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44:53
19、在学习中,我们发现有有一些“字”在同一个义项上有时用为语素,有时用为词,那么孤立来看,应该定为语素还是词?
这是汉语中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回答如下,请参考:
区分词还是语素的标准是:自己独立成词的则是词,和别的语素合在一起构成词的,一律看作语素。汉语当中的一个字,特别是落实到每一个字位上来看是词还是语素按照这一标准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归类问题,但也存在一些纠缠的现象。一个字位,有时用为词,有时作语素用,该如何处理?比如:“藏(cang2)”的一个字位的意义是“躲藏、隐藏”,举例是(1)包藏(2)暗藏(3)他藏起来了。“薄”的一个字位的意义是“轻微,少”,举例是(1)薄技(2)广种薄收(3)这份礼太薄。例(1)(2)里的“藏”和“薄”是语素,因为它们是构词成分;例(3)的“藏”和“薄”是词,因为它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对这类现象有三种处理办法:(1)定为语素,(2)定为词,(3)分开来,例(1)(2)的定为语素,例(3)的定为词。这三种办法都是有道理的。办法(1)的根据是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语素即“自由语素”,既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作为语素构词;办法(2)的根据是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词叫基本词汇,它既本身是词,又可以作为语素构词;办法(3)是把两种情况分开来,区别对待;总的来说办法(3)更细致地描述了语言现象的差异,但这样的话就造成了比较多的兼类(此处的兼类是指兼语素和词两类)。处理这类现象我们坚持的原则是:当这个字位和别的语素构成的词的词性和其原来的词性保持一致,并且也保留了它原有的意义时,将其定为词;否则,分开来,处理为兼类词(详细参看下节“词性的兼类”)。依据这一原则将上述的“藏”“薄”统一定为词,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这些语素和词的功能类一致(都是动词类或形容词类的),而且由这些语素构成的词一般的语文词典和电子词典都会收录,将其定为语素,实际意义不大;二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可以保留原有的意义而降格去构词,这是普遍的,而且将其定为词,当作语素用时,可以理解为降格使用,也不妨碍意义的理解和句子的分析;而语素独立成词有比较多的限制,而且将其定为语素,当单独作词用时,不利于句子的分析。三是为了简洁、明了,如果兼类较多,会造成分析、理解上的麻烦。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47:23
20、为什么不能说定语是名词的修饰语?
我们给定语的定义是:名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我们确定定语的根据不是主语和宾语,而是先看其整个结构是不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确定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其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才是定语。
定语修饰的是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充当中心语的可能是名词,也可能是动词、形容词,比如“他的到来让我很高兴”中的“他的到来”,“他”是定语,“到来”是中心语,是动词。
“定语是名词的修饰语”概括不够全面,而且,将句法成分和词类对应也是不合适的,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只能和句法成分对应,“定语”只能对应“中心语”而不能对应“名词”。
21、为什么不能说定语是主语、宾语的修饰语?
我们给定语的定义是:名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我们确定定语的根据不是主语和宾语,而是先看其整个结构是不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确定是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其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才是定语。
从层次分析法来看,(1)定语是构成主语、宾语的一部分,而不是和主语、宾语相对的成分,跟主语、宾语相对的成分只能是谓语、动语。
(2)跟定语相对的成分是中心语。
因此不能说定语是主语、宾语的修饰语。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48:16
22、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将原来增订二版中的“句子成分”改为“句法成分”,为什么?
1、句法成分的定义: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汉语的短语和句子大都是由较小的语言单位逐层组装起来的,按照不同的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定出不同的句法成分。
(1)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特别强调了“句子结构”,什么是“句子结构”就是组成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短语。比如“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去掉句号剩下的部分就是句法结构。实际上句法成分就是短语的结构成分。
(2)汉语的短语和句子是由较小的语言单位逐层组装起来的,强调了语言单位组合的层次性。
(3)确定句法成分是“按照不同结构类型中的结构关系”,充分体现了“词组本位”的思想。
“句法成分”在中学语法中为“句子成分”,在黄伯荣《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之前都叫“句子成分”,为什么要把“句子成分”改为“句法成分”,这是语法研究的进步,是教材教学内容修订的进步,也是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
2、“句法成分”与“句子成分”概念不同所带来的理论差异
(1)理论基础的差异:从传统语法向结构语法的转移,A、传统语法的中心词分析法将句子一下子分析到词,只有词才能充当句子成分,将词类和句子成分对应起来,从句子中分析出来的成分就规定为句子成分;而结构语法认为词和短语都可以充当成分,分析句子采用层次分析法要按照组合的层次逐层切分,每一次切分出来的成分是构成该结构的直接成分,这些成分只能是该句法结构的成分,而不是整个句子的成分。B、对句子的界定不同,传统语法认为有主语、谓语两部分,能够表达完整的意义的单位就是句子,而不去关注附加在句子上的其他成分,而结构语法一定程度上看到到了句子构成除了句法结构之外,还有其他的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语调作为句子的基本条件,构成句子的成分不光是句法成分。
(2)受三个平面语法思想的影响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认为,句子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句子是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有机结合体。完整的句子分析,要从三个平面入手,比如“写你的”三个平面的分析(详见拙文《试析“写你的”——兼论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结合》,《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4期)。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句子分析实际上只是句法平面的句法结构的分析,而不是句子分析的全部,分析出来的成分只能是句法成分。
(3)避免理论上的矛盾
A、黄伯荣《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之前认为“句子成分就是句子的构成成分,主要是词组成分”。到底是词组成分,还是句子成分,既是词组成分又是句子成分,而词组和句子是两级性质不同的单位,怎么能有相同的构成成分呢?矛盾!
