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人教版小学语文参考书读“xie2”“shuai1”,但是这样读,不就不压韵了吗?
汉语读音就是麻烦,人为的自找麻烦!
由于古诗文所处的语音体系与现在不同,所以改字后使句子压韵的“叶韵法”,是不科学的,它不符合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像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如果让其压现代汉语的韵,“回”就得读hái音、“杯”就得读为bāi。像这样,要改的就太多了。可是,这虽然与现汉相符,却与古代汉语的读音不符了。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界,这类字一律读现汉用字读音了。
谢谢指导!还想请教
孙兰荃 于 2006-5-7 03:09 写道:由于古诗文所处的语音体系与现在不同,所以改字后使句子压韵的“叶韵法”,是不科学的,它不符合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像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
知道了!
只是这样一来,朗诵起古诗来,感觉好象少了好些韵味哦。
对了,“好象”和“好像”哪个是规范的?
“想象”和“想像”呢?
现在的小学课本也在乱用哦! 我也是没看明白:-( 饮:饮yin(214)水,指人喝水. 饮yin(51)水,指牲口喝水.
这个差别不是认为制造出来的
古时候,汉语也是有屈折变化的,王里先生认为是内部屈折,就是清浊声调变化,其他学者提出变去声是加—s尾,算不算内部屈折就不明白了,总之,上声“饮”是自动态,边去声是使动态。不是我们多事,故意要制造多音字来折磨人。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只是有些字古人制造了分别字,所以就分开了,有的字,自古到今都没有制造分别字,所以我们从字面上分不开,假如有人愿意造出区别字来当然好,就怕别人拿他比武则天……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