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4|回复: 0

大专辩论赛10年 沉重的游戏如何继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7 18: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刊记者/言咏
来源:新闻周刊


[center]

  2003年大专辩论会新增了嘉宾提问等环节[/center]

  从狂热到平静,从单纯的追捧变成理性的审视,国际大专辩论赛走过十年,已物是人非。

  尽管不断地改变赛制,仍无法挽救日复平淡的局面,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仍然是十年前姜丰、蒋昌健的风发意气,除了大学之间的较劲以外,辩论赛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9月26日,中央电视台第8演播室,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降下帷幕。

  当大赛主席沈冰宣布中山大学以1分的优势险胜台湾世新大学时,全场掌声雷动。中大4位辩论队员整齐地站起来,满面含春,向场内观众深深俯首。他们那年轻灿烂的笑容,似曾相识。

  时光倒流。1993年,姜丰等4位复旦学子远赴狮城参加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并一举夺冠。他们从新加坡凯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辩论赛热潮:《狮城舌战》一度成为大学生中几乎人手一本的畅销书;姜丰、蒋昌建等辩手也曾经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

  “1993年的轰动是不正常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建,以顾城的诗结束他的总结陈词时,博得满堂喝彩。如今的蒋昌建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在今年的大专辩论赛上,他以往届最佳辩手的身份担任提问嘉宾,向场上队员提问。

  回想当年自己和队友在全国引起的轰动,蒋昌建坦言“那完全是时机的问题”,因为那是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央视也是首次转播,所以观众记忆深刻。

  1993年,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的第一届,也是巅峰时期,复旦大学与台湾大学的最后一场对决被奉若“经典”。决赛辩题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金庸坐镇评委,复旦大学以反方力主“人性本恶”。很多人至今都还记得“二辩”季翔的一段有关《天龙八部》中“恶贯满盈、十恶不赦、罪大恶极、穷凶极恶”四大恶人的极其巧妙的论辩如何引来满堂彩声。

  “其实,1993年那种轰动性的关心是不正常的,它把辩论赛这种原本普通的社团活动推向了一个极端。”

  在蒋昌建看来,现在这种状况才是正常的。十年的时间让观众从狂热变成冷静,从单纯的追捧变成理性的审视。

  当年复旦这支冠军队成员中,有一位“有点胖,没有现在这么漂亮,但是非常可爱,在台下特别文静,话也不多”的女孩,一心想当节目主持人,最终因为这一场出色的辩论赛如愿以偿,成为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她就是姜丰。辩论赛某种程度上她与同伴们一起成为了公众人物,但是,像姜丰那样被辩论直接改变生活轨迹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辩论给参预者们带来的,仅仅是一种体验和经历。

  “杜绝选手有‘背’而来”

  国际大专辩论会每隔两年由新加坡和中国大陆轮流主办。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新加坡至今还保留“三位辩手依次陈词—自由辩论—结辩”这样的93模式,但大陆的赛制却不断翻新。今年的比赛规则据说作了“重大改革”:双方只有开场立论和结辩两次各三分钟的陈词机会,中间则新增了盘问、驳论、对辩、嘉宾提问等要求选手即兴发挥的环节。

  本届大专辩论赛制的改革,是主办方最为得意的一点,其目的在于杜绝选手有“背”而来。那种辩手们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听起来像表演诗朗诵的辩论方式,1997年被发展到极至,也让辩论赛进入一个观众漠视的低谷。

  “今天我们已不会再欣赏那种所谓的辩论,它更多的是‘论’,是‘演’,而不是‘辩’,但这一届给人的感觉好多了,”大赛主席沈冰对当年的“表演”也深有体会,“在现场里,我有时会想,如果我此刻坐在辩手席上,可能会比1997年新加坡时更紧张,因为很多东西没法事先准备了。”

  “从现场的效果看,这个目的是达到了。”本届大赛评委之一,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林评价说。

  “本来是智慧的游戏,却玩得很沉重”

  本届大专辩论会仍沿袭往届做法,把华裔队伍和非华裔队伍分编两组,华裔队为A组,非华裔队为B组。在现场可以明显地感觉到:A、B两组的比赛氛围完全不同。

  B组队员显得比较放松,比较本色,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但正是这意料之外的几笔,令比赛增色不少。而A组队员则比较拘谨,整个比赛过程都是严格按照他们对传统辩论的理解,有章有法地进行。代表中国大陆的中山大学队在A组里显得尤其四平八稳,不越雷池一步。

  “这是因为大陆的学校把胜负看得太重,辩手们在压力之下不求出彩但求无错”,赵林说。赵林曾经带领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会冠军队武汉大学辩论队,去新加坡参加20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深知其中的压力,“中大这回侥幸赢了,回去之后他们是英雄。但如果这一分加给了对方,中大就前功尽弃。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决赛之前,痛苦的感觉很难用言语描述。”

  不少评委都认为,学校的功利心也导致了训练辩论队员时的短视。原来训练辩论队员的目的是培养其逻辑能力、思辩能力等综合素质,但现在却似乎变成为了赢得比赛,甚至为了博得观众的喝彩而辩,感觉像是另一种应试教育,只不过这场考试是辩论赛。

  对于新赛制,国外队或者港澳台队,比大陆队更能适应。因为这种赛制和他们平时的训练习惯比较接近,而我们则习惯于事先精心雕琢,最后雕琢得棱角都没了。赵林说,“这是一种很坏的模式,把一个本来轻松而智慧的游戏,变得很沉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11:08 , Processed in 0.1047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