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 发表于 2006-12-29 12:27:19

[推荐阅读] 模糊修辞学导论

来源:http://www.gzbookcenter.com/search/view.jsp?proID=825297

http://www.gzbookcenter.com/productImages/2006.11/9787802063341.jpg

作者:黎千驹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册为《光明学术文库》之《模糊修辞学导论》,主要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基本知识,阐释了模糊修辞学的对象和性质,探讨了模糊修辞的基本原则、心理机制、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及其负效应等模糊修辞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本书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基本知识,阐释了模糊修辞学的对象和性质,探讨了模糊修辞的基本原则、心理机制、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及其负效应等模糊修辞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该书以“模糊词汇与修辞”、“模糊语法与修辞”为中心,兼及“模糊辞格与修辞”,同时涉及了模糊语言在语体中的运用等问题。"




第一章模糊修辞学概说
第一节模糊修辞学的对象和性质
第二节模糊修辞的基本原则
一、准确
二、贴切
三、得体
第三节模糊修辞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四节模糊修辞的心理机制
一、语义联想与联想义
二、联想的方式
三、联想的特征
第二章模糊语言概说
第一节模糊性与模糊语言
一、模糊性
二、语言的模糊性
三、模糊语言
第二节模糊语言的基本特征
一、边界的模糊性与中心的明晰性
二、相对性与可塑性
三、双重性
第三章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
第一节模糊语言在维系人际关系方面的修辞功能
一、人际关系的亲和功能
二、人际关系的满足功能
三、人际关系的调节功能
第二节模糊语言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方面的修辞功能
一、语言表达的含蓄功能
二、语言表达的委婉功能
三、语言表达的幽默功能
四、语言表达的适应性功能
五、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功能
六、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功能
第四章语言的负效应
第一节明晰语言的负效应
一、使用明晰语言不当,可能导致食言或违约
二、使用明晰语言不当,可能导致偏激
三、使用明晰语言不当,可能导致生硬与教条
四、使用明析语言不当,可能导致难以操作
第二节模糊语言的负效应
一、模糊语言可能导致纠纷或误人他人圈套
二、模糊语言可能导致某些人用来钻政策的空子
三、模糊语言可能导致某些人用来文过饰非
第五章模糊词汇与修辞
第一节词汇的模糊性
一、表时间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二、表方位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三、表事物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四、表动作行为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五、表能愿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六、表心理活动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七、表性质、状态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八、表颜色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九、表数量范畴和度量衡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十、表指代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十一、表程度和范围范畴的词语的模糊性
第二节明晰语言与模糊语言的相互转化
一、明晰语言的模糊化
二、模糊语言的明晰化
三、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的交替变化
第三节词汇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一、名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二、动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三、形容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四、数量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五、代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六、副词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七、不同词类之间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
第四节模糊限制语与修辞
一、模糊限制语
二、模糊限制语的修辞功能
第五节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同义手段的选择
一、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之间非此即彼性的选择
二、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之间相容性的选择
三、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之间互补性的选择
第六章模糊语法与修辞
第一节模糊语句的修辞功能
一、模糊语句的类型
二、模糊语句的修辞功能
第二节模糊同义结构的选择
一、同一模糊词语作不同成分的选择
二、模糊常位句与模糊变位句的选择
三、模糊词语语序的移动
第三节模糊同义句式的选择
第七章模糊语言在语体中的运用
第一节模糊语言在文艺语体中的运用
一、模糊语言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
二、模糊语言在景物和场面描写中的运用
三、词语超常组合使语言表达模糊化
第二节模糊语言在科技、政论和公文等语体中的运用
第三节模糊语言在新闻语体中的运用
一、标题模糊,正文明晰
二、主标题模糊,副标题明晰
三、上文模糊,下文明晰
四、上文明晰,下文模糊
第四节模糊语言在广告语体中的运用
一、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情况
二、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修辞功效
第八章模糊辞格及其修辞效果第一节辞格内部的模糊性
一、比喻的分类及其结构形式
二、比喻的模糊性
第二节辞格之间的模糊性
一、比喻与借代之间的模糊性
二、比喻与比拟之间的模糊性
三、比喻与夸张之间的模糊性
第三节模糊辞格的修辞效果
一、比喻的模糊修辞效果
二、比拟的模糊修辞效果
三、通感的模糊修辞效果
四、移就的模糊修辞效果
五、拈连的模糊修辞效果
六、精警的模糊修辞效果
七、夸张的模糊修辞效果
附录:作者主要论著

