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63|回复: 4

北京地名另有说法:“庞各庄”应是“庞家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8 12: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qianlong.com/  
2004-08-04 08:55:52

--------------------------------------------------------------------------------
  上周四本报刊发文章《庞各庄原来是庞哥庄?》提到,京郊以“×各庄”命名的地名可能是从“×哥庄”而来后,成都读者袁庭栋、北京读者余志鸿、王晓军、吴越、正襄等纷纷来信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根据古音韵学知识,北方的“×各庄”应是古代的“×家庄”。在此特选登其中一篇内容较为详实的文章以做学术争鸣之意,并且一并感谢上述热心读者对丰富和科学《风俗地理》内容所做的努力。

  打开任何一张北京地图,细心一点的人总会注意到,在京郊有一类看上去有点古怪的地名:×各庄。如庞各庄、石各庄、杨各庄等等。近日有人在《北京青年报》发文说“各”字是“哥”的谐音转变而来,所以庞各庄原来是“庞哥庄”。其理由之一是“哥”比较别嘴,结果成了“各”。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儿。首先,我们知道“各”是古入声,远比开口呼的“哥”要别嘴。其次“哥”在这里当然比“各”更顺文顺理,“王哥”“张哥”自然相称,“王各”“张各”根本不成词,因此改“哥”为“各”之说并不成立。

  如果我们把地图打开得稍微大一点,就会发现,不仅京郊有“×各庄”,京郊往东的天津也有庞各庄、史各庄等,往西、往南的河北有梁各庄、留各庄等。如果地图打开得再大一些,还可以看到,包括山西、河北、山东在内的华北地区叫“×家庄”的地名特别多,比“×各庄”还多。其中“石家庄”早已比“庄”高出了很多级,成了河北的省会。不过,在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虽然地名写作“×家庄”,但是在当地的口语中,这个“家”的发音并不是普通话的“家”(jiā),而是“旮”(ɡā)或者接近于“旮”的“戈”(ɡē)。而在我国广大东南地区的方言里,“家”一般都是读成普通话的“旮”(ɡā)。

  根据丰富的方言语音资料,加上大量历史文献材料,研究汉语语言发展历史的学者逐渐认识到,汉语包括汉语方言总是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比如“家”的读音,上古是读成“故”的,比如《诗经·采薇》“靡室靡家,玁狁之故”里,“家”字就跟“故”押韵。这个读音在我国某些南方方言里还保留着。大约在宋元时代,它演化为跟今天普通话的“旮”比较接近的音。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北方话也迅速发生变化,至今天读成了jiā。而广大南方方言和北方少数闭塞地区的方言发展相对慢一些,至今仍然读ɡā,保留了古代的语音特点。这样同一个“家”字在不同方言里出现了不同的读音:宁波话读“故”,上海话读“尕”,北京话读“佳”。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家”字曾经在相当大的一片区域都读作“各”、“戈”或“格”,这些读音真实地反映了“家”在北方话中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般认为,地名是最容易保留古音的,它的传习性特别强。地名读音没有变,渐渐跟现代汉字“家”的读音对不上号,人们也忘了它本来的意思,于是以讹传讹改写成今天京郊一带的“×各庄”的“各”。数百年前本一“家”,现在仿佛化为不同的家。

  山东半岛有不少地名叫“×格庄”或“×戈庄”,这也是古音讹变结果,究其本字仍然应该是“家”。据史料记载,元末北京一带大乱,十室九空。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先后从山东、河北等地征迁了大量人口到今天的北京一带,每次征迁人口动辄上万户,并不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劳动力”自发地到这里去垦荒。万户聚集,以姓氏为居住地的命名,于是出现了张家庄、王家庄、庞家庄、杨家庄等一系列地名,依口语读音记录为“×各庄”。联系山东的“×格庄”和“×戈庄”,足见今天京郊一带的“×各庄”跟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2: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郊“各”字地名一百多 庞各庄原来是庞哥庄

来源:http://www.qianlong.com/
2004-07-29 10:42:33

--------------------------------------------------------------------------------

  打开《北京市行政区图》仔细查看,会发现在京郊的许多区县里都有不少以“各”字命名的村庄或地名,其中以远郊的顺义、通州、大兴、密云等区县居多。而且都是以“百家姓”里的某个姓氏打头。如顺义区的陈各庄、胡各庄、李各庄、王各庄、姚各庄,通州区的马各庄、康各庄、何各庄、张各庄、王各庄、张各庄,大兴区的庞各庄、高各庄、杨各庄、曹各庄、祁各庄、马各庄,平谷区的翟各庄、黎各庄、白各庄、王各庄,昌平区的史各庄、吕各庄、窦各庄、白各庄、沙各庄,怀柔区的赵各庄、高各庄、邓各庄、龙各庄,密云县的田各庄、巨各庄、陈各庄、康各庄、李各庄,房山区的岳各庄、良各庄、豆各庄、焦各庄等。四个近郊区里也有,但相对来说比较少,朝阳区有郎各庄、豆各庄、马各庄,海淀区有聂各庄、徐各庄,丰台区有岳各庄。

  仔细分析会发现,以“各”字命名的村庄或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这些姓氏以王、李、白、马、张、杨、高等居多,都是百家姓中的“大姓”;二是自东向西以“各”字命名的村庄逐渐减少,甚至没有;三是这些村庄多集中在平原地带,而山区极少。

  原来,“各”字是由“哥”字的谐音转化过来的,高各庄就是高哥庄,杨各庄就是杨哥庄,张各庄就是张哥庄,王各庄也就是王哥庄,庞各庄就是庞哥庄。这些以“各”字命名的地名由来已久,都很古老。在殷时代以前,北京城的东部还是一片沼泽地,几乎没有人居住。随着地势的变化,沼泽洼地逐步消失,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于是就吸引了许多人来此开荒耕种。最初来到这里的大都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劳力,他们结帮而耕,结群而住,逐步形成的村落便以最早开荒者的姓氏命名,姓王的被称为“王哥庄”,姓张的被称为“张哥庄”。日久天长,人们觉得这其中的“哥”字有些别嘴,于是就逐步把“哥”叫成了“各”字。

  据统计,目前在北京市的郊区,以“各”字命名的村庄和地名有一百多个,其中大兴区最多,有近二十个,门头沟最少,只有一个叫曹各庄的,石景山区一个也没有。
发表于 2005-1-20 14: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感觉是"疙"

类似东北话的"这疙瘩""那疙瘩".
其实老家也有这样的村名."*各庄"有时侯还转化为"*各章"
发表于 2005-1-21 09: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地名理据考察可能比较难

不过各种解释不妨看作一家之言吧。
发表于 2007-10-11 13: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各庄”实为“×家庄”的说法,从语源学分析,这是古音异读。在《汉语拼音方案》出台之前,汉语民间一直就是并存有两种“四声”发音体系:一种是“平上(shang3)去入”,一种是“阴平阳平上(shang3)声去声”(同现代四声)。而在入声字中,现代汉语的辅音“j”发“g”字,其后的“ix”双元音往往有将“i”后置以便发音的相应变化,如“街”念“该”音,“届”念“盖”音。这里的“×各庄”就是“×家庄”,当年“家”的入声字发音应为“gai”,后因方言,发音弱化,转为“ge”。不过汉字主要是象形会意文字,无法象形会意时才表音转借。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地名用“×各庄”不妥。应标为“×家庄”,而发音从习惯,仍可念“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6 21:45 , Processed in 0.0747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