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2|回复: 4

汉字改革漫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 21: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要求建立一种世界共同语,在世界范围内更畅达地相互沟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语言文字走向统一是不争的事实,谁都想自己的语言文字成为世界共同语(字),那么哪种语言文字将成为世界共同语?标准主要有几个--1、使用率;2、简易(易讲易写);3、经济实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既然是工具、符号,就与使用得是否方便为准则,而与任何政治、兴亡无关、与尊严、国(人)格无关。日本、越南、朝鲜等国也曾使用过汉字,却找不到他们的兴衰与汉字有任何的联系。
    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学英语、考英语,即使有一天我们用英语来交流和书写,也只不过是用另一种交流工具而已,与民族的兴衰尊严无关。当然,一个民族的兴衰,特别是受别国的政治经济干扰,会影响某种语言的使用,但语言工具的变化有很多因素,包括很多积极的因素,不能因语言工具的变化就冒然断定国将不国,民失尊严等。

    我们现在的汉字,尤其不利于我们书写、交流和信息化的,汉字必须要改革!
    我们现在的汉语,同音字太多;音种还不够丰富,例如:无法准确表达生活中的一些声音等,是急待完善和发展。

    要使汉字拼音化?我认为最大的障碍是中国语言文字中同音字太多了,如“施氏拭石狮” 化成拼音则不知所云。所以拼音化是不可能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站在全球化的战略上来考虑!我们曾引入了阿拉伯数字代表汉字的壹贰叁肆伍陆柒……;引入英文字母作为分类的符号(如我们的车牌、图书管理等),事实证明了这些外来的文字相当方便好用。
    因此,今天,在谈到汉语汉字的改革, 我认为可考虑把英语或别的语言的一些文字、读音吸收进来,例如用“car”表示“小汽车”,用“TV”表示“电视机”,用“OK”表示“准备妥当了、很好”的意思等等,吸收别民族那些简明、易记、易说、易写、流行的词语,把汉语汉字改造成一种让世界人都易记、易说、易写、易交流的一种语言文字……其实别国的语言文字也是他们的人民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文化,有很优秀、很智慧的一面,也有不足和不完善之处。
      我看我们就不必去考虑搞些什么汉字拼音化、如何造些新的汉字词去解决同音字问题等等,不要老在汉语汉字的窄小范围中思考,而要站在全球化的战略上考虑汉语汉字的改革,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我们必须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本国主义、本国历史主义,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世界优秀的文化,以实事求是的眼光审视我们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世界范围内吸收那些优秀的有很高智慧的语言文字来改革我们的汉语汉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这样,才是符合未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我们的语言文字,才有可能使汉语汉字迅速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的共同语(字)。
      全球化战略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发表于 2004-6-11 21: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改革漫谈

作者:宁夏电大 朱秋敏(2002年06月21日)
来源:http://61.144.28.99/crtvu/hyywx/hyywx.htm 

---------------------------------------------------------------------------------------------------
  一、汉字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一种文字,如果它不能很好地完成记录语言的任务,不便于应用,那就得加以改进或改革,在世界文字史上,对某种文字进行改革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土耳其文原先用阿拉伯字母,不适合土耳其语的语音结构,在本世纪20年代改用拉丁字母。朝鲜和越南原先用汉字,现在都用拼音文字。日本原先以汉字为主体,搭着用些假名(音节文字),现在以假名为主体,搭着用些汉字。我们现在用的汉字是不是适应现代汉语的情况,能不能满足我们的社会对文字的要求,要不要改革,怎样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二、对汉字的评价

   对汉字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远在宋朝,就有一个叫邓肃的人说过:“外国之巧,政治文书简,故速;中国之患,在文书繁,故迟。”(见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引汤金铭《传音快字书后》)到了清朝末年,中国人接触外国的事物多了,其中句有人看到西方强国的语文体制跟中国大不相同。他们比较中西语言文字,发现中国有三难,西方国家有三易。中国的三难是:写文章难,认字写字难,不同地区的人说话难。西方国家的三易是:写文章容易,因为基本上但是写话;认字写字容易,因为只有二三十个字母;不同地区的人说话容易,因为有通行全国的口语。五四运动时期,在呼唤科学和民主,否定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思潮下,学者们高呼汉字革命,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钱玄同曾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上发表《汉字革命》一文,该文集中反映了当时对汉字改革的思想。钱玄同对汉字的批评概括为两点:一是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二是和现代世界文化的格不相入。这种观点在当时很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的学者对汉字的认识带有浓厚的反传统色彩,他们基本上是全盘否定的,没有看到汉字的优点。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六十年代,对汉字的评价继承了五四以来汉字革命的传统,但摒弃了对汉字全盘否定的片面观点,没有采取“废除汉字”的激烈主张。文革以后,随着对汉字研究进展,许多语言文字学家提出要全面的科学的看待汉字的主张,既要看到汉字的优点,又要看到汉字的缺点,把汉字研究引上了科学的道路。

