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碑帖赏析全集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书法的正脉乃是魏晋以来到明清书法名家构成的巨大的谱系,就是帖学系统,包括帖学的笔法以及帖学所崇尚的审美价值,即格调和品质。但是帖学在宋以后为什么衰弱了呢?具体原因有很多。
其一:范本的差异性太大。刻帖的流行一方面扩大书法群体,而一方面也引起了诸多误会和混乱。刻帖的不断翻刻,离原本会越来越远,后人学刻帖,难免有雾里看花的遗憾。这个是资料的限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时代,完全可以突破古人资料匮乏的尴尬局面,这个可以说是我们学书法的有利条件。
其二:宋以后楷书的意识太强,可以说深刻影响了行草书的创作和审美。从唐代开始,中国的文字就在走规范化道路,这个大概和印刷术有关系。唐之前,文本的流传都是靠手工抄写来完成,对于每个阅读者来说,每一个文字都是新鲜的、不同的。但是在唐以后,印刷术的流行,带来了美术字在印刷行业的大量运用。美术字就是规范字,如宋体,虽然刻工的不同会让规范字有所差异,但是总体来说,规范字确立了一个标准的书体形式。对于阅读者来说,天天接触的就是这些一模一样的标准形式,这种规范字的阅读,深刻影响了书法家对于书法创作的理解。这些规范的字体会逐渐在阅读者的心里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字的某种写法就是完美的,字的笔画安排符合某种规范就是完美的,等等等等。而这些心理定势在魏晋人那里根本没有。魏晋时代的书法远绍汉代。汉代到魏晋这几百年中,成熟的书体不是楷书,而是草书。也就是说,魏晋人学书法,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草书系统,而不是如宋以后,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唐楷系统。这样差距就出来了。草书对于楷书来说,更加自由开放,从草书化到行书,行书必定具有草书的品格。
所谓古法,就是一套从草书中化出来的笔法系统。而宋以后,学书先学楷书的做法成了书法的常识,也可以说是偏见。我们一开始就被灌输规范化的审美。这种审美的最终结果就是馆阁体的出现。明清的帖学笼罩在馆阁体的阴影之下,奄奄一息。帖学的最后一位大家就是明代的董其昌。但是,我们看到董的书法结构平正(正是楷书影响的结果),笔法单调。唯一出色的就是墨法和格调。而到了清代,更没有帖学大家。对于我们来说,困难也许更大。我们面对的是极其规范的阅读文字,同时离魏晋时代有千年的距离。这些都给我们领会古法造成了困难。
先
秦
甲骨文龟甲占卜文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宰丰骨匕刻辞金文司母戊 (王卂)鼎铭 静簋 禽簋铭 史墙盘 曶鼎 散氏盘 县改簋 毛公鼎
虢季子白盘 栾书缶 利簋铭 侯马盟书 鄂君启节 趁鬲铭文 陈曼簠
不http://www.esgweb.net/Article/Class138/Class148/Class150/200506/html/ldbt/img/font_16.gif簋 戍嗣子鼎 小臣邑斝铭 师寰簋 迷盘 大克鼎 宰甫卣铭 鲁侯尊
利簋 大盂鼎 小子蒚卣铭 卫盉 http://www.esgweb.net/Article/Class138/Class148/Class150/200506/html/ldbt/img/font_3.gif方鼎 天亡簋 兮甲盘 四祀邲其壶
小臣俞尊铭 六祀邲其卣 邓闭敦 君夫敦 叔向父敦 尹氏簠 师虎敦 卫公叔敦
使夷敦 孟姜簠 师友敦 史颂敦 楚王孙铜钟铭 攻吴王夫差鉴 吴王夫差剑刻石战国公乘得守丘刻石 石鼓文简帛青川木牍 郭店楚墓竹简 楚简秦
汉
