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修辞观、方法论 21世纪语言学的指南针——纪念《修辞学通论》出版十周年
作者:乔俊杰来源:http://post.baidu.com/f?kz=107106483
新世纪伊始,修辞学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修辞学论著纷纷问世,修辞学研究蓬蓬勃勃。在这烂漫的修辞之春,王希杰修辞研究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十分夺目:
2000年9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何伟棠先生主编《王希杰修辞学论集》;
2003年5月,日本白帝社出版加滕阿幸等主编《这就是汉语——王希杰言语文化随笔集》;
2004年4月,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仇小屏、钟玖英主编《灵活的语言——王希杰语言随笔集》;
2004年6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聂焱主编《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
2004年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钱进博士主编《新世纪的修辞学》;
2005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王天星主编“三一丛书(1-3)”卷:陈之芥等主编《修辞学新视野》,聂焱主编《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
…………
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蔚然成风、成果蔚为大观。众所周知,上世纪末,现代中国修辞学与语言学中语法学、语义学等其它学科相比,研究发展有些逊色。就《现代汉语》之类教科书来说,要么是干巴巴的几种修辞格充数,要么借语用囊括修辞,要么干脆就省去修辞部分。修辞学向何处去?当代中国修辞学有哪些课题要做?怎么去做,才能使新世纪修辞学赶超语言学其它学科?适逢王希杰先生《修辞学通论》问世十周年,笔者情不自禁地加入了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之列,重读该著,试图寻求答案;的确,温故知新,又有许多新的启迪。
一《修辞学通论》的科学性
(一)充分重视修辞学的科学性:
“修辞的规则有一定的弹性,甚至有一定的模糊性。……修辞学是不易公式化、形式化和符号化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修辞学就没有科学性。” (P35,凡是只注明页码者均出自《修辞学通论》――笔者按)
“时至今日,修辞学的科学性问题,对于修辞学在科学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依然存在着疑问。……修辞学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这是一条通向科学化的道路。修辞学正是随着整个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就大趋势而言,修辞学从材料的收集到规律的探索,从原子主义到系统论,从简单归纳到归纳和演绎并重,从单纯欣赏到系统建构理论大厦,是在不断地接近科学的目标的。” (P33)
王先生从四方面,抓住修辞研究四个主要特点,说明修辞学的科学性问题已经引起学界重视。
(二)遵循认识规律,由表及里探讨修辞现象:
物理世界的同义手段与语言世界的同义手段有时并不一致。“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语言中的词语同物理世界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全社会所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而交际活动中的词语同物理世界之间的对应关系却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可以变动的。” (P269)“临时性的同代关系,大都是依靠着人们的联想能力,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或者是语言符号之间的某种关系——通常是相关关系和相似关系等来构成的(借代和喻代)。” (P271)
(三)思维缜密,精细辨析:
王先生论及拿来主义,并非全盘西化:“合作精神,就是交际双方都必须有把交际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良好的愿望,并且从这个良好的愿望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话语。……核心当然是一个“诚”字。同西方学者所提出来合作原则有相通之处,但是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情。……合作原则所重视和强调的主要是一些形式方面的东西。”(P121)
“修辞学被滥用,主要指的是修辞格。……正如同词语和句子也会被滥用一样,这个责任不在词语和句子,而在于滥用的人。词语和句子及修辞格,它们本身都是中性的,可以被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运用。”(P410)
