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82|回复: 4

[繁简之辩](八)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汉字的问题" 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8 13: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国学/现代汉语与方言论坛(版主:湘里妹子)
2003-4-14 7:00:13

-------------------------------------------------------------------------------------------
Zeichen
1楼
--------------------------------------------------------------------------------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汉字的问题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文字是汉文化的载体,两千多年来,汉文化的发展与承传都离不开汉语、汉字。先秦时,音乐是汉文化的另一个支柱,后来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我们讨论汉字的问题,首先是出于对汉文化的关心。

现在为什么要关心汉文化?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要安定繁荣,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文化不仅包括了文学、艺术、科学、思想,更重要的是社会的道德共识。没有一个成熟、稳定、公正、现实的道德共识,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平静。平静不能靠压力来实现,压力下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平静。平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人民安居乐业是一切繁荣、发展的前提。因此,中国要求繁荣和发展,必须有健康的社会道德共识。

经过一百多年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与批评,我们把原有的道德抛弃了,也没有把西方的道德全盘学来。古人有邯郸学步的寓言,用来比喻我们今天的状态,再确当不过了。所以,我们现在要很急切、很热情地关心中国文化的重建!

全盘西化于事无补

把西方的文化全盘搬来,替代中国的文化,是不可能的!以中国的历史来看,我们不具备这个替代所必需的条件(或许没有一个国家具备这些条件)。文化的沉积、思想的惯性、历史事件和民族的命运、乃至于风俗、习惯都决定了: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诸国的的国家,有不同于西方诸国的文化。

例如,欧洲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基督教,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人文的,非神的。所以,我们难于理解欧洲文化中诸多现象的内涵和背景。

西方在最近几百年在诸多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但是,历史不会给我们提供同样的机会。如果我们有幸找到了一条道路,我们将会有另外的机会。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水,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是注定要落在别人后边的!

白话文与简化字阻碍文化的重建

文化的重建必须立足于我们的民族,立足于我们的历史,立足于我们的文化土壤,立足于我们的传统。现代汉语白话文与简化汉字隔断了我们与文化传统的联系,阻碍我们从自己的历史中学习和汲取经验与教训,把我们置于一个文化的真空之中!所以,现在开始来讨论这个问题,不是很及时,而是太晚了!亡羊补牢而已。

讨论简化汉字时必须排除的理念

首先要排除文化自卑感与文化沙文主义。自夸的根源是自卑,排除了自卑感,就不需要自夸了:既不需要怀恋“先前阔”,也不需要论证中国“古已有之”。文化是不能简单比较的,在西方文化为主导的今天,事事以西方为标准,是因为缺乏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标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们重建汉文化首先是出于内在的需要,是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健康的文化,而不是要“超英赶美”。我们有了自己的文化,能够“超”、能够“赶”,是喜人的“副作用”,却不是我们的原动力!有鉴于此,一切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努力都是徒劳和可笑的。诺贝尔文学奖和奥斯卡奖,全都不如在国内得的奖重要。

讨论汉字的问题,不是讨论汉字给人带来的美感,不是讨论什么字比较好看。讨论汉字的问题也不是讨论汉字给人的智慧带来的损益。

讨论汉字的问题,不是讨论汉字比较世界其他语言、文字的优劣。比较优劣需要坐标系,今天,比较汉字与其他文字的优劣的人们用的都是西方的坐标系。当然,我们更不必为了这个比较创造一个有利于汉字的坐标系。

讨论汉字的问题,不是讨论汉字是否适于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进步,但是,它的重要性还远远不足以令一个民族永久、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文字!

总之,语言、文字关乎万代,任何感情用事、目光短浅和急功近利的考量,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发贴时间: 2003-4-14 7:00:13
April 16 2003, 1:16 PM
 楼主| 发表于 2003-8-28 13: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里妹子
等级:版主
2楼
--------------------------------------------------------------------------------
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影响人类未来 (一)
作者:朱曼华

摘要:本文旨在说明当代科技新发展"救了汉字的命",汉字将成为计算机得心应手的工具。作者再次强调指出"汉语是智慧的语言",汉字是文字的奇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1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有专家预言:汉语将成为本世纪"声控第一语言"。
关键词:汉语、汉字、识繁写简。

Abstract: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saved and considered as a proficiently computer assistant by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language is of wisdom with wonderful characters as the fifth great invention of ancient China, which will be the first sound-control computer languag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century.

