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老孙头斑竹、子祺、foglia_fu、杨玉帆网友及深涧聆鼓mm的回应
现在大学生现代汉语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真的很令人担忧,特别是电脑普及之后,我怀疑今后会写汉字的人都不会太多了,更谈不上什么书法艺术之类的了。中国的语文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花的时间是最多的,但为什么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呢?为什么越来越倒退而不是进步呢?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难道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省?
至于中国的英语教育,简直没办法评价!哑巴英语教学法至今还在继续!试问:在网上进行英语考试有什么好处?(网考)做那么多语法填那么多毫无用处的空有什么用处?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有多少人能开口用英语表达(不要谈“流利”这个词),为什么不能?!
一个大学生,不懂音乐,不懂艺术,不懂天文地理,(因为中学要跟高考指挥棒转,很少或根本没开设过这些课,不是课表上没有!),不懂哲学,不懂中国历史,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不懂人际交往,不懂情感表达,什么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统统都被浓缩在高考这根独木桥上了!
接下来的是大学扩招,什么垃圾稻草统统收进大学校园,而像韩寒那种有思想、有个性特点,阅读面广、文字表达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却被排除在中国高等学府的大门之外!
我从事的是高等教育, 但这些年来学生的学习状况真让人心灰意懒,正如我的同学所言,哪怕我们二十年不再看一页书不再写半个字,教了现在的这种“大学生”简直绰绰有余!
课堂上,面对麻木和痴呆,不知老孙头有何感想?
这是一言难尽的
也有些学生想多学一些汉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化历史基本知识,但无奈各种高级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国家等级、导游证、文秘考证……等等太多了。如果这些考试不应付过去,学生将来连饭都难以吃上。时间有限啊!不可否认,在教育领域里的形式主义,会给许多人投机取巧带来借口。新的“读书无用论”随着“文凭决定一切”而产生。所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以老实读书为耻,以投机取巧为荣,以钻研专业为耻,以投机钻营为荣的可怕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导致一部分学生在专业课上“麻木痴呆”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能够克服干扰,不急功近利,不附炎趋势,不投机钻营,在专业领域和通知领域苦苦求索,他们是当代学子的脊梁,也是将来的民族希望之所在。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6-4-214:16 最后编辑 ] 各个大学都开,有那么多专家吗?搞不好把专家都累坏了。
如果只在大学里读了,然后余生都不再触碰,有用吗?如果大学里没读上,但是自觉终身去读,能补回来吗?
太迷惑了。
TO:foglia_fu
“专家”多的是呢!不是许多高校都有中文系么?“在大学里读了,然后余生都不再触碰”-----大学不仅仅是个灌输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栽种思想”,培养思维的地方! 毕业后即使表面上看来“余生都不再触碰”在学校学的东西,但在高校这几年如果真的认认真真进过图书馆,思考过问题,对其终生还是有好处的。
如今的大学生书没读好,能力差,毕业找不到工作时,就会流行这么一句自以为很时髦的话:这四年,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
自学当然也是可以“补回来”来的,只是可能需要的时间会相对长一点,学习肯定缺乏系统性。不过,自学能力强的人也许会是个例外吧:cool:
正正规规在校“全职读书”都不好好把握的人,即使考得再多的这个证书那个证书,估计出校门还是会面对失业!
中国高校如果再不改变目前这种招生考试、校园管理及教与学的现状,今后“大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无能”的代名词! 不是有中文系的高校就有专家,也不是所有的专家就能把课讲得吸引学生。现代社会里诱惑太多,老师讲课难度随之增大:稍微无趣就会没有人听。
有时我觉得,如果我们能让大家明白为什么在一个需要许多证书的社会里我们还需要分出时间去了解艺术、天文、宗教学,那么问题会容易解决得多。因为大家都明白有需求的话,有条件的会更积极去学,没条件的会自觉创造条件去学,那不就结了么?
妹子站长的贴子很有见地
大学通识教育(有人也称其为“人文教育”)在今年初,更成为人们的最关注的问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读书》杂志第4期以26个版面的篇幅,以“大学人文教育专题”为栏目,刊登了四位作者的文章。在该刊《编辑手记》里写道:“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非止一日,且日趋严重,其原因有三:一是应试教育;二是不尊重教育规律,采用行政手段管教育;三是不尊重学术规律,采用管理物质生产者的方式管教师。”从教育管理角度看,也可谓是一语中的了。当然,学生自身素质整体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6-4-1211:28 最后编辑 ]
痛惋!
老孙头已去,站长专业上的知音难觅。。。。。。 不忍细看那些熟悉的文字,先生走得太早了。 可以说,至今,我还没有写一篇正正经经悼念孙先生的文章,心里老想着,可事情多,老静不下来。我觉得要写下在论坛与孙先生交往整整一年的点点滴滴,真的不知从何写起。
我知道,再想遇到一个像孙先生这样执著自己的专业又如此关心湘里论坛的学者,很难了。。。。。。
每次看到这个帖子,心很痛。。。。。。 我跑过千山万水,顶下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