“修辞格的发展和演变问题,包含着两个内容。一、在某种语言中,客观存在着的修辞格本身的发展和演变现象,这是辞格史;二、修辞格学说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这是辞格学史。” “从历时和共时的观点来看,修辞现象是对语言规律规则系统的一种共时性的偏离。但是,它可能会从偏离走向常规,即从修辞现象转化成为一种语音、语法、词汇现象,即从言语中的暂时性的偏离而转化成为语言系统中的一个事实。反之,从历时的角度看,也存在着从语言事实转化为修辞现象的例子。……修辞格研究对语言发展历史的研究也是同样重要的(P413)”看问题,王先生目光甚远大。论说甚为精细辩证,逻辑严谨!(P413)
(四)大胆的否定精神,道不同,敢于说“不”(P310):
针对有人认为“离开了语言没有修辞,而离开了语境可以修辞。”(高长江《现代修辞学》P83)“中国古代艺术家所谓的‘即月咏花’、类似‘回文诗’之类文字游戏等是不考虑语境的。”(同上,P11)王先生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论证方法是不科学的。作为论据的事实是不存在的。” (P310)
针贬时弊,一针见血;对于同行,开诚布公:“谭永祥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研究修辞现象和修辞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叫修辞学,亦可称为言语美学,或修辞美学(22页)”“把修辞学当做为美辞学的后果是,修辞学家……把自己局限在所谓美辞的象牙塔之中——或者说是牢笼之中!……这就必然大大地缩小了修辞学的研究领域和社会效益,使得修辞学失去了群众。这正是中世纪之后,现代修辞学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P399)
(五)《修辞学通论》既充满着辩证法,能够辩证地分析语言现象、探索修辞规律,同时,也能用发展观去研究修辞问题:
“零度同正偏离和负偏离之间的转化,不仅仅发生在共时的范围里,也可以发生在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之中。……语言发展的方式之一,就是……转化。”(P210)
《修辞学新论》(1993)把语言环境区分为三类:(一)小语境;(二)中语境;(三)大语境。现在(指《修辞学通论》,笔者按),从交际活动中的四个世界的理论出发,可以区分四种语境:语言语境、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心理语境。”(P317) “对修辞原则,……有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是:准确、鲜明、生动。《汉语修辞学》中提出:把握交际对象;保持自我本色;同语言环境相一致;明确前提前;视点适当。《修辞学新论》提出了三条原则:(一)语言材料的规范性和变异的适度性;(二)信息的真实、切题、适量性;(三)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现在(指《修辞学通论》,笔者按)我们认为,修辞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这个最高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P343)
当然,学术争鸣,百花齐放。笔者也曾见到有论文责难王先生前后不一致,有矛盾。这一点,记得有幸听王先生说过:
“我做大学生的时候,读过一本苏联小说,《大学生》(也许还有个修饰语“一年级”),其中挖苦一个老教授多少年讲稿一个字也不改动!
如果一个几十年一点矛盾也没有,那是什么家伙?
这个道理我在一些地方早说过了!
进步就是否定昨天!
永远一贯一致就是抱残守缺!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
再说,如果矛盾出现在共时领域,应该是低级错误;问题是,历时的矛盾,体现的正是作者、学人实事求是、孜孜进取、敏学深研、不断超越、永远发展、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
(六)精心观察语言现象,选取生动贴切语例。
王先生善于细致观察语言现象,如论及“潜性语言的显性化”,王先生所举例子来源于1995年8月10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标题:《兰金初猎“狼”》。这个带引号的“狼”指的是“红班狼疮”。这个“狼”同“红班狼疮”构成了同义手段。“红斑狼疮”是显性语言,而“狼”是潜性语言。(P264)。 又如,论及转换分析和同义句研究,王先生举例是:
A.在沙发上绣花=坐在沙发上绣花
B.在沙发上绣花=把花绣在沙发上(P294)
如此精当之例,非深思不得!
(七)观点鲜明,独具慧眼,视角新异:
“在交际活动中,句子还有语用的层面。所以我们可以区分出四种句子和四种要求来:①语音句——上口性;②语义句——合逻辑性;③语法句——合语法性;④语用句——得体性”。(P285)
“语言环境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一、匹配功能,二、定位功能,三、定向功能,四、填补功能,五、生成功能,六、预测功能。” (P310)
引进新术语的意义:“引进了转换概念,就可以更科学更方便地解释和描述同义现象,分化和阐释多义现象,帮助分析研究其他的许许多多的修辞现象。”(P295)
“解码与编码是逆构同向的对应物” (P333)
“得体性是修辞学中的最高原则。(P336)”
“避免歧义和误解是修辞的基本原则。” (P339)
“话语必须同语言环境相一致,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修辞原则。” (P341)
(八)理论能一贯到底,条贯统序,体系严谨!
