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吉成 发表于 2006-11-27 23:24:30

深切悼念徐通锵先生!!

深切悼念徐通锵先生!!

今夜的空气很沉闷!
我在写作有关修辞学的论文,却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

电话响了!
事后想来,那简直就是午夜凶铃!
电话是任鹰教授从日本打来的,询问北京大学徐通锵先生过世的消息!

我大吃一惊!
从未有过的吃惊!
我说:不可能!

徐通锵先生在我印象中身体非常结实!
那年我们在黄山开会,开始了我们的密切合作!
那次我们一起爬黄山,系主任特地安排我照顾徐老师!
结果徐通锵老师健步如飞,把我远远地甩在后面!
后来接触多了我才了解到,先生平时很注意锻炼身体,每周四都要去爬香山!
前年工会在香山开会,,大家一起爬香山,结果下来后我的腿疼了好几天!
和徐通锵先生相比,实在是他比我年轻!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合作!
在合作期间我们相处非常愉快,我把他当作是自己的老师,先生就把我当作他的嫡传学生殷殷教诲!
我有教学上的疑难问题随时向他请教,每次他都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
先生每次对我总是热情有加,轻言细语,没有一点大家的架子,让我好不感动!
每次到他家,给我的感觉就是到一个我最喜欢的朋友家去,没有辈分上的隔膜,没有层次上的差别!
每次到先生家里,总能得到他的新著!
我在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很多!
现在全国电大系统语言学概论老师手里使用的国际音标系统,就是我从徐通锵先生那里拿来的!他现在已经传遍全国!

我们还有很多进一步合作的计划!
我们还有很美好的未来!
比如合作改编他的教材,合作建设网络课程等等,先生已经欣然答应!
如今这一切都随先生突然作古而成为不可能,成为永远的遗憾!

这个消息太突然!
这个消息让我猝不及防!
这个消息让我实在无法接受!

可是,毕竟我们是单线联系!
先生突然病重,我不知道!
先生二十五日过世,我今天才知道!
我为没有在他病中去探望一次而万分遗憾!
我为以后再没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而遗憾万分!

先生就这样走了,走了……
他会责怪我没有去看望他吗?

老天太无情!
我为徐先生哭!
我为语言学界失去一位大师哭!

徐通锵先生千古!

[ 本帖最后由 胡吉成 于 2006-11-28 11:20 编辑 ]

