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朗诵:《乡愁》
http://www.xzsw.net/homepage/dsf/music/song/xdsc/yuguangzhong/007.rm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莫提乡愁
一提乡愁,便使人愁。
独自漂零在异乡,
梦里不知身是客。
心如浮萍,
一觉醒来,
烟霞俱灭,
不知何年归故里。
愁,愁,愁!!!
乡愁
------------------------------------------------------------------------------------来源:http://flying-ddlion.myetang.com/homesick.html
http://flying-ddlion.myetang.com/pic/homesick.jpg
(一)
乡愁或许是
天边飘来的那朵白云
乡愁也可能是
窗前最亮的一颗星
乡愁啊
是晚秋的那片叶子
风也吹,雨也打
挂在枝头
飘在心头
乡愁的时候
心中有一道
永不模糊的风景
景中的你
永远带着笑容
(二)
摇着杯中的那点红酒
让思维开始模糊
在微醉里
任异乡的风
吹起我童年的梦
梦想
去天边的远行
远行后的我啊
成了风筝
那一线
是妈妈燃起的炊烟
总在饿的时候
听到一声声的呼唤
乡愁
------------------------------------------------------------------------------------------------来源:http://hurray.nease.net/shige/sg_39.htm
http://hurray.nease.net/shige/tuku/pc010.jpg
乡愁是弯皎洁的月亮
从苏东坡的词里弥漫开来
从现在流到远古
从宋朝流到现在
乡愁是一个丁香结
从孩提时就拴在心里
所有人都在梦中解扣
用一生的时间也解不开
乡愁是一粒红豆的种籽
每个人都用岁月灌溉
那芽苗的根生出来就砍不断
每条根须都连着血脉
乡 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愁 作者:蔡放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曾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的吟哦、低唱,让故乡的意蕴变得亲切,变得温润。每每诵及,心底便掠起一丝温馨的感觉撩人心绪。
乡愁是游子心底酝酿许久的一份清醇的思念,乡愁是旅人心中泛起的柔柔的眷恋。一脉情丝萦绕的梦境必是那让人归心似箭、望眼欲穿的故乡。一座山、一棵柳、一片叶、一条河、一块苇地、一曲歌、一架木桥、一头耕牛,都能激起思念深处潜伏着的隐隐的痛----这是乡愁。
游子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那乡愁便是连着故乡与游子的风筝线。线上串着的不仅是 一种简单的留恋与思念,更串着多年来心中长成的厚实朴素的故乡情,拨动着记忆深处最敏 感、最真诚的一丝心弦,在低低的吟哦,在轻轻的啜泣,也在轻轻的诵唱。唱故乡山,唱 故乡的水,唱故乡的芦苇地,唱故乡的麦草堆。唱着唱着,一股涩涩的滋味泛上来,那是凝噎着的我时常念及的故乡情。
屈原在《哀郢》中喟叹: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守丘。这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情愫,虽朴素,却道出了不知多少游子无法泯灭,永不消退的心声。这一叹,不知不觉中就唤起了游客旅人们归乡的欲望而深情的呼喊:“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乡愁太浓太酽就会使人有种隔阂,有种梗塞。一时无法言表的情感,在内心翻腾,却无法一呼为快。就像久别的亲人重逢,一时竟无语凝噎。唐朝的李频就发出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感慨。