王先生的“三一理论”即“三组概念(四个世界、零度和偏离、显性和潜性),一个体系”,以零度和偏离为中心,组成了一个贯穿始终、纵横交错、层级分明的修辞网络,体系甚为严谨。笔者试把《修辞学通论》修辞理论体系的主要概念,图表示意如下:
“三一”主要修辞关系表
修
辞
体
系 零度和偏离 潜显
理论 同义手段 语境 得体性
零度 偏离 显性 潜性
+ + + +
正
偏离 + + + + +
负
偏离 + + + + +
四个世界 语言世界 语音 + + + + + + + +
词汇(词) + + + + + + + +
语义 + + + + + + + +
语法(句) + + + + + + + +
物理世界 + + + + + +
文化世界 + + + + + +
心理世界 + + + + + +
修辞格 + + + +
语体 + + + +
风格 + + + +
“科学的最高原则应当是最简单性原则。……作为一本学术专著,《修辞学通论》力求遵循科学的最简单性原则,把修辞学体系建立在很有限的概念术语之上。这些概念术语就是:交际活动中的四个世界(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零度和偏离,显性和潜性。……真正的知识本身应具有能产性,越是最基本的概念能产性就越强。《修辞学通论》要求它的最基本概念具有能产性,在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之上可以派上出二级、三级概念。这是我多年来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的一个基本想法。”(作者《前言》)
比如,就上表来说,能够同负偏离发生关系的就有:四个世界、修辞格、语体、风格、潜显、同义手段、语境、得体性等的负偏离;其中,四个世界的负偏离又有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的负偏离;而语言世界负偏离又有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的负偏离;语法负偏离又有词法和句法负偏离。
由上表还可以知道,语言世界的语法既有零度与偏离的修辞现象,又有显性与潜性、同义手段、语境、得体性诸多修辞现象,这些现象之间又是相容关系,那么,语法产生的修辞现象就可能有语法单独与一种修辞现象化合,如语法正偏离、语法潜性现象、语法同义手段、语法构成的语境、语法得体性;也可能有语法与二种或二种以上修辞现象的化合,如语法潜性正偏离、语法同义手段潜性正偏离、语法语境同义手段正偏离、语法得体性语境同义手段正偏离……。
又如:“同义手段是以零度形式为中心的偏离形式的集合。既然偏离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两种,那么同义手段也就可以分为:正偏离同义手段和负偏离同义手段。简称为:正同义手段和负同义手段。” (P266)
P461 “修辞格其实是对语言的、语用的规律规则的偏离而形成的固定格式、模式。修辞格的被误解、被贬低,是修辞学家的繁琐哲学的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建立修辞格同负辞格的对称又不对称的多层次的等级系统。”
可见,王先生的修辞体系能够抓住修辞现象的内在逻辑联系,以简驭繁,化合生成,正如中国传统哲学“太级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一向分类标准不一、概念术语纷繁杂陈的修辞学依纲贯领,条贯统序,驾繁若简,举重若轻,纲举目张。
我们不无夸张地认为:这本《修辞学通论》实现了王先生“旨在提出一个新的修辞学体系”的初衷,也为建立科学的现代修辞学体系做了非常可贵的探索。
二《修辞学通论》体现的科学的修辞观——众多课题: 修辞学研究的指南针
研读《修辞学通论》,深感王先生学术思想的结晶,于书中俯拾皆是;循着王先生的思路,致力于修辞学研、学,不再迷茫,移步换景,总有指南针指引着通往修辞学的康庄大道。笔者觉得王先生提出的修辞研究课题,主要有:
(一)修辞学家应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建立“实用修辞学”、“礼貌修辞学”,研究“出口脏”,力求学问平民化:
重质,“实用修辞学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今天的中国,尤其要看到实用修辞学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在迈向新世纪的时候,我们主张更多的有志者投入到实用修辞学的研究中去,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到千百万使用语言的人们中间去,努力发现和解决他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运用水平。我们特别要大力发展“礼貌修辞学”,这是修辞学家对于这个时代和民族所必须尽力完成的一件大事情。” (P57)“修辞学应当研究出口脏的现象(恶言、脏话、粗话……),重视实用修辞学的研究,努力去普及修辞学知识,为解决出口脏,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多做具体的工作。” (P118)网络语言,王先生定不会拒之修辞学门外。