      后记模糊修辞学是一门正待开创或者说正在形成中的新兴学科。该书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基本知识,阐释了模糊修辞学的对象和性质,探讨了模糊修辞的基本原则、心理机制、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及其负效应等模糊修辞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该书以“模糊词汇与修辞”、“模糊语法与修辞”为中心,兼及“模糊辞格与修辞”,同时涉及了模糊语言在语体中的运用等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该书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以大量而翔实的运用模糊语言的实例为基础来分析归纳模糊语言的修辞功效,运用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动态追溯法、学科渗透法来研究模糊修辞,从而探讨了模糊语言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及其规律,并且建立了以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和模糊辞格为纲并以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为中心的模糊修辞学的学科体系。

      该书具有系统性、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传统修辞学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要求说话写文章做到准确、鲜明、清楚,忌讳模糊、含混、不清楚。可是,客观世界林林总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种纷繁的事物,以及事物间瞬息万变的联系,都具有模糊性和非定量化的特点。因此,作为反映客观世界、表达思维结果的语言,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实存在着模糊的语言形式。

      另外,对于语言表达来说,不能脱离交际目的和具体的语境,去追求所谓的“准确”;因为有时“准确”的表达却是蹩脚的,甚至是砸锅的;而在某些特殊的情状中,“模糊”的表述却是得体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这样说:在语言运用中,有时需要准确、鲜明、清楚;有时却需要模糊。置身于大千世界,时间难以精确地划分,空间也无法准确地分割,许多物质的性质、状态、程度、功能,尚无法真正认识把握;因此模糊的情况时常出现,模糊性已成为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属性。在与客观世界相对应的语言中,出现模糊语言,顺理成章,不足为奇。

      所谓模糊语言,就是语义不确定的、模糊的语言单位。在自然语言中,绝对精确的语言几乎不存在,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性。例如汉语的“儿童”、“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在界线划分上都具有模糊性。再如“溪”与“河”,“树林”与“森林”,“山丘”、“山峰”、“山岭”与“山脉”等表示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之间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点。

      以上这类事物(或概念)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过渡的状态或阶段,要想在它们之间硬性规定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精确的外延界限,简直是不可能的。在语言系统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带有模糊性的词语,例如表示数量的:“有的”、“有时”、“若干”、“某些”、“少数”、“极少数”、“个别”、“极个别”、“多数”、“大多数”、“绝大多数”等;再如表示程度和可能的:“原则上”、“基本上”、“理论上”、“大体”、“大致”、“大概”、“也许”、“几乎”、“可能”、“比较”、“或许”、“似乎”、“好像”、“差不多”等。另外,“高”、“低”、“深”、“浅”、“宽”、“窄”等也都是具有相对性的模糊词语。“三三两两”、“隔三差五”、“三六九等”、“十天半月”、“三年五载”、“七十二行”、“千儿八百”、“千家万户”、“八九不离十”等,也是模糊语言。我们在描绘事物或描述事情时,都离不开它们的帮助。

       社会生活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也需要模糊语言。对模糊语言一味挑剔和排斥,就会闹笑话啦!有一次和十几位同行外出旅游,为消除乘车长途旅途中的单调,笔者出了两条谜语让大家猜:

(一)“打篮球各进两个(打一城市名)——谜底:四平”;

(二)“孕妇踩钢丝(打一四字格成语)——谜底:挺儿走险(铤而走险)”。

      正在大家热烈竞猜时,一位先生以不屑的口吻,严肃地指出了这两个谜面存在的语言逻辑方面的毛病,他说:“第一个谜面,要知道打篮球得分,还有远投三分球和得一分的罚球,双方各进两球,也许是六平,也许是二平,怎么就一定是四平呢?第二个谜面问题更大——首先,怀孕三四个月,外表上还看不出来,怎么能说“挺”呢?其次,怀的究竟是男孩女孩,难以预知,你怎么能说‘儿’呢?”听了这番冬烘高论,把大家逗得大笑不已。我说:按照阁下的意思,这两个谜面就得改成:“打篮球各进两个(注:三分球和罚球除外)”;“怀孕四个月以上,通过B超检查确定所怀胎儿为男性的孕妇踩钢丝”。

