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舟人 发表于 2005-8-17 17:33:00

当看到KMP的时候

汪惠迪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8月17日,言论版

      生活在网络时代,上网已成为生活之必需。莘莘学子做作业要上网,找资料要上网,写论文要上网,看新闻要上网,发电邮要上网,交朋友要上网,谈恋爱要上网,订戏票要上网,砍大山要上网,听音乐要上网,玩游戏要上网……上网!上网!!上网!!!终于堕入网中,成为网中人。

      网中人都戴着假面具,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去管谁,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个性张扬的突出表现便是语言“新鲜得直滴水儿”。渐渐地,一个言语社区在网上形成了。

      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泥表酱紫PMP”——你不要这样子拍马屁——的时候,我曾惊异于网络语言之酷;后来,我又在网上看到KMP,就很佩服将洋快餐——KFC(肯德基)、McDonald 's(麦当劳)、PizzaHut (必胜客)——三合一的“现代造词仓颉”。

      然而这种语言,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备受广大用户的争议。爱之者爱得发狂, 恨之者恨得入骨!爱它的自然是年轻人居多,他们天天应用,感觉真爽,只有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才能享受这份乐趣。恨它的大多是为人父母者,他们平时无暇上网,偶尔看到GG、JJ、DD、LL、NN(哥哥、姐姐、弟弟、姥姥、奶奶),不知道是什么东东。他们担心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学习和使用规范语言。

      其实,网络语言是蛮可爱的。它的长处是简捷、直观、通俗、幽默,这不正是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吗?网络词语有汉字型、数字型、字母型、符号型,常用谐音和缩略法构成。就字母型词语而言,在网下人们的语文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比如一个CEO(首席执行官),就带出了一批文武百官:CAO(首席行政官)、CBO(首席商务官)、CFO(首席财务官)、CIO(首席信息官)、 CMO(首席市场官)、CNO(首席谈判官)、COO(首席运营官)、CPO(首席程序官)、CQO(首席质量官)、CRO(首席分析官)、CSO(首席系统官)、CTO(首席技术官),等等。网上网下你追我赶,互别苗头。有人说这是语言中的乱象,有人说这是语言中的精彩。

      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语言是甲骨文诞生历史的复制”,这该是在讴歌网络语言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语言不过是一堆语言垃圾”,这无疑是想把它扫进垃圾箱了。究其实,网上虚拟空间是网下现实空间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来说,虚拟空间是不能离开现实空间独立存活的,它是为现实空间服务的。因此,网络语言是生活语言的一部分,是生活语言的放大。喻之为垃圾者可别忘了,垃圾之中还有宝呢,在大都市中有许多人是靠垃圾为生的。
   
       有位名作家说:“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烧伤度’。”这种说法未免太“抬举”网络语言了。老实说,网络语言一离开了网,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就不会活蹦鲜跳了。网络语言对主流语言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网络语言绝不像某些人所形容的那样“恐怖”。对网络语言,最好不要用现实世界里的规范尺子去衡量。如果非这么做不可,你一定会气得七窍冒烟,甚至晕倒。

      不能否认,网络语言已经从网上走到网下,走进了学生的作文。学生使用字母词和网言网语,教师怎么处理呢?笔者曾有机会就这个问题请教过新加坡的华文老师。他们给的答案是,应当允许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类词语,但是,如果带进作文,就跟他们讲,标准华语应该怎么说,让他们用规范的语言去改写。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可取的。至于华文课本,网络语言一时是进不去的,课本编者会严格把关的。

      规范性的语文工具书对网络词语的态度基本上是冷峻的。据说,刚问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网络词语一个不收。

      据报道,最近,上海举行了一个主题为“网络群体情况介绍及管理”的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呼吁“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如果在本地落实,传统媒体就要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看到KMP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