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 发表于 2006-8-28 19:18:28

“鸡”解释为“妓”不过说了句真话

作者:黄海涛
来源:新华网 2006年08月18日

    10岁的小孩在翻看字典时无意中发现字典里对汉字“鸡”字的解释很“奇怪”,字典中对“鸡”字的解释一共有两个。第一个是“家禽”,第二个是“妓女的贬称”。其中,“妓女的贬称”下还有更详尽的表述。家长发现后心里有些不安,觉得让小孩继续使用这本字典不太妥当,准备没收它然后给孩子另换一本。(《深圳晚报》8月17日)

    对于“鸡”解释成“妓女的贬称”,孩子的家长感到不安,觉得孩子用这样的字典不妥当,很多网友也十分愤怒,觉得字典很低俗、下流,这样的解释不但是对鸡的严重侮辱,也是人类对动物的严重亵渎。其实,我倒觉得没必要这么“上纲上线”的,也没必要这样愤怒,将“鸡”解释为对“妓女的贬称”并没什么过错,不过是将隐蔽的社会事实以字典的形式“公告”罢了,不过是说了句人们不太愿意,有点忌讳的大实话罢了,我不明白,网友们何必这样感情用事,何至于如此大惊小怪呢?

    我承认字典是人编的,本身肯定是带有一些主观性,不过即使如此,也并不能说就是刻意要去“作秀”,倘若以此类推,那么,历史也是人记录的,但依然不失其客观性与公正性,历史不也记录了诸多的社会阴暗面么。字典的解释其实与历史一样,只是要忠实地记录社会发展,不可能因为下流或怎么样就故意将其抛弃,刻意将其抹杀,历史就是历史,它是无法抹杀的。将“鸡”解释为对“妓女的贬称”,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诠释,尽管属于非正常的文明现象,我们鄙视它,也改变不了它存在过的事实。字典的解释其实正是记录着我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文明与不文明,真、善、美与假、丑、恶,一个文明的社会自当是宽容的,能够容纳百川,不能只接受好的,也应当承认坏的历史,坏的事实。

    真正需要担心的其实并不是“鸡”解释成“妓女的贬称”,而是需要努力整治卖淫这样的丑陋行为,消除这样的社会公害,真“妓女”不存在了,“鸡”就用不着受罪了,也就无需承担起“妓女”的解释功能,自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霜叶红 发表于 2006-8-28 19:19:54

一个“迷惘”的汉字引发的价值思考

作者:陈阳
来源:千龙网 2006年8月18日

      现实的尴尬似乎无处不在,哪怕你是一个孩子,哪怕你正在翻读一本面目肃然的字典。当你用肯德基似的遐想浏览“鸡”之词条时,眼睛的遭遇可能会让你惊诧莫名。在深圳,一个十岁的小学生恰巧撞上了这一幕。她偶尔翻看字典,赫然发现字典中对“鸡”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是“家禽”,第二个却是“妓女的贬称”,其后还有更详尽的表述。孩子的母亲看到这样的解释出现在字典中,大吃一惊,赶紧将其没收,并决定另买一本“严肃”的代替之。(8月17日重庆晨报)

    这是一个很具象征意义的文化切面:在现实中,鸡”以及和它类同的世俗生活层面的文化“疙瘩”,确乎常态性存在,作为五谷杂粮哺身的社会人,我们甚至不自主地默认和“顺从”了它的意蕴指称,可是因为它的通俗、它的“暧昧”、它所代表的某个群体某种社会现象的极端与“不伦”,所以我们在一些世俗性场合膺声附和同时,又往往异常高调地、以凛然不可侵亵的决然姿态驱逐之、挞伐之、呵斥之。

  严格说来,这并不是文化和生活的悖论。恰恰相反,它向我们证验着文化流俗认知的多面与复杂。从行业规范的角度看,这本字典无疑有着某种“先锋”性质,它“破天荒”地将民间的“俗谓野语”纳入了字词释义,它让一向习惯在字典前正襟危坐的人咀嚼到了异味,甚至有点直接动摇着字典世界的传统“美学秩序”。这样的行为是文化认知上的轻慢和“犯规”吗?

