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pengc 发表于 2008-2-13 15:30:42

也谈汉语成语释义表现词性的问题

作者:姚鹏慈

  孙良明同志在《关于汉语成语释义表现词性的问题》(见《中国语文通讯》1980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解释成语的含义时要“准确地表现条目的词性”。这对于理解与运用成语是不无意义的。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以下简称《现汉》)、《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以下简称《词典》)、《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以下简称《成语》)的释义为例,从成语的语素意义和语法结构这两个角度,作一些补充。
  其一,有一些成语的中心语素本身就兼属于体词(主要是名词)和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因而也就决定了这类成语的句法功能是体词性与谓词性兼而有之。在释义时,最好包括两条体现不同功能的义项。如:
  甜言蜜语
  《现汉》: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词典》:比喻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
  《成语》:指为了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
  “甜言蜜语”是个偏正式联合结构,它的中心语素是“言”和“语”,并都含有“话”与“说”两个意思。当它们以“话”这一义项出现时,这条成语显然是体词性的;反之,则是谓词性的。比较下面两个例句:
  (1)因为他爹就是被把头用甜言蜜语哄骗到山里来的,受苦受罪十几年,最后活活被大山吃掉了。(董玉振:精明人的苦恼)
  (2)这个人不会甜言蜜语,只会用他那种透亮的心性得到别人的信任。(于敏:第一个回合)
  但在注释该成语时,三本辞书都说成了是体词性的。又如:
  长篇大论
  《现汉》: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词典》: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成语》:冗长的发言和文章。
  “长篇大论”是个偏正结构,中心语素“论”也有两个意思:一是谓词,“分析和说明事理”;二是体词,“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所以,“长篇大论”的含义还应当加上一条:滔滔不绝地谈论。比较以下二例:
  (3)仿佛任凭风浪翻新,他都经过见过,不老的老书记虽说很能长篇大论,遇见这么个烂铁顽石,终究焦躁起来,……(林斤澜:肋巴条)
  (4)有人说,发长篇大论可以避免片面性,写短篇的杂文就不能避免片面性。(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其二,以体词为主体成分的偏正式联合结构成语的句法功能较为特殊。有的似乎只具有体词性功能,如“铜墙铁壁”,而有的又往往只具有谓词性功能,如“浮光掠影”。但其中有一部分却是“一身兼二任”。虽然一般说来,它们的谓词性用法较为多见,但有时也会与其自身的语法结构形式相吻合,当“体词”用。这一点,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试以“生龙活虎”“粗枝大叶”为例说明。
  生龙活虎
  《现汉》: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词典》: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成语》: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这些解释明显地体现出它的谓词性,在下面的例句(5)中可以得到验证,可是在例句(6)中它确确实实是体词性的。因此释义时最好注明:也喻指充满活力的人或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5)一切工作都加快了速度,所有的同志都变得更加生龙活虎——这是适应战斗需要的节奏。(金敬迈:欧阳海之歌)
  (6)当我们刻画人物或描写风景的时候,我们都费尽苦心,想以最精采的文字配合上去,以期人如生龙活虎,景富画意诗情。(老舍:小花朵集)
  粗枝大叶
  《现汉》:比喻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词典》: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成语》:现多指做事不细致,不认真,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以下的例句,(7)就是上述义项的用法,但例句(8)中却是当体词用的,喻指粗略的轮廓。注释时似乎也有必要增补这一层意思。
  (7)接受了龙虎滩的教训,章易之工作细多了,他不肯轻易表态,不敢再粗枝大叶,主观武断了。(张天民:创业)
  (8)这样太凄惨的小说,……不宜于让堂皇的学者之流借以展露个人的才学,在我只是因为爱之而勉尽薄力将就老实地翻过来,给一般读者看个粗枝大叶而已。(韦丛芜:罪与罚•序)
  当然,我们也知道,一般词典由于篇幅限制,加上成语在句法上的作用又比较复杂,有些成语的词性实际上很难照顾全面。不过,为了更准确地注释词义,说明用法,这个问题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原发表于《中国语文通讯》1982年第6期)

胡吉成 发表于 2008-2-14 22:59:55

回复 1# 的帖子

从释义角度来暗示词性,很有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谈汉语成语释义表现词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