       上述对话,引起哄堂大笑。平心而论,修改之后的谜面确实很精确,很科学,毫发无爽,简直无懈可击;但是这么一搞,哕嗦繁琐、抱柱守株,人们看了误以为是黑色幽默,是开玩笑;而谜语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诱人的情趣就都丧失殆尽了。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模糊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社会生活既需要精确的语言,也需要模糊语言。

       对于模糊语言不应排斥否定,而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模糊语言是指语言的模糊性,它是语言自身所固有的属性,对于一个语言社团的一切成员都是共同的。它的存在也并不受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制约。例如“春一夏一秋一冬”,这四个表示季节的词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明确界线,存在着中间过渡地带,呈现出语义的模糊性。这是语言本身固有的,而不是在语言具体运用过程中产生的。

       另外,某些语言单位具有同形异义现象,如多义词、同音词、多义结构(也称为歧义结构)等,都属于模糊语言的范畴。例如:(1)这十几篇作文我足足改了半天。(这里的“半天”指白天的一半。)(2)我在公交车站等了半天,汽车才来。(这里的“半天”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半天”这类多义词的存在,也是语言模糊性的一种表现。

      同模糊语言不同,模糊言语是某一个人在言语使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产物,它不属于这个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总是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紧密相关的。语言的模糊性是模糊言语产生并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模糊言语是语言的模糊性在言语运用中的具体体现。模糊言语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例如“这个人真有点那个”,“不敢恭维”,“不敢苟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可奉告”,“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等等。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模糊言语是否得当,能否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修辞问题。使用模糊言语如何达到良好的修辞效应,受到表达与接受,语义与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值得深入探研。

      二模糊理论,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教授最早从国外引进的。如把伍先生1979年发表的《模糊语言学初探》一文,视为我国模糊语言研究的开端;那么,伍先生1999年出版的《模糊语言学》,则标志着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而黎千驹先生先后出版的《实用模糊语言学》、《模糊语义学导论》和《模糊修辞学导论》三部专著,则分别从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词汇、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模糊语义和模糊修辞的不同角度,对模糊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且皆注重其应用研究,犹如鼎之三足深深地立根于中国语言学厚实的地基上。黎氏上述三部模糊语言学著述的问世,昭示着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已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并由此而形成了国内模糊语言学研究地处南北的两个重要基地——伍铁平先生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与黎千驹先生所在的湖北师范学院。有的学者认为“北伍南黎”的模糊语言研究成果代表了国内模糊语言研究的实绩,这是合乎事实的。

      模糊修辞学是修辞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是研究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模糊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模糊语言和模糊言语。研究模糊语言,主要是结合结构、语义去研究在交际活动中模糊词语、模糊结构的种类、特点及其修辞功能。研究模糊言语,主要研究它的类型、产生根源和修辞特点。而后者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汉语修辞学中的反语、双关、婉曲、别解、谐解、跳脱、折绕、拈连、矛盾语、囫囵语、似不通等辞格、辞法,都可以从模糊理论的角度进行阐发分析,把它们纳入模糊修辞学的研究疆域。

      模糊修辞,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去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探索并总结那些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的模糊词语、模糊结构的结构方式和表达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避免和消除模糊词语、模糊结构不利于交际的负面影响,研究表达效果低下的模糊言语的成因和克服方法。用修辞两大分野体系划界,前者属于积极模糊修辞,后者属于消极模糊修辞。蒋有经教授的《模糊修辞浅说》(1991)是模糊修辞研究领域第一部系统的论著。湖北师范学院黎千驹教授的新著《模糊修辞学导论》,是继蒋氏《模糊修辞浅说》之后又一部模糊修辞研究方面的力作。黎著《模糊修辞学导论》以“模糊词汇与修辞”、“模糊语法与修辞”为中心,兼及“模糊辞格与修辞”,同时涉及模糊语言在语体中的运用等问题。对诸如模糊修辞学的对象和性质、模糊修辞的原则、心理机制、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及其负效应等模糊修辞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在研究方法上,《模糊修辞学导论》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以大量而翔实的运用模糊语言的实例为基础,对模糊语言的修辞功效进行了精细的分析和精密的归纳。作者在语言学研究中,打通了理论与应用、历时与共时的疆域,运用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动态追溯法和学科渗透法,来研究模糊修辞,从而探讨了模糊语言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总结了运用模糊语言达到预期修辞效果的规律。

