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rich 发表于 2007-1-7 13:47:46

谈谈强化报纸语言形象表述

作者: 姬建中
来源:http://www.wuxinews.com/news/newsfile/csdbyj/244/20060707_24949.htm

人类接收到的信息有多种表现形式。信息如果没有图像,就会影响到人的接收与理解,这当然不能令人满意。当今媒体竞争激烈,电视、网络以其视听双通道动态表现世界,以彩色的形象、生动的直观的屏幕画面语言吸引了受众的大部。笔者在广播电视系统和报社当记者编辑22年,深感报纸比之电视,形象不足是一大弱点。虽然报纸有图片,但作为主体的文字新闻形象性差。因此,笔者尝试借鉴电视图像语言形式,增强报纸语言的视觉感受,以“可视性”提高可读性,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报界同仁指教。
   
首先,应该分析一下电视的形象表现力。
   
电视语言(以形、声表达语义的视听信息)包含图像语言、广播语言及字幕语言,与以书面语为主的报纸语言相比,最大区别在于图像,它包括形体语言、空间语言、色彩语言、饰着语言及表情语言,这些又以“推”、“拉”、“摇”、“蒙太奇”等手段动态组合起来。电视语言形象直观,其现场感、真实感、共时感,结合为很强的可视性。
   
借鉴电视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举例系拙作):
   
形象描述——形体语言视觉,是人类所有感觉中最重要的,而形象又是视觉感受的主要内容。物体、人是什么样子,从电视上看一目了然,但在报纸文字稿上却很难表现。因此,在报纸新闻中,应重视形象的表述。如果是稿件必须写明的物体,就应当进行形状、尺寸等介绍,让人能“先睹为快”,如见其形。这一点,也是新闻真实所要求的。例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当玫瑰色的月亮从东南山巅露出羞涩的脸,翘首观月食的人们高兴得喊起来:“月亮出来了,出来了!”此时已是20点10分……那是已经初亏的下弦月,宛如少女生气勃勃的脸庞。随后,月亮由弦月状成新月状,且越来越小,偶尔露出一线亮光,就像沉浮于星海中的一叶曙光初照的风帆。(特写《昨夜秦城观月食》)
   
动作刻画——空间语言电视图像是一种动态连续的画面,这是其优势所在。对于报纸语言,当然不能只是静态地描述形状,要写动作,以符合视觉特点的动作刻画,表现人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运动。下面的例子采用电视摄录手法,先是大背景,然后拉近、特写之后又是一连串有节奏的动作分镜头:黑夜,沉重的黑夜中有奔跑的一群,奔跑的一群多数肢体残缺。你,秦安县安伏中学体育教师伏世贵,是你正领着残疾学生在训练,你要把他们培养成优秀运动员,证明同在蓝天下的生命一样鲜活……春夏秋冬,雨雪风霜,每天,每天,在第一声鸡鸣中奋起,你带领他们长跑5公里,以竹竿为标枪,拿石头当铅球,以河滩为沙坑,在汗水泥土中挣扎般苦练,直到曙光升起。(通讯《伏世贵,你有一颗慈父心》)
   
颜色描述——色彩语言色彩是形象的一部分,是信息表达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如果没有用颜色来表现,那太枯燥了,而且是不真实的。颜色能引发人的联想,并表达一定的语义;同时,描述颜色的报纸语言可以引起人的想象,将文字与对颜色的理解、记忆沟通,从而对人或物有一个更深层的认知。例如:7月1日晚8时,一束桔红色的焰火从秦城区南大桥腾空而起,在天空撒下无数小红花。这是焰火晚会上开放的第一束礼花。随即,数十丛“满山红”次第燃放,声震四野。七彩斑斓,同贺香港回归;火树银花,共庆党的生日。(《焰火灿烂彩云归——迎回归庆“七一”焰火晚会速写》)又如:暖和湾的春天是多彩的。由野上麦苗秀菜花黄,塑料大棚银光闪闪,桃红柳绿掩映着红砖青瓦的房舍和工厂。(通讯《暖和湾里春常在》)    .
   
服饰与表情——服饰语言与表情语言在服装设计中,服饰所表达的意义——服饰语言得到了集中表现。同时,人的喜怒哀乐面部表情,是人传达信息的辅助语言。描写服饰和表情,有助于使人物活灵活现于读者面前。只要在稿件中必要且合乎文体,就不要忽略人的服饰、表情、肖像的描述,在人物通讯中尤应如此。比如:从头到脚一身60年代草绿军装,胸前挂着毛主席像章,军用挎包在肩,红袖章上“红卫兵”三个黄字分外刺眼——一对青年男女笑吟吟向我走来:“欢迎您来到昆明蹉跎度假村!”愕然之后,我才明白他们不是26年前我当红小兵时看到的红卫兵闯将。(通讯《蹉跎度假村见闻》)再如:班义忠,40多岁,个头不高,黑瘦而木然的脸孔上,一双多白的眼睛缓慢地转动……他淡淡地告诉我:“女人已经走了。”(《通讯员班义忠》)
   
报纸语言除了借鉴电视图像语言,还可以借鉴广播语言,充分运用汉语言的音乐性来增强表现力。□
      
(作者单位:天水日报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强化报纸语言形象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