Key Words: Chinese, Chinese Character, Do lear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while writing in the newly simplified ones.

近百年来关于汉字的功过是非的争辩从未停止。因为有伟人和名家说过汉字的坏话,所以谁再说几句汉字的好话就难免被视为异端邪说。然而,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时胜负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有权有力,甚至可以以国家名义发号施令,但无充分理据还是要遇到顽强的阻抗。至少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中文拉丁化的路走不通。汉字至今没有被打倒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她的无穷魅力。这首先要归功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智能化、个性化为汉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法国一位学者说:"汉语是最接近语义型语言。多年来人们幻想这种语言,探索人类各种语言的内在共同结构。"根据自动翻译的要求,各种语言均需要一种可以与任何其它语言沟通的媒介语。而这种媒介语的自身的基本构件必须有独立的较为单一的语义。多年来不懂"汉语"的所谓语言学家在印欧语系中转来转去,甚至认为"统计语言中的语义单位是不可能的"然而"汉语中语义单位存在如此自然,令人感叹。""人们普遍认为,语义研究是自动翻译取得突破的关键,而西方语义学困难重重,仍停在牙牙学语阶段。"从专家的叙述中不难发现汉语是可以充当"媒介语"的最佳选择。

一般常识也告诉我们,汉字占位少,能节省空间。据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前全国政协委员袁晓园教授在联合国工作期间统计,同样内容的文本,中文总是最薄的、页面最少的。汉字本身有相对独立稳定的字义。一种"简短明确"而且又形象的语言自然要成为当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得心应手工具。笔者的专业是英文。开始喜欢用英文检索,时间长了,对自己缩写的英文字母的含义就淡忘了,结果就很难准确判定究竟是哪份文件了,因此,早就不得不用些汉字或"中西合璧"式的检索了。

汉字不会是公元前二千六百年时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汉字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结束结绳记事以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创举,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决不会一蹴而就,只能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这种创造性的劳动还在继续,永无终结。比如,一种新的化学元素被发现了,往往需要再造一个新字。时至今日,汉字总的体系早已形成,它只能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来发展演变。任何人为的、自以为是的作法都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破坏作用。现在我们已经尝到了这种苦头。

发贴时间: 2003-4-15 11:45:30
[此贴子已经被湘里妹子于2003-4-15 11:45: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28 13: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里妹子
等级:版主
3楼
--------------------------------------------------------------------------------
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影响人类未来 (二)

汉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带有随意性的书写符号。汉字既是一定信息的载体同时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艺术之花。汉字至今找不到可以突然消亡而被另一种文字体系所取代的理论和根据。世间的所有文字无一例外,没有完美无缺的,汉字也一样。其优势的后面总会隐藏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劣势。其优势或劣势只能在比较中存在。在信息时代,能"简短明确"进行信息交流的文字就是比较好的文字。用26个拉丁字母作为书写和发音的基本单元似乎很优越、很先进,但是不学英文者不知道它的别扭和难处。许多英文单词的读音是不规范的,是很难记住的。英文一个动词有16种时态同时又有10种被动语态,有时还要用其虚拟语气或跟情态动词、助动词结合起来表意,同时英文的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词类又有单复数、格位和级别等诸多变化,其变化又分有规则的变化和无规则变化,这就不能不给只懂"二进制"的计算机带来麻烦。

当代大多数所谓语言学著作是不懂中文的西方学者写的。他们熟悉拉丁语系,对中文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总是站在汉字"围城"外边抱怨汉字太复杂太难学,说汉字不科学,进而把它说成是中华民族落后的象征--和缠足的小脚女人一样幼稚可笑。

现在是给汉字彻底翻案的时候了。是恢复汉字尊严的时代了。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没有理由再把汉字当成可以任意揉搓的面团。汉字和汉字文化将葆其美妙的青春。

