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94|回复: 0

新疆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的现状与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5 0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新疆大学中文系 李丽华 王静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

内容提要:针对目前我们实地考察得到的新疆少数民族说汉语普通话的现状,提出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推广汉语普通话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

    新疆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是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新疆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说普通话已列入国家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3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通用语。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在新疆聚居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满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总人口为1925万人,其中汉族占40.61%,各少数民族占59.39%(2002年《新疆统计年鉴》显示的自治区2001年的总人口数为1876万人,其中汉族占39.56%,少数民族占60.44%),所以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直接关系到自治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关系到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

    一、 新疆普通话使用现状
    新疆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也是一个移民地区。在全疆日常生活用语中,既可以听到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等各种少数民族语言,也可以听到北京话、天津话、河南话、四川话、甘肃话等等方言土语。尽管生活用语呈现方言混杂的情况,但总体上交际语还是以接近标准的普通话为主,尤其在公共服务行业和广播电视教育部门,大家都自觉地说普通话。
    首先,在全疆各级党政机关,普通话是工作语言。无论是首府城市还是偏远城镇,都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老一代以及从内地移居来的公务员如果说在讲普通话时还有一点方音的话,那么生长在新疆的年轻一代公务员普通话已趋于标准,而且普通话已成为他们的生活用语。
    其次,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通话是教学语言和校园通用语,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县市的各级各类学校都以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和校园通用语。兵团的各级学校,处在县市和靠近县市的,情况与县市学校情况相同。但偏远一些的团场由于相对封闭,日常交际语多为人数占优势地区的方言,虽然以普通话为教学语言,但校园通用语则普通话和方言混杂,甚至更愿意说方言,如兵团农八师也就是石河子地区的偏远团场多说河南话,校园通用语中就常听到河南话,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大家越来越觉得普通话好听,方言不好听。
    第三,新疆的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汉语节目都使用普通话,无论是新闻播音员,各类节目主持人,还是现场新闻记者。应该说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播音员普通话是最标准的,他们经过专业训练,有很强的说普通话的意识。
    第四,新疆所有的公共服务行业,服务语言都是普通话,如交通通讯部门、银行、商场等等窗口行业。这些部门要为全社会服务,会接触各民族以及方言区的人,普通话是他们的服务用语。
第五,日常生活用语则比较复杂,全疆各大中城市普遍以普通话作为生活用语;哈密的巴里坤,昌吉的奇台、米泉等以老新疆话作为生活用语,这种老新疆话应属于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在兵团则可以听到河南话、四川话等方言土语,不过这些方言,已不完全等同于它们的来源地。比如兵团的河南话,就明显没有那么浓重的家乡调。
    在新疆,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普通话既是各方言区人们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
    如果说,建国后移居新疆的第一代移民还操着家乡的方言,那么在新疆出生的第二代,已能在公众场合说普通话,移民的第三代,基本已不会家乡话,普通话就是他们的母语。说老新疆话的年青人也越来越少。
    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城市各少数民族中,既有听说汉语日常用语很费劲的老一代,也有说带有母语印记汉语不费劲的中青年,更有说流利普通话的双语少年儿童。

    二、 新疆少数民族说普通话的现状
    2003年暑假,我们到喀什、莎车、和田、库尔勒、阿克苏等少数民族占较大比例的南疆地区,和乌鲁木齐、伊宁、吐鲁番等北疆城市进行少数民族说普通话状况调查。少数民族说汉语普通话的状况可以分以下几部分叙述。
