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38|回复: 13

名不副实——地名的说与读脱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9 09: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rl=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http://content.edu.tw/junior/co_tw/ch_yl/234/old-name.htm
台灣舊地名[/url]

基隆 凱達格蘭平埔族是大台北地區的祖先,基隆的舊名「雞 籠」傳說就是從「凱達格蘭」翻譯 而來的。  
台北 台北,顧名思義是在台灣的北部,它是由「台灣」「北 部」所組合而來的。
瑞芳 瑞芳舊稱「坩仔賴」,此處以前是基隆往宜蘭的交通要 道,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經營坩仔店﹝雜貨店﹞,故 俗稱坩仔賴。  
汐止 汐止位於基隆河中游河岸,舊名「水返腳」,顧名思義是 潮水只漲到[此為止,然後就回返了。
景美 景美舊稱「桱尾」,桱是指輸水灌溉的木槽管道,以前這 裏是「溜公圳」灌溉水渠的本末端, 因此而得名。  
三張犁 台灣剛開始開墾時,每一個佃戶可以分配到一張犁,一張 犁大約能開墾五甲地,每戶人家分到的犁數不同,因此 「二張犁」、「三張犁」成為地名。
淡水 淡水原稱「滬尾」,滬是捕魚的器具,尾則指河流末端的 河口地帶,因為位在淡水河口,是設滬捕魚 的末端處,故 稱之。
石牌 位於士林和北投之間的「石牌」,以前經常有漢人、原住 民在北爭奪地域,清廷為確定雙方的界限,故立石於兩者 交界處,因此取名為石牌。  
大稻程 「大稻埕」位於今日的大同區,從前此地遍種水稻,並有 一處公用的大曬榖場,俗稱大稻埕。
萬華 萬華原名「艋舺」,此名起源於凱達格蘭平埔族的譯音, 是獨木舟的意思。
蘆洲 「蘆洲」,原來是淡水河中的沙洲,到處長滿了蘆葦,所 以稱為蘆洲。  
板橋 板橋的名為「枋橋」,墾拓的時候,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便利行人往返,因此而得名。
三峽 早期的三峽居民,在三峽溪注入大漢溪的三角形平原,拓 墾建村,且當時的溪水波濤洶湧,舊名「三角湧」因此而 得名。
桃園 桃園,初由客家人墾拓,稱為「虎茅莊」;後來有人在此 種植桃樹,改稱「桃仔園」,後來才叫
桃園。
觀音 「觀音」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在清領時期,有一個農民在 溪邊撿到一塊類似觀音像的天然石,並築堂奉祀,故取名 之。
中壢 中壢大部分住客家人,「壢」係客家話,指凹下的低地, 且剛好又位於新竹與淡水的中途,故取名為「中壢」。  
平鎮 昔日的平鎮,地處交通要衝,經常有盜匪出沒搶劫,因 此,在路邊設張望寮,叫「張路寮」,後來地方日漸平 靜,故稱「安平鎮」,日治時期再改名 「平鎮」。
 

大溪 大溪有好多舊名,平埔族語稱「大姑陷」,漢人改為「大 姑崁」,後來因為當地的李騰芳中舉人,再改為「大嵙 崁」,日治時期才叫「大溪」。  
新竹 新竹舊名「竹塹」,原來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的領域, 因此取其譯音;清領時期改稱「新竹」,意指在竹塹新設 立的縣。
新豊 新豊舊名「紅毛港」,相傳昔日西班牙人曾在這裏登陸, 所以叫紅毛港。
新埔 新埔舊稱「吧哩嘓」﹝道卡斯平埔族將未開墾的荒地稱為 吧哩嘓﹞,後來漢人在此拓墾荒埔,形成新的埔地,故稱 「新埔」。
 

