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2|回复: 0

新世纪汉语史发展与展望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9 12: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zycc
来源: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12月26日至30日,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世纪汉语史发展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共有6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学者15人。会议共收到论文59篇,会议论文集即将结集出版。

    会议的主要议程如下:

    12月26日代表报到。

    12月27日上午8:30至9:15举行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张涌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吴福祥研究员共同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沈家煊研究员、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方一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一室主任曹广顺研究员分别讲话。

    论文报告会共分8场(包括青年论坛2场)。

    第1场(27日9:30-11:45)由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吴金华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孙朝奋教授共同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蒋绍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冯胜利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魏培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曹广顺研究员、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李宗江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祝鸿熹教授先后发言。题目包括《关于汉语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也谈能性述补结构"V得C"和"V不得C"的不对称》、《论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中古汉语使成式中心语辨识法之探讨》、《从"已讫"说起》、《21世纪汉语史学者的学术追求》、《辞书与汉语史》。

    第2场(27日13:30-15:00)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曹广顺研究员、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魏培泉研究员共同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张敏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吴福祥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姚振武研究员、南开大学文学院洪波教授先后发言。题目包括《从所谓"补语"问题谈古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参照系》、《历时类型学与汉语历史语法的新课题》、《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检讨与反思》、《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一点思考》、《唐宋时期"取"的两种虚词用法的再探讨》。

    第3场(27日15:15-17:15)由美国哈佛大学冯胜利博士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高岛谦一教授共同主持,美国斯坦福大学孙朝奋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吴金华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张涌泉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遇笑容副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俞忠鑫教授、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徐丹教授先后发言。题目包括《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界面来看汉语句子融合和动词虚化》、《文献整理与汉语史研究》、《试用字形分析的方法判别敦煌卷子的真伪》、《梵汉对勘与佛经语法史研究》、《汉语拼音方案声调标记法小议》、《上古汉语后期否定词"无"代替"亡"》。

    第4场(28日8:30-10:00)由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和北京大学朱庆之教授共同主持,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高岛谦一教授、日本京都大学平田昌司教授、日本熊本学园大学外国语部丁锋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张洪明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麦耘教授先后发言。题目包括《由"日/时"自商至周之古文字结构分析其字形所代表的词语》、《〈事林广记〉"辨字差殊"条试释》、《日汉对音汉语音韵研究的方法及其思考》、《永明声律说的语言学考察》、《历史音韵研究的一些方法问题》。

    第5场(28日10:15-11:45)由日本京都大学平田昌司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麦耘教授共同主持,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孙景涛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陈忠敏博士、厦门大学中文系刘镇发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方一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徐时仪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朱庆之教授先后发言。题目包括《形态构词与古音研究》、《实验语音学与历时音变--用共时来诠释历时》、《〈切韵〉的音值再探》、《作品断代和语料鉴别》、《略论文献异文考证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作用》、《语言接触:汉语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6场(28日13:00-14:30)由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张敏博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教授共同主持,南京大学中文系鲁国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王云路教授、杭州师范学院汪少华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张生汉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张渭毅博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汪维辉教授先后发言。题目包括《企足以望二史》、《汉语连接副词"就"的语法化》、《词语札记三则??兼谈词语构成类型的分析》、《"?""纷"考》、《乾嘉之学与汉语史研究》、《再论〈集韵〉的洪细》、《〈老乞大〉诸版本所反映的基本词历时更替》。

    青年论坛分2场。

    第1场(27日19:00-20:15)由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徐丹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张洪明博士共同主持,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陈东辉博士、池昌海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董秀芳博士、胡敕瑞博士、刘子瑜副教授、浙江温州师范学院王莉、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荒见泰史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梁银峰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祖生利博士先后发言,题目包括《中日学术交流与汉语史研究》、《〈史记〉中助动词"可"和"可以"的语法功能差异描写》、《认知、语用与语义演变模式》、《中古汉语语料鉴别述要》、《汉语选择问句历史发展研究述评》、《试论殿句语气词"着"的语法化》、《从敦煌写本中变文的改写情况来探讨五代讲唱文学的演变》、《汉语趋向补语的产生机制和动因》、《元代直译体文献中"一般"和"也者"的特殊用法》。

    第2场(27日20:30-22:00)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姚振武研究员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教授共同主持,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龙国富、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史光辉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郑贤章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杨荣祥、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姚永铭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张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赵长才等先后发言。题目包括《〈妙法莲华经〉中的"V(O)已,VP"格式》、《从语言角度判定〈?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非支谶所译》、《从副词"尽行"看汉语语法化的句法制约性》、《〈龙龛手镜〉与大型字典的完善》、《论上古汉语的连动共宾结构》、《应该大力提倡字音史的研究》、《〈论语〉〈孟子〉受事主语句考察》、《〈庄子〉的程度副词系统》。

    28日15:00开始大会自由发言,由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王云路教授共同主持。麦耘、朱庆之、洪波、张洪明、鲁国尧、曹广顺、张敏、史光辉、祝鸿熹、平田昌司、徐丹、遇笑容、方一新等先生先后畅谈与会感想与收获。最后,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王云路教授作大会总结。