  在对汉字改革是否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辩论中,对于汉字改为拼音文字有三种态度,一种态度是赞成改用拼音文字,有的人还特别热心,恨不得立刻就实行。另一种态度是一方面承认拼音文字在某些方面胜过汉字(例如容易认,容易检索),一方面又觉得在某些方面不如汉字(例如不能区别同音字),疑虑重重,不知道拼音文字究竟能否代替汉字。第三种态度是不赞成拼音文字,或者认为行不通,或者认为没有必要,或者认为不利于继承文化遗产。我们不妨把赞成的和反对的两方面的理由拿来分析一番。

   (一)不赞成改革汉字者认为:

  (1)汉字和汉语是相适应的。汉语是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一个汉字基本上代表汉语里的一个语素,这样汉字、语素、音节三位一体,便于独立使用。这是汉字富有生命力的最根本原因。

  (2)汉字用不同的形体区别了汉语里的同音语素和同音词,若改为拼音文字就无法区别了。例如《新华字典》中“至、质、置、志、致、智、制、挚、掷、峙、滞、秩、稚”等四十多个字形差异很大的汉字,读音完全相同,假如用拼音文字来记录这些语素,只能拼成zhi或加上声调写成zhì,仍然没有字形上的差别,混同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例如“公式-公事-工事-攻势”四个词读音一模一样,用汉字记录,字形上很容易区别开,用拼音就都是一样,无法区别,这将给阅读带来很多的麻烦;

  (3)汉字的读音可以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汉字不跟实际语言保持固定的语音联系,这样,一方面弥补了汉语方言语音差别大,各地区之间口头交际困难的不足,说出来不懂,用汉字写出来都能看得懂;另一方面,便于我们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若将汉字改为拼音文字,就不利于方言间的沟通,就会割断汉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

  (二)赞成汉字改革为拼音文字者认为:

  汉字有利的一面必然同时带来一些弊端。

  (1)汉字能区别同音语素,在阅读的时候的确是一种便利,可是文字的使用有读和写两个方面。写的时候要在许多同音字里边挑一个,这就成为一种负担了。写错别字不是一直都是语文教学当中最头疼的问题吗?这是汉字的先天毛病,一天使用汉字,这毛病就一天不得断根。再说,拼音文字决不能像汉字的写法,一个个音节分开,词与词之间没有间隔,拼音文字分词连写,一个词中的音节连写在一起,词与词之间有间隔。先学汉字后学拼音的人。总是要在脑子里把拼音字还原成汉字,就觉得它不够明确;一起头就学拼音文字的人,学一个词是一个词,并不会感觉不明确。当然,有混淆可能的同音词仍然需要区别,也是可以想法子区别的。

  (2)说汉字可以沟通方言,贯通古今,具有一种超时空的性质,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反对拼音文字的人认为这是汉字的优点,改用拼音文字就得不到这种便利,各地方的人就会按照自己的方音来拼写,别的地方的人就看不懂,现在的人写的文章几百年之后的人也要看不懂。至于只会拼音文字的人将完全不能看古书,因而不能继承文化遗产。可是说这话的人对于汉语文的目前使用情况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从前,写文章得用文言,文言既不能按某一个地方的读音来拼写(别处的人念不懂),更不能按古音来拼写(各地方的人全念不下来),除了用汉字,没有别的办法。现在有了普通话,拼音文字拼的是普通话,不会有各行其是的问题。不错,普通话还没有普及,可是拼音文字也不是光有一张字母表和几条拼写规则,还要有课本,有词典,可以让不太熟悉普通话的人有个学习的工具。这样,不但是普通话没有普及不妨碍使用拼音文字,而且使用拼音文字还可以促进普通话的普及,而汉字却不能用来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至于读古书的问题,现在也不是不经过学习就能读古书,将来也无非是把学习的时间延长一些罢了。何况,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读古书总是比较少数的人的事情,古书的精华总是要翻译成现代话的。