關西 關西舊稱「咸菜硼」,相傳是因為三面環山,形狀如裝鹹 菜的甕;日治時期才改成相似的日語發音 「關西」。  
竹東 漢人未開墾竹東之前,當地為繁茂的樹林地帶,故名「樹 杞林」,後來因為位於新竹市的東邊,改稱為「竹東」  
苗栗 苗栗的舊名為「貓裡」,是取道卡斯平埔族貓裡社的譯音 而來,平埔族語是平原的意思。
後龍 後龍舊稱「後壟」當初聚落是建在後面丘壟的地方,因此 得名。  
通霄 通霄舊稱「吞霄」,出自道卡斯平族吞霄社的譯音;日治 時期因虎頭山突出,高聳入雲霄,故改「通霄」。  
三義 以前三義境內有三條溪會流,形成三叉狀,所以稱「三叉 河」,後來國民黨政府覺得「叉」字與義的簡字「乂」相 似,因此更名為「三義」。
清水 清水原名「牛罵頭」,乃是出自拍瀑拉平埔族牛罵頭社的 譯音,日治時期發現大肚台地湧出清澈的泉水,改稱為 「清水」。  
霧峰 霧峰舊稱「阿罩霧」,是洪雅平族社名的漢字譯音,後來 改稱「霧峰」,有人說是因為這附近的山峰,凌晨容易起 霧的關係。
南投 南投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地名是譯自洪雅平埔族南 投社的社名。
埔里 泰雅族人稱「埔里」為「星星之屋」,夜晚從高處眺望, 萬家燈火猶如天上的星辰閃爍,十分亮麗。
鹿谷 鹿谷的舊名為「羌仔寮」,傳說以前曾有獵人為了獵羌 仔,在這裏搭工寮,因此而得名。
竹山 竹山舊稱「林圯埔」,是為了紀念鄭成功部將林圯在這裏 墾拓荒地的功勞,因此而命名。  
草屯 草屯,昔日為鹿港、埔里間的交通要道,挑夫往返休息換 草鞋之處,草鞋累積如土堆高,故舊名為 「草鞋墩」。
彰化 彰化舊名為「半線」,原來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社的範 圍,清領時期改稱「彰化」,取其彰顯皇化之意。  
和美 早年台灣拓墾時,各種械鬥事件頻繁,「和美」地名的由 來,就是希望大家和睦相處,不要再爭戰了。
鹿港 鹿港曾經是台灣中部的門戶,舊名有「鹿仔港」、「鹿 水」、「鹿谿」,相傳以前有許多鹿群聚集在 這裏。
花壇 花壇舊稱「茄苳腳」,日本人以「茄苳」的福佬話與日語 「花壇」讀音相似,故改稱「花壇。
員林 以前的員林原來是樹木叢生之地,後來墾民從四方陸續開 墾此地,留下圓形林地,並在這裏建村莊,取名員林。  
   
雲林 「斗六門」是雲林的舊名,原來是洪雅平埔族斗六門社的 範圍,後來因為東邊的群山環繞,經常雲霧漂渺,所以興 起了「雲林」的地名。
莿桐 莿桐在當初墾拓時,建聚落於莿桐樹的林蔭巷內,舊名 「莿桐巷」由此而來。
 

虎尾 虎尾舊名「五間厝」,據說當時建村之初,只有五棟民 房,所以叫五間厝。
斗南 斗南為洪雅平埔族的勢力範圍,舊名「他里霧」即是譯自 該族他里霧社的社名。  
北港 北港原稱「笨港」,位於北港溪的北方,昔日由於洪水的 氾濫以及泉漳的械鬥,因此現在北港的居民大多是泉州 人。
諸羅 嘉義原稱「諸羅」,以前是洪雅平埔族諸羅山社領域,林 爽文之役,清廷為嘉許百姓死守城池的忠義精神,改名嘉 義。
民雄 民雄舊名「打貓」,原為洪雅平埔族打貓社的範圍,日治 時期,才改成和日語發音相似的「民雄」。
新港 由於北港溪的改道以及漳泉的械鬥,使得「北港」與「新 港」被分為兩個城鎮,新港居民大多是漳州人,為新建立 的聚落。  
布袋 「布袋」為沙洲地形,有許多的鹽田,位於潟湖之內,外 圍環繞沙嘴,形狀像布袋而得名。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以便利農田
灌溉。
台南 台南地方是台灣本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明鄭時期稱為「承 天府」清領時改為「台灣府」,後來又稱「台南府」,從 此開始有「台南」的地名。
佳里 佳里舊名稱「蕭壟」,是盤居在台南地區的西拉雅平埔族 的勢力範圍。
新市 新市舊名稱「新港」,也是西雅平埔族的根據地。  
白河 由於白水溪上游有許多石灰岩,以前有灰窯,水大半呈白 色,「白河」地名因此而得。
玉井 玉井的舊名為「焦吧哖」,是著名焦吧哖事件的發生地, 後來日本人把「焦吧哖」的福佬話改成相似日語發音的 「玉井」。
 