      《模糊修辞学导论》全书脉络分明,具有系统性、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等四大特点。这部著作的理论贡献在于:建立了以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和模糊辞格为纲,并以模糊同义手段的选择为中心的模糊修辞学的学科体系。我和千驹先生,是相互仰慕,且神交既久的文友,但多年来地隔南北,缘悭一面。直至去年冬季,在中国修辞学会上海年会上,我们才得以相晤恳谈。我比千驹先生年长十二岁,但彼此在治学路径、知识结构,以及性情禀赋上,却多有相近相通之处。

   千驹先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治学勤勉,功底扎实,在语言学研究中得力于打通古今藩篱,并善于从文学研究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故而,拜读黎君之文,如行云流水,顺畅通达,情辞并茂,文采斐然,意趣盎然。说句同行不爱听的话,在语言学研究论文中脱离实际、空谈玄理、枯燥乏味、令人难以卒读的催眠式的篇什,确实为数不少,令人生厌!对于语言学研究论文写作中存在着积重难返的种种不良文风问题,确实应予正视、深思,并加以切实的匡扶修正了!黎千驹教授在语言学广阔的研究田野上,从不拘守一门,久操一业,而是高屋建瓴,博取广采,举一反三,为我所用。他在治学上,思想活跃,以我为主,打通畛域,另辟蹊径,善于综合运用语言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之冶于一炉,相济互补,因而他的论域广阔,研究深入,左右逢源,成果迭出,如《古汉语知识二百题》(1991)、《古今词义异同辨析手册》(1993)、《训诂方法与实践》(1997)、《古代汉语》(副主编,2000)、《古代汉语教程》(与蒋冀骋合著,2005)、《新世纪训诂学》(与李维琦等合著)、《现代汉语同义修辞研究》(2003)、《现代汉语实践修辞学》(与李维琦合著,2004)等,都是学术含量颇高的专著。千驹教授正值壮盛之年,又在以著名修辞学家冯广艺为校长的湖北师范学院任教,目前该校语言修辞学人才济济,志存高远,这就为学科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工作平台。我们期待着黎千驹先生和他所在的湖北师范学科团队,在语言修辞学研究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推出新成果,不断跃上新高度!

      我拥有一间不大的书斋。书斋里除了一桌一椅之外,就是十来个倚墙而立塞满了书的书架。读书人在拥有了一间书斋之后,大多喜欢给它起一个名字,以寄寓自己的志向或情趣。我也给自已的书斋起了个名字——耐寂斋。无庸讳言,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即使是真正的读书之人,仅仅被单位的科研量化考核所迫,也很难再象前辈学者那样忍受“十年磨一剑”的寂寞。与此相反,有的人恨不得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大款,有的人希望能抱住某个权贵的大腿而捞个一官半职。其实这也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思富、思贵乃人之本性。然而,如果你深知这样的暴发户与新贵们昨天的底细,看到他们今天的倨傲,想到自己眼下的寒酸,你就会知道什么叫财大气粗,什么叫小人得志,什么叫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时也许你就难以在书斋里忍受寂寞了。

      老实说,我也有心浮气躁的时候——当看到身边的某些人胸无点墨却成了暴发户,某些人不学无术却官运亨通,我不禁怦然心动,并且自信:“如果我也下海,未必没有你阔绰;如果我也从政,未必没有你显赫”。然而我总算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发财的命,也不是当官的料,“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唯有埋头学问而已。至于“自信”阔绰与显赫之类,那只不过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从前辈学者的治学之道中得到了重要的启示:大凡有志于做学问的人,都必须耐得住寂寞。于是我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耐寂斋”,借以告诫自己不要为外界的功名利禄所动,并且在不惑之年写下五绝《述怀》一首以自勉:寂寂书斋凳,融融仕宦楼。文章彪史册,名利伴波流。二十余年来,我既不知道麻将上的点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围棋是怎么个围法;既不知道休闲是个什么滋味,也不知道炒股是怎么个炒法。只知道长年累月埋首书斋“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然而,每当读到佳处,则击节赞叹;每有会意,则怡然自得。此时此刻,虽然是置身于寂寞的书斋,但享受着的则是人生的快乐与快乐的人生。有感于此,我曾仿照刘禹锡的《陋室铭》而写了一篇《书斋铭》以抒怀。室不在大,有书则灵;人不在富,博学则名。斯是书斋,养吾性情。千卷藏斗室,万物入汗青。仰吟诗词曲,俯览子史经。可以究天人,通废兴。无官场之斗角,无利禄之劳形。今吾耐寂斋,承古子云亭。君子云:尚复何求!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虽然喜欢待在书斋里读书,也常常“学而思”、“思而学”,但天资愚钝,往往摆脱不了“罔”与“殆”的困境。这时就非常盼望有师长来指点,有同仁相切磋。值得庆幸的是,在几十年的读书生涯中,我常常得到老师的教诲和同仁的帮助,这就使得我由读书而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并且在修辞学、训诂学、古代汉语和模糊语言学等学科领域陆续出版了十余部学术著作。