要使修辞学成为大众的学问,而非贵族的意识:“修辞的没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修辞学自己造成的。在这方面,修辞学家有三个失误。第一是,缺少了辩证法,多了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第二是,太爱搞繁琐哲学了;喜欢罗列现象,罗列规则……忘记了科学的最高原则是最简明原则……第三是,多了点贵族观念,缺少了平民意识……这是现代修辞学没落的根本原因。修辞学家应当从这里出发来复兴修辞学,不必去求他人来重视修辞学,而应当纠正自己的偏向,把修辞学变成千百万人都觉得有用的学问”。(P59)
王先生重实用,力求学问关注现实、平民化,并且躬行实践,其语言随笔即是明证。王先生著作可分为三类:理论专著(著作、论文)、语言随笔、生活小品文(文学、文化、感情色彩、生活气息浓厚)。王先生治学可谓目光放得开,架子放得下,制文作论,适情应心,得体即成。
(二)论及修辞格具有生成的能力,透视语言潜在现象,建立“预测语言学”、“潜性修辞学”。(P419)
“显语言和潜语言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的统一,正是我们观察和研究语言现象的一个突破口。” (P219)辩证细微,值得注意把握,王先生何尝不是为我们找到了一个认识修辞现象的突破口呢!紧接着,王先生谆谆告诫我们:“以往的语言学研究只以显语言为研究对象,现代语言学应当扩大自己的视野,把潜语言也包含在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中。现代修辞学也应当走这条路。” (P219)指出今人努力的方向。
而且,王先生把潜显理论贯穿到语言学修辞学的不同层面,如“显词和潜词”、“显句和潜句”、“显义和潜义”、“零度显语言和偏离潜语言”、“显性修辞学和潜性修辞学”,并从四个世界探究其成因和发展前途“语言世界提供了潜性材料,物理世界的真实性、文化世界的得体性和心理世界的可接受性则是潜性语言显性化的制约因素,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P227)”特别指出“创新之路:潜语言的开发和利用” (P233),“在语言中引进潜性概念之后,就可以建立“语言学未来学”和“语言预测学”。……可以改变修辞学研究中的“头痛医头,脚痛医生脚”、“放马后炮”、“做事后诸葛亮”的现象,促进修辞学的科学化。因为一门学问只有在具备了预测能力之后,和能算称得上真正的科学。” (P237)既指出潜性理论的意义,又再一次指出修辞学者又一努力方向。笔者不禁想到,潜显理论自然可用于探讨新词语、新修辞现象的生成。如今,已经有人捷足先登,摔先行动,《词语预测词典》,已经赫然放在新华书店的展柜。
再如“电脑的普及,将会导致新的文风,出现新的语体和新的语言风格,出现新的语言文字的运用错误,同样需要进行预测研究。” (P255)“潜语言的显性化正是语言的艺术化,是修辞学应当加以研究的重要内容。修辞学因此也可以区分为显性修辞学和潜性修辞学。今天应当重视潜性修辞学和修辞预测学的研究。” (P256)
王先生还列举了八条修辞预测学的内容,启发后学(P253)。
缺漏性和不自足性(P71)“大修辞格系统中,辞格同负辞格原则上一一对应的,当然也会有缺位现象。”语言中不是有空符号现象吗?“自主创新”的反义词是什么?难道会是“包办创新”?
首位原则和时效原则,探讨地岂只是修辞这问题,还是语言学中词汇学、语义学和音韵学问题。(P169)
(三)呼吁建立“语义修辞学”、“句子修辞学”(P75)特别是“修辞学方法学”:
“科学化离不开科学方法。……为了修辞学的繁荣,很有必要建立“修辞学方法学”,把修辞学的方法作为一个专门研究的对象,以此来提高修辞学的科学品位,实现修辞学的真正的复兴。” (P61)
大师慧眼,看得深远。
(四)值得注意的修辞现象:
1.信息差——当是修辞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说写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听读者实际上接受的信息之间总是会有一定的差距的,这就叫做“信息差。”表达效果差、接受效果差;零度效果、适度效果差、效果差(仅指“已经引起交际双方的注意,并产生了交际误会或大大提高了效果的” 信息差——当是修辞学的重要研究对象)(P14)。谜语、手机短信、相声、笑话多用有意为之的效果差,以取得戏剧性效果。王先生于此辨析得精细入微,探讨更深入:“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文字游戏是一种走到了极端的修辞活动。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们的修辞天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语言和文字的一切的潜在表达功能,它是修辞技巧的实验室。……这中间就有许多修辞学的问题。……”(P133)值得有识之士探索。笔者深受启发,如:
A.手机短信:
a.自然课老师问:为什么人死后身体是冷的?没人回答。老师又问:没人知道吗?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那是因为心静自然凉。
——偏离语境导致接受效果差(无意为之)
b.每个无眠的夜晚你寂寞难耐吗?