B、胡裕树《现代汉语》认为“主语、谓语”是句子成分,而“定语、状语、补语”是词组成分。这个看法看似清楚,句子、词组各有各的成分,不像黄先生把他们搅和在一起。但实际带来更大的矛盾。问题在于“主谓结构”做成分后,比如“我知道他来了”,这里的主语、谓语还能算句子成分吗?显然是词组成分。
C、朱德熙先生认为汉语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是一致的,只要足够详细地把短语或词组的结构描写清楚了,汉语句子的结构也就清楚,所以提出了“词组本位”语法,以词组为研究的基点,对词组(短语)进行分析的结果就是句法成分而不是句子成分。这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是句法成分,只有层次的不同,没有性质的差异。
关于这个问题,拙文《句子成分新探》(《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语言学专刊)有专门论述。
黄先生目前采用了“句法成分”的说法,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步。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51:04
23、我们在做现代汉语语料库时,发现现代汉语兼类词很多,而且利用课本学到的理论很难解释清楚,请您结合真实文本的具体例子,谈谈这些问题。
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棘手,经过总结归纳回答如下,请参考。
兼类词的处理方法
兼类词就是一个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功能的词。兼类词的选择是计算机词性自动标注的一个“瓶颈”。尽管信息处理专家运用了规则排岐、统计概率排岐或者两者结合起来等多种方法进行排岐,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一种系统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据我们的研究,兼类词在实际文本中使用的频率又相当高,因此兼类词的多选一是语料人工校对的一个重点任务,也是一个难点。
广义兼类词的类型详见第四章兼类词研究。兼类词的处理主要是依据各类词的优势语法功能,有时结合意义,根据词在具体文本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来确定其词性。根据我们对《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统计研究,一些主要词类的优势功能如下:
名词的优势功是能受数量词修饰、能作主、宾语;时间词的优势功能是修饰名词、直接修饰“指量名”结构、作介词“在”的宾语;处所词的优势功能是作“在”的宾语、直接修饰名词构成定中结构、能用“这儿、哪儿、那儿”指代;区别词的优势功能是能加“的”后或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且不作主宾语;动词的优势功能是能受 “没”和“不”修饰、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能作谓语;形容词的优势功能是作谓语、受“很”“不”修饰、作定语;状态词的优势功能是不受“不” “很”修饰、加“的”后修饰名词、加“的”后修饰“数量名”结构、带“的”后作谓语;副词的优势功能是作状语而不作定语。
利用这些优势功能可以解决兼类词区分的大部分问题,可是还有一部分问题用这些优势功能还不好解决。汉语的词类是多功能的,一类词不需要发生词形变化就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这样就给兼类词的区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主要表现在实际文本中有些兼类词出现的句法环境又不是这些优势功能所能概括的,我们称之为“语法功能空白地带”。在这种语法功能空白地带足以区分兼类词的语法特征都没有出现,只能通过“可能有”的语法特征作为鉴别的条件,同时意义有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1)动词和形容词兼类
动形兼类词作定语
(1)作为/p改革/v开放/v(a-v)的/u重要/a组成/vn部分/n
(2)这/r件/q稀罕/a(a-v)事/n在/p山东/ns乐陵市/ns西段乡/ns广为流传/l
(3)阐发/v了/u这个/r理论/n的/u丰富/a(a-v)内涵/n和/c指导/vn意义/n
(4)一脉相承/i的/u统一/a(a-v)科学/a体系/n
(5)以/p开阔/a(a-v)的/u眼界/n观察/v世界/n
(6)现在/t的/u世界/n是/v开放/a(v-a)的/u世界/n
(7)并/c着手/v对/p原有/vn社会/n体制/n和/c结构/n实现/v自觉/a(a-v)的/u转型/vn
(8)是/v-/m项/q既/c严肃/a(a-v)又/c艰巨/a的/u开拓性/n工作/n
这些句子中“开放、稀罕、丰富、统一、开阔、自觉、严肃”都是动形兼类,都可以通过添加程度副词“很”,判明其词性。(1)中的“开放”前不能加“很”,而其他的则都能加“很”,由此说明(1)中的“开放”是动词,而其他的则是形容词。在实际语料的标注中,我们发现,动形兼类词作定语时,多数情况下是形容词。事实上通过添加程度副词“很”等来确定其词性也有局限性。有些性质形容词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同时,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但是这些能愿动词不能带名词宾语,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但可带谓词性宾语,如“很怕热、很愿意打球”。可见,前加“很”和后带宾语的方法要结合起来使用。问题远不止此,还有难办的是在文本中既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加程度副词的动形兼类词。这时就只能依据意义和“语感”了,如:
(9)生/v与/c死/v(a-d-v)的/u本能/n直接/ad迫使/v它们/r从/p战争/n的/u废墟/n中/f站立/v起来/v。其中的“死”根据意义可以确定为动词。
动形兼类词作定中结构中心语
(1)这/r是/v在/p社会主义/n发展史/n上/f具有/v划时代/b意义/n的/u思想/n解放/vn(a-v)
(2)邓小平理论/n的/u理论/n基础/n是/v解放思想/l与/c实事求是/i的/u统一/vn(a-v)
(3)把/p辨证/b唯物主义/n和/c历史/n唯物主义/n的/u认识论/n加以/v简明/a的/u概括/vn(a-v)和/c阐发/vn
(4)他/r对/p扬州/ns大学/n管理/vn体制/n改革/vn取得/v的/u成绩/n表示/v充分/a肯定/vn(a-v)
(5)亲眼/d目睹/v一/m道/q(n-q-v)“/w铁幕/n”/w横/v在/p复杂/a的/u感情/n中间/f,/w不禁/d使/v人/n顿生/v许多/m感慨/vn(a-v)。/w
(6)相信/v这/r一/m政策/n必将/d有力/a地/u促进/v亚太地区/j的/u稳定/vn(a-v)与/c繁荣/vn(a-v)。/w
(7)其/r宗旨/n是/v在/p国际/n经济/n领域/n内/f加强/v发展中国家/l间/f的/u团结/vn(a-v)与/c合作/vn,/w
(8)[香港/ns特区/n]nt政府/n及时/ad采取/v有力/a措施/n,/w从/p总体/n上/f保持/v了/u经济/n(a-n)和/c金融/n的/u稳定/an(a-v)。
(8)为/p香港/ns经济/n(a-n)的/u繁荣/vn(a-v)稳定/vn(a-v)提供/v了/u强有力/l的/u基础/n。
(9)[全国/n台联/j]nt副/b(b-q)会长/n石/nr四皓/nr希望/v台湾/ns同胞/n更/d多/a地/u了解/v祖国/n大陆/n经济/n建设/vn社会/n发展/vn的/u巨大/a进步/vn(a-v)和/c成就/n(n-v),/w
(10)社会主义/n精神文明/n建设/vn和/c各项/r社会/n事业/n取得/v新/a的/u进步/vn(a-v)。
(11)实现/v祖国/n的/u统一/vn(a-v),/w我们/r一定/d会/v尊重/v历史/n,/w
对于这些句子,如果给动形兼类词前加“很”是加不上去的,另外有些可以通过移位和添加的方式,变成动宾结构。依次变换为:(1)解放思想,(2)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3)概括和阐发------的认识论,等等,由此可以确定这些词为动词。从所收集的实例来看,动形兼类作定中结构的中心语时都是动词。
动形兼类词作状语
(1)自觉/ad(a-v)把握/v世界/n历史/n进程/n。
(2)探讨/v如何/r广泛/a深入/a(a-v)地/u推广/v介绍/v基本法/n。
(3) 南非/ns将/d严格/ad(a-v)按照/p南/j中/j两/m国/n建交/vn公报/n的/u精神/n和/c联合国/nt关于/p“/w中华人民共和国/ns政府/n是/v代表/v中国/u的/u唯一/b合法/a政府/n”/w的/u原则/n来/u处理/v台湾/ns问题/n。
(4)他/r还/d表示/v,/w马/j坚定/a(a-v)地/u支持/v中国/ns对/p香港/ns奉行/v的/u“/w一国两制/j”/w政策/n。
(5)如何/r运用/v邓小平理论/n深入/a(a-v)研究/v和/c解决/v改革/vn中/f的/u许多/m深层次/b问题/n。
(6)[船舶/n总公司/n]nt把/p有限/a的/u资金/n集中/ad(a-v)用于/v高起点/n引进/vn,/w实施/v技术/n改造/vn、/w开发/vn、/w配套/an一条龙/n计划/n,/w加快/v消化/v吸收/v。
“自觉、深入、严格、坚定、集中”前都可加“很”是形容词。动形兼类词作状语,多数情况下是形容词。
动形兼类词作谓语
这里所说的谓语既指全句的谓语中心语,也指主谓短语中的谓语。请看下面几句:
(1)他/r立场/n坚定/a(a-v),/w旗帜鲜明/l。
(2)令/v香港/ns繁荣/v(a-v)稳定/v(a-v)的/u主要/b因素/n不/d变/v。
(3)我们/r立/v的/u章程/n并/d不/d少/a(a-v)。
(4)地震/n灾区/n人心/n安定/a(a-v)受伤/vn群众/n全部/m得到/v治疗/vn。
(5)社会科学/l研究/vn成果/n得到/v的/u奖金/n,/w一般/d比/p其他/r门类/n的/u奖金/n要/v低/a(a-v)得/u多/a
(6)但/d直接/a的/u原因/n来自/v供求/n关系/n不/d平衡/a(a-v)和/c市场/n体系/n不/d健全/a(a-v)两/m(m-q)个/q方面/n。/w
(1)(3)(4)(5)(6)句都可以通过前加“很”判明其为形容词性,(2)句可添加合理的宾语,变换为“令香港繁荣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判明其为动词。
动形兼类词作补语
这方面的实例比较少:半年/m穿/v坏/v(a-v)三/m双/q皮鞋/n
“坏”前不能加“很”,而且其意义指“变成无用”,有变化义,因此确定为动词。
动形兼类词作宾语
(1)想到/v此/r事/n,/w他/r心中/s便/d会/v充满/v复杂/a的/u感情/n,/w说/v不/d出/v是/v憋屈/v还是/v自豪/a,/w是/v满足/a(a-v)还是/v遗憾/a。/w
(2)杨/nr俊生/nr同志/n早年/t投身/v革命/v(a-v)。
(3) 送/v 温暖/a(a-v) 常抓不懈/l 解/v 忧困/a 贯穿/v 始终/n 合肥/ns 四万/m 下岗/vn 职工/n 再/d 就业/v。
(4)重申/v 人民币/n 将/d 保持/v 稳定/a(a-v) 不/d 会/v 贬值/v
(5)钟/nr 敬之/nr 是/v 江嵊县/ns 人/n ,/w 1934年/t 参加/v 革命/v(a-v) ,/w?