新化 新化舊名「大目降」,原係西拉雅平埔族大目降社的範 圍,明鄭領台後,改名「新化」取意為新歸化的社群。  
高雄 高雄原是馬卡道平埔族打狗社的所在地,舊稱「打狗」, 後來日本人把它改成與日語相似發音的「高雄」。  
鳥松 鳥松舊名「鳥松腳」,鳥松即是赤榕,相傳當時是在赤榕 樹下建立村落的。
岡山 「岡山鎮在未開墾之時,為竿蓁﹝菅芒之類﹞叢生之地, 所以舊稱「竿蓁林」,後來又相傳有老翁在當地經營店 舖,所以又叫「阿公店」。
水上 水上的舊名是「水堀頭」,顧名思義,當初建立聚落時, 是選在有水渠灌溉的地方,以便利農田灌溉。
旗山 旗山的舊名「蕃薯寮」,傳說以前居民在這裏築寮開墾 時,種植蕃薯因而得名。  
美濃 美濃舊名「彌濃」,為典型的客家聚落,開墾之初,有人 讚嘆為「美壤膏腴之地」,因此稱為「彌濃」。
佳冬 佳冬的舊名為「茄苳腳」是漢人對馬卡道平埔族的稱呼, 後來日本人將它改成日語相似讀音的 「佳冬」。
恒春 恒春原稱「瑯矯」,是排灣族語的譯音,指的是車城、海 口的海岸地帶,後來因為氣候溫和,四季如春,改名「恒 春」  
滿州 滿州舊名為「蚊蟀」,原屬排灣族蚊蟀山頂社域,後來日 本人取相近的日語讀音,改稱「滿州」。  
台東 台東的舊名有「寶桑」、「卑南」,從前卑南族的大頭 目,曾以「卑南王」的名義統治台東縱谷平原,縱橫南 北,其他群紛紛稱臣納貢。
 

大武 大武的舊名「巴塱衛」,譯自排灣族的社名,日治時期才 改稱「大武」,可能是取自中央山脈南部的最高峰大武 山。
 

成功 成功的舊名是「麻荖漏」,為阿美族的譯音,是形容草木 枯萎的樣子。
長濱 長濱為海岸阿美族的範圍,族人曾在這裏搭架瞭望台對抗 清軍,舊名「加走灣」在阿美族語即是瞭望之處的意思。  
玉里 玉里的舊名「璞石閣」,布農族語意指滿天風沙的坑谷, 而阿美族語則是指蕨類叢生之地。  
瑞穗 瑞穗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範圍,舊名「水尾」在阿美族語 是廣闊原野的意思。  
豊濱 豊濱原為海岸阿美族的分布地,昔日這裏叢生萬年青,舊 名「貓公」即取自阿美族語萬年青的譯音。
壽豊  壽豊的舊名為「鯉魚尾」,傳說以前聚落建於鯉魚山尖銳 尾角的南方,故取名之。  
宜蘭 宜蘭舊名「哈仔難」、「噶瑪蘭」,均譯自當地噶瑪蘭平 埔族的族名,意思是居住在平原的人。  
蘇澳 蘇澳最早是由蘇士尾率眾入墾,而且它位於海灣旁邊,因 此取名為「蘇澳」。  
羅東 羅東的舊名為「老懂」,在平埔族語是「猴子」的意思。  
礁溪 礁溪是有名的溫泉之鄉,顧名思義是指乾涸的道,附近的 溪水除了雨季外,幾乎成沙洲狀態,「礁溪」地名因此而 來。  
頭城 頭城是吳沙入墾宜蘭的第一站,首先以土堡築城來墾殖, 因此舊名「頭圍」即是指以築「圍」的方式建立村莊。
馬公 澎湖馬公天后宮為全台第一座媽祖廟,其舊名「媽宮」, 即是因為奉祀媽祖而來。

[ 本贴由 vudik 于 2004-12-29  09:55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9 09: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隆->雞籠,景美->梘尾,台灣->台員

庞贯哲:可见蒋氏"光复"心切. 不过, 让他在一个前有"鸡窿", 后有"他尻" 的"大丸"岛当土皇帝, 也难为了他.
vudik:兄台真逗趣!打狗(高雄)、鸡笼(基隆),一南一北,在台湾岛上相映成趣!