你渴望零距离的与异性身体接触吗?
你想在声嘶力竭的喊叫中寻找肉体与灵魂的碰撞吗?
山东女子摔跤队诚招夜间陪练!
——偏离语境导致表达效果差(有意为之)
B.英格兰人谈论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2则笑话:
a.一个爱尔兰人给旅游公司打电话:“我坐飞机到伦敦将用多长时间?”办事员想看看飞机时刻表,对他说:“(请等)一分钟,先生!”“非常感谢!”爱尔兰人满意地答道并挂上了电话。
——偏离语境导致接受效果差(无意为之)
b.一个苏格兰人从英格兰回到了家。家人问道:“在伦敦怎么样?”苏格兰人答道:“还行!就是那些英格兰人很奇怪。我住在旅馆时,他们像疯子一样在我隔壁敲了一夜墙。”“那你当时干什么呢?”“我没干什么!我只是吹了一夜笛子!”
——偏离语境导致表达效果差(无意为之)
2.研究“语言的失误”,建立“修辞病理学”、“病理语言学”:
“语言的失误往往有它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基础,同时也往往在心理上具有某种含义。……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对汉语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失误同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汉语修辞学应当加强这个方面的研究,寻找到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 (P181)口误、笔误,总是有某种潜在因素。笔者曾遇到过两次有趣的口误现象:
A.公元1983年9月1日,某大学门口,学生甲:“我的结婚证,哦,报到证——录取通知书,忘家里了,麻烦!”
按:该生年届而立当,是一位“老三届”的女知青,或许新婚燕尔,以致口误。
B.公元1991年某日,我来到邮政局柜台前取包裹,当班的邮局小姐问我要:“准生证!”我莫明其妙,反问:“取邮件还要准生证?”她一楞神,恍然大悟:“对不起!是身份证。”
按:我国计划生育多年,当时,实行准生证生育制度却不久。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口误,我怀着好奇心打听后知道:那位邮政工作人员,已经有喜,可着急的是,准生证还没批下来。
遗憾地是,当时只知道这些口误应该是人的潜意识流露,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想到还可以从交际活动的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去深入系统探究。可谓是与有价值的修辞现象失之交臂。
王先生“把语言失误毛病也叫做修辞格……“负辞格”或“病格””,而且病格也分潜显。据说,零度和偏离的理论是法国新修辞学和比利时列日学派修辞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但他们只研究正偏离,没有建立负偏离的概念。语言学界一致认为,把“零度”和“负偏离”也作为科学概念明确提出,并且系统地阐述了零度和偏离之间辩证关系的是王希杰先生。据王先生负辞格观念类推的话,应该有“修辞病理学”,推而广之,也会有“病理语言学”。(P405)
3.“语言的规范性”研究:
“语言的规范性是修辞最基本的原则。维护语言的规范是修辞学家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这是修辞学家以社会所应当承担的任务。” (P187)的确,传媒语言也需要规范;提出规范的标准也是修辞学家责无旁贷的任务吧。
4.“消极修辞现象”研究:
针对有人极力推崇“美辞”研究而忽视“消极修辞”研究,王先生说也有人以不无嘲笑地口吻揶谕“《中国修辞学史》实际成了《中国文艺修辞学史》,消极修辞竟无立锥之地……” (P457)进而,王先生十分肯定地说: “消极修辞现象是客观存在着的,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P461)
5. “修辞格”研究:
“客观存在的修辞格本身的发展和演变现象,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这一研究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够完成的,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只有建立起大型的汉语修辞格语料库之后,这一工作才有可能真正的开展。我们可以在各个时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数量必须大,一一储存在电脑数据库里,然后一一描绘出每一个时代的修辞格的数量和系统;再把不同时代的修辞格拿来一一加以比较。这样才能够大致勾画出汉语修辞格从古到今发展和演变的大致方向和趋势。”(P414)此言透着学者深邃的眼光和历史责任感! “修辞格的解码功能当然可以运用到训诂学、文献学等实际工作中去。……修辞格是校勘古籍时常用的手段。” (P406)王先生身体力行,著《李义山〈杂纂〉的修辞观》;笔者也就《文选》修辞运用及《文选注》修辞训诂作了深入探讨。《文选》修辞研究,不正是这样的工作?