虎子 发表于 2006-11-28 00:18:13

来源:http://chinese.pku.edu.cn/shisheng/teacher/xtq.htm
                  

http://chinese.pku.edu.cn/shisheng/teacher/xtq.ht1.jpg 徐通锵先生千古!徐通锵 http://chinese.pku.edu.cn/shisheng/teacher/ball.gif简介 http://chinese.pku.edu.cn/shisheng/teacher/ball.gif著作 http://chinese.pku.edu.cn/shisheng/teacher/ball.gif论文 http://chinese.pku.edu.cn/shisheng/teacher/01_08_w.gif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评议委员。
    1931年11月16日出生,浙江宁海人。1946.9-1949.6,浙江奉化中学初中;1949.9-1952.7,浙江省立宁波中学高中;1952.11-1956.9,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师从高名凯先生从事理论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1982.9-1983.9曾去美国加大(柏克莱)进修访学,主修历史语言学。
    徐通锵教授曾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多年,致力于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努力引导教研室师生走上密切联系汉语实际、以材料的梳理为基础的语言理论研究的道路,为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树立了一种范式。徐通锵教授还对语言变异、方言比较和汉语音韵研究的关系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最近10年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的语义句法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论著严谨扎实,多有发现和创新。《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在海内外多次再版,1988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获北京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著有教育部“九·五”规划教材《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91年以前的主要论文已收入《徐通锵自选集》(大象出版社1993);文集《汉语论——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初探》(商务印书馆2003)主要收入1991年以后的重要论文。现在正集中研究汉语的语义语法,想在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一些独立的探索。
http://chinese.pku.edu.cn/shisheng/teacher/01_08_w.gif
《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第1版,1997第3版
《历史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1991。
《徐通锵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基础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汉语论——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初探》      商务印书馆2003(即出) http://chinese.pku.edu.cn/shisheng/teacher/01_08_w.gif题 目
署 名发表的报刊和时间
“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徐通锵、叶蜚声中国语文1979,3期
译音对勘与汉语的音韵研究徐通锵、叶蜚声北大学报1980,3期
历史比较法和《切韵》音系的研究徐通锵、叶蜚声语文研究1980,1期
内部拟测法和汉语上古音系的研究徐通锵、叶蜚声语文研究1981,1期
历史上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问题说略徐通锵语言学论丛7辑,1981
山西平定方言的儿化和晋中的所谓“嵌l词”徐通锵中国语文1981,6期
山西祁县方言的新韵尾-m和-á徐通锵语文研究1984,3期
美国语言学家谈历史语言学(访问整理稿)徐通锵语言学论丛13辑,1984
宁波方言“鸭”类词和“儿化”的残迹徐通锵中国语文1985,3期
语言研究的发展和五年来的《语文研究》徐通锵中国语文1985,6期
说“变异”——山西祁县方言音系的特点及其对音变理论的启示徐通锵、王洪君语言研究1986,1期
山西闻喜方言的声调徐通锵、王洪君语文研究1986,4期
近年来中国语言学的若干变化徐通锵语文导报1986,11-12
语言研究方法的历史嬗变徐通锵语文导报1987,8-10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比较研究徐通锵语言研究论丛3辑,1987
语言变异的研究和语言研究方法论的转折徐通锵语文研究1987,4-1988,1
语言变异的研究和两种对立语言观的结合徐通锵烟台大学学报1988,3期
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论评徐通锵、王洪君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变异中的时间和语言研究徐通锵中国语文1989,2期
音系中的变异和内部拟测法徐通锵中国语言学报,第3辑,1989
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徐通锵中国语文1990,1期
山西方言古浊塞音、浊塞擦音今音的三种类型和语言史的研究徐通锵语文研究1990,1期
百年来宁波音系的演变徐通锵语言学论丛16辑,1991
结合——语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向徐通锵语文研究1991,2期
语义句法刍议徐通锵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期
在“结合”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徐通锵(香港)NewsletterNo.13,1992
文白异读和历史比较法徐通锵徐通锵自选集,1993
“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徐通锵世界汉语教学1994,2期
“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徐通锵世界汉语教学1994,3期
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徐通锵语文研究1994,3-4期
文白异读与语言史的研究徐通锵现代语言学,语文出版社1994
加强“字”的研究,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徐通锵语言文字应用1996,1期
语言学“九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徐通锵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委社科司)
阴阳对转新论徐通锵语文新论,山系教育出版社1996;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北大出版社1998
音系的非线性结构原理和语音史的研究徐通锵民族语文1996,6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理论语言学徐通锵、王洪君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6
有定性范畴和语言的语法研究徐通锵语言研究1997,1期
核心字和汉语的语义构辞法徐通锵语文研究1997,3期
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徐通锵语言文字应用1998,1期
声母语音特征的变化和声调的起源徐通锵民族语文1998,1期
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 徐通锵世界汉语教学1998,1期
说“字”— 附论语言基本结果单位的鉴别标准基本特征和它与语言理论建设的关系徐通锵语文研究1998,3期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语言学徐通锵、陈保亚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徐通锵语言文字应用1999,1期“字”和汉语的语义句法徐通锵语法研究入门,商务,1999《马氏文通》与中西语言学结合的道路徐通锵面对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汉语的特点与语言共性的研究徐通锵语文研究,1999,4期说“本位”——字的研究和语言理论建设徐通锵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高名凯先生和他的语言理论研究徐通锵燕京学报,新8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教育部语言学“十·五”研究规划咨询报告徐通锵(教育部采用,已发至各高校),咨询报告,2000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基本结构原理徐通锵语言文字应用2001,1期编码机制的调整和汉语语汇系统的发展徐通锵语言研究2001,1期说“结合”——就汉语音韵的研究论中西语言学结合的途径徐通锵语言学问题集刊(第一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声调起源研究方法论问题再议徐通锵民族语文2001,5期对比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徐通锵语言研究2001,4期“改革开放”以来的语言理论研究徐通锵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期 

霜叶红 发表于 2006-11-28 00:28:34

中国语言学界的重大损失!

愿活着的学者们多多保重!

胡吉成 发表于 2006-11-28 07:55:05

我现在仍然不敢相信先生已去!

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眼前浮现!

胡吉成 发表于 2006-11-28 08:07:10

徐通锵生平简介

简介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评议委员。
    1931年11月16日出生,浙江宁海人。1946.9-1949.6,浙江奉化中学初中;1949.9-1952.7,浙江省立宁波中学高中;1952.11-1956.9,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师从高名凯先生从事理论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1982.9-1983.9曾去美国加大(柏克莱)进修访学,主修历史语言学。
    徐通锵教授曾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多年,致力于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努力引导教研室师生走上密切联系汉语实际、以材料的梳理为基础的语言理论研究的道路,为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树立了一种范式。徐通锵教授还对语言变异、方言比较和汉语音韵研究的关系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最近10年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的语义句法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论著严谨扎实,多有发现和创新。《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在海内外多次再版,1988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获北京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著有教育部“九·五”规划教材《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91年以前的主要论文已收入《徐通锵自选集》(大象出版社1993);文集《汉语论——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初探》(商务印书馆2003)主要收入1991年以后的重要论文。现在正集中研究汉语的语义语法,想在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一些独立的探索。

著作

《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第1版,1997第3版

《历史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1991。

《徐通锵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基础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汉语论——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初探》      商务印书馆2003(即出)
论文

