们还说,洗不干净试验做不成就是不及格,这可把我吓坏了。洗完我垂头丧气,好像做贼被抓一样不痛快。我多倒霉,上这个劳什子大学。更倒霉的是星期天和你出去又碰上了哭丧脸天气。我更倒霉的是一星期只能见你一次,其他时间只能和我不爱见的人在一起。
  昨天我看见了好多情侣,我觉得很喜欢那些人。过去我在马路边看见别人依依不舍就觉得肉麻,现在我忏悔。居然我能到了敢在大街上接吻的地步,我很自豪。
  爱情真美,倒霉的是咱们老不能爱个够。真不知我过去做过什么孽遭此重罚,因而连累了你。
  真希望下个星期日早来,并且那一天春光明媚。
  小波3月5日
 
哑巴爱
  银河,你好!
  你为什么不肯给我写信哪?难道非等接到我的信才肯写信吗?那样就要等一个星期才能有一封信,你不觉得太长了吗?
  我猜这封信到你手里恐怕要等不到你回信你就回来了。所以我也不能写些别的了。只能写爱你爱你爱你。你不在我多难过,好像旗杆上吊死的一只猫。猫在爱的时候怪叫,讨厌死啦!可是猫不管情人在哪儿都能找到她。但是如果被吊死在旗杆上它就不能了。我就像它。
  我现在感到一种凄惨的情绪,非马上找到你不可,否则就要哭一场才痛快。你为什么不来呢?我现在爱你爱的要发狂。我简直说不出什么有意思的话,只是直着嗓子哀鸣。人干吗要说咱们整天呆在一起不可思议?如果一天有48个小时,我恨不得49小时和你呆在一块呢!告诉你,我现在的感觉就像得不到你的爱,就像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那种说不出口的哑巴爱一样,成天傻想。喂,你干什么呢?你回来时我准比上次还爱呢。
  我知道你害怕浪费时间。其实这不浪费。疯爱才不浪费时间呢,疯完了去干事儿,那才有效率呢。总比坐在这儿傻想、不振作好得多。我知道你就不大想我,就是在一起的时候,你也会为浪费时间追悔。当然你也觉得幸福,不过你挺沉得住气。你还能这么想,老这样不成,学业都荒废了。
  不过我认为你爱我和我爱你一边深,不然我的深从哪儿来呢?只不过我没出息,见不到你就难受极啦。
  所以,希望你快回来,回来快来找我,早一分钟都好的不得了。
  祝好!
  此致
  敬礼!
  我爱你。
  小波6月9日
  
写在五线谱上的信

  银河,
  你好!做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谁也管不住我爱你,真的,谁管谁就真傻,我和你谁都管不住呢。你别怕,真的你谁也不要怕,最亲爱的好银河,要爱就爱个够吧,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好的东西了。爱一回就够了,可以死了。什么也不需要了。这话傻不傻?我觉得我的话不能孤孤单单地写在这里,你要把你的信写在空白的地方。这可不是海誓山盟。海誓山盟是把现在的东西固定住。两个人都成了活化石。我们用不着它。我们要爱情长久。真的,它要长久我们就老在一块,不分开。你明白吗?你,你,真的,和你在一起就只知道有你了,没有我,有你,多快活!
  我现在一想起有人写的爱情小说就觉得可怕极了。我决心不写爱情了。你看过缪塞的《提香的儿子》吗?提香的儿子给爱人画了一幅肖像,以后终身不作画了,他把画笔给了爱了。他做得对。噢,真的,我们为什么不早认识?那样我们到现在就已经爱了好多年。多么可惜啊!爱才没够呢。
  傻子才以为过家家是爱情呢,世俗的心理真可怕。不听他们的,不听。不管天翻地复也好,昏天黑地也好,我们到一起来寻找安谧。我觉得我提起笔来冥想的时候,还有坐在你面前的时候,都到了人所不知的世界。世界没有这个哪成呢?过去是没有它就活的没意思,现在没有你也没意思。
  小波星期一夜
  (注:上述信件写于1978年)
  
