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通话导致的不真实
中央台最近有个公益广告,是打击假农药的。字幕提示我们这是北方某个农村,一个种葡萄的农民,一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葡萄上,结果因为施了假农药,葡萄落了一地,而母亲则跟儿女在街头抱头痛哭。初看还真是很同情他们,可回头一想就觉得不对头:旁述用的是标准普通话,而且是那种煽情的朗诵腔。我想,如果让受害者自己去讲述,会不会更真实,更震撼?标准普通话能引起多少农民兄弟的反响,又能打动多少卖假农药的人?
这个观点不敢苟同
好像普通话不能表达真情实感了? 楼主的问题提得蛮奇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