"文化"一词目前好象成了一种流行的香水,谁都想涂抹一点,以引起人们对自己的好感并提高自己的品位。然而,很多变得越来越浮躁的商海弄潮儿不懂个人文化的积累和升华是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一次完成,更不能速成。因此,要提高个人或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首先要净化出一个健康文化心理。时下听说北京每个警察要学会五种语言(为了迎接2008那次叫国人早就欣喜若狂的盛会)以显示中国人的文化品位。这种要求不能给泼冷水,但那种干什么总是以夸耀自己或显示自己民族出类拔萃为目的的导向不对,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如果八年以后来北京的外国友人仍不能用中文同我们进行一般的交流,中国人是否也应帮助外国友人学会点中文呢?为什么不能进行一点反向思维?!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发挥或利用中文或汉语的优势被"出口"到外国去教老外学会以汉语为代表的诸多中国语言文字呢?21世纪的中国人是否还有盛唐时期贞观之治的梦?是否可以把丝绸之路衰落的辉煌变成本世纪新的文化旅游的生长点?敦煌在中国,可研究敦煌文化的权威机构却在日本;第一个丝绸之路网站也是在美国。这不能不说我们不够争气、对不起祖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显得冷漠或熟视无睹。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汉字至今在有些人心目中仍是中国落后的象征,至今还在做拼音化的梦,曾几何时还在北京等地大肆绞杀繁体字,似乎只有这样才是中国语言文化的卫士,才算贯彻了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的政策。面对汉字文化圈所造成的语言文字无法统一、无法与35,000余部中国典籍接轨的严重后果显得毫无办法,而对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识繁写简"①可行性建议至今仍置若罔闻。

发贴时间: 2003-4-15 11:47:36
[此贴子已经被湘里妹子于2003-4-15 11:47: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28 13: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里妹子
等级:版主
4楼
--------------------------------------------------------------------------------
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影响人类未来(三)

改革开放与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汉字文化圈内交际的需要,用繁体字取代简体字名片或行文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不少没有使用过繁体字经历的后生们往往凭想当然地进行简体、繁体"互换",于是把"海淀区"换成"海澱區",把"制度"换成"製度",把"西太后"换成"西太後"等等不一而足。同时由于有些汉字简化得不科学已经直接影响汉字表意的准确性。如,头髪的"髪"和发财的"发"都变成一个"发"字了,两字合二而一的结果,带来了不少问题。把 "髪菜"写成"发菜",结果那菜叶细如牛毛的特色就全然不见了;把岳飞《满江红》中的"怒髪冲冠"写成"怒发冲冠",人们也无法在语言上无障碍地弄清楚"发怒"与"怒髪"之间的某些微细的区别与联系了。特别是当我们遇见"头发子弹击中了"这样的句子就更难断定其中的"发"到底是量词(= 第一颗)还是名词(= 头髪)--即使有上下文也无法排除疑义。如果将来真的有一天,要"彻底"实现汉字拼音化,那么"发财"、"髪菜"、"发菜"就都是"FACAI"了, 那就更难办了。这类问题多得很。比如,语言学家赵元任曾用同音(shi)字写了一篇82个汉字的文章。原文如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语言大师赵元任早已离开了我们。他的短文是对所谓汉语拼音文字的最深刻的批判。汉字给汉字文化圈中人们视角上的满足不是任何其他符号体系所能取代的。如果可以说印欧语系或拉丁语系是以听觉为主的语言体系,那么,汉语则是以视觉为主的语言体系。以汉语为母语的读者一看"江、河、淮、汉、沟","狮、豹、豺、狼、狗"就会想到"水域""走兽"。因为"氵"和"犭"这两个共同的偏旁给出这种暗示。想从其它语种的词汇中找到这种类似的"联想机制"很难。如,英语中的"狮、豹、豺、狼、狗"--(lion, leopard, jackal, wolf, dog)--这几个英文字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或线索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汉字之间的那种联想机制。这并非该语言偶然的或一时的"疏忽"所致,这是它在未来的岁月里也无法弥补的缺欠。汉字中这种联想机制则比比皆是。牛车、马车、火车、汽车、拖车、轿车、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车夫、车站、车库等等词语都与"车"有关系,在这方面,外国学生学汉字就可以减少许多麻烦。用英文写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看不出元素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用汉字写的则就给人以非常明晰的印象。有的是有"金"字边的元素,如锂lithium (Li)、钠sodium(Na)、钾potassium(K)、铷rubidium(Rb)、铯cesium(Cs)、钫francium(Fr)、铍beryllium (Be)、镁magnesium(Mg)、钙calcium(Ca)、锶strontium(Sr)、钡barium(Ba)、镭radium(Ra);有的是有"气"字头的,如氦helium(He)、氖neon(Ne)、氩argon(Ar)、氪krypton(Kr)、氙hernia(Xe)、氡radon(Rn);有的是有"石"字边的,如硼boron(B)、碳carbon(C)、硅silicon(Si)、磷.phosphorus (P)、硫sulfur、砷arsenic(As)、硒selenium(Se)、碲tellurium(Te)、碘iodine(I)、砹astatine(At)而所有这些元素的读音均可按照"秀才识字读半边"的读音常识读得出来。如果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汉字拉丁化或拼音化所造成的混乱是不堪设想的。

