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85|回复: 24

全民学英语:当今社会最可笑的一道人文风景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4 21: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政策”该不该摒弃

京华时报
http://www.sina.com.cn 2003/12/16 10:17
  

 据报道,目前全国实行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般本科院校的通过率约为80%,地方院校为70%左右。很多院校为了提高通过率,将英语四级证书与学位证书挂钩,未通过四级考试的不能拿学位证书。

  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无论读的是何种专业,都要求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否则就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这是通行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一项学位授予政策。但应当指出的是,将学位证书与英语四级证书挂钩,只是各高校自行制定的一项“土政策”,这项政策明显违反国务院学位授予条例,侵害了无数大学生的正当权益。

  大学里的任何一门必修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大学英语也不例外。按道理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只要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即通过了大学英语的课程考试,取得了相应学分,英语这门课就不应该成为他们取得学位的障碍。

  将学位证书和英语四级证书挂钩,显然是为了增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约束力,促使学生在校期间提高英语水平。然而,良好的意图并不能证明这项政策本身的合理性。相反地,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学位证书关系到就业、晋升、考研等诸多方面,没能获得学位证书的学生将来会处处受到限制,因而,学校以没能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为由拒绝授予学位,实际上构成了对学生正当权益的侵害。

  实际上,1980年由国务院颁布的,也是中国至今惟一一部学位条例中并没有“大学英语四级必须和学位证挂钩”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将学位证书与英语四级证书挂钩,只是各高校自行制定的一项“土政策”———只不过这种“土政策”长时间被绝大多数高校普遍奉行,并形成了惯例,才貌似一项有法可依、合乎情理的政策。

  一项违规政策实行了17年,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并不奇怪。长期以来,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校方推行的任何教育政策,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服从,而很少有人怀疑这些政策的合理性、合法性,更谈不上向高校管理制度提出挑战。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在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学生自己交钱上大学的今天,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服从者、被管理者。高校办学必须依法而行,任何政策的出台应当做到有法可依。类似“将学位证书与英语四级证书挂钩”这样的违反法律规章、侵害学生权益的“土政策”,理当早日废止。(晏扬)
发表于 2004-1-12 18: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考试“祸国殃民”?

新华网 (2003-10-29 08:57:53)
来源: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

---------------------------------------------------------------------------------------------------------
发言内容:炮轰大学英语考试制度:英语考试“祸国殃民”?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英语考试毒瘤”的文章成为各大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转贴这篇文章的南开大学哲学系教师朱鲁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义愤填膺地表示:“英语教学,特别是考试制度误国误民,我深恶痛绝。”
  朱鲁子在他转贴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人学习英语已经背离了学习的初衷,是为学习而学习。与此同时,由于英语学习的升温,一些人开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设置层层英语考试的障碍。文章指出:“现在英语考试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利益集团的赚钱工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其害,浪费大量的时间,荒废正常的学业,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使国家每年数以百亿的巨大财富打水漂,真是祸国殃民。”

  英语教育引发的问题真是这么严重吗?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地位:至高无上?

  说到英语的地位,重庆某师范大学一位教师总结说:“‘英语不好,就不是好的人才’似乎是一个公认的结论!” 按照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当技术员、工程师、教师?甚至做内勤,无论专业能力,也无论对提高工作业绩的帮助有多大,只要晋职、评职称如此之类,如果英语不好,一切都只能是空谈。

  这位老师在中国现代汉语学界造诣颇深,他的学术论著常常让世人惊讶,但是英语成了他晋升教授的拦路虎。

  记者调查发现,“英语”和“人才”早已在不自觉中被划上等号。由于学生拿学位必须要过英语四级考试,因而无形中,英语在大学教育中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英语成了大学生最努力学习的科目。相反的,专业课程被忽视了。

  在本报记者的调查中,众多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的英语学习时间和所有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平分秋色。这是个可怕的比例,一个大学生有多少专业课要学啊!

  把英语推到至高无上地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惟英语论。对于考研者来说,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在不断地水涨船高。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往往成为录取的焦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年很多英语系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凭借英语专业的优势考上研究生的人愈来愈多。

  针对英语教育出现的这些问题,有人指出:“由于英语考试,浪费大量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使中国现在的大学教学质量与日俱下,已经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还有人指出:“由于英语地位的重要,中国人疯狂学习英语的结果是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已经超过美国。当然,我们的应用并不多。”从目前统计来看,由于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词汇众多,极容易忘记,因而有教育人士指出,学好英语是没有止境的,为考试而学习是没有意义的,英语只能作为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

  成本:劳民伤财?

