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字不苟----下决心消灭错别字
来源: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68/2007_6_25/1_68_258_0_1182773154703.html摘自《汉语知识趣谈》
1983年6月,全国正在学习、宣传朱伯儒的事迹。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特地为学习朱伯儒题了词:“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当时,邓小平同志嘱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要急于发表,应先请语言学家看看,有没有用字不准确的地方。
办公室的同志找到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王老接过写在宣纸上的题词,戴上眼镜,看过后说:“写得好。不‘符合’的‘符’字目前已不再使用,如果这样使用显得不大规范,最好改成‘副’字。”
邓小平同志得知此事后很高兴,马上提笔说:“再重写一张,用字不规范,这样不好。”邓小平同志又铺开宣纸,一笔一画写了起来,字迹苍劲有力:“向朱伯儒同志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邓小平同志写字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不要小看写错别字这件事。报载乌鲁木齐挂面厂曾在日本印刷10吨挂面包装袋,由于图纸设计者和审批者的“一点之差”,竟将“乌鲁木齐”印成“鸟鲁木齐”,致使包装袋全部报废,16万元巨资付之东流。
能不能消灭错别字呢?王力先生曾说:常用字不过三四千,容易写错的字不过一二百个。同音别字,常见的也不多。只要我们重视文字的规范,随时留心,基本上消灭错别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必须“把消灭错别字认真地当做一件事情来办”。从思想上重视正字法,下决心消灭错别字,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我们每一个对民族、对大众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当从我做起,下决心消灭错别字。从思想上重视,随时留心,勤查字典勤问人,消灭错别字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现在连我也认不出来了!”----书写要规范
摘自《汉语知识趣谈》宋朝有个叫张商英的人,做过宰相,写字非常潦草,人们都讥笑他为“草圣”,可他自己却毫不在意。有一天,他诗兴大发,龙飞凤舞,挥笔写就。他洋洋得意地将诗稿交给侄子去誉写。他侄子誉写时,因为字迹太草,很多字无法辨认,左猜右猜怎么也猜不出来,只好拿着诗稿去请教张商英。张商英接过诗稿,横过来竖过去端详了好久,可还是认不出来。就瞪起眼睛,气呼呼地责骂侄子:“笨蛋!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我,现在连我也认不出来了!”
我们不妨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写字潦草的现象?有没有不但别人看不清楚就是自己过后也认不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像张商英那样写字。
也许有人会说,毛泽东同志写字不是也很草吗?诚然,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文稿很多是用草书写成的。毛泽东同志的草书潇洒、苍劲,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一般的书写潦草是不能与之同日而语的。
去韶山参观过韶山纪念馆的人都会看到,展出的毛泽东幼年读书时写的毛笔小楷,字体是那样工整,笔画是那样娟秀。正因为毛泽东同志有深厚的楷书功底,才会在草书书法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楷模的意思。书籍杂志上的字都是楷书。此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草书笔画简单,写起来灵活流畅,速度快,缺点是难以辨认。行书是介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比楷书容易写,比草书容易认。行书和草书也各有书写规范,不是随便乱写一气。要在练好楷书的基础上练习行书、草书。没有学会行书、草书的人,不要乱用行、草。
我们写字,在多数情况下,是给别人看的。为他人着想,应当写规范字,字形要写端正,笔画写清楚,不要潦草。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记述了鲁迅先生一段话:“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大好的。”我们都应该记取鲁迅先生的话,不做“存心是不大好的”人! 真是歌功颂德的马P文章啊!
我记得邓大人还写过一个题词:“把福州建设得更快更好!”
我就不明白,那也是语法学家审核过的吗?
也许他留学过的法国有这样的奇特语法?
反正我们只能说:
“更快地把福州建设得更好!”
或者:
”要更快更好地建设福州!”
再不就是:
“更快更好建设福州!”
要不然就是:
“福州的建设工作,要搞得更快更好!”
……
……
总之,假如我写的语文作业是:“把武汉建设得更快更好!”老师一定会骂我狗P不通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