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58|回复: 1

论朗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5 10: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叶竹钧
来源:http://www.gzedu.gov.cn/yw/05-13.htm

------------------------------------------------------------------------------------------------------
     
      语感能力在朗读表达中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语言表现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试图从朗读教学培养语感的角度,对培养语感的思路、体验语感的规律、训练语感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略作探讨。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1)语感训练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语言教学的重点。“教师口语”教学中,朗读是培养学生职业口语不可缺少的环节。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是提高学生语言表现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关键。

“语感”一词有许多不同的界说。在语言学习中,人们通常把对语言文字灵敏度的感觉称作语感。语感在朗读中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深度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教学就要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培养学生获取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能力。

朗读表达中,理解是基础。朗读理解与一般的理性理解不同,它是以情感形式来反映理性内容的理解。这种理解又基于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熏陶,积累多了,“可以加深对生活的体验。这种生活体验越丰富,那么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就越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就越强。”(2)而这种理解和敏感是人们头脑中潜意识的、与情感经验、生活阅历、审美意识相联系的非实体的存在,是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它常常驱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因此,“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3)这里的“旨趣”、“意味”都离不开感知、情感、思维、联想等心理活动的理解过程。“新绿”、“落叶”这些具体的情景提示,既制约着语感活动的范围,又使人通过这一范围的思维、联想领略到文字以外的情趣。提高朗读水平就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趣。

表现力是朗读表达追求的目标。发音清楚、响亮,语义表达准确,语调处理自然、得当,这只是表达中的基本要求。朗读表达要有情感参与,一方面要依据深入理解到的作品情趣,一方面要表达出这种情趣理解的声音形象。语感好的人,看一段文字,听一段话语能根据内部理解对声音作适当调整,使语音、语调、语势与作品的情景协调一致。尽管有些作品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然独能动人,叫读的人低徊讽咏,不能自已,听的人欲歌欲泣……”,(4)这就是情感理解和传情技巧结合的作用。提高朗读水平就要在领悟书面语的同时,从内心听觉上感受到有声语流动态的形式。要学习用有声语言把理解到的情趣表达出来。

朗读作为一门应用语言学科,它是理解和表达的统一。现实中,学生总苦于自己的朗读表达平淡无味,探其原因,主要是理解感受不深,缺乏驾驭语言的基本技能。一般说来,能表达得好就能理解得深,但理解得深不一定表达得好。不少人有见字读音、见字生情的习惯,好像读起来很动情,实际却常因此而出现误区,带出错误的表达意向。有些人虽然也注意分析,但始终跳不出语法结构和段落篇章的束缚,只能从作品语义获得理性理解,而缺少整体的感受性理解。理解中,由于感受到的层次不同,理解也就有深有浅,传达给人声音的直觉形象也就不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既要了解理解和表达之间的特点,又要注意遵照语言学习的规律,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朗读训练大部分用精选之后的美文,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内容,对美文最好还是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说的时候传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的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 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5)因此,要培养语感,首先要启发学生“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经常观摩人家口头说的笔下写的语言,哪是好的对的,哪是不好的不对的,都仔细辨别,这样可以提高语言的敏感。”(6)其次,语感,语感培养必须由低到高在各个层次加强听辨、判断、操作能力的训练,如果缺乏敏锐的分辨,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就很难提高朗读水平。

  



