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独立研究综述
作者:韩沛玲来源: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hfgydxxb-shkx/hfgy2006/0604/060433.htm
摘 要:文章在对近年来支持和反对晋语独立的两派观点综述的基础上肯定了晋语分立的事实,晋语层级的分歧涉及方言分区理论建设,根据目前对晋语的研究程度以及学界对分区理论的认识,认为晋语分立为官话之下的二级方言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晋语;入声;分区标准;分区方法
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6)04-0140-06
An overview study on the independence of Jin DialectsHAN Pei-ling
作者简介:韩沛玲(1977-),女,山西五台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
作者单位:韩沛玲(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100871)
参考文献: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1985,(1):2-5.
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0-41.
侯精一.晋语研究十题.(日)乔本万太郎.纪念中国语学论集.东京:内山书店,1997.227-236.
侯精一.晋语入声韵母的区别性特征与晋语区的分立,中国语文,1999,(2):103-107.
温端政.试论山西晋语的入声.中国语文,1986,(2):124-127.
温端政.晋语区的形成和晋语入声的特点.首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9-32.
温端政.试论晋语的特点与归属.语文研究,1997,(2):1-12.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李如龙.晋语读书札记.语文研究,2004,(1):8-15.
刘勋宁.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中国语文,1995,(6):447-454.
李蓝.方言比较、区域方言史与方言分区--以晋语分音词和福州切脚词为例.方言,2002,(1):41-60.
乔全生.晋语与官话非同步发展(一).方言,2003,(2):147-160.
乔全生.晋语与官话非同步反展(二).方言,2003,(3):233-241.
马文忠.晋方言里的"圪"字.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3):38-43.
陈庆延.晋语核心词汇研究.语文研究,2004,(3):56-64.
温端政.晋语"分立"与汉语方言分区问题.语文研究,2000,(1):1-12.
李树俨.字本位与汉语方言研究.语文研究,2003,(2):6-12.
丁邦新.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梁金荣,高然,钟奇.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兼论晋语的归属.语文研究,1997,(2):37-42.
李小凡.汉语方言分区方法再认识.方言,2005,(4):356-363.
詹伯慧.当前汉语方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文建设,2004,(2):36-39.
高然.对汉语方言分区问题的再认识.学术研究,1997,(1):62-66.
郑张尚芳.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说略.语文研究,1990,(2):6-9.
(1)入声多带有明显的喉塞音.(2)多数地区有读为入声的词缀"圪".(3)北京话中的轻声"子"尾多数多数地区读为入声.(4)入声调值或调型与某个舒声字的调值和调型具有一致性.(5)不同程度的存在古舒声字今读入声的情况.(6)入声音节里有成系统的构词能力很强的不表义音节.(7)部分入声音节分为表义与不表义两个部分,即"部分入声音节两分".(8)通摄合口一等与合口三等精组字今韵母多读齐齿呼.
这里需要区别"分立"和"独立"两个概念,"分立"指在方言分区中划分出来的一个类型,但方言层级不确定;而"独立"侧重指划分出来的方言为一级方言.
收稿日期:2006年4月17日出版日期:2006年8月25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