  “英语考试已经形成一个年达几百亿的产业,可以与三峡工程?头尾17年,静态投资900.9亿元人民币?考虑其间物价上涨会增加部分投资,另外资金来源中有一部分负债会发生一些利息费用,到竣工之时,累计总投资约2039亿元人民币,每年平均100亿左右?相抗衡,这是一个巨无霸的工程。”近日,一位网友发布了这样的评论。

  网友的评论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人在英语学习上的消费是惊人的。

  王化,英语专业8级水平,现为重庆某大酒店文秘。说到从小到大,在英语学习上的花费,她用了“不好计算”来回答。

  在她家里,记者看到她大学4年所购买的辅导书籍和资料。一个整墙的书厨,英语书籍和辅导类材料占了1/3。她的每一本书籍的费用都不匪,少的10来元,多的数百元。王化告诉记者,仅现在还保持的书刊资料的定价就有20000元多了。更不要说她前后所上的各种辅导班。她说她上的一个最便宜的辅导班一个月的收费也是1200元,她考试8级时上了两个辅导班,总共花费超过10000元。

  王化的母亲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一辈子的积蓄都花在了王化的英语过级上了。记者看到这个国家公务员的家里,居然没什么像样的家电和家具。

  据相关统计显示,英语教育市场的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年产值。在英语教育市场中,收入最稳定的是各类考试的主办者。以职称英语考试为例,每年的报名考试费、教材、参考书等加起来按200元算,400多万报考者,费用就可达数十亿。托福、GRE、GMAT、雅思等国外机构主办的考试,费用更不用说。就拿托福来说,光是考试费就是800元,如果有10万人报考,其收入也达到8000万元。

  另一项不完全的统计是,中国外语培训教育机构,目前超过3000家,平均收费标准是每人每小时20元至30元。与此同时,数以万计各类英语教材、参考书,如果平均按10元/万册算,每年可达100亿。

  “所有与英语学习有关的费用每年可达100亿,如果这些钱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按每人5000元算,可资助200万个大学生;如果用于小学教育扶贫,按每人1000元算,可以资助1000万小学生;如果用于建设希望小学,按每所100万算,可以新建小学1万所;如果用于西部扶贫或者是下岗职工的困难补助,可以……”有人在为英语培训所耗费的财力算着这样一笔账。

  毒害:谋杀人才?

  “现行的英语教育和考试制度,不仅是劳民伤财的问题,关键是谋杀了中国的人才。”本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声音。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个人如果在30岁时还没有发表科学见解,那么他一辈子就难以在科学界有所作为了”。有人用反推法算出,只有在大学阶段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这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学家的最佳年龄。而中国大学生4年大学的黄金时间,就是在学英语,由此错过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最佳时机。更有甚者针对这个问题,把中国为什么一直与诺贝尔奖无缘怪罪到了英语学习上,因为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上浪费了光阴。

  不仅如此,面对记者的采访,有人士还担忧,由于中国人对英语的重视和对英语学习的疯狂,对于防止人才外流也构成威胁。有人说,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在长期学习英语过程中,对西文文化甚为崇拜,本来希望这些优秀人才毕业后来改变我们一些落后的现状,但他们却选择了出国。“现在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多少爱国精神,这与长期学习英语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位网友在论坛发贴指出: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也最有效率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彻底放弃自己的母语。英语的威力可见一斑。
发表于 2004-1-13 14: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之痛

送交者: 花生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2003年2月02日20:38:10

--------------------------------------------------------------------------------------------------------

??
  学英语:新世纪第一场全民运动

  自19世纪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无数的中国人为着抵御西方列强的理想,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学习西方语言的浪潮。

  峰回路转,时光流逝,转眼间已经过去了150年,过去西方国家只要在海岸上架起一尊大炮就可以征服的中国获得了独立,实行了对外开放,学习西方语言的浪潮更是空前。

  英语是中国人最早学习的西方语言,同时也是中国学习人数最多的西方语言,它和开始的大不列颠帝国以及后来的美利坚帝国一样,都被套上了一个眩目的光环。

  ——也许世间再也找不到如此壮观的场景了: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这门和自己文化上毫不相干的语言疯狂,让人提前感到了地球村的早日来临。