    第一,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的少数民族同志都不同程度地会说普通话。所谓不同程度,是有一部分从汉语学校毕业或从小与汉族伙伴一起长大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这部分人的父母一般有正式工作,也会说汉语。有一部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长大,只在学校学汉语,在工作或上大学前的生活中几乎用不到汉语,这样的少数民族同志汉语说得生硬,母语口音较重,他们的汉语普通话水平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提高。现在党政机关在招公务员时明确规定少数民族要会双语,既会本民族母语又会汉语。
    乡级少数民族公务员,汉语有的人会说,有的人不会说,在南疆地区不会说的人很多。南疆三地州即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2001年的总人口数为555892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为5167481人,占总人口的92.96%,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乡干部的工作对象是本民族同胞,如果需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乡里都配有翻译。另外,这些乡里都配有汉族干部,汉族干部都会说少数民族语言。
    第二,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校,说普通话情况参差不齐。有的说的相当比较标准,有些干脆不会说。
    大中专院校的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不同程度地会汉语普通话。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他们工作的对象不只是少数民族学生,还有汉族学生,上汉语学校出来的和上民语学校出来的人说普通话标准化程度存在差异。至于教师,全疆各大学都在提倡用汉语授课,而且对老师评聘职称的汉语水平等级也有要求,即HSK必须达到8级。在新疆大学信息学院就有少数民族教师给汉族学生授课,用汉语给本民族学生授课的少数民族教师越来越多。总体来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比不上部分管理人员,因为少数民族教师原本在大学里都是民考民(即少数民族考生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考大学)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汉语基础相对较差,所以说普通话的标准程度无法和一些汉校毕业的管理人员相比。
    大学里少数民族学生努力说汉语普通话。说不好的学生想办法和汉族学生同住,另外所有民考民的学生进校后都要进行预科学习,这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汉语。如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预科学习后HSK至少达到5级水平才有资格学专业。目前新疆的各大学提倡给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授课,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情况比较相近。在汉语学校读书的少数民族学生或在汉语幼儿园的少数民族小朋友,说汉语普通话比较标准。其中幼儿园的小朋友有一个过程,有的小朋友在进园时一句汉语不会说,但三年后毕业时汉语已说得很地道,比学同样长时间的大学汉语专业学生说得标准。喀什市第五幼儿是一所汉语幼儿园,目前少数民族幼儿比例已超过汉族。大部分小朋友入园时一句汉语不会说,但三年后毕业时他们不仅发音标准,而且还可以给爸爸妈妈当小翻译。汉语普普遍说得好的民语学校主要集中在汉族人口多的大中城市,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博乐、库尔勒、阿克苏等等。因为城市的语言环境非常有利于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
    第三,新疆所有的公共服务行业都有少数民族员工,大中型窗口服务行业的少数民族从业人员汉语普通话说得都比较标准,如交通、通讯、银行等部门的从业人员,景区导游、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等等。这部分人的情况和党政机关情况相近,汉语水平与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相上下。他们服务的对象是全疆各民族兄弟,甚至还有区外和国外的游客。除了专业要求外,会说汉语普通话也是为他们必备的一个条件。当然不同地区情况会有所不同,如在乌鲁木齐,要求少数民族一定要会说汉语普通话,而在和田也要求汉族同志会维语,在和田随处可见汉族同志用维语工作,因为在和田地区七县一市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7%。
    第四,各种类型的小业主普通话大都说得很生硬,带着浓重的母语口音,有的只会简单几句。如县市的个体摊贩,开小饭馆的,跑出租车的等等。其实这部分人的汉语普通话水平是很能反映当地说汉语普通话情况的。如少数民族说普通话的情况北疆地区好于南疆地区,城市好于县城,县城好于农村,与汉族混居区好于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说汉语普通话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在这些小业主身上能很好地反映出来。
