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舟人 发表于 2008-4-26 11:43:45

来福士PK莱佛士


1817年,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38岁,出任明古连(Bencoolen)副总督。两年后的1月29日,他奉命率领一支由6艘船组成的船队从槟榔屿南下抵达新加坡。翌日,莱佛士便与当地统治者天猛公阿都拉曼订立条约,在岛上设置贸易站。
1824年8月2日,苏丹胡申和天猛公阿都拉曼与东印度公司派驻新加坡的官员克劳福(John Crawford)签订条约,放弃治权,将新加坡拱手交给英国人管治,新加坡遂沦为英国殖民地。
今天,走进新加坡,人们依然可以看到以莱佛士命名的街道、学校、酒店或医院等。圆柱形建筑莱佛士城(Raffles City)屹立在市中心,成为新加坡的地标。
说起新加坡的历史,就少不了要提到莱佛士。新加坡人如果连莱佛士都不知道,那就证明他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无所知。
物换星移,光阴荏苒。时光流逝了200年,一件谁也没有料到的事儿发生了:大名鼎鼎的“莱佛士”竟然受到初出茅庐的“来福士”的挑战。
事缘新加坡著名的地产开发商嘉德置地自1994年进入中国后,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成都等将近30个城市大展拳脚,该公司在建和竣工的大型项目都用“来福士”命名。
上海“来福士广场”早已开业,它坐落在西藏中路和福州路口,已经成为上海闹市的一大亮点。风驰电掣的地铁在人民广场站放慢脚步,乘客下车后走过一段情趣盎然、充满动感的地下通道,便可直上来福士广场B1层的美食之源,在这个特色集市里大快朵颐。北京“来福士中心”位于东直门海运仓,预计2009年1月竣工,成都“来福士广场”预计2010年建成。这两个“来福士”都将成为未来所在片区的新地标。
Raffles City被嘉德置地带到中国。Raffles须“去殖民化”,于是改为富有华族色彩的“来福士”;City则按中国建筑条例改为“广场”或“中心”。嘉德置地走出国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说明他们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自己该怎么行事。
中国人使用汉字,习惯于望文生义,明明是外语译音用字,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也还是要说文解字、咬文嚼字一番,以期说解或咬嚼出一点味儿来。“莱佛士”三个字,任你说解或咬嚼,味同嚼蜡,只能是一个老外的名字,没有中国味儿,因为有些外国人的汉字译名,简直跟中国人没什么两样。“来福士”就不相同了。来福士——为商家和顾客招财纳福之士;来福士——为人们带来福祉之士。嘉德置地认为“来福士”之名具有现代义,我想其现代义就在于翻译时能够音义兼顾,因而比“莱佛士”更汉化。
黑客(hacker)、浪漫(romantic)、俱乐部(club)、乌托邦(Utopia)、的确良(dacron)、可口可乐(coca-cola)都是纯音译词,但能循音赋义,被公认为优秀的译名。笔者不敢说“来福士”可媲美上述译名,但是敢说译者的思路是相同的。
笔者最敢兴趣的还是,为了打造并统一“来福士”这个国际品牌,嘉德置地居然在自己的老家新加坡把“莱佛士城”也改为“来福士城”。此举引起了争议(请参阅洪艺菁:《“莱佛士”过时了?》,2007年10月6日《联合早报·百草园》)。嘉德置地解释说,“莱佛士”属于历史。
一个Raffles,分身为“莱佛士”和“来福士”。让“莱佛士”定格在新加坡的历史上,留在国内;让“来福士”走出新加坡,在海外打拼,开创新天地——这是明智之举。“莱佛士”过时了?是的。他连中国都进不了,不过时,难道还应时吗?
不过,笔者认为来福士PK莱佛士是难分高下胜负的,因为新加坡需要各行各业的“来福士”,但也决不会就此抛弃“莱佛士”。
(联合早报网2007年10月19日言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福士PK莱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