  看吧——

  在人人敬仰的首都北京,从前只有一些知识“精英”们为走向世界考托、考G、考雅思而奋战,而现在全民学英语的浪潮正劈头盖脸地打来:北京“的哥”不但大学英语,而且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汉字标音法”,“北京饭店”标成了“北京猴跳楼”;小区里管理自行车的老头也时时念叨几句表示欢迎的英语,时刻准备着为“老外”服务;一些旅游景点的小贩更是走到了时代的前列,他们很早就能够朝着好几种外语向各国游客兜售货物,还时不时用外语骂上几句,令人羡慕不已。

  各式各样的双语幼儿园、培训班也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学英语要从娃娃抓起”的成了我国执行得最好的“从娃娃抓起”的口号,而在刚刚举办的剑桥少儿英语全国统一考试中,仅北京市就由2.2万名儿童参加。而许多小学生却陷进了英语为首的各种各样考级证的漩涡。

  在成都府南河畔,17年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每天都拿着书大声朗诵英语,被当地媒体发现,成了“活到老,学英语到老”的典范。

  在古都南京,年近六旬的爷爷学生叶显峰成天抱着英语课奔走进了自己执教几十年的校园,当起了编外学生,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学英语,成了南京市学英语的楷模,激励着南京爱学英语的每一个人。

  在浙江温州,八旬的老太太参加英语比赛杀入决赛圈,并获得了第三名,让很多不爱学英语的人羞愧得无地自容。

  无锡市为了向海内外宾客展示市民良好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政府牵头发起了主题为“英语学习进万家,树立无锡新形象”的活动。

  而在广西阳朔的西街,却有一个中国最大的外语角,这里的本地人都尽量不说汉语,只用英语进行交流,成了中国唯一不使用中国语言的“世外桃源”。

  英语学习的深入人心,其知名度甚至远远超过了五四运动时千百万人为之奔走呼吁的“民主”和“科学”。在贵州山区一个还没有用上电灯的小村木屋墙壁上,都贴上了北京新东方的招生广告,上面印的“要出国,不要慌,北京有个新东方”的字样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

  现今,中国人晋职、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等等,都要求考英语。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学习英语,中央电视台有一个频道专门用英语播音;有人提出用英语教授专业课,甚至连中医学、中药学、古汉语、二十四史,都不能幸免。为了尽量养成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有人提议国人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能不用汉语的尽量不用汉语。

  如果魏源活到今天,他一定会惊诧于中国今天的变化,但他一定疑惑: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不绝于耳喧嚣声中,不知还有几人能够记起他最初鼓励学习英语的初衷。

  英语考级的破冰之举

  “英语四级考试与学士学位证脱钩了。”这条消息从复旦大学——中国最著名的城市上海的一所久负盛名的大学传来,并随着现代传媒的传播速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这更像平静的湖泊里扔进了一块石头,刹那间激起阵阵波澜。

  中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从1986年开始的,后来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几个学校外,许多学校直接把四级的通过与否和大学生的学位证书挂钩,令四级考试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威性。

  因此,在通往四级的道路上,洒满了学子的愤懑和无奈——“可恨的四级,不知浪费了我多少宝贵的大学时光,专业课为此大多荒废!”“大家都恨四级,可大家又都拿四级没办法! ”“四级是个法西斯!他霸占了诸多优秀儿女磨练自我的四年宝贵时光,弄得中国的大学像一堆外语学校……”

  但是,学校鼓励学生学好英语的这一“好心”不仅没有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反而一直遭到学生的诟病。

  在新浪网的新闻主页上,只要您输入“英语四级”、“大学英语”或者“复旦大学”等短语,再轻轻点击“搜索”按钮,就会一下子出来十余篇相同内容的复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与学位证脱钩的消息。在评论中,学子们欢呼雀跃:“我喜欢英语,但我痛恨四级考试!”同时也充满了理性的反思:“中国的学生浪费了太多时间在英语学习上。有必要吗?”

  “其实,四级考试一直遭国人漫骂,但为什么它越来越红透全中国?而且,一伙“专家”撰文写书:这是世界上、宇宙间最大的考试!美国的Toefl,Gre,英国的Ielts等等敢与我四级相比??见鬼吧!!关键在于:它给相关部门带来多大的、“合法”的利润啊!!! ”

  本来,学位证书与英语四级证书挂钩的措施意在给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但很多有名的老教授却不领情,他们不断地埋怨这些人为的外语关卡埋没了人才。