    在乌鲁木齐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在吐鲁番的葡萄沟,做生意的少数民族同胞汉语普通话说得很流利,尽管他们还带着母语口音。而南疆重镇喀什市,艾提尕大清真寺广场的夜市全都是少数民族生意人,他们也会说多少钱一个或多少钱一斤的汉语,以招揽生意,但大部分也就只会这么简单的几句,而在喀什市大巴扎经营的小业主生意做得稍大一些的,汉语也说得流畅些。在喀什市、和田市,只会报个价钱的小生意人很容易见到,配合着手势,双方也都能明白,但这些人的买卖做的都很小。在全疆大部分乡村,一句汉语不会说的人也在做着小生意。
    汉族人口多的县市或兵团少数民族汉语普通话水平比较高,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接触到汉族人,用汉语的机会也多,常用的结果自然是说得好。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哈密、博乐等等。重点旅游城市如吐鲁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虽然超过汉族,但由于旅游的拉动,少数民族汉语普通话水平也相对较好。而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例较大的南疆县市,就算在学校三年级就开设汉语课,但用的太少,所以拿来书本上的句子会读,但无法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就像我们学了十几年英语离开书本无法自如对话一样。
    第五,广大纯民族乡村的少数民族基本听不懂汉语,不会说汉语普通话。这种情况在南疆、北疆都有,南疆更突出一些。
    莎车县是喀什地区最大的,我们到阿热勒乡调查,阿热勒乡距莎车县城只有7公里,乡党委副书记赛买提艾海提负责向我们介绍乡里的情况,并给我们当翻译。他从小上汉语学校,汉语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阿热勒乡有13800多人,其中汉族有70多人,集中在乡政府和乡轧花厂。乡里的汉族干部都会维语,乡里的工作语言是维语。全乡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基本解决温饱。我们随便走访了一户五口之家,父亲48岁,母亲36岁,三个孩子分别14岁、9岁、7岁。9岁的女儿不在家,其余4人均听不懂汉语普通话。14岁的大女儿吐尔逊布已上初二,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汉语,但我们的简单提问她都听不懂,我们笔问:“你喜欢学汉语吗?”她笔答:“我学汉语。”她自己说学习成绩一般。路上碰到一正在赶车的十几岁的男孩,听不懂我们的问话,在我们的本子上写了“中学、大学”四个汉字,虽然笔顺明显不对,但证明是上过汉语课的。他叫阿布都可热木,上初中一年级,小学五年级时开设了汉语课。路上碰到一位代课老师,20出头的年龄,是斯日克都瓦小学的汉语代课老师,毕业于喀什市农业机械学校,面对我们简单的汉语提问一脸的茫然,还要书记出面做翻译,他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阿塔吾拉·赛达麦提,字写得很工整。这种听不懂汉语普通话,学了汉语听不懂又不会说汉语的情况不仅在乡村有,就是在喀什、和田市区里也不少见。
    在喀什市新开辟的一处旅游景点“维吾尔族民族民俗民居旅游景点”,我们到了一户六口之家,当时家里只有母亲和女儿,她们俩都不会说汉语,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通过翻译,知道母亲今年59岁,叫布祖热,是个家庭妇女,小学四年级文化,没学过汉语,平日里在家做花帽,游客上门来买。女儿今年34岁,叫艾比巴,初中文化程度,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汉语,但长期学了不用,也听不懂。据艾比巴说她的儿子和女儿都能说日常的生活用语。儿子在大巴扎开店,17岁,初中毕业,为了更好的做生意,每晚上夜校学汉语。女儿在喀什十中上初一。在民俗村不会说汉语的的家庭很多,他们也感觉到了不会汉语的不便,因为要接待游客做生意。

    三、 新疆少数民族对学说汉语普通话的态度
    随着近年来全疆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和广播电视的普及,人们的眼界不断开阔,思想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汉语普通话的工具性有了认识。随着国际国内交流的日益频繁,掌握多种语言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随着政府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各行各业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工作人员不仅要会说汉语普通话还要会写汉字。随着国家开发西部的需要,国家资助开设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家长觉得进了这个班,将来就有了前途。进内高班,汉语是必考课,这激发了在校学生学汉语的热情。和田地区教育局吾买尔·买提库尔班副局长说,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汉语积极性提高,就是从开设内地高中班开始的(第一批内高班的学生明年参加高考)。少数民族学汉语已逐渐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少数民族学汉语的积极性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把子女送往汉语幼儿园、汉校或双语实验班。
    在乌鲁木齐,无论哪所幼儿园的班上都有少数民族小朋友,少数民族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上汉语班或民语班。入小学的情况相同,也是自由选择,新疆大学附中小学汉族部少数民族学生已达到三分之一,个别班达到半数。在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小朋友入学前会说汉语很平常,所以他们自由择校没有困难。