例(1)“满足”、(3)“温暖”、(4)“稳定”前可以加程度副词“很”,是形容词。例(2)(5)“革命”一词,前面不能加程度副词,都是动词。可见,动形兼类词作宾语,两种词性都有可能。
(2)形容词和名词兼类
形名兼类词作定语
(1)充分/ad体现/v了/u他/r缜密/a的/u系统/a(a-n)思维/n。
(2)但/c争取/v一个/m较/d长/a时间/n的/u和平/a(a-n)环境/n是/v可能/v的/u。/w
(3)吸收/v和/c借鉴/v当今/t世界/n各国/r包括/v资本主义/n发达国家/l在内/u的/u一切/r反映/v现代/t社会化/vn生产/vn规律/n的/u先进/a(a-n)经营/vn方式/n、/w管理/vn方法/n
(4)以/p科学/a(a-n)的/u理论/n武装/v人/n
(5)一脉相承/i的/u统一/a科学/a(a-n)体系/n
(6)10/m多/m万/m农民/n接受/v了/u系统/a(a-n)的/u科学/n(a-n)技术/n培训/vn。/w
(7)我国/r正/d处在/v改革/v的/u攻坚/vn阶段/n和/c发展/v的/u关键/a(a-n)时期/n。/w
(8)把/p加强/v领导/v和/c统一/a协调/v作为/v关键/a(a-n)环节/n,/w才/d能/v解决/v好/a一些/m难题/n。/w
(9)国家/n对/p发展/v高新技术/n产业/n和/c引进/v外国/n先进/a(a-n)技术/n的/u政策/n逐渐/d完善/v(a-v);/w
(10)翻译/v了/u世界/n七/m大/a著名/a[国际/n船级社/n]nt的/u规范/n(a-n-v)文件/n48/m册/q2200/m多/m万/m字/n,/w
(11)先后/d引进/v50/m多/m项/q关键/n(a-n)船用/b设备/n制造/vn技术/n和/c10/m多种/m先进/a(a-n)船舶/n设计/vn技术/n。/w
以上例句中形名兼类词前都可以加程度副词“很”为形容词。而下面的例句中则不能加“很”,都是名词。
(12)他/r要求/v处理/v任何/r一个/m具体/a问题/n,/w都/d要/v着眼/v于/p系统/n(a-n)的/u整体性/n。
(13)努力/ad实现/v经济/n(a-n)、/w政治/n体制/n的/u整体/n优化/vn。
(14)这/r就/d为/p我们/r一心一意/i搞/v建设/v提供/v了/u外部/f条件/n上/f的/u现实/n(a-n)依据/n。
(15)我国/n改革/vn开放/vn和/c现代化/vn建设/vn的/u实际/n(a-n)问题/n。
(16)两/m次/q世界大战/l尽管/c带来/v了/u几千/m年/q文明/n(a-n)成果/n几乎/d毁于一旦/i的/u悲剧/n。
(17)掩盖/v其/r对/p中东/ns和平/n(a-n)进程/n的/u顽固/a政策/n。
(18)战败/v后/f的/i日本/ns、/w正是/v瞄准/v世界/n经济/n(a-n)变迁/vn和/c产业/n阶梯/n转移/vn的/u契机/n、/w致力/v于/p经济/n(a-n) 调整/vn。
(19)任务/n是/v根据/p当地/s实际/n(a-n)情况/n,/w制定/v预防/v犯罪/vn活动/n的/u措施/n。
(20)教育/v能够/v使/v人们/n摆脱/v愚昧无知/i的/u精神/n(a-n)状态/n,/w达到/v科学/n(a-n)的/u思想/n境界/n;/w
(21)深刻/ad揭示/v了/u一个/m落后/a国家/n只有/c与/p世界/n经济/n(a-n)相/d融合/v,/w才/d能/v取得/v后发优势/l的/u客观/n(a-n)规律/n。/w
(22)关注/v现实/n(a-n)主题/n坚持/v正确/a方向/n戏剧界/n专家/n关注/v“/w前话/j现象/n”/w
(23)对/p香港/ns金融/n和/c经济/n(a-n)前景/n充满/v信心/n
(24)深刻/ad揭示/v了/u一个/m落后/a国家/n只有/c与/p世界/n经济/n(a-n)相/d融合/v,/w才/d能/v取得/v后发优势/l的/u客观/n(a-n)规律/n。/w
(25) 钱/nr伟长/nr指出/v,/w我们/r在/p此/r呼吁/v台湾/ns当局/n审时度势/i,/w以/p民族/n大义/n和/c2100/m多/m万 /m台湾/ns同胞/n根本/a(a-d-n)利益/n为重/v,/w拿/v出/v实际/n(a-n)行动/vn来/v,/w回应/v江/nr泽民/nr 主席/n的/u八/m项/q主张/n。/w
(26)该/r项/q工程/n建成/v后/f获取/v的/u动态/n资料/n,/w可/v为/p研究/v一系列/b与/p地震/n(n-v)中长期/b预报/vn有关/v的/u科学/n(a-n)现象/n提供/v可靠/a的/u科学/a(a-n)依据/n,
(27)为/p实现/v经济/n(a-n)社会/n全面/ad振兴/v而/c采取/v的/u战略性/n措施/n。/w。
由此可见,形名兼类词作定语,概率大体相当。这是因为作定语对名词和形容词来说都是优势功能。需要注意辨别。
形名兼类词作定中结构的中心语
形名兼类词作定中结构的中心语,绝大多数为名词,例如:
(1)准确/a地/u把握/v邓小平理论/n的/u基本/a精神/n(a-n)。
(2)体现/v了/u作者/n严谨/a的/u治学/vn态度/n和/c不懈/z的/u探求/vn精神/n(a-n)。
(3)创立/v了/u我们/r党/n的/u一切/r从/p客观/n实际/n(a-n)出发/v而/c不/d是/v从/p主观/n愿望/n出发/v的/u思想/n路线/n。
(3)下岗/vn职工/n的/u基本/a生活费/n标准/n(a-n)按照/p最/d低/a工资/n标准/n(a-n)的/u一定/b比例/n或/c失业/vn救济/n标准/n(a-n)确定/v。
(4)关于/p双拥/j工作/vn的/u指示/n精神/n(a-n)。
(5)朱/nr镕基/nr在/p全国/n银行/n保险/n(a-n-v)证券/n系统/n(a-n)行长/n(/w经理/n)/w会议/n上/f指出/v。
(6)与/p世界/n经济/n(a-n)相/d融合/v。
(7)选择/v切合/v贫困/a地区/n实际/n(a-n)的/u实用/vn技术/n。
这些词通过前加指量短语“这一”“这种”能够比交容易地判明它们的名词性质。
形名兼类词作主宾语
形名兼类词直接作主宾语,名词占绝对优势,例如:
(1)理论/n研究/vn的/u生命力/n在于/v关注/v现实/n(a-n) 、/w指导/v实践/v
(2)实现/v祖国/n的/u统一/vn(a-v),/w我们/r一定/d会/v尊重/v历史/n,/w尊重/v现实/n(a-n)
只有个别情况形容词作主宾语,例如:
他/r经/p长期/b的/u冷静/a观察/vn和/c思考/vn,/w作出/v了/u和平/a(a-n)与/c发展/v是/v时代/n主题/n的/u著名/a论断/vn
从联合结构各项词性基本一致的角度看,形容词与动词的一致性比名词与动词的大,此处“和平”选择形容词比较妥当。
(3)名词和动词兼类
名动兼类词作定中结构的中心语
(1)受/v冷/a暖/a空气/n的/u共同/b影响/vn(n-v)
(2)要求/v在/p领导/vn工作/n(n-v)中/f切实/ad予以/v加强/vn
(3)连夜/d完成/v点票/vn工作/n(v-n)
(4)他/r正确/ad认识/v和/c把握/v全局/n与/c局部/n的/u关系/n(n-v)
(5)有着/v十分/m重要/a的/u推动/vn作用/n(n-v)
(6)不/d适应/v新/a的/u生活/n(n-v)
(7)南非/ns[非洲人/n国民/n大会/n]nt和/c[中国/ns共产党/n]nt之间/f 具有/v很/d长/a的/u历史/n关系/n(n-v)
(8)以色列/ns政府/n的/u上述/b决定/n(n-v)标志着……