朗读是感受性理解和形象性表达的统一。分析其理解,它不能脱离感性形式,也不能脱离理性知识和实践经验。它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7)分析其表达,由于感受、理解程度不同而造成个人运用能力上的高低差异,同时又表现出语言符号在理解方面的多层性特点。对作品中的语言符号,人们有字面理解、作品理解、语境理解之别,语感的过程就是把这些层面上的理解转化为声音形象,表现作者思想的。按由浅入深的理解规律,我们将其分为语言层、情感层、审美层。语言层,是指接受信息时对文字符号表层语义的理解,它在各类作品中都表现出音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表层的感知理解,有一般语言知识的人都具备这种共性的语感能力;情感层,是指透过语言符号对词语深层涵义体验中的理解,对某些语段,人们可借助作品的语境和生活中曾感知的类似情况深入体验,并对作品事件、人物、情感、反应、经验、地点和生活状况等产生的联想,这是朗读再创作的基础。朗读再创作也类似鲁迅创作小说,人物的模特儿从来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想象中的角色,只不过朗读再创作必须受作品内容的限制。这类理解在音义之间是一种间接的对应关系,人们一边接受信息,一边在想象中出现形象感,以此激发人们的情感情绪;审美层,是指在理解和想象基础上的升华,是对作品情感意味寓义的深悟。有关深悟这一点,就像叶圣陶先生分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那样,“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看这十个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惟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8)深悟就是通过文字作品,悟出其中的“愉快”。可见,语感的“感”,既要植根于语言,又要在语言之外展开。这里的“文字、画面、愉快”正是语言符号引发感受性理解的三个层面,从静到动、由浅入深逐渐进入作品的境界。“看十个字、想象中看十个字、构成通体静寂境界的十个字”又正是从感受中获得语义、涵义、寓义信息的三个不同层次,把它们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又与声音给人以感知的、感受的、感悟的直觉相吻合。

通过分析,我们以为语感的实质是心理活动对语言感受性理解和形象性表达的统一。这种统一,从语言层接受文字符号信息到审美层声情并茂的表达都同时涉及有内在联系的三个不同角度。语感培养就要兼顾到三个不同角度同一层次声和情的统一。只有把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意义联系起来,才能做到准确的理解和表达。了解朗读表达多角度、多层性的特点、规律,能使朗读教学分阶段进行成为可能。设计分阶段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确阶段性学习中的主攻方向,先从主观上注意自己在某一层面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朗读水平,锻炼自己锐敏的语感能力。

                                    



朗读是感受性理解和形象性表达的统一。就表达而言,要依据对作品的理解,不管是语言层的感知理解、情感层的感受理解还是审美层的感悟理解都与表达有关。表达出的声音形象就是对作品理解程度的定型。朗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要针对学生实际,按语言学习的实践规律,分阶段、有目标地逐层提高。

语言学习必须培养区分能力,有声语感要培养听辨能力。普通话训练阶段,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练习操作技能的几个环节,即规范意识、听辨能力、实践操作。不少学生有了规范意识后,一旦建立起正确的听觉表象,就能考虑按理论要求和声音形象矫正发音中的动作状态,做到不出差错地读出来。尽管这种理论、实践、方法结合的练习对听辨力差的学生一时的作用不大,但这是有声语言学习的一个方向,对他们可以先采用动作模仿、理论检验、听辨判断的逆向训练方法;对听辨力好的学生来讲,不仅在音准方面起到了监听、把关、辅助校正发音的作用,也为有声语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朗读阶段,学习的重点从语言的音准训练转向感受性理解和形象性表达的训练。听辨能力仍然是语感训练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始终是引导操作到达目标的总指挥。教学中,学生对感受性理解极有兴趣,声情并茂的表达也是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但实际操作却把理论和表达割裂开了,普遍存在“心中很激动,开口读不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有的因理解时感受不深,有的因缺乏准确表达的技能,也有的还存在影响语感的语音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按感受性理解的多层性特点,对朗读表达进行分段训练。

语言层,作为重点转移的过渡,将听辨能力与感知理解结合起来。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求各人找出影响语感的因素,如影响语义的声调、影响语调的节律都是方言语调的直接表现,只要在语流中把握好这几个字,语感的自然度就有明显的提高;对普通话基础好的同学,要解决因从文字到读音简单对应而形成的固定腔调,尽快进入正确理解的表达。