秦朝秦诏版文 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 峄山刻石 云梦睡虎地秦简汉朝 鲁孝王刻石 莱子侯刻石 群臣上寿刻石 三老忌日碑 开通褒斜道摩崖 帛书老子武威张伯升柩铭 武威王杖诏令册 居延汉简 敦煌木简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夏阳扶荔宫砖文 袁安碑 袁敞碑 子游残石 三公山碑 嵩山阙铭 阳嘉残碑裴军纪功碑 景君碑 石门颂 乙瑛碑 李孟初碑 礼器碑 郑固碑 刘平国颂
张景碑 孔宙碑 封龙山碑 华山庙碑 鲜于璜碑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 衡方碑
张寿碑 史晨碑 夏承碑 西狭颂 孔彪碑 杨叔恭残碑 郙阁颂 鲁峻碑熹平石经 韩仁铭 尹宙碑 三老赵宽碑 校官潘乾碑 白石神君碑 曹全碑 张迁碑
朝侯小子残石 许阿瞿造像 刘熊碑 孟孝琚碑 甘陵相尚府君碑 赵菿残碑 名家李斯 蔡邕 张芝 三
国
两
晋
三国受禅表 上尊号碑 孔羡碑 范式碑 王基碑 谷朗碑 禅国山碑 天发神谶碑皇象急就章钟繇贺捷表 荐季直表 宣示表 晋墓志王兴之夫妇墓志晋名家月仪帖 顿首州民帖 平复帖 王珣伯远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羲之姨母帖 初月帖 丧乱帖 乐毅论 十七帖 兰亭序 平安帖 寒切帖 快雪时晴帖
行穰帖 得示帖 曹娥碑 奉橘帖 黄庭经 雨后帖 频有哀祸帖 二谢帖 憂懸帖
孔侍中帖 集王圣教序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廿九日帖 中秋帖晋碑刻爨宝子碑 好大王碑墨迹真书曹娥诔辞卷南北朝 中岳嵩高灵庙碑 爨龙颜碑 沮渠安周造佛寺碑 刘怀民墓志 刘岱墓志 吕超静墓志
始平公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 石门铭 王慈柏酒帖 王慈尊体安和帖
隋唐书法
隋朝墓志龙藏寺碑僧璨大士兵塔砖铭董美人墓志高昌任谦墓表张通妻陶贵墓志青州舍利塔下铭苏慈墓志董穆墓志常丑奴墓志张盈夫妇墓志 智永真草千字文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破邪论序摹兰亭序欧阳询皇甫诞碑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虞恭公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小楷阴符经李世民温泉铭晋祠铭 褚遂良小字阴符经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枯树赋大字阴符经伊阙佛龛碑倪宽赞文皇哀册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孙过庭书谱 陆柬之文赋五言兰亭诗 张旭肚痛帖郎官石柱记古诗四帖严仁墓志草书心经 薛稷信行禅师碑 李隆基鹡鸰颂石台孝经 李邕李思训碑岳麓寺碑 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碑般若台铭 贺知章孝经 颜真卿多宝塔碑自书告身争座位帖李玄靖碑颜家庙碑东方朔画赞碑颜勤礼碑宋璟碑祭侄文稿刘中使帖麻姑仙坛记元结碑中兴颂鲜于氏离堆记臧怀恪碑郭家庙碑干禄字书颂金天王庙题名夫子庙堂碑祭伯父文稿蔡明远帖裴将军诗 李白 上阳台帖 柳公权神策军碑玄秘塔碑蒙诏帖 裴休杰峰禅师碑 徐浩不空和尚碑 怀素苦笋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食鱼帖自叙帖 杜牧张好好诗并序 高闲草书千文字 唐朝墓志董秀墓志
五代两宋