    但在南疆地区,进汉校比较难,甚至有人说比上大学还难,其实主要难在他们入学前一句汉语不会说。以往上汉校学生的父母都有工作有文化,现在增加了个体户和市郊农民,甚至有的家长一句汉语不会说也要把孩子送到汉校。学校一般不愿接收这样的孩子,这些孩子入学后常因语言障碍,学习成绩上不去,反而影响健康成长。喀什市的汉语小学近几年都出现每逢新生入学时,有人来求情的情况,学校往往是推了又推,难以满足那些家长和学生的心愿。其实上汉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数还是不断增长的,如喀什市四小,2003年上半年数字显示,六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数为24,总人数为153人,占15.7%;一年级民族生数44,总人数148,占29.7%;学前班民族生数57,总人数182,占31.3%;全校1130学生中有245名少数民族学生,占22%。这些家长为了在家中营造汉语学习的氛围,要求孩子只看汉语电视。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因为一句汉语不会说而被汉校挡在了门外,后来者吸取教训,首先把孩子送入汉语幼儿园。
    喀什市第五幼儿园是一所汉语幼儿园,原来汉族小朋友居多,现在是少数民族小朋友占绝对多数,到2003年7月,全园292个小朋友中,就有228个少数民族小朋友,占78%。语言学习已成为五幼的强项,大部分小朋友入园时一句汉语不会说,毕业时已能给父母当小翻译。当我们走入大班时,一声标准的“阿姨好!”如果不是亲见,你想不到是出自少数民族小朋友之口。
    喀什市第三幼儿园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以前只招汉族小朋友,所以只有一个汉餐灶。近年也有少数民族小朋友入园,2000年开始有1人,2003年有9人。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国家干部,思想比较解放。据幼儿园的姜园长说,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少数民族家长来咨询。
    已经上了民语学校的学生想办法上双语实验班,双语班的毕业生考大学时可以自由选择考试语种。
    第二,为适应培养民汉语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需要,满足少数民族日益高涨的学汉语热情,全疆各地纷纷开办双语实验学校或双语实验班,有条件的学校,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汉语课。
    1984年,自治区党委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学校加强汉语教学工作,实现‘民汉兼通’”的目标,1984年教育厅正式要求把汉语课列为民族中小学的一门主课,并从1985年秋季开始,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新疆的双语教学实验始于1964年,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实验被迫中断。大规模的双语教学实验从1992年初开始,其中少数民族中学部分课程汉语授课实验规模最大,这项实验的核心是通过教学语言的改革来提高数、理、化的教学质量。现在自治区形成了双语授课实验班、双语实验学校、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等多种双语教改实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全区汉语教师有1.5万人,双语授课实验班由1992年3个班100多学生,发展到2003年的294个班13733学生。
    在全疆教育相对落后的是和田地区,全区7县1市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7%,是一个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地区,至今偏远乡村的学校还无法开设汉语课。在全区汉语学校教师都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和田地区也努力办起了双语实验班。和田地区明确提出:“我地区的教育是以民族教育为中心,包括汉族教育都是民族教育的组成部分,都应该为提高民族教育的质量做贡献”。2001年开始开设双语班时,全区只有14个班642名学生,2002年已有38个班1835名学生。为了创造学汉语的环境,除和田一中的6个班和和田县的3个班开在民语学校外,其余29个班均开在汉语学校。和田地区计划两年后双语实验班达到56个班2680人的规模。
    第三,出现了少数民族自已投资开办的汉语短训班或汉语幼儿园。
如喀什地区的英特培训部和金泉培训中心,开设汉语短训班,有白班和晚班,主要从日常对话开始讲起,他们生源多是生意人,假期还有一些中小学生。这种班收费不高,一个月不到100元。和田地区和田县的巴格其镇,出现了当地商人资助开办双语实验班,由他们自己出钱请老师。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库尔班·尼牙孜老师,感于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的困难,2003年上半年在乌什县依麻木乡投资18万元兴建了乌什县第一所农村汉语幼儿园,为的是让少数民族小朋友从小学汉语,尽早过语言关。
    第四,据介绍个别开明的宗教人士倡导学汉语。
    喀什地区莎车县阿热勒乡乡党委书记副赛买提艾海提向我们介绍说,阿热勒乡开明的宗教人士就向乡党委提出过,要加强学校的汉语教学。因为虽然小学三年级就开了汉语课,但由于老师的水平有限,学生学了可还不会说。
    据和田地区教育局普教科干部铁力瓦尔地介绍,在洛浦县杭桂乡一宗教人士,因向学校捐钱捐物,教育局派人到那里对他进行表彰。这位宗教人士介绍说他曾到北京进修两个月,深知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所以回来后每天坚持自学汉语。
    第五,农民也想学汉语。
    莎车县的阿热勒乡以农业为主,是新疆特产巴旦木杏的主要产地。但因农民技术落后,巴旦木结得不好,产量很低,被戏称为观赏树。2003年2月,乡14大队从兵团农三师45团请来了一个懂得种植技术的汉族青年,姓李,让他租种了60亩巴旦木,当年就喜获丰收。维吾尔族老乡眼红了,为什么往年果实稀疏的观赏树到了小李子手里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摇钱树呢?农民知道了技术的重要性,为了与小李子套近乎,想办法学汉语。另外乡里面会说汉语的人相对来说日子都过得比较宽裕,这些都促使农民学汉语。