  在字典、词典等汉语工具书的价值秩序传统中,学术界和公众似乎一直有着默认的标杆,那便是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为代表的官方社科语言研究机构编纂的“标准”型工具书,它的特点是严谨、缜密和精细,对于工具辞书的编纂制作而言,这样的价值信条无疑是必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追求体系内“完美”的同时也带来了些体系外的遗憾,比如对旧词新义、新词条新语汇缉录上的相对滞后和迟缓(近年来有所改进,但似乎仍过于持重)。现在的问题是,在网络和信息化的文化风暴席卷下,汉语言文字的本体功能被无限开掘和延抻着,一些词条因被注入新义新说而在民间广为传播,另一些词条则经过鲜活的语意嫁接和再造,被赋予时代性文化涵质而一跃为流行语。对于传统和“经典”的汉语言辞构而言,它们可能是“凌厉”的、直白的、口语化的,甚至具有相当程度的解构和颠覆性,但这个时代的文化胸腔接纳了它们,拒绝繁复和矫饰的一代国人不厌其烦地表达、演绎着它们,事实证明,文字与语义习俗可能会有文化传播上的“代沟”,但它绝不应有阶层和群体化属性分割,那些被封建贵族们斥为“村野俚语”的通俗汉语言文字,如今却被我们灵动而幸福地使用着,它贬损不了这个时代的高贵;相反,贵族们扭捏玩弄的“伎侍”型文词,早已沦为一个虚伪阶层的文化裹尸布。

  在大胆缉录和娇声惊呼之间,一个汉字的“迷惘”注定是短暂而无辜的。它所引发的歧争,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学理规范问题,真正理性的标准和权威是不会漠视鲜活汉字背后的文化潮汐的。这个时代更应直面和解析的,倒是那个无奈汉字之后正高度迷惘着的一群人。

  不论你是孩子,还是有着思想洁癖的文字“道学家”,一个时代的现实与遗憾,你总无法回避。它不可能像你对待一本字典一样,以高蹈的名义作技术性的抽换。

霜叶红 发表于 2006-8-28 19:20:42

小学生字典将鸡解释为妓女 自称富有时代气息

来源:凤凰网 2006年08月17日

    这本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的新华字典自称“富有时代气息”,但家长多表示小孩用这种字典不太妥当

    10岁的小孩在翻看字典时无意中发现字典里对汉字“鸡”字的解释很“奇怪”,家长发现后心里有些不安,觉得让小孩继续使用这本字典不太妥当,准备没收它然后给孩子另换一本。

“鸡”是“妓女的贬称”

    小莲(化名)今年10岁,马上就要上小学四年级了,任小姐则是这个孩子家的阿姨。前天晚上,小莲在翻看字典时无意中发现字典中对“鸡”字的解释有点“奇怪”,就问了妈妈跟阿姨。字典中对“鸡”字的解释一共有两个。第一个是“家禽”,第二个是“妓女的贬称”。其中,“妓女的贬称”下还有更详尽的表述。

    小莲的妈妈和任小姐看到这样的解释在字典中出现都大吃一惊。据任小姐说,这本字典是学校给学生统一订的。昨天上午,任小姐还特地找出家中的现代汉语词典进行对照,发现其中对“鸡”字的解释只有“家禽”一项,并没有孩子手上字典中的第二种解释。小莲妈妈觉得这样的解释出现在字典中很不妥,当下决定要给孩子另外再买一本不同的字典,这本字典立即没收。
记者专门在网上书店进行搜索,发现这本字典的介绍文字有一句:“专为新世纪的中小学师生编写,收录大量新词新语,富有时代气息。”

学生家长颇为不安

    可是,这样富有时代气息的词语却让家长颇为不安。这是2003年1月1日版的汉英对照新华字典,由南方出版社出版,定价12元。这本字典和其它新华字典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汉英对照,比如第227页上“鸡”的后边有一个对照的英文单词chiken。其后便是对“鸡”的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不发达,不能高飞,但脚健壮。公鸡善啼,羽毛美艳。第二个解释是:妓女的贬称。有的地方叫“鸡婆”,年纪小的叫“小鸡仔”,年纪大的叫“老鸡婆”。小莲说,她并不觉得这些是新词汇,因为她和同学们“早就知道了”。

    让大人不安的地方还不只这个。任小姐翻开该字典第233页对记者说:“字典中对‘妓’字的解释,也是不太好的。”该页对“妓”字的解释是这样的:1.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2.以卖淫为生的人,女的叫“妓女”,也称“鸡”;男的叫男妓,也称“鸭”。泰国的人妖也是妓的一种。
    昨天下午,记者在深圳书城(罗湖)工具书书架找了几本同类型的字典进行了比较。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0版、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应用工具书最新版新编字典》以及崇文书局出版的《新编学生多功能字典》中对“鸡”的解释都只有一个,即一种家禽。
   
据深圳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鸡”解释为“妓”不过说了句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