(9)驻/v京/j部队/n的/u领导/n(n-v)出席/v了/u今天/t的/u大会/n
(10)第十二/m次/q党代表/n大会/n代表/n(n-v)
(11)实施/v技术/n改造/vn、/w开发/vn、/w配套/an一条龙/n计划/n(n-v),/w加快/v消化/v吸收/v;/w
(12)按照/p中央/n经济/n工作/vn会议/n和/c全国/n金融/n工作/vn会议/n部署/n(n-v),/w
(13)而/c在/p生产力/n发展/vn的/u基础/n上/f,/w人民/n群众/n日益/d增长/v的/u物质/n文化/n需要/vn(n-v)不断/d得到/v满足/vn,/w
(14)其/r下属/n的/u[西敏寺/ns市场/n公司/n]nt在/p外汇/n期权/n交易/v(n-v)中/f有/v5000万/m英镑/q的/u巨额/b损失/n(n-v),/w
例(1)的核心动词是形式动词,所以后面的“影响”在这里作动词,又因为它是准谓宾,故标为vn。其他的都因前面有区别词、数量词或受名词修饰而确定其名词性质。总的看来选择动词的情况还是比较少。
名动兼类词作定语
(1)要求/v在/p领导/vn(n-v)工作/n中/f切实/ad予以/v加强/vn
(2)改革/v不/d适应/v生产力/n发展/vn的/u旧/a经济/n(a-n)体制/n,就/d是/v寻求/v资源/v的/u最/d优化/v的/u配置/vn(n-v)方式/n
(3)假如/c中国/ns市场/n上/f没有/v乐凯/nz用/p低价位/n牵制/v进口/vn(n-v)产品/n?
(4)梅内格/nr及/c其/r随行/vn(n-v)人员/n被/p飞机/n颠簸/v得/u坐立不稳/l,/w东倒西歪/I
(5)14/m个/q中央/n行业/n主管/vn(v-n)部门/n先后/d成立/v了/u由/p一把手/n或/c主管/vn领导/n挂帅/v,/w有关/vn单位/n参加/v的/u解困/vn工作/n领导/n机构/n。/w
(6)继续/v贯彻/v『/w法制/v、/w监管/v、/w自律/v、/w规范/v(a-n-v)』/w的/u方针/n,
(7)证券/n市场/n稳步/d发展/v,/w上市/vn公司/n质量/n逐步/d提高/v,/w市场/n结构/n有所/d改善/v,/w证券/n投资/vn(n-v)基金/n即将/d开始/v试点/v(n-v)。/w
(8)而/c操作/v这/r笔/q交易/n的/u正是/v巴布斯/nr,/w损失/vn(n-v)数目/n估计/v是/v其/r1996年/t上报/v的/u个人/n利润/n的/u10/m倍/q。/w
这些名动兼类词从意义上来看都是动作行为,并且也可以变换为有效的动宾结构,都是动词。从所占有的材料看,选择名词的例子几乎没有。
名动兼类词作宾语
(1)“/w教官/n”/w们/k要/v按/p规定/n(n-v)“/w查铺/v”/w
(2)联合国/nt秘书长/n安南/nr2日/t通过/p其/r发言/vn办公室/n发表/v声明/n(n-v)
(3)领导/n干部/n调动/v工作/v(n-v),/w按时/d交还/v公物/n本/d是/v理所当然/i的/u,
(4)武/nr定远/nr在/p日记/n中/f坦露/v了/u自己/r的/u真实/a情感/n:/w“/w比/v做官/v是/v政治/n上/f的/u庸人/n,/w比/v贡献/v(n-v)才/d是/v真正/b的/u共产党员/n。/w”/w
(1)中“按规定”可扩展成“按第三条规定”,(2)中“发表声明”可以扩展成“发表一条声明”,这些词前面都可以加数量短语,可见它们都是名词。(3)(4)的“工作”“贡献”选择动词,原因是它们前面很难加上数量结构。
名动兼类词作主语
(1)经验/n(n-v)证明/v
(2)要求/v(n-v)是/v,/w从/p大局/n看/v问题/n放眼/v世界/n
(3)生活/v(n-v)逐步/d富裕/a起来/v,/w
(4)邹/nr家华/nr在/p全国/n建设/vn工作/vn会议/n上/f强调/v规划/v(n-v)是/v建设/vn工作/vn(n-v)的/u“/w龙头/n”/w
之所以把“经验”看成名词,是通过添加数量短语确定的。(1)可变换成“许多经验证明”。而“要求、生活、规划”前很难加上数量短语,且表示动作行为,确定为动词。
(4)形副兼类
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在于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能作谓语、定语,而副词不能。相同的是都能作状语,例句如下:
(1)少/d(a-d-v)讲/v套话/n
(2)陈/nr运鹏/nr还/d特别/d(a-d)强调/v指出/v,
(3)我/r家/n每年/r种/v的/u几/m亩/q青稞/n小麦/n,/w每年/r都/d少/d(a-d)上/v化肥/n,/w多/d上/v农家肥/n,/w庄稼/n每/r亩/q能/v打/v二三百/m公斤/q。/w
(4)留下/v了/u一篇篇/m“/w独/d(a-d)步/v清流/n”/w、/w“/w出/v污泥/n而/c不/d染/v”/w的/u尚廉/vn佳话/n。/w
(5)百万/m改/v土/n大军/n齐/d(a-d)奋战/v,/w
(6)前后/f衣片/n相接处/n自然/d(a-d)形成/v“/w人/n”/w形/n。/w
(7)西北风/n足/d(a-d)有/v五六/m级/q
(8)学校/n党委/n决定/v,/w特别/d(a-d)设立/v“/w莎阿代提·哈米提/nr奖学金/n”/w
(9)杭州/ns一/m家/q流通/vn企业/n全/d(d-a)由/p职工/n出资/v改制/v
(10)该县/r按照/p省委/n、/w省政府/n制定/v的/u“/w治水/v兴/v蜀/j”/w战略/n方针/n,/w把/p大/d(a-d)搞/v农田水利/l基本建设/l、/w改善/v农业/n生产/vn条件/n放/v在/p首/m位/q。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兼类词前面都不能加“很”,另外考虑到副词的优势功能是作状语,因此确定为副词。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51:53
24、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现状如何?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的状况大体可以概括如下:
由于不断向汉语的特点回归,我国语法学的发展越来越快,一部中国语法学史,实际上也就是不断向汉语特点回归的历史。近几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成了语法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语法特点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30年代以后,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词序)和虚词就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多数高校现代汉语教材都采用了这一观点。而陈望道、吕叔湘、朱德熙等则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两书专论汉语语法特点的部分都没说到语序和虚词,两书都认定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前书又进而说到语法现象的渐变特点,后书又指出另外三个特点:常常省略虚词、单双音节影响词语结构、汉字影响词形。