    四、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的对策
    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汉语普通话也存在学校推广和社会推广两方面。学校仍然是推广普通话话的主要的阵地。关于在新疆民语学校中推广汉语普通话的对策,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2003年5月27日在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说得全面而具体,这也代表了政府的决心。摘要介绍其精神如下: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学汉语和汉语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这是针对目前不少地方和个人仍没充分认识到学习汉语和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而言的。今后我们要借助媒体大力宣传,还要组织专门的宣讲团,要树立一批学习汉语的先进典型。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信息载体和交际的工具。在知识更新频率加快,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也不需要把所有科技资料和知识信息翻译成各种少数民族文字。那么在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中推行汉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是民族兴旺发达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汉语教学工作列为专项教育督导检查项目,要经常深入学校抓思想抓落实,增强学校领导、广大教职员工、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学习掌握汉语的紧迫感。
    第二、 大力加强汉语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汉语教师整体素质
    新疆汉语教师队伍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汉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教学水平低,有许多教师教了多年的汉语仍然不能用汉语进行日常的对话和交流。因此,自治区要加大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各师范类院校要采取定向培养的办法,招收民考汉和汉族学生,每年向县以下的乡村少数民族学校输送500名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汉语专业毕业生,计划经过5—10年的努力,最终彻底解决乡村学校汉语教师短缺的问题。自治区要加快汉语培训中心建设,对目前在岗的汉语教师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在近5年内所有的汉语教师都必须达到HSK的相应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设法通过轮流支教或提高工资待遇等办法改变眼前汉语教师分布不均的状况。要调动汉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职称评聘上给予适当倾斜,提高汉语教师社会地位,以控制汉语教师的流失。自治区要尽快研究制定汉语教师编制标准,进一步明确汉语教师的工作量,为他们创造一个规范宽松的工作环境。
    第三、深化汉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汉语,到高中毕业总共学习10年,汉语教学的总学课数达1500多,但仍有不少学生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差,这说明新疆汉语教学质量比较低,汉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所以必须树立教师新的汉语教学观,吸收和借鉴区内外先进的汉语教学理论和经验,以提高汉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贴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实际,使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掌握好汉语。在教学方法上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汉语学习的交流与实践环节。要经常组织经验交流活动,让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进行教学指导。在乡村或汉语教师人数较少的地方,要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要积极运用电教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建立健全汉语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定期评价制度,进一步做好对汉语教学的质量评估工作,及时表彰先进,以点带面促进我区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汉语教学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汉语言环境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语种、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汉语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加强汉语教科研工作。