时下报刊上经常出现错别字或语法、语序等方面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同样也有个如何"改革"或规范汉字的体制以及法律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把山东"济南"正音为"挤南"?把"氛围"(北京人习惯读"奋"--读[fen]的第四声)非要读成"分围"(校正为[fen]的第一声)?这种近乎"自找麻烦"的标准专门跟人们读音习惯对着干,有何必要?!与其这样庸人自扰,倒不如干脆按照"历来非法变合法"的规律,将来倒可以大胆地让读者把"酗酒"读成"凶酒",把"瞠目结舌"读成"堂目结舌",如何? 为什么一定要把西域古道上的"龟兹"读成"秋瓷"? 为什么一定要把"大月氏"读成"大肉之"?能不能把这类历史上延续下来的读音也校正一番,以减少给子孙后代在读音上带来麻烦?

[此贴子已经被湘里妹子于2003-4-15 11:48:5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3-8-28 13: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湘里妹子
等级:版主
5楼
--------------------------------------------------------------------------------
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影响人类未来 (四)

"改革"或规范汉字方面所遇到的是是非非国家绝不可按语言工作者现有的级别高低或其权力的大小来判定。曾几何时北京出现过的向所谓繁体字扁额"开刀"或罚款之风就是北京的一次"败笔",是不懂繁简体汉字有不同文化艺术魅力所致。这种连国家主席都不认同的事北京有什么必要下那么大的力气?。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六朝古都有几个繁体字有什么可怕的?与这个开放的国际化的大都市形象极不相称倒是那"非驴非"从拉丁语系借来的注音符号。那种时至今日仍把给汉字注音符号(实为26个英文字母,只是其中V字符没派上用场)作为汉语的"准文字"视为一种时髦,有意淡化汉字或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道理是不充分的。自从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在汉字下边或一侧标上移植过来的拉丁字母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点缀。如果说是为了注音吧,但又一律不按规定注明"四声"中的某一声调,其潜台词似乎是:"这就是汉字的未来"?!果真如此,那将是自欺欺人,那将是国人的悲哀。

按照国家主管语言文字部门的规定北京一家"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只能把"巴士"(BUS = 汽车) 写成汉语拼音"Bashi"(详见某汽车公司坐垫靠背上的文字)结果,外国友人反倒不明白这个"巴士"(BA SHI)为何物了。笔者的困惑是为什么把汉语拼音看得这么重要?为什么时时、处处来强化它的必要或重要?有那么必要和重要吗?在笔者看来,"汉语是智慧的语言"②汉字上文字的奇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③21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有西方学者预言汉语将成为本世纪"声控第一语言"--在这个数字化、图形化的信息交际新时代象形文字的优越性必将呈现不可逆转的上升趋势。要还汉语、汉字应有的自信!

其实,须知到了国门之外,中文也成了外文,西方人喜欢中文或汉语、汉字者不乏其例。笔者在亚利桑那州的路途中亲眼见过美国人把"长征""长城""毛泽东"等字样印在自己的T-恤衫上。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传统的中国文化、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影响人类未来。"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马克思)自己喜欢说汉字坏话者还可以继续说下去,但不该与说汉字好话又办实事者势不两立。让汉语汉字走出国门,在国际语言文化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总比"内战内行",坚持"窝里斗",继续"打内耗"有理。
(2002/8/28 E-mail: manfieldzhu@yahoo.com.cn

【注】① 《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做贡献》(徐德江答海外版《人民日报》记者问)
② 《汉语是智慧的语言》(朱曼华,1987.5.12.光明日报·语言文字栏)
③ 《解开汉字之谜》(安子介,1990香港瑞福有限公司出版)

发贴时间: 2003-4-15 11:48:52
[此贴子已经被湘里妹子于2003-4-15 17:00:09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8 23:20 , Processed in 0.0839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