  10月16日的《南方都市报》还发表评论称:“(复旦大学)英语四级与学位脱钩是一种拨乱反正”。“复旦将英语四级与学位证书授予脱钩,实质上是对英语级别考试真正本质与职能进行的一次清晰化处理。英语四、六级考试,本属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的技能检测,而不是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目前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均安排有英语课,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就应该授予其学士学位。”

  有关人士指出,复旦大学的这一行为无疑是一个破冰之举。该校实行学位证书与英语四级证书脱钩的政策披露后,立即在北京高校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陈桂明透露,学校已决定国家英语四级证书与学位证书脱钩,建立自己的英语考评制度。北师大、北方交大、北工大等均明确表示,学校正在研究改革方案,英语四级证书有望与学位证书脱钩。

  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外语部主任杨治中教授10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种将学位证书直接和英语四级证书直接挂钩的做法非常不合理,必须加以改革。

  在网络上,复旦大学的这一政策使许多大学生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的快感。

  有人认为,这让众多的大学生们能够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自己大学时期的学习和研究,使我们的大学不再充任人们所形容的“英语培训学校”的角色,回归到大学原来的位置。

  没学位是心中永远的痛

  就职于某外企的一飞先生风度翩翩,英语说得极其流利,一般情况下,老板和境外企业的许多商务谈判,总少不了他。

  大学时代,他在英语方面没少下功夫,可从初中开始,他的英语基础一直比较差,一直没有赶上来。

  虽然他各科成绩名列前茅,但在大学时代的最后一次英语四级考试,硬是以58.5分的成绩让学位证从指间滑落。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在工作后,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发奋学习,硬是将自己蹩脚的英语学得行云流水一般顺畅。

  随后,他跳槽到外企。从笔试到面试,一路杀下来,保存了自己,让对手望而却步,成功地谋到了职位。后来有频频晋升,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经常全球各地飞来飞去。

  他毕业的冲关失败使他成了全班唯一没有过四级的学生。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他那些过了四级的同学大多进了国企或者一些内贸单位,根本没有机会使用英语,最后几乎还给了老师。

  得知复旦大学学位证书与英语四级脱钩的消息以后,他开玩笑式地说:“现在能给我补个学位证给些慰藉也好。”

  学位何时与英语挂钩的

  学位证书本来是不和英语四级证书挂钩的。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徐宝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始于1986年,当时提出该项考试和大学英语不挂钩,国家学位条例也从未把学位与英语四级挂钩列入规定。

  记者在网上找到了1980年国务院颁布的也是至今唯一一部学位条例以及它的暂行实施办法。

  在1980年第五届全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有关学士学位的第四条是这样规定的:“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 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众所周知的那个年代俄语是我们必学的第一外语。但《条例》并没有规定学生必须要通过什么外语测试才能获取学位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的第三条中对学士学位这样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

  与硕士学位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和博士必须掌握两门外语的明确规定相比,《实施办法》并没有规定大学生必须过英语四级才能取得学士学位。而《实施办法》颁布后,全国人大也没有通过新的学位条例,国务院也没有出台新的补充办法。

  从1986年以后,许多学校不约而同地选择学位证书和英语过级考试挂钩的办法,先是三级,后是四级,其用意可以用上海一高校教务处负责人的话来概括:“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增强约束力,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就这样,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就可以在“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英语水平”的旗号下工然地违反国家学位条例的规定,把很多处英语外品学兼优的学生镇压在他们手中的“雷峰塔”下。
  而这一行为,直到现在,一共延续了整整十六年!

  英语热背后的汉语之冷

  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就是说,汉语和其他五种语言一样,在联合国的讲坛上拥有同等的地位。

  在韩国釜山,采访世界杯的中国记者操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伦敦英语,可是韩国人却不买帐,还是说了汉语,这些记者才填饱了肚子。众所周知,韩国在美国的保护下过了整整50年,而釜山就是美军的基地。

  有关人士指出,只要学到2000个汉字,就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语世界里,掌握不了20000个字别想读报,掌握不了30000各自别想把周刊读懂,而大学毕业十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要掌握80000自以上,否则别想顺利工作。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英语的新词不断涌现,层出不穷,而汉语则无需增加新字。

  虽然汉语在国际上拥有合法的地位,虽然韩国人喜欢学习的是汉语而不是英语,虽然汉语比英语简单易学,但现实中的汉语却缩做一团向隅而泣,而英语正迅速地热遍大江南北,甚至有人提出让英语来取代汉语的地位。

  当代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学生),对汉语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冷漠,而这种冷 漠又源于在现今找到一个“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学好两项技能,那便是英语和计算机。一位大学教授在讲授现代文学课的时候,遭遇到一位女生的质问:“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她的质问让这位教授无言以对。

