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的十大伪
1. 汉语拼音方案易学易记:由于《汉语拼音方案》的“音素制”标音单位无法被直接感知, 而且标音符号存在许多拼写变化, 使其混淆不清而不易记, 只要稍有教学经验者都知道它要比“声韵双拼”的标音法难学数倍, 因此它不仅非常不利于幼儿学习, 更不利于扫盲工作。
2. 汉语拼音方案简单好用: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表示一个音节的符号数偏多, 而且是横向线形排列, 因此它所占的排版空间过大, 非常不利于与汉字搭配使用。
3. 汉语拼音方案便于汉字输入: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表示一个音节的符号数偏多, 若要提高输入效率, 无论电脑或手机均须将其再转换成双码模式。
4. 汉语拼音方案帮助识字:
所有的标音法都能帮助识字, 此非《汉语拼音方案》的独有功能。
5. 汉语拼音方案有助于推广普通话:
只要是普通话的标音法都能有助于推广普通话, 此非《汉语拼音方案》的独特优点。
6. 汉语拼音方案有助于汉语汉字的国际化: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汉语专用的标音法, 它并不存在[国际音标]的广泛基础, 使得外国学生在学习汉字前, 必须先学一套完全陌生的标音法, 因此造成推广汉语汉字的双重障碍。
7. 汉语拼音方案是国际标准:
若为翻译人名和地名, 英美等国为何不推广一套英语的国际标准[汉字翻译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被定为国际标准又何益于国人? 难道美国国会图书馆以汉语拼音来编排图书, 中国人就受益了吗? 若只为解决西方人的困扰, 则此方案仅供涉外使用即可, 何必要求国人在求学和工作中迁就一个难学又不好用的方案呢?
8. 汉语拼音方案利于国际交流:
一套汉语专用的标音法, 中国人名和地名的拉丁化, 并无法增进国际交流. 越南文字的拉丁化增进了国际交流吗?
9. 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者众多:
《汉语拼音方案》推行了50年, 它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然而学生学过就丢造成无法估量的浪费。此外, 它对文字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毫无贡献, 还是扼杀文字优化的关键因素。
10.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科学基础:
《汉语拼音方案》仅适于翻译中国的人名和地名, 它既不适合作为外国人学习中文的标音法, 亦不适合作为本国人识字的辅助工具, 更不具备发展为文字的基本潜质。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家新创一套符号系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方案》仅适于翻译中国的人名和地名, 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回复 1# 的帖子
这些观点是不是有些偏激呢?汉语拼音方案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绝对不是一无是处的。
欢迎朋友们继续讨论。 《汉语拼音方案》仅适于翻译中国的人名和地名,一是也.
若是作为拼音方案, 对外国人是多此一举, 对中国人是舍易逐难.
若是作为文字方案, 它最多只能达到30分.
回复 3# 的帖子
对外国人绝对不是多此一举!想当初,没有汉语拼音方案,使用威妥码的时候,各国拼写中国地名是各行其是,没有统一标准,很混乱的。
笔者也认为拼音方案中有不足,最大的不足是受当时要走拼音化方向的影响,设立了很多拼写规则,留下了文字方案的尾巴。既然是注音方案,就不应该有拼写规则。这是汉语拼音需要调整的。
当然,今年是汉语拼音公布50周年,大力宣传是可以 的,但是现在完全是唱赞歌,不谈不足,也不对。
欢迎朋友们进一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回复 1# 的帖子
媒体称推行汉语拼音有助提高国家软实力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1日21:28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2月11日电 今天是中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纪念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罕有地在节目中播出短评说,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促进汉语拼音的学习和使用,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短评说,50年来,汉语拼音为中国普及教育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信息化和对外开放进程中,汉语拼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从手机短信、商品包装,到信息处理和文化交流,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汉语拼音。
目前海外学习汉语人数已经达到4000多万,汉语拼音成为海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式。
短评说,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将是展示中华文明、扩大中华语言文化影响力的大好时机,我们在各种场合规范使用汉语拼音,将为奥运增添人文魅力。
今天的《人民日报》也刊文强调,深入发掘和利用汉语拼音的独特文化价值,是时代的要求。文章说,今年中国将主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这是展示中华文明、扩大中华语言文化影响力的大好时机。按照国际标准,用汉语拼音正确拼写中国人名、地名,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从细微处着手,规范使用汉语拼音,做好每一个细节,将为奥运增添人文魅力。
文章并说,大力推行汉语拼音,不仅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而且需要每一位公民从我做起,自觉学习,正确使用。 语言是人文之母, 符号是语言之魂. 不同的符号适合不同的领域. 由于方块数字符号之误, 使得中国的数学发展受到长期的限制. 今日, 却又引进一套不适合汉语的《汉语拼音》拉丁符号. 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 中华文明必将毁于这套拉丁符号.
回复
这是注音符号,不是代替汉字的方案,所以不必杞人忧天。 原帖由 胡吉成 于 2008-7-3 14:38 发表 http://www.xlmz.net/forum/images/common/back.gif想当初,没有汉语拼音方案,使用威妥码的时候,各国拼写中国地名是各行其是,没有统一标准,很混乱的。
有具体的案例或数据来证明这种“混乱”的不妥当吗
回复 8# 的帖子
欢迎楼上批评啊!越严厉越好!
(悄悄地)那汉语拼音方案有不是我制定的呢,大家想怎么批就怎么批吧,这里的言论是自由的,这里欢迎发表各种各样的学术观点。 关键不在严不严厉.
不要避重就轻,净耍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