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指出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就是通常说的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汉语”条中,朱德熙又增加了两条,“汉语句法的特点还表现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或称述补结构)上”,“从词序方面看,汉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所有修饰语都必须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前边,所以修饰语不宜太长、太复杂。”吕叔湘,尤其朱德熙的认识是新时期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的主流,引起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质变,如词类与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即词类多功能观,彻底动摇了“依句辨品”说,进一步确立了划分词类的语法功能(分布特征)标准;词组与句子构造原则一致则成为词组本位观的理论依据。
主流之外即是多元,如语义关系决定组合论、意合法观、语义型(区别于语法型)论等,是从语法意义或语义结构角度来归纳汉语语法特点;文化决定性、声气论等是向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特点认同来看汉语;也有以简易性、灵活性、复杂性来概括,或以简略而繁复来表述;或表述为复杂、严密,又简炼经济;有重提单音节论,有倡导动词中心说的,也有主张名词中心论的;有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方式出发,提倡语义语法范畴的,也有立足于三个平面看汉语的,还有倡导语法修辞结合论的。
认识的分歧主要在于研究角度不同带来方法、目的的差异所致。
1、角度之一:比较求异。在比较中获得汉语语法的特点。和印欧语相比,汉语的语法特点有以下七个主要方面:(1)缺乏严格意义的(狭义的)形态变化,(2)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3)语序显得特别重要,(4)虚词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5)复合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6)主谓结构构成的句法单位比较特别,(7)音节的多少影响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2、角度之二:文化认同。张志公曾说:汉语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强制性之中有灵活性,灵活性之中有强制性,……选择的基本标准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其核心是语义问题”,“意义的关系,在组合之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徐通锵提倡语义句法理论,认为临摹性原则是汉语句法结构的基础,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重视语义关系的传统说法是“意合法”观。新时期不少人又重提“意合法”是汉语语法的特点。意合论实质上是求异法之下的认同法。意合论者在认识到汉语语法在形态上与印欧语迥异的前提下,转而使汉语与汉文化认同,尤其与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及哲学、美学、文论诗话、艺术等的特点认同,申小龙明确说:“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语言形式同思维形式紧密联系,直接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各民族都有它特有的思维反映现实要素的顺序,语法作为这种顺序的表现也就具有民族性和不可渗透性。因此,我们既可以从汉语语法的特点看到汉族人思维形式的特点,也可以从探讨汉族人思维特点入手认识汉语语法的特征。”徐静茜、沈锡伦等也撰文从汉族思维习惯论汉语的意合特点。他们所见汉人的思维特点,主要是“悟性”,这是意合的基础。因为悟性,汉语则为一种人治语言,在语言单位的形式与功能的变化上持一种非常灵活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为弹性实体、流块建构、神摄方法,于句子则有“讲究意合、流动、气韵的文化性征。”
3、角度之三:打破洋框框。有学者在认识到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之后,提出打破洋框框的口号来重新审视汉语语法的特点。郭绍虞从源流关系上论证了汉语语法研究要面对现代我国语言的实际,认为这才是“源”,洋框框只能是“流”,过去则把洋框框当作“源”,颠倒了源流关系,混淆了人类认识事物的顺序,因此要打破洋框框,并进而提出汉语语法的三个特点:词、词组、句子三者结构相似表明汉语语法的简易性,虚词可用可不用表明其灵活性,量词多样化尤其语法结合修辞表明其复杂性。张世禄则从汉语传统语文学中找依据,认为词类、结构形式和句子类型的研究是洋框框附于汉语语法研究的三条主要绳索,汉语句子的成立要素不是语法结构形式,而是语气。打破洋框框确能看出汉语语法的某些特征,像郭绍虞的结构一致观、虚词灵活说,但问题是不能绝对化,要注意共性和个性、中和外的关系。
4、角度之四:看汉语话语实际。从汉语词语在话语中即交际中的实际表现来看汉语语法的特点,实质上是从动态角度来观察汉语,即观察汉语自身,这是研究汉语语法特点的又一个角度。吕叔湘从具体用例出发,分析了“移位、省略、动补结构的多义性”三种语法现象,说明汉语句法有灵活性的一面。李临定认为:“我觉得比较的方法是需要的,但是,首先应该着眼于汉语语法本身。”他正是从汉语话语实际这个动态角度,看出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是简略而繁复。简略表现在省略、综合、紧缩形式三方面;繁复表现在句子格式的多样性、句子成分的自由和受限制、类与类的渐变与交叉、语义关系的隐含以及语法规律的参差不齐上。
5、角度之五:类型学观。把汉语看作孤立语或分析性语言,这是传统类型学的观念。随着普遍语法研究的发展,词序类型和句法类型在国外语言学的语言共性和类型研究中颇受重视。有人即从词类类型和句法类型角度来看汉语,如认为古汉语的语序主要是SVO,现代汉语变为SOV,或认为汉语是话题型(区别于主语型)语言。这些观点多是国外汉学家所提,未必符合汉语实际,如关于SVO和SOV,张斌曾予批评;关于话题型也未必合乎事实,有的主语就未必是话题,有的话题也未必是主语。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54:09
25、请问新词语该如何界定?具体包括哪些类?