“许多修辞格都是话语衔接的手段。如:对偶、排比、反复、映衬、双关、比喻、顶针、回环、镶嵌、拈连等。”(P324)是呀,我们怎么没注意到,只一味孤立看修辞格自然索然无味。“衔接话语的修辞格”不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
其所论“比喻的二柄和多边”,很值得研究!!!(P427)
6.“修辞与文化”研究:
“文化意义,它在不同的语言中是全然不同的。它决定了语言的民族特征,这就是不同语言难以对译的最根本的原因。” 着眼于不同语言相同词语的文化意义的差异,不正是比较语言学一个可操作性强的研究课题?(P280)
“文化世界的同义手段,开始的时候只是临时性的,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多了,用长了,普遍了,也可能固定化,成为一种词汇现象或全民族的语言现象。”(P278)“即临时性的修辞义固定成为这个词语的语义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P273)新时期,新词语中的修辞词、修辞义(修辞手段生成的固定下来运用的新词、新义)如雨后春笋,难道不值得学界同仁潜心研究?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一种追求万事万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的倾向。往往把五行学说一步步推演出去,在万事万物之间建立某种文化上的联系。……于是这些语言符号就在汉语文化中取得了同义手段的资格,在某些交际场景中就可以相互替换。于是,在中国古代的城市中,苍龙门=东门,朱雀门=南门,玄武门=北门,白虎门=西门。” (P277)不仅是五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干支化生万物,其修辞义不也是奥妙无穷?
宗教、气功和中医、神秘文化等“活动中的修辞现象”,也应当加以研究。(P60)
一个又一个话题,都是一个个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启发人,开拓思路,深入研发,会有所成。
三《修辞学通论》——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王先生对方法论十分重视:“在修辞学学(王先生称之为“元修辞学”)中,方法和方法论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使修辞学的进一步科学化,我们有必要在修辞学内部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部门:修辞学方法论。这将对整个修辞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P55)《修辞学通论》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笔者在这里采撷点滴,与朋友共享。
1.所谓修辞,其实就是为了提高交际的效果、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功能,而对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之间关系模式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开发与利用。真正科学的修辞学就是从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对这一世界的偏离,主要有息变格——质离或诡言或精细、时变格——移时、空变格、数变格——换算)、文化世界、心理世界之间的关系模式中考察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得到有规律规则的理论体系。(P76)
2.“在科学的体系中有两门很特殊的科学,那就是哲学和数学。……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修辞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功,大有发展前途的。” (P38)只是怎样用,需要王先生解释、举例。
3.修辞学必须立足于语言世界之上。语言世界的内部规则是修辞学大厦坚固的基础。(P75)
4.“语法学家一方面要把语法现象同修辞现象区分开来,另一个方面又要联系修辞来研究语法。成功的语法学家就是这样做的。”(P41)慧眼如炬,深邃!法眼!!
5.启发后学:“修辞学应当同心理学合作。只有在现代心理学的帮助之下,才有可能进一步揭开修辞之谜。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尤其值得修辞学家们学习和借鉴。” (P154)
6.“观察事物和现象的视点可以分为物理视点和文化视点及心理视点三种。(P175)”洞析入微,启人思路,入木三分。四个世界也正是王先生观察修辞现象的最佳视点。
7.王先生指出,在语言的预测中,“我们必须“无”中生“有”……从潜性语言的“无”,找到潜性语言的“有”。同样地要排列出一个包括了潜性语言成分在内的逻辑矩阵,即语言的“元素周期表”。……有目的地去发现新的语言事物,去开始对语言的发展演变运动进行某些预测。”并且提出来“构拟”和“统筹”的方法。(P250)
薛忠正的《询喻例说》,就是根据王希杰先生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辞格都是很有限的,但又具有无限的生成能力”的理论,利用王先生提供的“辞格的元素周期表” (王希杰《修辞的现实和理想》,1991年《修辞学习》第三期),发现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大量用例,成功建立了“询喻”一个小格式。说明修辞预测是可能的,修辞预测学的建立也是可能的。(P253)
“对于比喻,我们可以收集一定数量的显性事实,在此基础上运用演绎法逻辑地推导出一个可能的比喻表格。然后,再收集大量的实际用例,来检验我们逻辑地推导出来的表格,区分出显性比喻和潜性比喻。在此基础上,研究潜性比喻显性化的文化和心理的制约规律规则。(P243)”这谁说不是研究潜性修辞的方法论指导。笔者就由此得到启发:“《昭明文选》修辞研究”就可循此进行。
谈及比喻的表现形式,认为“分类过细过繁,不利于学习和运用,还是简明为好。” (P426)倡导经济简明,实用的分类!!