我们曾经拥有

  李银河
  1988年,我们面临回国与否的抉择。我们的家庭从1980年结婚时起就一直是个“两人世界”(我们是自愿不育者),所以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就仅仅是我们两个人今后生活方式的选择,剔除了一切其他因素。
  这个选择并不容易,我们反复讨论,权衡利弊,以便作出理性的选择,免得后悔。当时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是:
  第一,我是搞社会学研究的,我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中国社会,研究起来会有更大的乐趣。美国的社会并不能真正引起我的兴趣,硬要去研究它也不是不可以,但热情就低了许多。小波是写小说的,要用母语,而脱离开他所要描写的社会和文化,必定会有一种“拔根”的感觉,对写作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第二,我们两人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都不太高。如果比较中美的生活质量,美国当然要好得多,但是仅从吃穿住用的质量看,两边相差并不太大,最大的遗憾是文化娱乐方面差别较大。我们在美国有线电视中每晚可以看两个电影,还可以到商店去租大量的录像带,而回国就丧失了这种娱乐。我们只好自我安慰道:娱乐的诱惑少些,可以多做些事,虽然是一种强制性的剥夺,也未尝不是好事。
  第三,我们担心在美国要为生计奔忙,回国这个问题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如果一个人要花精力在生计上,那就不能保证他一定能做他真正想做的事,也就是说,他就不是一个自由人。在中国,我们的相对社会地位会高于在美国,而最可宝贵的是,我们可以自由地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搞社会学研究,对于小波来说就是写小说。除了这两件事,任何其他的工作都难免会为我们带来异化的感觉。
  回国已近十年,我们俩从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除了我们俩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之外,我已经出版了《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等七、八本专著和译著;小波则经历了他短暂的生命中最丰盛的创作期,他不仅完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成为惟一一位两次获联合报系中篇小说大奖的内地作家,而且写出了大量的杂文随笔,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生前创作的惟一一个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得了阿根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并成为1997年戛纳电影节入围作品,使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上为中国拿到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回国后最好的感觉当然还是回家的感觉。在美国,国家是人家的国家,文化是人家的文化,喜怒哀乐好像都和自己隔了一层。美国人当老大当惯了,对别的民族和别的国家难免兴趣缺乏,有的年轻人竟然能够问出中国内地面积大还是台湾面积大这样无知的问题。回国后,国家是自己的国家,文化是自己的文化,做起事来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在中国,有些事让人看了欢欣鼓舞,也有些事让人看了着急生气,但是无论是高兴还是着急都是由衷的,像自己的家事一样切近,没有了在国外隔靴搔痒的感觉。尤其是小波近几年在报刊杂志上写的文章,有人看了击节赞赏,有人看了气极败坏,这种反应能给一位作者带来的快乐是难以形容的。
  小波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为之开过专栏的《三联生活周刊》的负责人朱伟先生说,人们还远未认识到小波作品的文化意义。小波的文章中有一种传统写作中十分罕见的自由度,看了没有紧张感,反而有一种飞翔的感觉。他的反讽风格实在是大手笔,而且是从骨子里出来的,同他的个性、生活经历连在一起,不是别人想学就能学得来的。小波去世后,他开过专栏的《南方周末》收到很多读者来信,对不能再读到他的文章扼腕叹息。甚至有读者为最后看他一眼从广州专程坐火车赶到北京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看到有这么多朋友和知音真正喜欢他的作品,我想小波的在天之灵应当是快乐的。
  虽然小波出人意料地、过早地离开了我,但是回忆我们从相识到相爱到永别的20年,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我们曾经拥有幸福,拥有爱,拥有成功,拥有快乐的生活。
  记得那一年暑假,我们从匹兹堡出发,经中南部的70号公路驾车横穿美国,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10天时间才到达西海岸,粗犷壮丽的大峡谷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然后我们又从北部的90号公路返回东部,在黄石公园、“老忠实”喷泉前留连忘返。一路上,我们或者住汽车旅馆,或者在营地扎帐篷,饱览了美国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大城小镇的生活,感到心旷神怡。
  记得那年我们自费去欧洲游览,把伦敦的大笨钟、巴黎铁塔和卢浮宫、罗马竞技场、比萨斜塔、佛罗伦萨的街头雕塑、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尼斯的裸体海滩、蒙地卡罗的赌场、威尼斯的水乡风光一一摄入镜头。虽然在意大利碰到小偷,损失惨重,但也没有降低我们的兴致。在桑塔路其亚,我们专门租船下海,就是为了亲身体验一下那首著名民歌的情调。
  记得我们回国后共同游览过的雁荡山、泰山、北戴河,还有我们常常去散步和作倾心之谈的颐和园、玲珑园、紫竹院、玉渊潭……樱花盛开的时节,花丛中有我们相依相恋的身影。我们的生活平静而充实,共处20年,竟从未有过沉闷厌倦的感觉。平常懒得做饭时,就去下小饭馆;到了节假日,同亲朋好友欢聚畅谈,其乐也融融。
  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活着是多么好啊。小波,你怎么能忍心就这么去了呢?我想,惟一可以告慰他的是:我们曾经拥有这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6: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银河访谈:王小波既浪漫又专一

作者:刘易 李赛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2003年4月09日


[img=left]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304/09/NewsMedia_254753.jpg[/img]   昨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做客信报,就王小波先生、性与婚姻等问题同网友进行了交流。

    李银河在回答网友的问题时,一直是平静的,语气短促有力。她首先是以一个女性走进我们的视野,然后是一个睿智的学者,当她离开《信报》时,留给人们的是思考。

    小波不止属于我

    问:六年前的4月11日,王小波老师离开了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您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李银河(以下简称李):小波不只是属于我的,他也属于读者。六年后的今天,人们还在读他的书,我感到很欣慰。

    问:请您说说作品外的小波老师是怎样的人?