    参加此次会议的大多是活跃在国内外汉语史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者,有许多先生更是成就卓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的学者。如鲁国尧先生系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擅长方言、音韵及文史语言学研究,代表作有《鲁国尧自选集》、《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沈家煊先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之一,《国际话语研究》杂志DiscourseStudies名誉编委,擅长英汉比较语法、语法理论、汉语功能-认知语法、口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等,代表作有《不对称和标记论》;蒋绍愚先生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代表作有《古汉语词汇纲要》、《近代汉语研究概况》等;孙朝奋先生曾获美国俄勒冈大学语言学硕士、康奈尔大学语言学博士,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亚洲语文系中文部主任兼系主任,擅长研究句法的演变、语法化、语义演变以及话语分析等;平田昌司先生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是目前日本汉学界颇有声望的著名汉学家,在汉语史及汉语方言研究方面成就卓著。此外还有一批崭露头角、活跃在国际汉语学界的青年学者,如美国哈佛大学冯胜利博士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各大学联合汉语中心主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东亚系中国语言学副教授张洪明博士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执行秘书长;魏培泉先生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擅长汉语历史语法、汉魏六朝语法史、先秦及汉魏六朝断代语法研究。

    本次会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十分浓郁的理论色彩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汉语史研究的发展与展望,因此从本质上说这是一次务虚的会议,其主旨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汉语史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新世纪的汉语史研究发展走向"把脉"。参加本次会议的一些学者有的本来就是从事理论研究的,有的长期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对西方最新的语言学理论有"零距离接触",国内的有些学者利用自身较高的外语水平,通过互联网自觉跟踪世界语言学的最新动向,他们将这些最新的理论和动向介绍给与会学者,使得这次会议理论色彩特别浓郁,这是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历次举办的各类会议所无法比拟的。

    尤其可喜的是,理论的介绍已不停留在纯粹的知识、理念的介绍,而是自觉利用这些理论来进行汉语史研究的实践。从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题目来看,很多是具体语言现象的研究,但是其中往往运用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似乎也预示着新世纪汉语史研究发展的新方向。理论意识的加强,昭示着汉语史研究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

    二、非常扎实的材料功夫

    中国现代语言学是在传统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乾嘉学派的朴学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汉语史研究在材料方面向来也有优良的传统,在老一辈语言学家的倡导下,学者们比较注重语言事实的发掘,在材料上舍得花大力气。正如与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不注重材料,生搬硬套,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次会议的论文,无论是微观的研究还是宏观的探讨,都非常重视材料的分析甄别,不作凿空之论。

    三、足够宽松的学术氛围

    一个学科的繁荣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友好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大家普遍感到,这次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从一字一词、一笔一画的精细考证,到宏观的道理、方法,大家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如王云路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所指出的:这次会议内容上兼备,态度上兼容,各种流派、各种方法兼容并包。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没有意气之争,有的只是心平气和的纯学术的讨论。这种宽松的学术氛围,定会促进汉语史研究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四、相对集中的研究热点

    这次会议内容丰富,涉及到汉语史研究的方方面面,从大的方面来说,语音、词汇、语法都在研讨之列。

    从提交本次会议的论文来看,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是最大的一个热点。在提交大会的近60篇论文中,有20余篇论文涉及汉语语法史,占总数的1/3强。这些论文既有宏观的探讨(如吴福祥先生的《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检讨与反思》、张敏先生的《历时类型学与汉语历史语法的新课题》等),又有微观的研究(如曹广顺先生的《从"已讫"说起》、洪波先生的《唐宋时期"取"的两种虚词用法的再探讨》等),它们或者视野开阔,纵横捭阖,或者目光如炬,细致入微,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语言材料的年代及其真伪问题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汉语史研究的初期,学者们比较注意语言现象的发掘,而对材料本身的考察显然投入得太少。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越来越感觉到语言材料年代的考辨及其真伪的判别,对于语言历史研究十分重要。语言研究如果要建立在可靠、可信的基础上,首先就必须对语言材料下一番考证功夫。方一新先生的《作品断代和语料鉴别》、张涌泉先生的《试用字形分析的方法判别敦煌卷子的真伪》、胡敕瑞先生的《中古汉语语料鉴别述要》、史光辉先生的《从语言角度判定〈?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非支谶所译》、阚绪良先生的《〈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都在考定年代及判别真伪方面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音韵学及语音史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但学者们同样注重研究方法,如麦耘先生的《历史音韵研究的一些方法问题》、丁锋先生的《日汉对音汉语音韵研究的方法及其思考》、孙景涛先生的《形态构词与古音研究》都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汉语音韵研究,陈忠敏先生的《实验语音学与历时音变??用共时来诠释历时》运用最新的音变理论,通过实验手段,尝试用共时音变来诠释历时音变。

http://news.blcu.edu.cn/detail.asp?id=55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4 20:27 , Processed in 0.1265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