  (3)汉字字量大、结构复杂,难识、难写、难记,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传播

  汉字见字形不知音义,拼音文字学会拼音就会念,念出来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汉字要辨识几千个字形,拼音文字只要分别几十个字母。这种差别,对使用汉字的国家来说,儿童的早期教育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用在学习汉字上。

  据说儿童获得读写能力,使用拼音文字的德国、意大利是一年,英语国家是一年半,而使用汉字的日本,读完小4一5年的课程还不能说是得到了充分的读写能力。我国的情况也不比日本强。吕叔湘同志说:“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但是日本儿童如果使用拼音文字,有半年的时间就足以获得读写能力了。

  已经获得充分读写能力的儿童跟还没有获得充分读写能力的儿童,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效果是有所不同的。佐伯功介说:欧美儿童获得知识,来自读物的占百分之八十五,来自耳朵的占百分之十,他们有自修能力,老师主要是指导、启发、解答疑难;而使用汉字的日本儿童,自修能力跟不上,所以不得不依靠老师口传来灌注知识。(《国字论拔粹》)

  据五十年代的材料、苏联小学头四年的语文统计,单是《阅读课本》翻译成汉字就有七十三万字,而我们小学头四年语文课本,当时大约是十二万五千字,两者的比是六比一;1977年大约是八万三千字,差距拉成九比一了。

  人家这七十三万字的课文中有:老托尔斯泰的二十七篇,普希金的二十三篇,米哈尔可夫的二十篇,乌申斯基的十七篇,克雷洛夫的十七篇,依萨可夫斯基的十五篇,马尔夏克的十四篇,还有契柯夫、屠格涅夫、莱蒙托夫、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等一百多位俄罗斯古典作家和苏联作家几百年文学宝库中的原著;另外还有许多文艺性知识文章。而我们的上述课本中连一篇文学原著都没有,质量无法相比。

  从比较各国小学生所受的教育,我们看到了使用汉字的国家和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在早期教育方面的差距是多么大。

  (4)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现在世界上各种文字都是拼音的,只有汉字是例外,因而在我国和外国的文化交流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我们需要翻译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其他资料,如果用拼音文字,人名、地名可以转写,许多国际通用的术语也可以不翻译。现在用汉字,全得翻译,于是译名统一成为很严重的问题。而且人名、地名用汉字译音,既不准确,又难记忆。科技术语用意译法,对于理解和记忆是有些帮助,可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除了一套汉文术语外,还免不了要记住一套国际术语,成了双重负担,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无影响。又如现在有很多外国朋友,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吸收我国科学技术成果,很想学汉语,可是对汉字望而生畏。外国留学生都说,汉语学起来不难,他们的时间一半以上花在汉字的学习上。汉字为我们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设置了障碍。

  (5)汉字用于机械化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拼音文字的单位是字母,数目少,有固定的次序,容易机械化;汉字的单位是字,数目多,没有固定的次序,难于机械化。

  汉字给我们使用打字机、电子计算机、机器翻译等等方面带来很多困难,虽然这些困难从技术上是有可能逐步解决的,但是我们要耗费相当多的精力,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总之,文字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广泛又深刻。在许多方面,文字都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办事能力和效率。

  没有现代化的文字,即使每个单位都有电子计算机,办事效率也上不去。没有现代化的文字,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不能跟人家竞争、抗衡。没有现代化的文字,我们的教育从小学起就费力不讨好,水平上不去。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这个方针。

  当然,我们要把方块汉字改为世界上最进步的拼音文字,那是一个体系的改变,问题并不是很简单的。要实行文字改革,必须有一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语言基本上统一。我国方言庞杂,各地人民普通话没有学好,要推行拼音文字必将会遇到很大阻力。其次,有许多准备工作,如汉语规范化,词的拼写法,以及其他许多有关语法和语汇的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以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文化悠久的国家,不能一天没有文字。文字改革必须是渐进的。在文字改革没有实现以前,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在这期间,仍然使用方块字,方块字形体复杂,必须进行简化,在这个阶段,汉语拼音字母暂时只用来做一种注音和正音的工具,推广普通话,同时也可以使大家逐渐熟悉这些字母和拼音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将会并存并用,相辅相成,共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语言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语文长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
发表于 2004-6-11 21: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汉字的认识应与时俱进

作者:河北电大  王明铭 李雳(2002年05月29日)
来源:http://61.144.28.99/crtvu/hyywx/hyzt1,2/hz.htm

---------------------------------------------------------------------------------------

  汉字改革是汉字演变历史中的一种必然想象,汉字简化,是历史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需要。走拼音化的道路,与世界文化接轨,提高汉字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是我们文字工作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一、改革有利于加速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建设