  一个中国人晋职、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英语。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汉语差一点没关系,但英语不达所谓“国家线”,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许多时候,英语几乎成了决定中国人命运的唯一杠杆。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考过了英语晋升了职称的人,中文写作却不及格,我们常会看到逻辑不清的文件、报告、通知、信件、说明书,常看到语病百出、词不达意的广告、新闻、书刊。

  有的大城市规定,今后要让全体公务员都得通过英语考核。这意味着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街道办事处供职,英语考不过去,那职位是不是你的,就有点悬了。还有的大城市在“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下,将公厕的汉字招牌拿下,只留下 “Toilet”(公厕)。难道想让不懂英文的国人找不到公厕或是只能用鼻子去找吗?好像还没看到有哪个非英语国家如此这般地为推广英文而冷落本国文字。

  今天,汉语使用的粗鄙化和芜杂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人文学者为此痛心疾首,他们中不少人在为提高我们本民族语言的纯度而大声疾呼,而写作的“母语化”问题则竟然成了90年代文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

  武汉大学教授朱湘在一次讲演中不无感慨地说:“汉语现在已经明显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甚至说得不中听点是奴隶的语言。”

  大学教授痛陈英语关卡

  不可否认,英语今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你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不管你的学习如何,你得把90%的时间都放到英语学习上,取得大学英语的四级证书后,你才能获得学位证。

  如果你想要考研究生,那你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英语学习上,否则你的专业课再好,你的“恩师”也只能隔着一层藩篱对你表示遗憾。

  因此,一些大学英语系讲师、副教授在没读一天中文的情况下,走终南捷径,利用几本文学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他们都即考即中,甚至个别人中文专业课程只有五十几分,但凭“强大”的英语专业优势一样鹤立鸡群,真让那些在专业领域兀兀穷年者,羡慕、嫉妒。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你从事什么专业,即便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皆需要应试英语;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的、做内贸的,人们的任职和晋职都要先考英语,还要同工资和各种待遇挂上钩。

  外语关卡,实际上是英语关卡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陈丹青教授曾经撰文,痛陈人文艺术教育设“外语关卡”之弊端,指出“当今艺术教育的诸多顽疾,罄竹难书。”

  陈教授痛心疾首地说:“百年来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倘若活在今天,正当就学年龄,将会怎样挣扎?———天生下我们的徐悲鸿林风眠,必须呈交超过所谓四级或六级外语考试分数,才能在中国境内报考油画专业———且慢,连潘天寿、傅抱石、梅兰芳、于是之、刘诗昆、侯宝林、常香玉、李连杰之流要是在今天想要求师收徒,好!管你是画国画唱京戏演话剧弹钢琴,还是说相声敲大鼓翻筋斗,统统必须考外语!他们的朝气、性情、才华与想象力,是在就学期间不断填满各种学时学分,预备日后的‘考研’、‘考博’,否则不可能以本科学历换饭吃。”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一位博士生所说,为进入硕士、博士学业的人员,结合相关专业设定一个合理的外语测度,是完全必要的,但把外语几乎作为录取的惟一要求则是荒唐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英语的门槛放低一点、实用一点,让考生多一些精力关注专业领域;同时也给导师多一点选择的空间呢?”武汉大学的一位教授如是说。

  等待汉语的最后一课?

  几年以前,在美国教书多年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

  和德里达相反,在国际场合讲汉语的巩俐却成了某些人炮轰的靶子。

  前不久,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担任轮值主席的巩俐被炒得沸沸扬扬,盛传她不懂英语。许多国内媒体在报道的时候,深为巩俐不懂英语的事而感到羞耻,似乎她不懂英语就成了人世间最大的过错,因而要将他全面否定,一棍子打死。

  后来北京的《精品购物指南》记者采访了巩俐,证明她不仅懂英语,而且还能说得很流利,只是在国际电影节上坚持说汉语而已。

  巩俐之所以受到批判,而批判她的却是自己的同胞,并且是那些自诩为中国精英的人。原因只有一个,大凡中国的国际代表团,只要一走出国门,连翻译都不需要,就是滔滔不绝的英语,有些人已经习以为常了,而对巩俐在国际场合说汉语表示不理解,感到很难为情。