题 目
署 名
发表的报刊和时间

“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 徐通锵、叶蜚声
中国语文1979,3期

译音对勘与汉语的音韵研究 徐通锵、叶蜚声
北大学报1980,3期

历史比较法和《切韵》音系的研究 徐通锵、叶蜚声
语文研究1980,1期

内部拟测法和汉语上古音系的研究 徐通锵、叶蜚声
语文研究1981,1期

历史上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问题说略 徐通锵
语言学论丛7辑,1981

山西平定方言的儿化和晋中的所谓“嵌l词”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81,6期

山西祁县方言的新韵尾-m和-á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84,3期

美国语言学家谈历史语言学(访问整理稿) 徐通锵
语言学论丛13辑,1984

宁波方言“鸭”类词和“儿化”的残迹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85,3期

语言研究的发展和五年来的《语文研究》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85,6期

说“变异”——山西祁县方言音系的特点及其对音变理论的启示 徐通锵、王洪君
语言研究1986,1期

山西闻喜方言的声调 徐通锵、王洪君
语文研究1986,4期

近年来中国语言学的若干变化 徐通锵
语文导报1986,11-12

语言研究方法的历史嬗变 徐通锵
语文导报1987,8-10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比较研究 徐通锵
语言研究论丛3辑,1987

语言变异的研究和语言研究方法论的转折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87,4-1988,1

语言变异的研究和两种对立语言观的结合 徐通锵
烟台大学学报1988,3期

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论评 徐通锵、王洪君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变异中的时间和语言研究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89,2期

音系中的变异和内部拟测法 徐通锵
中国语言学报,第3辑,1989

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90,1期

山西方言古浊塞音、浊塞擦音今音的三种类型和语言史的研究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0,1期

百年来宁波音系的演变 徐通锵
语言学论丛16辑,1991

结合——语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向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1,2期

语义句法刍议 徐通锵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期

在“结合”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徐通锵
(香港)NewsletterNo.13,1992

文白异读和历史比较法 徐通锵
徐通锵自选集,1993

“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徐通锵
世界汉语教学1994,2期

“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 徐通锵
世界汉语教学1994,3期

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4,3-4期

文白异读与语言史的研究 徐通锵
现代语言学,语文出版社1994

加强“字”的研究,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1996,1期

语言学“九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 徐通锵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委社科司)

阴阳对转新论 徐通锵
语文新论,山系教育出版社1996;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北大出版社1998

音系的非线性结构原理和语音史的研究 徐通锵
民族语文1996,6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理论语言学 徐通锵、王洪君
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6

有定性范畴和语言的语法研究 徐通锵
语言研究1997,1期

核心字和汉语的语义构辞法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7,3期

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1998,1期

声母语音特征的变化和声调的起源 徐通锵
民族语文1998,1期

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徐通锵
世界汉语教学1998,1期

说“字”— 附论语言基本结果单位的鉴别标准基本特征和它与语言理论建设的关系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8,3期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语言学 徐通锵、陈保亚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1999,1期
“字”和汉语的语义句法 徐通锵
语法研究入门,商务,1999
《马氏文通》与中西语言学结合的道路 徐通锵
面对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汉语的特点与语言共性的研究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9,4期
说“本位”——字的研究和语言理论建设 徐通锵
   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高名凯先生和他的语言理论研究 徐通锵
燕京学报,新8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教育部语言学“十·五”研究规划咨询报告 徐通锵
(教育部采用,已发至各高校),咨询报告,2000
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基本结构原理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2001,1期
编码机制的调整和汉语语汇系统的发展 徐通锵
   语言研究2001,1期
说“结合”——就汉语音韵的研究论中西语言学结合的途径 徐通锵
语言学问题集刊(第一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声调起源研究方法论问题再议 徐通锵
民族语文2001,5期
对比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论 徐通锵
语言研究2001,4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语言理论研究 徐通锵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期

胡吉成 发表于 2006-11-28 09:41:17

消息

著名语言学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锵逝世

--------------------------------------------------------------------------------

日期: 2006-11-27 阅读次数: 1971 本周浏览次数:1971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李峥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徐通锵先生因病于2006年11月25日19时50分辞世,享年75岁。

徐通锵,1931生,浙江宁海人。1956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专业毕业,随后留校任教,师从高名凯先生从事理论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评议委员。

徐通锵教授曾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多年,致力于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努力引导教研室师生走上密切联系汉语实际、以材料的梳理为基础的语言理论研究的道路,为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树立了一种范式。徐通锵教授还对语言变异、方言比较和汉语音韵研究的关系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最近10年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的语义句法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论著严谨扎实,多有发现和创新,主要有《语言学纲要》、《历史语言学》、《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基础语言学教程》等。1991年以前的主要论文已收入《徐通锵自选集》;文集《汉语论——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初探》主要收入1991年以后的重要论文。

遵照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将于2006年11月 29日至12月2日在中文系(五院)开设徐通锵先生的悼念室,并将于近日在网上开辟徐通锵先生纪念专栏(电话:010-62757991 传真:010-62759366 Email:ell@pku.edu.cn )

zblin 发表于 2006-12-1 20:01:50

愿徐通锵先生一路走好!

尘封记忆 发表于 2006-12-2 19:55:33

向徐老师致敬!在这个世界里,徐老已经顿悟到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因些走得很平静。徐老的一生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如果有另一个世界,希望您在那里过得很好!徐老师留给学生们(人类)的文化财富将是永存的!

胡吉成 发表于 2006-12-18 12:37:38

老师对于尘封记忆的评价一定很欣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切悼念徐通锵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