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荃 发表于 2005-7-28 01:09:54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辅导材料 (四)

词汇、语法、标点规范部分及其他

1、词汇规范化的标准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即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减少用词上的分歧与混乱,使普通话词汇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词汇规范化遵循的主要原则有:①必要性;②普遍性;③明确性。普通话词汇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方言词的规范;②外来词的规范;③古语词的规范;④新生词的规范等。

2、普通话以北方话词汇为主要来源,也不排斥从非基础方言中吸收词汇。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主要原则有:①吸收具有普遍性、必要性、明确性的方言词,如“蚜虫、腻虫、蚁虫、蜜虫、油虫、旱虫”,应取“蚜虫”。②吸收标志着方言区特有事物(即普通话里没有词可以表达)的方言词,如东北的“ ”、西北的“牦牛”等。③吸收具有特殊意义、特殊表现力或普通话词不及方言词(即普通话没有而方言有的特殊意义或普通话词不及方言词生动形象),如“名堂”、“窝囊废”、“编派”、“揩油”等。④在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中,为增强表现力,允许适当运用一些特殊的方言词语;但不能滥用,不需要使用的方言词就不使用。

3、吸收外来词对丰富本民族语言词汇有积极作用,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要滥用外来词。用汉语固有语词表达意思比用外来词更准确、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如用“连衣裙”,不用“布拉吉”。②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音译外来词采用通用式,淘汰其他形式,如用“巧克力”,不用“朱古力、巧古力、巧格力、朱古律”等。③提倡多用意译方式,便于人们理解和使用,如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但在翻译人名、地名、国名或特有的外来事物时,应采用音译方式;吸收音译词,应以使用方便为原则。对外来词的规范问题,既要持慎重态度,又要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分析。

4、古语词的吸收和使用,是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途径之一。古语词的规范,是指吸收并使用那些富有独特表现力或适应特殊场合交际需要的古语词,如“哀悼”、“诞辰”、“承蒙”、“拜访”、“阁下”等;反对滥用生僻、晦涩、丧失了生命力的古语词,如“葳蕤”(枝叶繁茂)等。

5、新词的产生和使用,是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需要,新生词的规范也要注意表达的明确性、使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反对滥造一些意义含混、生涩、表达不明确甚至产生歧义的“生造词”或简称,如“喜嗜”、“人革”(人造皮革)、“女皮”(女式皮鞋)等。

6、普通话语法规范化的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划”。这个标准包含四层意思:①典范,即可供学习仿效的标准,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影响较大的现代白话文经典著作;②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③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④著作,是指普通话的书面语形式。

7、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用来表示停顿、证据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准确表达文意、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对推动语言规范化,都有积极的意义。

8、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按照其不同的作用,又可以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的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9、出版物要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和科技领域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强度的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10、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日常使用的一般量词7人、21.3元、4.6万元、11个月、600幅、290亿美元等。

1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方面、三叶虫、八国联军、二0九师、五四运动、“八五”计划、十月革命、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十四届三中全会。

12、中国的干支纪年、夏历月日要求用汉字和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一.二八”事变、“九一三”事件、“五二0”声明、五一劳动节,均要使用汉字。

13、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中间不得用顿号;整数1-10,如果不具统计意义,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四条意见、五个百分点、读十遍。

14、数字用法规定,1998年不可简写为98年;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通常不能做单位,写成3百、4千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辅导材料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