8.“词汇学研究的是语言同义词,而忽视了言语同义词。修辞学虽然注意到了言语同义词,但是长期以来只限于举例和鉴赏,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理论上的论述。……很有必要加强言语同义词的研究。对言语同义词的研究,可以从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方面着手。心理世界是言语同义词产生的基础。……(P282)”四个世界理论是方法论、着眼点。
9.“同义手段就是从聚合关系方面来观察修辞现象的一个方法论原则。”(P306)
10.“在研究修辞格科学分类的时候,可以把修辞格同潜性修辞格一同考虑,把修辞格同负修辞格一同考虑,把归纳的修辞格同演绎的修辞格一同考虑,研究一个大修辞格系统。” (P417)寄托了王先生的理想,切盼大系统!
四身体力行——修辞实践,实践修辞学理论
王先生既是修辞学家,又是身体力行的修辞家。其作品,可有分三类:修辞学论著(体系严谨的专著、篇有所见的论集)、修辞学论文(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一例一论的语言随笔)、文化和文学小品文。
《修辞学通论》具有很高的科学品位,应是鸿篇巨制的论著,但读来并不乏味,这部修辞学著作颇着意修辞、很会修辞。
每章开篇题记,收尾小结,精选题记,画龙点睛。第一章修辞学下选列国内外、国际著名语法学家王力、索绪尔的话作引言。这些语言大师重语法,也重修辞。语重心长、意味深长。(P31)
直接引用、概括化用、简略类比、辩证对比、图表示意,比方、易色……严谨的宏篇巨著中也充满鲜活的语言,修辞成句随处可见。
彭斯的诗句:“要是你天生是个笨佬,语法能帮你啥忙?/大学课程把脑筋弄坏了,进去牛一条,出来驴一条!”这对于语法真是太挖苦了!(P40)而王先生拿来说明语法固然重要修辞也不可小瞧,妙!!
“无理而妙,这就是修辞和修辞学。” (P43)精辟!
排比比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的手段,是社会的窗口,是个人心灵的镜子,是古代生活的活化石。” (P64)
“在电脑化的时代里,可以这样认为:语言就是一个软件。没有软件的电脑是“裸机”,没有语言软件的人,是“裸人”。……它(语言软件)具有自动升级换代的能力。越是发达的语言,兼容性就越大;反之,兼容性越大,这种语言也就越是发达。”(P65)综合运用比喻、仿辞、精辟对比,行文活泼。
“同义选择……模式化了,模块化了,集成电路化了。”(P239)比喻恰切。
不烦罗缕,排比说明:现在,假设说,有这样一个人,男人,根据相似关系,如果他很胖,他就是“弥勒佛”;如果他很胆小,他就是“兔子”;如果他特温顺,他就是“小绵羊”;如果他的脸很红,他就是“关公”;如果他特聪明,他就是“诸葛亮”;……而根据相关关系,如果他有漂亮的小胡子,他就是“小胡子”;……“文革”时,他是“老九”;抬举他,他就是“精神贵族”;贬低他,他就是“穷光蛋”……前者列举了28个句子,后者一气列举了41个句子。(P284)
王先生说:修辞家指的是那些成功运用语言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型的修辞家,另一种是生活型的修辞家。(P24)
王先生当是当之无愧的修辞学家,同时,又是修辞家,艺术型兼生活型的修辞家,绝不是纸上谈兵的空谈家。
五向王先生请教
基于学界划时代的影响地位,《修辞学通论》定会再版。王先生是位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虚怀若谷的语言大师。学生不揣浅薄,妄于先生商榷一二白玉微瑕:
1.表达与接受——修辞学?语用修辞学?接受修辞学?