  正像武汉大学教授朱湘说的那样,有的人认为“汉语现在已经明显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甚至说得不中听点是奴隶的语言”,所以,谁在国际场合上一开口说汉语,就被视为落后、封闭,就是“不识时务”;而一说英语,就是进步、开放,就是“与国际接轨”。

  几年以前,在中国的奥申陈述这种最需要民族语言支持的讲坛上,除了袁伟民之外,中国代表团的其他领导没一个人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

  早在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 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

  这不仅又让人想起了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体验一种语言命运的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那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

  有识之士指出: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别人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为此,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交流工具——语言。但是,中国不需要狂热地吹捧某一外国的语言。学习外语,我们要抱着务实的态度,要学以致用,更不能以抛弃和践踏本国语言为代价。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尊严,你连自己的母语都不重视,就别想谁能尊敬你。”一位大学教授如是说。

  时下,在国内的都市里,英语越来越受重视。从幼儿园的娃娃到各行各业的上班族,不花大力气去考英语,快要寸步难行了。有的人又在宣称:“为了养成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我们不仅要提倡用英语教学,而且还鼓励人们尽量用英语交流……”

  记者疑惑,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发表于 2004-1-13 22: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位跟英语四级挂钩的确没有道理。而且所谓考级也是形式主义,有一个等级证书不一定就会说英语。我怀疑一股劲儿鼓吹必须考级的人士就是靠考级赚钱的。不过学理工的大学毕业生不会看外文资料也说不过去。可以采用不同专业使用不同的专业英语教材,其实一个学期的培训也就可以达到借助词典阅读专业英语书的能力,关键是教材和教学方法问题。
发表于 2004-2-3 03: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巨大毒瘤

文章来源:凤凰网

英语和汉语之比较

从表述事物的清晰度上恐怕汉语要高那麽一点点。老外在交谈的时候,肢体语言相当丰富,而华人的肢体语言相对来说就要匮乏得多。何故?

因为英语自身的特点,所以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的产生,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箭”麽,会“计算”的“机”麽!所以英语词汇越来越多。(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

重要提示:英语只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工具。掌握一两千个单词、一些常用的语法、一些英语对话、学会查字典,再利用计算机的翻译软件,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乐地掌握英语这个重要的学习工具,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科研服务。

为什麽要说英语已经成为毒瘤

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的、做内贸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晋职、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只有两个字:“没门”。

由於无知的“共识”,英语在大学中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4级、6级、研究生英语考试、托福、GRE、雅思这些个英语考试左右着学子们的命运。因为学习英语将其他课程(包括专业课)放置一边的学生多不胜数。再加之没有外部语言环境,我们的大学生为了达到这些专业水平(和外国人的普通交流大概不需要4级水平吧)将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既无质量又无效率的大学生活就是如此渡过的。 研究生培养,博士生培养也是唯英语论。大学英语系讲师、副教授在没读一天中文的情况下,利用几本文学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他们都即考即中,甚至个别人中文专业课程只有五十几分,但凭“强大”的英语专业优势一样鹤立鸡群,真让那些在专业领域兀兀穷年者,羡慕、气愤、伤心、无奈。哈哈,真可悲啊。 现有教育制度的落后(这里涉及问题较多,我只选英语问题讲) 大家都知道,美国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很差,为什麽出了那麽多诺贝尔奖获得者?

而中国政通人和,从上到下无不重视教育,加上中国人勤奋聪明,为什麽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只有在大学阶段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於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於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这些脱颖而出的人才再经过几年专门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学家的最佳年龄。而中国大学四年黄金时间,就是在学“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笑掉牙”的哑巴英语。

而且影响到以后国家民族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是通过学习好他们的语言就能得来的。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米国fbi怀疑华裔科学家泄漏技术的事件不就证明了他们对自己的现有技术严格保密到了极端的地步。

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最多只能算个非常不错的徒弟。记住:师傅总会留下自己的看家本领。

每年数百亿的国家巨大财富打水漂

据统计,英语教育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产业。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相当於中国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年产值。

这些财富极其稳定流向各类考试的主办者,他们个个富的冒油,是权利变金钱的典型代表。另外一部分流入某些“精英”(很多都有留学经历)手中,而这些精英是否将这些财富留在国内进行投资,恐怕只有天知道。还有一部分流入外国人的钱包。受英语热影响的形形色色的出版商也大赚了一笔。

如果这些钱其中一部分应用到其他更为有用的地方…………

英语严重的摧残着我国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及爱国热情

原来小学生主门只读语文和数学,现在变成英语第一,这样下去汉语会慢慢成为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甚至说得不中听点是奴隶的语言。大家不要在一块巨大而时髦的“与国际接轨”的招牌下,对於许多其实极为关切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失去了应有的警觉而习惯於麻木。记得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最后一堂课》,这篇课文讲道: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也是有效率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彻底放弃自己的母语。

中国高中分文科和理科,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有些人偏重记忆,有些人偏重思维,他们都是人才,偏重思维的人一般记忆的水平较差,而发明创造的他的强项。如果这些偏重思维,聪明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还学不好,这对他们的自信心是多麽大的打击啊,这对国家又是多麽大的损失啊!