      教学科研之余,我也喜欢“玩”点文学创作,居然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柔情似水》和一部诗歌集《点滴人生》。我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把做学问当做人生的一种追求,把写诗当做寄托人生情感的一种方式。写诗对于我来说纯粹是一种灵魂的袒露,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写诗不需要任何矫情掩饰,也不需要凭借它来获得什么职称或者什么称号之类的东西。这正如古人所说:“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古人常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为人生的三大乐事。愚以为,如果“读书、研究、吟诗”成为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那才是人生最大的乐事。回首自己二十余年来在耐寂斋内读书写作所度过的寂寞时光,无限感慨顿时涌上心头,一首《感受寂寞》的打油诗也就脱口而出:远离都市的喧嚣,漠视富贵的耀眼风光。蛰居寂寞的书斋,神往学问的神圣殿堂。没有十年磨剑的寂寞,怎能铸就干将的锋芒?没有经历寂寞的人生,怎会有金秋硕果的芬芳?我于1988年发表了《修辞方法浅议》的论文,于1989年发表了《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的论文,又于1992年发表了《试论模糊修辞》的论文,这可以说是我研究修辞、模糊语言和模糊修辞的开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至今不觉已近二十年矣!在此期间,我先后出版了《实用模糊语言学》、《现代汉语同义修辞研究》、《现代汉语实践修辞学》和《模糊语义学导论》等模糊语言学和修辞学方面的著作,如今的这本《模糊修辞学导论》是我将模糊语言学和修辞学相结合所作的一次尝试。

      在我国,模糊语言学和模糊语义学皆仍然属于尚不太成熟的一门新兴学科,或者说是正处于建设与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至于模糊修辞学,则是一门正待开创或者说正在形成中的新兴学科,它有赖于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来催生。小子不才,愿为此学科的诞生与建设略尽绵薄之力。模糊修辞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科学,只有融合各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才能对模糊修辞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然而仆道不笃,业甚浅近,因此不妥甚至谬误之处在所难免。顾炎武在其巨著《日知录》经过数年的增改而重新刊刻之时犹喟然而叹日:“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日知录.初刻自序》),何况浅陋如我辈乎!我诚恳地期待着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本课题于2004年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项目名称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模糊语言的应用研究上,因此该项目的最终成果就改成了“模糊修辞学导论”。

   虽然我已于2005年7月被湖北师范学院引进,离开了湖南,但是湖南省教育厅的领导所给予我的关怀和科研资助,我将铭记在心,并在此向湖南省教育厅的申纪云副厅长和科研处的徐伟处长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谭汝为教授和冯广艺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为本书作序。衷心感谢湖南理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毛新耕先生将本书中的“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和“目录”翻译成英文。衷心感谢光明日报出版社茹新平先生为拙作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俗话说“女人嫁给男人,男人嫁给事业”。我从事“学术研究”已二十余年,无暇顾及家务。我的妻子长期以来相夫教子、家务勤杂,一概包揽。而且我还经常“教育”她道:“对丈夫的优点要精确观之,对丈夫的缺点宜模糊视之”,她居然也做到了。难怪我常常自豪地向人吹嘘道:“有妻如此,人生足矣!”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引用了许多前人和时贤的学术论著及语言材料,其中学术论著皆随文以脚注标明,语言材料皆随文以括号标出,既借以表示谢意,又表示不敢掠美;有些前人和时贤的学术论著,虽未直接引用,但拜读之后深受启发,只是限于行文体例而未能加以注明,敬请原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阅读] 模糊修辞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