    李:他是个很本色的人。人很厚道,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另外他朋友很少,不太爱交际,属于那种“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类型。

    问:王小波老师在创作时和您交流吗,您怎么看他的风格?

    李:我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有时在写之前,他会跟我聊到他要写的东西。我觉得他的文字很有特色,有的时候不用看名字,只看文字就知道是王小波的作品,这在文坛是不多见的。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最喜欢一部小说是《红拂夜奔》,那种在时空当中自由行走的感觉令人心驰神往,另外《黄金时代》也非常好。

    王小波是既浪漫又专一的人

    问:您把王小波称为“浪漫骑士、行吟诗人和自由思想家”,这几个称谓分别有什么涵义?

    李:浪漫骑士——他的情感生活,行吟诗人——他的文学创作,自由思想家——他的时评杂文。

    问:您说您和王小波的相识是很浪漫的,我想知道您现在对浪漫的看法。

    李:我认为所谓浪漫的本质就是不计利害,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问:在生活中,王小波是不是也很浪漫,周围的女性都喜欢他吗?

    李:我觉得,浪漫和感情的专一并不矛盾,王小波是既浪漫又专一的人,当然他身边的女性都喜欢他,甚至有些男同性恋者也喜欢他(笑)。

    小波的作品能经受时间考验

    问:我认为王小波是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羁束的人,什么样的读者更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呢?

    李:我觉得那种特别渴望自由、有反叛精神和有幽默感的人,会比较喜欢他的书。

    问:北大学子是怎么认识王小波的,他为北大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遗产?.

    李:王小波在北大当老师时教的是统计,所以文科的学生不太知道他。我想他对北大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就在这时,有位网友说:北大学子向您并通过您向小波致敬:小波,你好!)

    问:王小波最喜欢读哪些书?可以介绍给我们一些吗?

    李:王小波比较喜欢看法国新派小说,还喜欢卡尔维诺和伯尔的书。

    问:王小波先生的作品写的非常风趣幽默,常常忍不住拿他和王朔相比,您怎么看待这两位作家?

    李:他们的确有些相近之处,我觉得王朔更通俗一些,而王小波更加纯文学。

    问:我非常喜欢王小波的作品,您能告诉我他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吗?.

    李:王小波最喜欢的可能还是《黄金时代》吧,因为他说过“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

    问:我认为王小波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和鲁迅相比,您认为呢?

    李:我也相信小波的作品是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但是他和鲁迅所处的时代不同,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鲁迅主要是写杂文,王小波主要写小说等等。不过我认为他们在文学史上都是不朽的。

    研究“酷儿”

    问:请问李教授现在在做什么样的研究?

    李:我现在主要在作两个题目,一个是性别问题研究,另外一个是家庭贫富分化程度的研究。我正在计划中的一个研究是北京酷儿口述实录。酷儿指的是所有那些超越了性和性别的正常规范的人,比如,同性恋、双性恋、易装者、易性者、换偶者等等。

    问:李教授,据我了解,中国目前研究同性恋的专家人数很少,你是否感觉到同性恋研究这项任务很艰巨?您认为目前同性恋者应该配合您做些什么工作?

    李:研究同性恋的人的确很少,研究线索也很难找到,我认为同性恋者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传媒发出自己的声音,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告诉世人,这样会有利于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

    关于张国荣

    问:对于张国荣的自杀,您怎么看?

    李:张国荣的死有可能是因为抑郁症,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感情纠纷,现在没有定论。听说张国荣以前有过女朋友。所谓的双性恋就是同性也爱、异性也爱,有一群人是这样的,而且他们认为完美的人性就应当是这样:男性也爱女性也爱。

    问:同性恋一般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如果某个人想公开承认他(她)是同性恋,要有很大的勇气。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同性恋应当说不是一个道德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性倾向。用不用承认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别人不应该干涉。

    我是个女权主义者

    问:您是个女权主义者吗?

    李:我当然是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有很多流派,我所主张的女权主义就是男女平等。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女权主义好像是一个贬意词,其实,中国很需要女权主义。其实我们国家在男女平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我看到过一个排行榜,中国的国力排在世界第五六十名,而妇女地位在全世界排在第28名,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妇女参政方面比较差。

    问:请问李教授,您认为您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

    李:我比较喜欢《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这本书学术界评价比较高。另外《性的问题》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我的书一般在社科书店都有,最近有一套《李银河文集》,其中包括《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01:24 , Processed in 0.0696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