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04|回复: 6

"突然"与“忽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1 15: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突然”是形容词,而“忽然”是副词。虽然说两者可以用是否可受“很”修饰来加以区别。但总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说法的。“突”古代的义项有“冲 ,奔跑”还可以是“突出”。忽是“迅速”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两者都有“出乎意料的”的意思。意思相近词性却有不同。为什么“忽然”不能受“很”修饰作谓语?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发表于 2005-5-12 1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突然可以受副词修饰啊!

你的帖子前后说话矛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5-12 16: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我没说清楚,我是想问一下为什么。希望能从语义,义素组合方面有一些解释。
发表于 2005-6-24 22: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

“突然”和“忽然”的区别主要在“组合能力”与“功能”即担任句法结构两方面来说明。
1.“突然”如胡老师所说可以与副词组合,如“很突然”;“忽然”则不能这样组合。
2.“突然”经常可作状语,如“他突然来了。”这一点与"忽然"相同。但“忽然”一般 只作状语,不作别的成分。“突然”可以做定语,如“突然事件”,“忽然”就不行。“突然”还可以单独作谓语或充当谓语中心,如“事情很突然。”“忽然”就不能这样用。
因此,“忽然”一般只作状语,不能做别的成分,不能受副词修饰,所以是副词;“突然”能受副词修饰,能做状语、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所以是形容词。
发表于 2005-6-25 00: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解:

本人研究汉语是从词义角度来研究的,而不是语法关系。以下为本人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

本人在词典中找到的内容:

突:急速地向前或向外冲

突然地;出人意料地

突然
tūrán
[suddenly;unexpectedly;out of the blue;abruptly] 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忽然;猝然

突然袭击(军事用语。乘敌方不备发动快速进攻)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忽然
hūrán
[suddenly]∶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2)
迅速,突然:~而。~然。~地。~高~低。

由此看来,两词词义的区别在于其迅速程度上。而迅速程度的不同,就会造成事物发展的结果的不同。“突然”所表达的迅速程度要比“忽然”高,可以造成人的惊异,“很突然”可以使人造成的惊异程度更大。“忽然”虽然也是快速的,但还不足以造成人的惊异,所以“很忽然”是没有其使用价值的,自然汉语中也就没有这种使用方式。
发表于 2005-6-25 01: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看来:

:tongue:
mengqinghao敢于打破语法学界的“陈规”,从词义的角度来考察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看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不过:
忽然hūrán
[suddenly]∶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出乎意料地"“还不足以造成人的惊异么“?
“突然”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歌鉴赏
h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67/Class66/200409/2350.html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发表于 2005-6-25 0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说的就是:

还是我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中说的那句话:

不要把人对词义的加工过程也加入到原有的词义中去。用“忽然”来表达“突然”的心情的确很妙,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忽然”的本义和“突然”的不同。如果含义相同,我们自然也就不会觉得妙了!

再说一遍,我们的理解过程和信息的接收过程是两回事,他们是连贯的。先接收词所能表达的信息(此时词义只拥有原有的含义),然后在结合各种情况对信息进行“加工”(此时是理解过程,词义在此时才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我以前也说过别人研究结果:
亚里士多德已经说过了,在词这个层面上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是真实的。他根据自己的观点,创立了三段论。先有观点的正确,才会有推论的正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13:49 , Processed in 0.0662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