  中华民族是富于创造的民族,中华古代文明著称于世。近代中国所以论为文盲充斥、科技落后的国家,主要源于愚昧野蛮的长期封建统治,使广大人民丧失提高文化、发展科技的社会条件。另外,作为掌握文化的工具、发展科学的桥梁——汉字,其本身的繁难性,也不能不是造成这种落后的因素之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新千年到来经过了半个世纪,我国文盲、半文盲的人数仍然超过人口的五分之一。以教育的效果而论,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如朝鲜、越南,他们的扫盲任务在3、4个月便能完成。而我们用汉字扫盲,最少需要两年时间。给成人扫盲难度更大,其原因是只要不连续学习,不反复实践,学过后汉字很容易忘掉,尤其是形体相近的字,更容易混淆。

  提高民族的素质及文化水平,主要靠普及教育。由于汉字繁难,我国中小学教育,很难摆脱费时费力的局面。设想用几十个字母,一套正字法,经过短期学习,学生就可过文字关,并能用该文字阅读、书写,用于计算机。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也有3500个。我国青少年要掌握这些常用字,至少要小学毕业。尽管如此,到了初、高中也要用1/4左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语文,且效果并不理想。而法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初步具备看书能力,意大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就能读报写信,俄罗斯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看大部头的小说了。我们学生过文字关,就比这些拼音文字的国家多用2—4年时间。要掌握7000左右通用字,恐怕一般大学生都达不到这个程度。

  一个人若单是学习汉字就浪费2—4年时间,那么全国十几亿人要浪费多少时间?无论汉字这种非拼音文字如何有特点,如何独树一帜,费时费力的缺点还是不容忽视的,这正如苏培成先生《现代汉字学纲要》中所说: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二、改革有利于早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科技上,争时间抢速度,新科技成果与时俱进。科技的现代化是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前提,而文字的现代化是科技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其中人机对话中的“关”便是繁难的汉字。

  拼音文字用于电传、电子检索、电子翻译等技术很方便,汉字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却困难重重。正是由于汉字的关系,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尽管不断扩大,但仍然受到限制。文字工作难于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也就难于高效率地为现代科技提供“信息”的支柱。这正如苏先生教材中所说的“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三、改革有利于国际间的相互交往

  交通工具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空间观念。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面前,地球变小了,人类与宇宙间的距离缩短了,天涯海角的各民族,仿佛一墙之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各民族间交往愈加频繁,交流文化,互通有无,更迫切要求语言的沟通。中国人学习外语不易,外国人学习汉语、书写汉字尤其吃力。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人眼中,汉字被称为“魔方”、“集成电路”,使他们望而生畏。我们长期使用汉字,缺乏熟悉拼音文字的社会环境,要学好外语,非要出国或从娃娃抓起不可。汉字这种难于高速化的特殊符号,浪费了时间,严重一点说,是浪费了民族的生命。再加上汉字是音节字,引进一些国际化的科技术语和专有名词时,往往不准确、不统一。倘若采用国际通用的拼音文字,上述种种困难或不便就可以解决或改善,这也正如苏先生教材中提到的,目前“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因此,对汉字的认识一定要辩证。汉字有其光辉灿烂的历史,它独立产生,独立发展,由形意结构发展的意音结构,由绘画性的书体,演变为符号化的楷书体,新中国成立后对汉字的简化、规范、进入编码系统这些都说明,汉字记录语言的功能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但是,放眼世界,人类文字已发展到表音阶段,而汉字仍停留在表意阶段,这不能说不是落后。任何一种表音文字,特别是音素文字,都比表意文字简易得多,高效得多,先进得多。由繁趋简虽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但目前,需要深入认识的是,表意的原则迟早要让位于表音的原则;落后的体制迟早要让位于先进的体制,这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

  文字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有相对的历史的稳固性。汉字是汉民族一手创造出来的,经过几千年发展起来的,汉民族对它的感情极其深厚。但时代的进步与汉字的发展并不同步,从新时期社会的需求去认识汉字,汉字在使用中确实有诸多的不便,因此,汉字在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不能不考虑进一步改革的问题。
发表于 2004-8-2 23: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imperialism's lackey

 楼主| 发表于 2004-8-3 00: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history  of  society developing  will make you  know  imperialism  anew .
     Are  you  lackey ?  Why did  you  say  that ?

[ 本贴由 秀外慧中 于 2004-8-3  04:34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19:21 , Processed in 0.0950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