杨凝式夏热帖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帖 徐铉篆书千字文残卷 五代墨迹妙法莲华经卷 李建中土母帖同年帖 范仲淹道服赞 欧阳修行书自书诗文稿卷集古录跋尾 蔡襄自书诗卷持书帖扈从帖楷书告身帖跋万安桥记致公谨书谢赐御书诗脚气帖澄心堂纸 苏轼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醉翁亭记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一夜帖次辩才韵诗帖获见帖归去来辞卷覆盆子帖归安丘园帖吏部陈公诗跋东坡苏公帖桤木卷帖宝月帖啜茶帖治平帖黄庭坚惟清道人帖送四十九姪诗帖花气熏人帖制婴香方廉颇蔺相如列传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经伏波神词赠张大同书王长者墓志铭稿诸上座法帖苦笋赋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蔡京听琴图题诗 米芾珊瑚帖研山铭彦和帖乡石帖張都大帖虹县诗蜀素帖伯充帖参政帖苕溪诗卷论草书帖三吴帖张季明帖叔晦帖箧中帖竹前槐后诗帖临沂使君帖清和帖 薛绍彭晴和帖云顶山诗卷手札 赵佶秾芳诗帖草书千字文小楷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秦桧偈语 岳飞出师表书谢眺诗 赵构赐岳飞批札赐岳飞书七言律诗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草书洛神赋卷 陆游自书诗卷尊眷帖致仲躬侍郎尺牍苦寒帖范成大中流一壶帖垂诲帖西塞渔社图卷跋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易系辞碑书翰文稿致教授学士尺牍张孝祥柴沟帖书札 张即之杜甫诗卷汪氏报本庵记卷佛遗教经李公墓志铭致殿元学士尺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溪庄帖 吴说门内星聚帖尺牍简谅帖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魏了翁文向帖 白玉蟾四言诗帖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 吴琚七言绝句杂诗帖急足帖行书五段卷识语并焦山题名 赵孟坚自书诗卷题大年小景图致严坚中太丞尺牍 方回得救帖 文天祥谢昌元座右自警辞草书木鸡集序卷上宏斋帖
辽金元书法
金朝(1115年~1234年)王庭筠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 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 元朝(1271年~1368年) 鲜于枢韩愈进学解卷王安石杂诗卷论草书帖苏轼海棠诗卷御史箴帖杜甫魏将军歌晚秋杂兴诗帖诗赞卷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张彦享行状稿卷石鼓歌李倜跋陆柬之文赋 赵孟頫洛神赋行书十札卷闲居赋吴兴赋前赤壁赋酒德颂秋声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仇锷墓碑铭题烟江叠嶂图归去来辞与季博提拳尺牍后赤壁赋后赤壁赋汲黯传昔寻李愿诗卷七绝诗册妙严寺记临兰亭序 邓文原急就章芳草帖 揭奚斯陆柬之文赋跋 袁桷雅潭帖 康里巎巙秋夜感怀诗卷述笔法卷奉记帖柳宗元梓人传唐诗六首谪龙说 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题画诗 俞和次韵答朱仲义见赠临定武兰亭临王羲之乐毅论 张雨题画诗卷登南峰绝顶轴 沈右风过帖 吴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柯九思老人星赋陆浚之皇极赋跋 倪瓒淡室诗轴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渔庄秋霁图跋江南春三首册游子吟手札 陈植怀存斋诗帖 陈基相见帖 张渊五言古诗帖 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城南唱和诗卷七绝诗轴晚节堂诗周上卿墓志铭张氏通波迁表