王先生说“交际效果可分为“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修辞学主要研究表达效果” (P30)。“语用学既研究编码过程,也研究解码过程,而且对解码的兴趣比对编码还要大一些。修辞学则主要研究编码过程,一般不研究解码问题。……只研究表达效果。”(P45)“修辞学在研究效果差的时候立场在说写者这方面,只研究表达效果差。站在听读者立场上来研究效果差的是阐释学,它研究接受效果差。”(P17)
语用与接受、阐释又有何关系?目前语言学界有人竟以“语用”代替“修辞”,二者孰大?孰为上位概念?王先生以为“语用学=修辞学+阐释学”。(P46)按运用修辞的语言单位,有语音修辞学、词语修辞学、句子修辞学、篇章修辞学(语体修辞学、风格修辞学);依动态和静态分为是语言修辞学、话语修辞学;书面语修辞学和口语修辞学;为什么不能依交际过程分为语用修辞学或阐释修辞学;表达修辞学或接受修辞学?表达与接受,二者应当是不可分割的,表达效果的好坏还要看接受,至少有时应当这样。是不是应当把接受修辞也考虑进去?
若听读者故意曲解表达效果以收到利已或幽默的效果,难道修辞学不予以研究?就语言学发展的传统看,语音、语义、语法、修辞都有新的视点和方法不断出现,为什么语音、语义、语法都可以吸纳众“新知”,而唯独修辞要让贤退位、羞羞答答、像个被革命吓坏了的小脚女人呢?张会森先生《修辞学通论》就大胆提出了“语用学修辞学”这一新的理论观点。吴礼权先生也是如此。
2. 个别举例,分析有商量:
“从哲学上看,同一性本身就是与差异性(示差性)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小二子像个大姑娘!这个小二子就绝对不是一个大姑娘,他一定是一个男人。反之,小二子不像一个大姑娘!这个小二子就一定是一个大姑娘。这就是说,强调同一性的时候,其实正是以差异性为其存在的前提的;而当强调差异性的时候,正是以同一性的存在为必要的条件的。” (P262)这里看问题固然辩证,只是先生举例分析也有欠妥之处。就是忽视了着眼点:姑娘与男人的对立,是从性别与性格来看;若从年龄与成熟上看,当是大与小的对立。
新术语?自创?“名词的格的标志——格标”“格标的省略,或者说是零格标。” (P289)
3.定义问题:
关于修辞学的定义,王先生罗列诸家说法,区分中外学者对修辞、修辞学的界定,精炼概括为一家之言。只是:修辞≠修辞学,是不是应区别列举?(P31)
修辞格的定义,失之太长:“修辞格是一种语言中能够提高表达效果或者是将会导致效果损耗的、有意识地或无意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的、包括已经逐渐形成了的或可能形成但是现在还没有出现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P405)
4.校对行文标点:
P399第二段文字第二行两处“决”当为“绝”,同样的别字错误,下隔一段又有两处;倒数第6行后引号当在倒数第七行后圆括号之外,而该段最后的后引号又无上承,显然前面是标点漏误。别字(P419)最后一行第一个字“换”当为“环”。遗漏标点符号:“同此……处变。”前后一对引号。 (P427)
P458 “反对消极修辞学的人,都挺会修辞学的,否定消极修辞论用语都很是漂亮。”……能愿动词“会”后一般跟动词,而“修辞学”是名词;并且王先生一向关注修辞学也关注修辞,“学”莫非是衍文?
结语:我辈任重道远,当努力携手建设现代中国修辞学美好的明天
“现代修辞学的复兴之路,也就是科学化的道路。现代修辞学的科学化必须在比较正确的语言观的指引之下,科学地总结几千年来的修辞学遗产,更加广泛地考察从古到今的修辞现象,运用科学方法构建新修辞学的理论大厦。”(P62)王先生语重心长,满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对修辞学界同仁,其实,更主要是对后学寄予了拳拳期待。
王希杰先生《修辞学通论》是一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修辞巨著,书中处处体现着科学的修辞观、方法论,闪耀着思想睿智的火花,尽管出版于上世纪末,却给我们指明了21世纪的今天,修辞学、语言学研究的方向,引导着我辈迈向21世纪语言学、修辞学研究之坦途,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繁荣发展的春天增光添彩。(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52)
参考文献
王希杰《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陈之芥等《修辞学新视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
何伟棠《王希杰修辞学论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