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校长批评中国高校盲目扩招
斯坦福校长:中国大学应先吸引优秀师资而非学生来源: 人民网(北京)2006-07-16 08:49:00
http://cimg2.163.com/cnews/2006/7/16/2006071616312138f1c.jpg
资料图片
本报上海7月15日电(记者原春琳)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今天说,扩招对最好的大学影响最大。中国大学未来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吸引优秀的师资,而不是优秀的学生。
他是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1998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大学在校学生达到此前4倍以上。有记者请这位著名大学的校长就此发表意见。
在亨尼斯校长看来,目前世界上有20多所顶尖级的大学。如果扩招,也要用20年的时间才能保证质量,维持原有的教学水准。即使是像斯坦福这样的学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兼顾人数增长与教学质量的关系。而美国所有的成功的大学规模都不大,尤其是私立学校。
“扩招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大学吸引高水平师资要用20到30年的时间。”亨尼斯校长说。多所世界著名大学校长都有一个相同的结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本科生。问题是学生数量的增加与教育质量的保证很难成正比。教育部的有关数据也显示,与1998年相比,在校大学生达到4倍以上,而教师人数还不到同期的两倍。
在大会上,亨尼斯还郑重提醒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校长们:创建公司不是大学的主业所在。
他说,历史上斯坦福有很多支持技术转让的事例,著名的思科公司、SUN、GOOGLE皆发源于此。但斯坦福自己从来没有一个校办的公司。亨尼斯解释说,那是因为大学没有最合格的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大学是培养创新的沃土。
亨尼斯以自己在大学和硅谷25年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在大学培植“创新”的土壤。在他看来,建立创新环境有三个内部因素。第一是选对人,第二是时刻生活在技术的前沿,第三是寻找划时代意义的技术。
选对人是最重要的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创新的生态环境。亨尼斯说,“对的人”有三类,第一类是理想家,他们能够很快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机遇,从一开始就比其他人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他们有新技术,新能力,愿意改变旧的办法,降低成本。
第二类是探索家。这类人通常是受到技术经验的驱动,能感受到技术的变革,创造新的机会。刚开始,这样的机会看起来并不明确,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幸运的。而实际上,是他们擅长在某个领域发掘并利用那些变革。
第三类是不受束缚的执行者。这些执行者愿意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尽管开始这些方法和途径看起来没有多大价值。在大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就是这个角色,他们有探索精神。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有哪些陷阱和阻碍。
--------------------
相关连接:
在京高校将稳定本科招生规模 2008年不再扩招
第3次就业高峰将临 大学毕业生须重塑就业观念
中国高等教育作出选择 高校将告别“扩招时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