新词的界定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新”,二是有没有词的资格,或者说是否成词。
“新”是相对的。一是指时间的范畴,一是指词语本身是不是新的。
从时间的范畴来说,“时限的划定,可长可短,本无定制。但我们认为,大体应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阶段性为依归,因为词汇的变化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具体说来,描写型和规范型新词语词典的收词,大致以少则10年、多则20年为限;时限过长会失去新,时限过短又难以确定其新”。(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词典编纂》,《辞书研究》1996年3期,以下简写为“李1996”)事实上,现在出版的新词语词典在时限上并不一致:有的从建国算起,有的从文革之后算起,有的则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算起。为了保持词语的新颖度,“大的多年本的词典收集新词新语以1978年以来的为宜”(于2003, P90)。《新词语大词典》正是如此。本书重点收录1978—2000年出现的新词语,兼收了2001、2002年的大部分新词语;为了纪念“众志成城抗 ‘非典’”的斗争,2003年引人注目的“SARS、萨斯、非典、非典型肺炎”等也收录了。
从词本身来讲,词形、词义、用法三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是新的就是新词;而鉴定新词的参照系则是现代汉语常用词汇的词形、词义和用法。只要在这三个方面的任何一点上与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不同,我们就认为它是新词。常用词汇的代表是《现代汉语词典》的主体词汇,即正文收录的词语。这样处理比较容易操作,但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汉语词典》也在不断修订,正文中也在不断地收录一些新词。比如“运作”,我们查到的最早的用例是1988年出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198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未收,1996年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收录了。这个词收不收呢?我们认为这个词是1978年以后用开来的,应该收录。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一些“复活”的“死词”,即历史上有过这样的词,一段时间不用了,现在又开始使用了,这些词算不算新词,收不收?对这个问题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有的先生认为这是古汉语的词汇,收入古汉语词典还差不多,收入新词语词典,不伦不类,影响词典质量。与之相反的观点是“我们主张收,以利交际,但是说明情况,以示区别”(于2003,P90)。我们的想法是,《新词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合起来应该能够反映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这些“复活”的 “死词”如果不是以引用为主要的出现形式而是作为现代汉语词汇普遍使用的话,还是可以收录一部分的。
综上所述,从“新”的方面,我们认为可以将新词界定为:1978年以来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具有现代汉语常用词汇所没有的新形式、新意义或新用法的词。
从有没有“词”的资格,即是不是“词”来看,也有两方面。一是“词”的界定,一是新词的规范标准。按照语言学界的一般看法,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包括单独成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或单独表达语法意义。根据这一点,大多数新词可以被看作是词,因为都可以满足独立运用这一条件。这里有一点小麻烦的是,所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都是“词”吗?语言交际当中有没有非语言的因素?说得具体点,比如网络用语中的“常用表情符号”能独立运用,也是最小的单位,能看作是词吗?有人认为是词,并且收入相关的词典,也有人表示否定。我们觉得这些常用表情符号肯定起到了词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词都是形、音、义确定的一体化符号,而这些符号没有明确的读音,不能看作严格意义上的词,所以我们将其收录在《新词语大词典》的附录“网络用语”中,以示区别。对于大多数新词语来说,能不能成词,在是否能够独立运用这个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角度看,它们合不合规范,能不能被看作现代汉语的规范词语并收入词典?以往,在这方面是比较严格,甚至苛刻的。别的不说,就说字母词,常用的字母词目前至少有两千个左右,但以权威著称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的修订本才收了四十多个,直到2002年的增订本也只收录了一百多个;不仅数量少,而且还是作为附录,没有进入正文。我们在接受新词语方面观念之保守可见一斑。当然,由不收到少量收,总是一种进步。我们也惊喜地注意到,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人们对新词语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原来比较谨慎甚至苛刻转变为比较宽容。前文提到的国家语委新词语规范原则课题组提出的具有权威性的九大原则,对新词语的宽容度比起以往的规范原则要大了很多,凡是符合这九大原则的都可以看作新词语。尤其对“生造词”的态度的变化最明显,“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说,新词语就包括生造词,生造词实际上也是新词语,是新词语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只不过它是新词语这个大家庭中一个不太健全的成员而已。它们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其间不存在对立关系。”(孙曼均《生造词问题的再思考》,《中国辞书论集200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年)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观念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人们对新词语越来越宽容,越来越愿意接纳。正如许嘉璐先生指出的:“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许嘉璐《容纳·分析· 引导·规范》,《文汇报》1999年12月30日)
根据以上对新词语的界定,我们认为新词语应该包括以下类型:
1. 新造词语。这类词语形式和意义都是新的。社会上产生了新事物,就用原有的词根构成一个新的形式来表示这些新的意义。比如“股市、哇噻、辣妹、足球彩票、酷装、新新人类、哈韩族、美足”等。
2. 旧词新用。这类词语的词形是原有的,“新”主要表现在产生了新意义或有了新的运用。具体分为三种情况:(1)原有的词语增加了新的意义,如“下课、上课、充电、输血、造血”等;(2)原有的词语有了新的用法,比如名词性的“结构”用为动词(你为我结构人生),名词性的“运气”用为形容词(你这人很运气);(3)原有的词语很长一段时间不用,现在又重新启用,比如“黑道、绑票、撕票、小姐、金婚、银婚”等,虽然其中的有些意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3. 由方言进入普通话的词汇。这类词语在方言中早已存在,但从普通话常用词汇看应该是形式和意义都是新的。如“发烧友、埋单、拍拖、三级片、搞笑、猫腻、搓、膀爷”等。这些词语大多数来自粤语,是“粤语北上”的产物,也有一部分为北京话或其他方言的词语。
4. 外来词,从外族语借来的词。又可分为:(1)音译词,如“酷(cool)、秀(show)、脱口秀(talk show)、血拼(shopping)、派对(party)、伊妹儿(E?mail)”等;(2)意译词,如“热点(hot spot)、音乐电视(music television)、热狗(hot dog)、超级市场(supermarket)”;(3)音译兼意译词,如“桑拿浴、迷你裙、吧女、酒吧”等;(4)直接使用日语汉字的词语,如“放送、慰安妇、物语、写真、人气”等。外来词中的大多数,词形、词义都是新的,但也有少数新形式表示了旧意义,如“拜拜、的士、血拼”等。
5. 简略词,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缩略而成的词语。分为三种情况:(1)简称词,如“博导(博士研究生导师)、澳网(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超市(超级市场)”;(2)略语词,如“严打(严厉打击犯罪活动)、防伪(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台资(台商投入的资本)”;(3)缩语词,如“三讲、三假、三陪、三金”等。这类词语的出现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些词语的词形都是新的,词义则有的是新的,有的是原有的。
6. 因修辞用法稳定下来而构成的新词语。大致上有如下几类:(1)比喻引申,如“豆腐渣工程、撒胡椒面、下毛毛雨、朝阳产业、白色消费、下海、捞人”等;(2)借代,如“菜篮子工程、白发世界、白条案”等;(3)仿拟(这一类最多),如“烟民、股民、彩民、网民”,“空姐、海姐、吧姐、呼姐、网姐”,“空嫂、海嫂、呼嫂”, “网民、网友、网哥、网姐、网迷、网虫、网蝇”等。这类词语词形、词义都是新的。
7. 专业术语的意义泛化、转移,扩大、改变了使用范围。如“软件、硬件、启动、热处理、冷处理、套牢、触电”等。这些词语从常用词汇的角度看应该是新词形,意义多数也是新的。
8. 字母词。字母词从形式上来看有三类:(1)纯粹的字母词,即整个词由英文字母构成,如“GRE、CEO、ATM、BBS、VS、IT、IN、Q、 VIP”等;(2)字母和汉字混合的,如“E时代、E人类、IT界、IT业、够IN、VIP卡”等;(3)数字和字母的组合,如“3D、3C、3S”等等。后两种也叫“混合词”。字母词词形是新的,词义多数是新的,但也有一部分是新词形装旧义,比如“CCTV、VS、WC”等。