[ 本贴由 vudik 于 2004-12-29  09:55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9 09: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的地名,许多来自音译的原住民语;许多沿用闽南/粤客家原乡地名:
宜兰(蛤仔滩,葛马兰)
花莲(奇菜)
台东(宝桑,卑南)
高雄(打狗)
台南(赤嵌)
嘉义(猪痨山)嘉奖忠义
彰化(半线)彰显皇化
台中(打墩)
苗栗(猫里)
新竹(“竹堑”)
桃园(桃仔园)
台北(大加纳)
基隆(鸡笼)基地昌隆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9 09: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名(闽南话)
1.似乎除了泉漳潮台一带的地名外,其他地方较多用文读音。
2.此拼音方案为改良的闽南话拼音。其实对年轻一代,分清fu/hu,n/l/r是有条件的.
3.有些讲法有疑问,欢迎赐教。
4."基隆"平时讲的应是"鸡笼"!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9 09: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永春县达埔镇 字面音当是[tatpc],可是当地人念做[topc]; 蓬壶镇字面音当是[p'ong c],可又偏念[pi~c]!这两地名本该写成 “大埔、澎湖”?
达埔镇一带地势比较平,“大埔”即大片平地之意。“大”文读如“舵”,稍微走调成现在这样完全可能。“蓬”应念p'ong不可能[pi~/pe~]!
據我所知,廣東梅州有一個大埔縣(田家炳爲此地人,李光耀祖籍亦在此地),香港亦有一個地方叫大埔。
據《大埔縣志》:“大埔,蓋俗稱,平曠高原,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舊縣治)之麓,彌望平原,無慮數百頃地,總呼爲埔。”
另外,廣州有個地言叫黃埔,但讀音不同。大埔之埔音同“不”(去聲),而黃埔之埔讀若“普”。    梅州五華縣有一個埔寨鎮。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9 09: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浪琪島>的“浪”/lao/<古田縣>的“田”/tsèing/
厦门的地名"莲坂",实则叫"刘坂l&acirc;u-póa&#8319;”,因为据说以前这个地方是刘姓族人开垦的。
漳州龙海市的“角美”镇,以前叫“角尾”,念“kak-bóe”。
漳浦县的“旧镇”,以前叫“牯镇”,今闽南语仍叫“ko·-tìn”。
漳州的“长泰”县,闽南语念“ti&ocirc;-thòa”.
福建的“龙岩”,闽南语念"lêng-n&acirc;",实在称奇。
“集美”是(鲟尾)经过雅化而来。“杏林”城区就叫“heng7-lim”另外旁边还有一个“自然村”(即“杏林”城的发起地),叫heng7-na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9 0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南地名很多经过规范或雅化.以厦门地区的为例子:
杏林heqlaN——>heqlim
集美zimmeo——>zipmi
莲坂laubuaN——>lianban
洛阳loh-iuN——>lok-ioq
殿前daiNzaiN——>dianzian
演武场anmudiuN——>ianmudiuN
何厝uacu——>hocu
赖厝埕quacudiaN——>luacudiaN
安兜amdau——>andau


至于以下的地名,现今则仍然是沿袭古早的说法,没有所谓的雅化。正因为古早的这才是名不符实。
莲坂lau5-poaN2
殿前taiN3-chaiN5
演武场am-bu2-tiuN5
何厝oa5-chhu3
赖厝埕goa7-chhu3-tiaN5
安兜am5--thau3 (后面的“兜”读轻声)