情感层是朗读培养语感的重点,将听辨能力与具体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从听辨中体味作品,用声音形象来感受作品,尽可能理解作品深层的涵义。长期以来,学生只习惯于对作品篇章结构的分析,只能获得语义信息,而朗读不仅要深入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意蕴,还要用动感的语流把作品中的神情理趣真切地表达出来,获得审美信息。这种联想的、体验式的理解,学生没接触过,他们对普通话学习的概念就是正音,对朗读表达的感情发挥多以响度来衡量,因没有理论指导,难免出现偏误,也很难从文字符号中获得“愉快”。当然,从语言文字本身,不管从文字形式看还是以语流形式读,都不可能具备形象性特征,教学中,教师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感受,要从语言反映的事实中诱导学生去想象、去体验、去感受,并在“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间接形象过程中,既沟画事物联系又改造对象,创造审美意象。”(9)挖掘形象感。这是从文字符号转换为有声语言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利用媒体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力求从多方面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开阔视野。教学中发现,“想家”是训练形象思维、引发情感极好的主题之一。“家”的温馨,家乡的情景,儿时伙伴们的趣事等等。几乎每个细节都显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类似的亲情、乡情、友情都是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他们以自己的经历相互引发,激起丰富的联想,产生活生生充满情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的表达与原录音对比,作声音形式上的分析引导,使学生在有声语言中领略到疏密、起伏、轻重、快慢的传情作用。有了理论指导的实践,表达就不再平淡了。所以“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10)尽管这种方法难度较大,但总体上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感受和创新的意识。经这方面的引导,学生思维趋于活跃,他们主动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创造性思维练习。不少作业从整体设计到具体画面、音乐、表达等方面的配合上,都表现出了综合能力的提高。

审美层是学生努力的目标,要将听辨能力与感悟性理解中的审美取向联系起来。学生有了一定的表达基础后,还需要找一些精彩的片段加以引导,为学生开辟一条再提高的途径。      准确的表达基于理解,不同的人理解相近,感受不同,表达的效果也就不同;同一个人对完全一样的文字符号,由于情景不同,表达的声音形式也可以完全不同,“文字传神,大半要靠声音节奏。声音节奏是情感风趣最直接的表现。(11)为说明这一问题,教学中选用了歌德《野蔷薇》这首仅152字的小诗录音,要求先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经引导,学生一下子抓住了三层完全一样的、有特色的句子:“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上的小蔷薇。”小诗的情节一波三折,情感变化十分细腻,丁建华老师的有声语言表达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不同心境的三种形象:第一层,对红蔷薇自然美的赞赏,声音轻柔、略高、稍快;第二层,对红蔷薇自尊自爱个性的肯定,声音稍低、偏宽,语速适中;第三层,对红蔷薇自卫不敌、力薄无助境遇的叹息,声音很低,很弱,语速较慢,尤其是“原野上的”之后这一停顿和“小蔷薇”三个字渐慢渐弱的处理,是有声语言塑造形象的传神之声。把握全诗,对文字相同的三个句子处理十分重要,有声语感直接体现表达者对小诗理解的深度和表达技能的强弱,并从整体上给人以直觉。为学生作这方面的引导,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刻意模仿,而是要根据语境训练学生从有声语言中捕捉吸引人的特点,听别人是怎么控制语流节奏变化的,又该怎么去分析、体验、处理作品等等。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再作声音上的点拨,就会对作品中“旨趣”、“意味”的感受锐敏起来,就会产生发于声而感于心的表达。

  

以上从三方面探讨了语感培养的问题。在“教师口语”课程中,朗读教学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只要按语言理论和实践的规律坚持将感受性理解和形象性表达统一起来,落实于不同层面的听、辨、思、练之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言表现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附注:

    (1)《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63页

  (2)《试论语感的性质要素和语感能力的培养》《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3)夏丐尊、刘黛宇《文章作法·附录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4)《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页

  (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25页

  (6)同(5)第721页

  (7)杨柄辉《语法教学必须与培养情感相结合》《语文学习》1993年第4期

  (8)同(5)第262页

  (9)丘明正《审美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6页

  (10)同(5)第267页

  (11)同(4)第356页
发表于 2004-8-16 20: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受益非浅,我很想学好普通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19:31 , Processed in 0.0815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