9. 网络词语。主要用于网络或网络聊天室的词语,如“QQ、E?book、DIY、美眉、聊天室、造砖、灌水、版主、恐龙、菜鸟、烘培机、爱虫、砸砖”等等。这些词语有的是词形、词义都是新的,有的是旧词赋新义或有新用法。这类词语总的算起来大概有三千多条。处理这部分词语,我们比较慎重,只选择部分收入《新词语大词典》的附录“网络用语”中。
以上提到的新词语的类型,是就新词语的某一方面的特点说的,其中有交叉,但基本上反映了新词语的全貌。
26、那么再问你一个问题,根据您的研究,新词语有哪些特点呢?
我对新词语的特点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归纳起来大致如下,仅供参考。
主要有:(1)音节趋向多音化。
(2)简缩词语大量产生。
(3)仿造成为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
(4)外来词语(包括混合词和借形词)增多。
(5)口语性和形象性很强。
(6)单义性占强势。
(7)以某个语素为基础的大量词群出现。
(8)术语增多和普通化趋势。
(9)委婉语增多。
(10)词义表面化倾向。
(11)外来词译音成分的语素化。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56:53
27、有一个学校的考研题目里有这样一个题:“新时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新时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倾向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形式与意义相结合。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是语法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弄清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从原则上说,进行语法研究应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相互渗透,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讲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方面的验证。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在新时期都受到广泛重视,在具体语言事实的描写、归纳、分析中,研究者对形式和意义虽各有侧重,但都努力使两者结合,或从形式入手,从意义上验证,或从意义入手,寻找形式标志,探求形式与意义之间对应关系,以促进语法研究的深入。
(2)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在充分描写语法现象的基础上引入语义指向分析,语义特征分析,三个平面理论及格、向等理论和方法对语法现象进行充分的解释,使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各种语境因素的制约,语境也同样影响到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因而语法研究不能仅仅满足对语言结构作句法的或语义的静态描写和分析,应引用动态观念,使静态研究与动态考察结合起来,借以弥补句法分析的不自足性。语用条件、语境功能以及话题、焦点、预设、蕴含、省略、移位、空位、生成、转换等观念,使语法研究出现了大的变化。
(4)事实与理论相结合。中国语言学历来具有务实的优良传统,对语言事实的调查、分析、总结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视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汉语语法理论,把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法答问》、《汉语语法研究》等都体现了较强的理论色彩,变换分析的理论探讨、语义特征分析法的总结等也是加强理论指导的表现,而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更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对适合汉语语法的语法理论探索的自觉意识。
(5)主流与多元相结合。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传统语法的一统天下并成为语法研究的主流,同时,还有乔姆斯基理论、菲尔墨的格语法以及系统功能理论、切夫语法、蒙太古语法等都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被借鉴和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外、变换分析、语义结构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动词的格向分析、三个平面分析等方法配合使用。这种多样化态势促进了汉语语法的深化。
(6)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三个平面理论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立足革新,不断探索”的结果,既来源于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又吸取了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和格语法的长处,并充分利用了现代语义和语用学的成果,更是基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特点提出的,三个平面理论,是新时期语法学中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范例。
(7)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共同语与方言相结合。“大小三角理论”主张将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结合起来。
(8)研究与应用相结合。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需求也是促进语法学发展的积极因素。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对汉语语法研究提出了挑战,促使了汉语语法的发展。
28、请问“新时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思潮有哪些?”
新时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思潮有:
(1)结构主义的描写语言学得到广泛应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虽然主要是在传统语法的间架里谈问题,但“别的学派有可取之处也不排斥”,这其中对结构主义的引述不少。80年代初的“析句方法讨论”和哈尔滨“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使描写语言学的主要分析方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或谓层次分析法),逐渐成为主要的析句方法,并在语法教学中得以应用,从此结构主义的层次、功能、分布、替换、扩展、切分、客观描写等观念逐渐深入汉语语法学,尤其是层次观念,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结构本质的认识。
(2)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相结合的学说成为热点。结构主义语法,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从形式入手,语法研究难以达到搞清楚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关系这一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既不能较好地解释句法结构的灵活性、多样性,也不能指导和说明句子的具体运用。句法分析是不自足的。正是认识到单纯句法分析存在的不足,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相结合的析句理论便应运而生。这一理论的提出、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新时期语法观念更为深刻的转变,使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走向深入。
(3)大语法观念的逐渐形成。由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所关心的主要是语言系统本身,语法也只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形式。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种“纯语法”的研究已难以解释很多复杂的语法现象,语法学的领域必须开拓,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借助于相关学科的方法、材料、手段、理论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同时语法学也应向其他学科输送自己的成果,以相互结合而相得益彰。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社会学、信息理论、系统理论、符号学理论、统计学、模糊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理论都在语法研究中得到应用。这种大语法观念的形成,不仅开拓了语法研究的新领域,也带来了语法研究的深入和语法观念的转变,增强了语法学的解释力,提供了对语法现象观察、研究的新视点、新方法。
(4)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倡导。在文化语言学理论影响下,流水向、意合法、隐藏的语法范畴、句读段组织论、单音节性、功能句型观等观念的提出或重新论述,也为人们正确认识汉语语法的结构规律提供了新的视点。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57:38