看看大学生出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学名单: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浙江大学,5.复旦大学,6.南开大学,7.南京大学,8.上海交通大学,9.华中科技大学,10.天津大学。这些优秀的学生在长期学习英语过程中,形成一种向往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本来希望这些优秀人才毕业后来改变我们一些落后的现状,但他们为了自己,选择了逃避,虽然有些人会说,他们是去学习先进的技术,但有一个问题希望你们回答,如果我们国家还很落后、贫穷,他们中间有几个会回来啊,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多少爱国精神,这与长期学习英语也有很大的关系。

更严重的这样学习英语还会形成一个可怕的怪圈,中国自己培养的人才与外国培养的人才差距大,人们就会引进更多的外国人才,由於羡慕就越显英语重要,自然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学英语,这样中国自己培养的人才水平就更低,怪圈的结果是:中国与外国的人才培养差距越拉越大。

几点建议(仅仅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有时之士能提出更现实更有价值的建议)

1、凭心而论,教育部在大学扩招,高考计算机招生等方面做了一些成绩,但由於考试英语毒害太深,因此希望各位人大、政协代表,提个议案,对教育部关於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英语考试提出质疑。
2、成立国家外语翻译研究院,主要从事国际着名杂志及书刊的及时翻译工作,以跟踪世界最新的科技前沿。中国需要精确的"翻译",而不是像现在,几亿人在读英语,但真要找几本外文翻译书籍,找什麽,没什麽。
3、各省建设一个外国语学院,业有专攻,另外加入WTO,不仅仅需要英语人才。
4、以计算机考级为蓝本,制定国家英语一级考试,二级专业英语考试,严格控制词汇量。
5、理工科学生英语过级,更值得商榷。

附录: 两条新闻:

(1)中国教育部官员透露,中学将推广英语考级制。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组组长张连仲教授近日在南京透露,中国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学建立英语考级制度,目前新的英语教材和英语考试等级标准己在酝酿中,今年暑假针对教师的培训也己启动。此次设立的英语等级标准最高为9级,要求掌握5000个英语词汇,是现在高中毕业生词汇标准的2倍多。它要求高中毕业生能熟练地用英语获得和处理信息,并用英语进行较复杂的思维和交流。椐悉,中国高中生在毕业时英语要求达到7级,高考要求达到8级,掌握3500个词汇。《新华日报》

(2)保护国语,法国政府封杀“E-mail”。法国人对母语的热爱,对英语的鄙视是众所周知的,日前,法国文化部刚刚宣布一项禁令,为了阻止英语的入侵,禁止国人使用电子邮件的英文单词“E-mail”而必须使用法语版的“Courriel”。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巴黎懂英语者大有人在,如果有人同他们用英语交流,他们大多不理不睬。只有在机场接待处或在象欧洲迪斯尼乐园等国际友人众多的公共场所,英语才派上用场。这倒不是法国人高傲,而是他们已把使用法语提高到民族形象和尊严的高度。《海峡都市报》 (佚名)

最后, 一点希望: (chinesenewsnet.com)

现在中国教育问题很多,改革阻力很大,必须要有强大的社会舆论,才能推动这项改革的进行。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在你的支持下成为这场改革的导火索,为国家尽一点义务。也希望在你的支持下,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发表于 2004-2-14 19: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提英语泪涟涟
滴满大海流不干
我真是从心里往外把阎罗怨
你为什么不让我投胎英格兰?
发表于 2004-4-11 23: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民学英语:当今社会最可笑的一道人文风景线

-------------------------------------------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核算成本。全民学英语作为几十年来经久不息的热潮,究竟收到了多大的社会效益,似乎还从没有人细细算过这笔糊涂账。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谢克昌质疑全国的英语教育投入过高,导致智力、财力、人力极大浪费的议案引起关注,当然就是在情在理的事情了。

  有人讲:“全民学不学英语,是按照‘市场’的自我调节来实现的”。我看这话是谬论!市场调节的前提是双方自愿,可现在的情况是强制性的干涉太多太多。小学、中学、大学里对学英语是怎么安排的,本人不好插嘴。就以我参加自学考试的经历来讲,每回想起这些事心里便窝火!本来自学考试,就是针对校外的成人而言的。但35岁以下的人,必须考英语。35岁以上的人,可以申请免考但必须加考三门选修课。纵然使出吃奶的力量把这三门课全考过去了,还是不给发本科的学位证书。不错,英语是重要,但重要到让人感觉遭受了歧视的地步是不是合适呢?!