明朝书法
于谦题公中塔图赞 宋克急就章草书条幅 沈度敬斋箴册 解缙草书宋赵恒殿试佚事草书游七星岩诗 沈粲书应制诗诗书梁武帝草书状 沈藻楷书橘颂 姚绶洛神赋卷夜行诗云蕉篇 李应祯枉问帖 马愈暑气帖 王守仁行草手札与郑邦瑞尺牍 文彭闲居即事诗草书五律诗轴滕王阁序 陆深瑞麦赋 陈淳白阳山诗草书诗五绝扇面 桂彦良比到京帖 詹景凤北严寺诗草书扇面 聂大年烦求帖 金琮诞辰帖 董其昌乐毅论草书扇面浚路马湖记行书诗临柳公权书兰亭诗杜甫醉歌行诗行书轴行书帖洛春谣岳阳楼记七绝诗轴临徐浩书张九龄告身小楷金刚经和子由论书 张弼杂书草书 王宠草书册页自书五忆歌白雀寺诗五言律诗送陈子龄会试诗自书游包山诗 文征明醉翁亭记帖游虎丘诗帖颁诏侍班诗草书闻册兰亭序过庭复语十节卷昨来帖石湖烟水诗滕王阁序离骚赤壁赋太液池诗 祝允明闲居秋日李白蜀道难、怀仙歌手卷曹植诗四首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记饭苓赋云江记归田赋嵇康酒会诗记 唐寅联句诗落花诗册自书诗词书札漫兴墨迹 徐渭赋得夜雨剪春韭题画诗花卉图卷题诗应制咏墨轴应制咏剑轴七律诗轴女芙馆十咏 邢侗钱汪元启先生诗岑参七言绝句 陈继儒行书轴李邺侯赞 米万钟湛园花径诗草书扇面行书立轴 黄道周诗轴赠答友人诗轴舟次吴江诗五日即事诗行楷五言诗轴小楷孝经 王铎五行草自书诗行书诗卷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行书五绝立轴高适诗立轴书唐人诗册行草五言诗草书临帖轴赠今础先生扇面五律五首赠二弟仲和诗卷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赠单大年家丈立轴行书琅华馆文卷枯兰复花图跋帖行书忏诗之三轴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行草王屋图诗报寇葵衷书陈洪绶画赞斗方五言绝句
清朝书法
傅山行草轴右军大醉诗轴草书轴草书七绝诗轴草书孟浩然诗丹枫阁绿荑带长路诗轴紫微诗轴行书轴草书轴草书五言律诗轴 郑簠隶书剑南诗轴隶书轴陶渊明诗一首隶书浣溪纱词轴隶书五律册页谢灵运诗轴李白诗一首陶渊明诗轴朱耷行书送李愿归盘谷序轴行书诗轴行书手札行书半截碑直迹金农隶书册页隶书扇面漆书墨说郑燮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行书轴楷书册田游岩传邓石如隶书节录文心雕龙轴隶书七言联隶书四条屏篆书中堂篆书文轴游五园诗 孙星衍孙星衍篆书八言联 伊秉绶行书喜雀诗轴隶书舫西先生诗联题钱杜梅花册隶书翰墨烟云联行书蔷薇花诗隶书三千一十联隶书咏风觞月联行书手札行书手札隶书横幅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隶书十一言联何绍基论书谱种竹日记行书偃泊联行书子美联行书红颗联隶书讲道联行书自幽联行书宣德联行书崎岖联行书尽日联楷书赏雨联咏落花七律十五章题梅花诗篆书论书轴楷书西园雅集图记行书册页行书意而联行书授时联行书寻山联 曾国藩行书七言联行书绕屋疏林诗行书独汲静听联行书古镜露叶联楷书竹亭老人长联楷书赠显庭参军扇面楷书佳山养气联 杨沂孙金文扇面篆书迈孙集句篆书七言联 林则徐赠星石兄联赠勺轩四条屏临米芾箧中帖楷书七言联赵之谦楷书册隶书汉歌隋文联行书何人坐客联篆书联楷书孟贲魏征联篆书铙歌册篆书许氏说文叙册楷书魏碑七言联篆书龚仪部诗七言联行书八言联为子鹤书八言联篆隶二体团扇吴昌硕篆书七言联篆书三言联篆书小戎诗四条屏篆书小戎诗册临石鼓文中堂吴方彝款识行书普宁寺牡丹临石鼓文篆书赠步畴先生联篆书四条幅
哦,天啊
虎兄,真是厉害啊,哪弄来的这宝贝。原来曾想写篇关于汉碑俗字研究的文章,苦于找不到碑帖,结果你这里,呵呵一家伙…………弄全了。
看了之后只能捶胸顿足了,怎么没早点弄出来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