29、三个平面理论已经成为语法研究的基本方法,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三个平面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个具体的句子,总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结合体,也就是包含着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不同的平面。三个平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和制约。三者之中,句法和语义可以说是表里关系,或者说是显层和隐层的关系。实词和实词组成的结构体从句法平面可分析出句法结构,从语义平面可分析出语义结构,这种静态的结构体一旦进入言语交际进行表达时,要不要变,怎样变,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即受制于语用。在具体的句子里,句法和语义结构中的成分跟语用中的成分或语用因素之间的关系大体上概括为:(1)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即语用平面传达的信息是由某些句法成分或语义成分承载的。无论是主题或述题还是表达重心和焦点都得落在某个句法成分或语义成分上。(2)内层和外层的关系。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句子的内层框架,它表达句子的基本意义,决定句子的句型和句式。语用成分、语用因素决定句子的句类和其他行为类型。(3)客观和主观的关系。句法和语义结构表示客观的某个事实或事件,而语用成分或语用因素带有主观性,即表示说话者对事实或事件的态度或看法,表达或交际的意图以及言语的感情色彩等。
三个平面有三种结构,而结构总是由一定的结构成分组成的,所以句法结构里有句法成分,语义结构里有语义成分,语用结构里有语用成分。三个平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由于着眼点不同,会有所侧重:从说话人的角度看,语法是关键,因为心中有了意思,要找表达形式,这属于编码的过程;从听话人的角度看,语义是关键,因为要通过形式去了解所表达的意义,这属于解码过程;从双方交际的角度看,语用是关键,因为说话的根本目的是要致用;从语法研究的角度看,句法是核心,是个轴,也可以说是个纲,因为句法结构是句子的基础结构,内层结构,语义要通过句法表现,语用要在句法基础上才能显示出来,语义和语用发生关系也不能脱离句法。既然句法是语法的核心,所以在研究一个句子时,要紧紧扣住句法,以句法为基础,向隐层挖掘语义,向外层探求语用,力求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内层和外层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三个平面的理论扩大了语法研究的范围,突破了以往语法研究仅以句法为内容的局限,加强了对句子的解释力。
句法分析中词组(短语)的分析是句子分析的基础。句子分析的终极目的是确定句型。三个平面中的句法分析着眼于句子和词组(短语)的结构,既研究结构方式,又注重层次切分。同只重视句子成分分析的传统语法学相比,它把层次分析放到了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而同只讲层次切分不讲成分分析的结构主义语法学相比,它较好地处理了成分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句法分析不仅要找出结构的直接成分,还要确定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或结构方式,如果是句子,还得确定句子的格局(即句型)。在这方面,单纯进行层次分析也就无济于事了。无论是研究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还是层次切分,都是偏重于形式的,这是在句法平面进行句法分析的基本特点。
三个平面中的语义是指跟句法相关的语义,并不包括一般所说的语义学所包含的所有语义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
(1)动核结构(或称“述谓结构”),它由动词(广义的)和它联系着的某些语义成分组成。动核结构是语义平面的基本结构,是生成句子的基底。这是隐层的,必须通过句法结构才能显示。同一动核结构可以用不同的句法结构表示。
(2)动词的“价”(Valenec,也译作“向”),根据动核结构中动词所联系的动元(强制性的语义成分)的数目,动词可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
(3)名词的“格”,格指名词跟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等。
(4)语义指向。它指的是句子里的词语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动词有个动作方向的问题,状语、补语也有个语义指向的问题。
(5)词的语义特征。它反映某一类词和一类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一类词和另一类词在词义上的搭配关系。
(6)语义的选择限制。句法上能结合的词语不见得在语义上都能搭配,因为词与词搭配时在语义上有选择性。
三个平面中的语用指的是跟句法有关的语用因素,不包括一般所说的语用学中谈到的所有语用因素。主要有:
(1)主题和述题。“主题——述题”结构是语法的一种重要的语用结构。主题是说明的对象,一般是已知信息;述题是对主题进行说明的部分,一般是未知信息。说话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可选择某个成分做主题,选择的主题不同,语用价值就有差别。
(2)表达重心和焦点。表达重心是指句法结构中由于表达需要而着重说明的成分,它和结构中心不同;结构中心属句法平面而且是固定的,表达重心则属于语用平面,往往决定于表达的意图。一般说来,非结构中心在具体句子中往往是表达重心。焦点是直陈句所传递的新信息的核心,重点,一般位于句末的实词语上。
(3)语气。句子都有一定的语气。按照不同的语气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分出来的类叫句类。句类和句型是有区别的:句型指句子的格局,是句子的句法结构类型,属于句法平面;句类则属于语用平面。不同的句型可属于同一句类,不同的句类也可属于同一句型。
(4)口气。句子可以有种种口气,如肯定与否定,强横和委婉等等。
(5)评议性成分。插或添加在“句法——语义”结构上的带有评议性的词语,或表推测,或表说话者的主观态度、意见等,这些都是语用成分。
(6)句型或句式变化。在动态的具体的句子中,借助于一定的语境,句型或句式会起某种变化,或省略某个成分而成为省略句,或移动某个成分的次序而成为移位句,这就是所谓“变式句”,其中的规律性东西很值得探索。
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主张自觉地既明确区分又相互兼顾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的平面。传统语法也讲语义,但它的语义观点是模糊的,混沌的,其中很多是和语法无关的意义如词语的概念意义等;有时它也讲点语用,如陈述、插说、语气、口气等。但总的说来,它对语义、语用的分析还是比较零散的,更没有提高到理论上有意识区别三个平面。一些结构主义语法学者只重形式的描写,很少谈到甚至回避语义问题,对语用的研究就更不用说了。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语法观念甚至语言观念上的变化。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将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汉语语法规律和现象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描写和解释。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58:38
30、现代汉语讲到词有词类,根据语法功能分类,那么语素的功能类,即构词的功能类,如何划分。
语素的功能类到底该如何划分,的确是一个问题。讲到语素的分类一般按照构词能力以及在构词中出现的位置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类似词类这样的语素类,以前还真没有太多的人提起。不过,近年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里,倒是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因为中文信息处理要求给每一个对象都定性。我自己也做过一些研究。综合别人及我自己的研究回答如下,请参考。
语素的划类与归类是指语素“词性”的划分与确定。依据的标准是语素的意义和其所构成词的词性。一般来说依据语素的抽象意义来分类和归类,如果语素表示的是“人或事物”,就确定为名词语素;表示的是“动作或行为”,就确定为动词语素;表示的是“性质或状态”就确定为形容词语素;依此类推。部分语素,就其本身单独来看,不好确定,就根据其构成词的词性来确定,如果构成的是形容词就确定为形容词语素,如果构成的是区别词就确定为区别语素,依此类推。“初(最低级的)”“超(超出寻常的)”构成的“初级”“初等”“超级”是区别词,这些语素就定为区别词语素。“当”有一个字位意义是“事情发生的时间”,构成的词是“当时”,“当时”是时间词,因此“当”归为“时间词语素”。
霜叶红
发表于 2007-8-8 09:59:36
31、中学语文课采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句子,大学里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差异表现在:
(1)理论基础: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是结构主义语法的分析方法。
(2)长处与不足
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析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便于归纳句型,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被长期使用。但它的不足也很明显:
A、 抽出的句子主干的意义和句子的实际意义矛盾。经典例子是“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
B、 忽视了句法成分组合的层次性,不能分化由于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
比如:“写你的”
层次分析注意揭示了句法成分组合的层次性,可以有效地说明由于结构层次的不同造成的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