  儿时读《庄子·列御寇》里说:“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我的工作本来与英语八杆子打不着,参加自考只是为了掌握些相关的知识,不是为了学什么“屠龙之技”。现在单单为个考试却也得花费“千金”之资,花费“三年”时光,犯得上吗?可见这种不顾实际需要的强制要求、硬性规定实在荒唐得可以!

  好在自学考试能用三门其他课程替代英语,如果申报中高级职称,你又能用什么来替代英语呢?――不要着急,即使你连A、B、C都不会念,也完全可以考试及格。

  前年市里举行职称英语考试,我交了180元钱领回一堆教材、光碟、大纲的资料。两三个月,能学个什么样子呢?考试当然通不过了。后来有人打电话叫我补考,说是再交260还是360记不真了,反正肯定能通过。我主动放弃了没有再交钱,可补考的人全部是皆大欢喜。他们笑话我错过了机会,我也劝他们别高兴的太早。因为,这个考试合格证只能在三年里管用。三年之内如果没有指标评定不了职称,三年之后这英语还得再考。真真是给那些主管部门提供了一条源源不断的创收渠道!有报道说,英语教育已经成为市场一大产业,年产值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相当于一个较发达的中等城市的年产值。――此言应该不虚!
  康德说:人类最可宝贵的,一是天上灿烂的星空,二是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令。瞧瞧:成千上万的人一同在进行假学习、假考试,一起在进行集体性的学术造假。不知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是机制走偏了,还是人心沦落了。――职称英语考试,成了当今社会最可笑的一道人文风景线!

  我们不妨瞧瞧老外们是怎样学外语的。“日本是最会模仿的民族,但它的国民英语远不如上海,因为他们仅模仿创造。日本有一批专职翻译,迅速翻译国际间最新发明,使翻译成为产业,具有规模效益,成为廉价的近似公共的产品,让更多的国民省下精通英语能力的时间,去创造去想象。美国人十大缺点之一:不学外语。他们更愿意把其他民族花费在学外语上的时间花费在创新或干实事上。”(李大伟《全民动员学英语?》杂文选刊2003.10)可见老外们深深懂得:在学外语的问题上,投入过重会制约一个民族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我学英语,是三上三下半途而废。那么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有多少人也象我一样,用宝贵的精力去重复地做着一件低水平的事情呢?我在放弃学英语之后潜心于写作,成果很能自慰于心。2003年里发表的作品共有60篇,转载我文章的媒体达30多家。我的这些成绩,当然是我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只是不知这些成就,为何不能用来申报职称,而一定要去考什么英语?――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不务实而偏爱务虚更可笑的吗?!

   谢克昌委员说:“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现行英语教育效果与其投入是不相称的,它对科技、社科人文等其他教育体系,尤其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等众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这个“凸显”不仅“凸显”出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凸显”出学术造假,“凸显”出道德滑坡,“凸显”出社会呈现出某种畸形发展的状态!

  比照一下老外们是怎样学外语的情况,我们目前的机制是不是有点走偏了呢?
发表于 2005-2-1 21: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死的英语

来源: http://sdfxyw.wh.sdu.edu.cn/article.php/156
2004-04-16     
  
  
    一参加职称考试的副教授学习英语,他不会音标,于是人们在他的单词本上发现了一系列的“死亡事件”:


首先是––“爸死”(bus)
          “妈死”(Mars)
然后是––“哥死”(girls)
          “妹死”(miss)
原因有––“噎死”(yes)
          “气死”(cheese)
          “饿死”(earth)
到最后––“我死”(worse)
          “死光”(school)!
发表于 2005-2-2 23: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还有:
goose-姑死
marches-妈去死
goes-狗死
mouse-猫死
Qin does-全都死!!
发表于 2005-2-3 14: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俩真是的,新年快到啦,过年后再“死”('S')吧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4 22:15 , Processed in 0.1017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