此外,“洛阳loh8-iuN5”,这个地方是在泉州洛江那边啦。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9 09: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陈麻皮巷(乘马坡)、大石灰桥(大日晖)、油抹布巷(游马坡)、羊肉巷(养育)、牛屎弄(由斯)
苏州人好读白字?有相当多的地名名不副实?其实是地名世代口耳相传,尽管因为雅化、避讳、改名、语音变迁等原因,但是原地名依然照老样子叫!临顿路伦敦路,浒墅关许市关,葑门富门,吴趋坊鱼翅坊,养育巷、 因果巷、乘马坡巷,羊肉巷、鹦哥巷、陈麻皮巷,“牛屎弄”变“由斯弄”,“狗肉弄”成了“钩玉弄”苏州城内外并非读别的“讹称”还有很多,但大致不出以上两大范围:震泽呼作“进闸”、陆墓叫“陆m”、阳澄湖变成“扬长湖”等,都可归于保留古音一类;西美巷称为“西米巷”(按明代《苏州府志》和《姑苏志》,该巷原名“米巷”)、梵门桥弄称为“眼门桥弄”(唐代陆广微《吴地记》著录为“雁门桥”,“雁”字古音近“眼”。)、唯亭称为“夷亭”(《吴地记》:“阖闾十年,东夷侵逼吴地,下营于此,因名之。”),则属沿用古名了。不过,也有个别地名是苏州人故意读别的,乔司空巷即是其例。苏州人都把这条巷叫作“乔师姑巷”,位列三公的“司空”沦为三姑六婆的“师姑”,堪发一噱,但若照正字面读,司空音近“屎孔”,恐怕许多淑女绅士都会感到难以启齿吧。
那么,是否所有的“讹称”都错得有道理呢?当然不是,确是读别的地名不但自古就有,而且很多,例如谢衙前成了“象牙前”,都亭桥成“都林桥”,泰让桥成“太阳桥”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又如糜都兵巷先讹为“耳朵饼巷”,后在“横扫一切”中雅化为“宜多宾巷”,游墨圃巷被谑称为“油抹布巷”后,易名为“游马坡巷”(想来跟“陈麻皮巷”改为“乘马坡巷”同出一手,不知此公为何特别锺情于“马坡”二字。)更使“讹称”的问题变得错综复杂。

不过。贯穿苏州城的人民路旧时为什么叫作“马龙街”,促狭一点的甚至叫作“马桶街”,却真令人难明究竟了。人民路旧称“护龙街”,清帝南巡前则为“卧龙街”。“护”与“卧”字均与“马”相去甚远,按理不可能音转。但若依上述“X门”、“夷亭”、“雁门桥”等地名更改一二千年后苏州人仍坚持用旧名的例子,那么或者可以大胆假设,人民路在唐宋或更久远的时代,曾名为“马龙街”或与此音近的地名。按“马龙”即“龙马”,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称“马龙出而大易兴”,若作地名倒是很旺风水的。只可惜《平江图》、《吴郡志》等较早的文献资料对坊桥寺观的记载巨细无遗,却偏对这么一条南北通衢不著一字,令人难找依据,只得信口开河了。 还保存着两支老秤的缘由。

[ 本贴由 vudik 于 2004-12-29  09:57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9 09: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王寡妇(王广福)街,臭皮胡同(寿比),苦水井(福绥境),母猪(墨竹)胡同,猪尾巴(猪八戒)胡同,狗尾巴(高义伯)胡同,罗锅(锣鼓)巷,哑巴(雅宝)胡同 ,喂鹰(未英)胡同.
另外,朝山地区“盐酸角”写作“和顺乡”,更加名不副实!
“沈阳”当地人大多读成sěiyáng
发表于 2005-1-14 21: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好像是在讨论词的构成理据问题啊

诸君讨论的是词的构成理据,而不是什么词和读脱节问题。

词的构成理据是一个词形成时人们对其特征观察的结果,不一定真是反映词义情况,更不能反映词义的发展变化。例如“轮船”,当初的轮船的确有突出的大轮子,可是如今看不见了,依然叫它为轮船。词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符号,虽然这个符号没有反映事物当前的状态,但是大家已经接受,就没有必要改变了。

汉语方言中有不是表示同一事物的词语,例如:玉米、珍珠米、苞米、包米、苞谷、包谷、玉蜀黍、棒子。这些词都反映了词义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理据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0 07:26 , Processed in 0.1829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