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话教学的一点意见
进入我的母校,一个很醒目的标语映入我眼帘:校园内请讲普通话!看到这个标语,真是有点很滑稽的感觉:这里所有学生都是讲粤语的,他们会相互之间讲普通话吗?我相信写这标语的人想也不敢这样想,也许他们只是想给上头视察的人看看,想捞取一个“推普光荣单位的称号”罢了。我敢肯定主张“校园内讲普通话”的这些“伟大的”推普工作者也绝对不能以身作则,当然,如果他不是广东人就另当别论。在工作对话中,他们会跟自己的同语系同事讲普通话吗?在家里(位于学校内的宿舍都算校园吧?),他们也不至于跟自己的家人讲普通话吧?为什么现在广东的学校如此推崇校园内的普通话教学?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深思。
有人认为,普通话是我国的国语,不懂普通话,就没有办法在中国立足。我也非常同意这点,一个在中国大陆生活的中国人,一定要学会自己的国家通行语言,这种语言是整个民族,甚至整个国家都应该掌握的,没有一种通行的语言,不要说不同民族,就是同一民族里面各种不同语系地区的人,也不能够很好的沟通。但是必要归必要,也不需要精通吧?我觉得一个不是一个专门研究普通话的人,掌握普通话到一个会听,会说的程度就可以了,不然还需要什么呢?我觉得要达到这个程度,不用无时无刻都说着听着吧?这种会听会说这个水平,基本上一个正常智力的儿童7岁就可以做到。当然,为了更好地认字,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应该学好汉语拼音,还要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普通话阅读训练,这就完全足够了。我们中国人学普通话不同于学英文,一来普通话是建立在汉语基础上的,讲普通话也是只需要音调改一下就行了,而英语是语法、单词和发音都完全不同的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因此推普也不用这样强烈反复的刺激吧。
看过一个香港的政府宣传广告,广告词是这样的:母语教学,事半功倍。我也在想,我们的母语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母语”的英文单词“mother tongue”最生动地表达了“母语”的意思,就是婴儿刚出生时父母亲教他说的语言。这样说来,我的母语应该是粤语,为什么我们珠江三角洲的学校不能名正言顺地开展“母语教学”?我读中学的时候,就遇过几种老师。其中一种是来自外省的老师,他们用普通话讲课,是理所当然的。另一种是本地的老师,他们本来就几乎不会讲普通话,但这类人很积极用普通话讲课,结果讲出来的东西只有他自己明白,所以上这种老师的课就是我们的聊天课。还有一种老师他们的普通话也不太好,但他们又自知之明,所以他们用母语讲课,通常这类老师最受欢迎,他们讲得课最生动最吸引人,通常只有校领导之类的人物来巡堂时他们才会突然爆出几句普通话。事实证明,用母语教学学生能感到最大的亲切感。
有人可能会问,我为何如此反对国语教学,这个提问正好印出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引发我写此文的最直接原因是当今好多青少年经常读错字,很多字会写不会读,很多字会读却又不会写。让我举个例子,“喧”字的国语是xuan,而它的粤语读音却读“圈”,但我不止一次听人错读“喧”为“宣”,有个学生对其他人说:教室之内不得“宣哗”。有人甚至把“喧宾夺主”同孙膑拉上了关系(孙膑夺主)。再举一个例子,随便的“随”字普通话是sui,而垂柳的“垂”字普通话是chui。然而他们的粤语发音的声母却是调转过来的,“随”字读“除”,而“垂”字读“谁”。我听过不少人讲粤语时讲成“谁便”和“胃下锤”的,这些笑话就是受普通话眼中影响之故。现在随手挑一篇高中语文课本的古文叫一位粤语讲得十分标准的大学生来读,我敢保证没有多少人能用粤语流利正确地读出整篇文章,相反,如果换成用普通话,我相信一个初中生也能根据拼音注音不求甚解地把整篇古文读得琅琅上口。现在的学校,为什么要强迫这些连自己母语都未能全部掌握的学生们去学另一种语言呢?这令我想起楚人学步这个典故,人家走路的姿势没有学会,却把自己的走路姿势忘记了。
粤语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语言,它比普通话的历史长很多很多。粤语历久不衰,必然有它的很多优点,它能表达很多普通话没有办法表达的意思。我真不明白现在的学校(可能是国家教委的规定)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的压制粤语的发展,为什么一定要用普通话来教学?如果要讲为了有用,为什么不全部用英文来上课?学会了英文不是世界通行吗?如果真的要全面推行普通话的,为什么不干脆把各种方言全部消灭掉?如果规定在一个婴儿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只能教她讲普通话,我相信经过100年以后,现在的粤语就会变成古文了。真的需要如此吗?如果不需要,为什么要“在校内讲普通话”?如果学生真的觉得有需要讲得时候,难道他们自己不会去讲吗?现在强迫学生何时何地都要讲普通话那些人,如果他们见到两个中国人在讲英语,他们会不会觉得很不可理解呢?
曾经有一个爱国的网友问我,普通话就是汉语,你不讲普通话就是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要了。当时我没有回答他,因为他连什么叫汉语都不知道。“普通话”这个名次是五十年代后才出现的,那之前的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用的是什么语言啊?那时候中国人讲的就不是汉语了?那些将普通话等同于汉语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他们否认了汉语是一个很广大的集合,他们不知道汉语包括了古汉语,现代汉语,包括了各个地区的方言,包括了汉文字和汉语言,普通话是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根本不能等同于汉语。
也有人错误地认为,粤语就是一些粗鲁的方言口语,粤语根本不能等上大雅之堂。这些人不了解汉语,更不了解粤语。任何语言也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粤语有,普通话也有。这些人是错误地将粤语和粤语口语等同起来。我写的这篇文章相信没有多少方言口语的成分,但我写的时候是完全从心里用粤语默念出来的。是不是一定要用普通话才能写的出书面文章呢?古代很多大诗人大文学家也不知道什么叫普通话吧,但他们写出来的流传千古的文章相信现在没有人能及。我再次一定要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的汉语文字不是属于普通话,而是属于整个汉族的个个语系的。所以讲,各种方言之间的差异在于发音和少数固定词固定字的用法有所不同,用各种方言写出来的文章是没有语言疆界的。
希望那些提倡一体化普通话教学的人,尊重一下各地的地方文化,不要人为地摧毁整个地区的文化财富。
关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普通话”这个名次是五十年代后才出现的,那之前的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用的是什么语言啊?那时候中国人讲的就不是汉语了?那些将普通话等同于汉语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 一)“ 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
狭义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广义的:普通话和方言
( 二)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口 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的语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 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雅 言——先秦春秋时代(见《论语•述而》)
通 语——汉代(见杨雄《方言》)
白 话——宋元
官 话——明代
国 语——现代(即辛亥革命以后)
普通话——新中国成立以后 柴禾妞君啦,這些文告只能拿去燒柴啦;
規範若無智慧,只會有新的麻煩。
人們學語以利以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