但多年来新疆的汉语教科研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科研力量薄弱。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首先落实汉语教研员的编制,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每县至少设中小学汉语教研员一名,尽快健全我区汉语教研网络。汉语教研工作必须直接为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服务。各级教研室的汉语教研员要成为提高本地汉语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要积极组织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经常去学校听课评课,撰写教科研论文和调研报告;要为广大汉语教师提供教学帮助,指导汉语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积极开展教学评价,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自治区要设立汉语教学的研究课题,组织有学术水平的汉语教研员和教师协作攻关,为我区的汉语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保证。
    第五、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汉语教学的设施条件
    汉语教学是新疆学科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保障和支撑。各级政府和学校要想方设法增加对汉语教学的投入,要制定专门的投入计划,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以从录音机、投影仪、DVD、VCD、电视机、语音室和多媒体室等逐步改善设施条件,同时结合“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汉语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另外要充分提高汉语教学设施条件的实际使用效率,加大对汉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的能力。目前,自治区在国家的支持下已经开通了卫星IP频道,为汉语的远程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自治区还要加大对研制汉语教学课件和汉语音像制品的投入,充分发挥汉语远程教育的作用。
    第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汉语教学的良好环境
    各地一定要重视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汉语教学的校园环境,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板报、广播、宣传栏、标语、张贴画、教室和办公室的墙壁等来宣传和使用汉语。如果学校能够有意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言环境,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从感情上接受汉语,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汉语教学质量。
    以上是赵德忠书记总结的提高汉语教学水平的六点措施,是就民语学校的汉语教学或者说民语学校推普而言的。另外我们还有几点补充。
    一、增加汉校数量、扩大汉校规模。现在很多学生直接选择上汉语学校,在北疆问题不大,但在南疆却很有问题。因为汉校太少,汉校因囿于传统规模而接受能力有限。南疆重镇喀什市共68所小学,其中只有4所汉校和3所民汉混校。整个和田地区七县一市才只有13所汉语小学,全地区只有一所汉语高中。解决汉校少而想上汉校的学生多的矛盾是可以适当考虑增加汉校数量,扩大汉校规模。
    二、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他们到农牧区教学生说汉语普通话,农牧区学校的寒暑假与高校的寒暑假错开,鼓励大学生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三、重视社会推普。要向党政机关、公共服务行业甚至个体摊贩大力宣传说汉语普通话的意义,对他们进行考核与培训。对农民也可以考虑用生产资料激励的方式让他们说汉语,他们会说汉语肯定会给下一代说普通话带来积极影响。
    四、提高全疆说普通话的水平。要想提高少数民族说汉语普通话的水平,全疆范围内的普通话总体水平必须提高。新疆汉族说的普通话还不够标准,如前后鼻音韵母发的不准,一些舌尖后音容易发成舌尖前音,声调也有问题,这些应以普通话为标准加以改进。
学好汉语普通话这一工具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发达地区语言学习也不是问题,这是相互的促进。
    新疆是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少数民族总体文化水平偏低,在新疆推广普通话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2002年《新疆统计年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
    2、《进一步深化汉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 赵德忠 2003年5月27日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3、《新疆通志·第76卷 语言文字志》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年9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6:42 , Processed in 0.0773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