故乡是一首歌,故乡是一首诗,隐隐绰绰之中孕育着我童年的歌谣,儿时的梦幻。故乡是一种牵挂,故乡是一种眷恋。“风轻轻,月皎皎,石桥苇畔谁人忆吹萧。”故乡是一片黝绿的苇地,苇地边上坐着一个向往远方,却又不舍故乡的人儿在低低的抽泣。
如今,陈星的一曲<<望故乡>>又逗出了我心中缕缕的情思。“故乡的景色,故乡的爹娘,我爱你们一如往常。一颗心在风中摇摇晃晃,多少年不曾停止流浪。……迎面吹来了泥土的芬芳,我又回到了久违的故乡……”陈星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而我依旧漂泊在外,在昏黄的夕阳之下,带着无限的惆怅,望着我来时的地方……
[ 本贴由 湘音不改 于 2003-12-2313:34 最后编辑 ]
乡 愁
是夜。悄悄开了门,突地象被鞭着了一阵痛。从窗槛爬进满屋如水月色,恰似母亲温柔的候待,等着抚慰我疲倦的心灵。我忡忡地依着门,忽儿满眼泪花。以为多年反覆感受思乡的心,今夜不再飙起。可蓦然与月光相遇,却让我悲愁万分。我那千山之外的家,于十五银盘下,定睁着不醉的眼睛,凝望远方,盼着我这个于数年前的一个薄寒浅冷的日暮,携了行李,在几声鸟鸣中,作了她飘泊天涯的离子归家。
郁达夫说,你若身眠异驿,看看萧条的四壁,看看一点欲尽的寒灯,倘不想起家庭的人,你便是没有心肠者。我自是做不成没心肠者的,何况此刻,明月当空,我顾影自怜,一抬头,望不断乡愁,本想闭了眼睡去,谁知刚闭上眼,乡愁自个儿沾上了睫毛。我索性搬了凳子,对着月痴痴起来。
多年前的这个时候,全家人围坐于院子的槐树下,笑吟吟地对酌。母亲一向是不沾酒的,也破例呷了两口,一会儿,只见她脸颊透出红晕来,竟是一种幸福的美丽。
一盒月饼,每人只能分一小角,但我们的心却醉熏熏的,笑语不绝。
父亲风霜的脸也一派喜气,间或他还插几段笑话故事,逗得我们笑破肚皮。我最受父亲的疼爱,便扯住他的大手摇着央他唱歌儿。三伯说过,父亲年轻时是村子里的唱歌能手呢!那会儿,父亲自然拗不过我的,他眯起眼呷了口酒,清了清嗓子,然后放开喉咙大声唱起民歌来。
那嘹亮的歌声,直到此刻还在耳畔缭绕,使我一缕思恋,隔溪山不断。那会儿,我伏在父亲的膝盖上,仰着小脸凝视他因愉悦而舒展的皱纹,做女儿的心里暗许诺言:长大后定让父亲过上好日子,了结终年劳作的艰辛。
事隔多年,每次念及自己的诺言,如身背芒刺,飘零的灵魂无法安宁,无法原谅。父亲仍在家乡的山水间,耕耘着十几亩水田,也许还耕耘几分愁伤吧,我已成了父亲苍老心头上剪不断的牵挂。
妹曾在昏暗的灯下写来信:每次父亲伫立村头的路旁,数着过往的列车,总盼不到一辆在他身边停留。秋气氤氤氲氲,他的背影显得那样老气,他的腿常犯病,可他总是一声不吭地到田里去;母亲又添了几缕白发,眼睛有些朦胧了。
捧信泪长流,心尖尖的隐痛无法抑制。朋友劝我:你但向前途寻喜,莫在牵绊里动哀愁。前途是没什么喜可寻的,不过是一路比一路更艰难的跋涉。尝遍人间五味后,亲情在心中的份量更是难御。在思念纷至沓来的茕茕孑立的夜,叫我如何能不动哀愁?
今年四月我过二十二岁生日,父母相搀着走几里路拨电话给我,揣着话筒,我喑哑了嗓子也说不出一句想家的话。倒是父母在那一端温和地安慰、鼓励我。父母自然隐瞒了身体状况,一味地说些要我放心做事之类的话。
末了父亲小心翼翼问:“家里的杨梅已熟透,你何时能回一趟家呢?”父母当然是深记着我喜吃杨梅的,我握紧了手中的笔,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工作计划,支唔半天,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拒绝父母期待的心。
父亲竖起耳朵,终也得不到什么答案。可他却笑呵呵地为我讲理由:“工作为重嘛!”我辨出他语气里夹杂的一份索然和落寞,便急忙含糊地安抚他:“中秋节我会回家去。”父母才依依的挂了电话。
前两天妹妹又来信:姐,今年的中秋父母想你是不会回来的了,他俩唠叨着乘车看你去。为此,父亲卖了家里的老黄牛,母亲连夜给你织了毛衣,可千山万水哪,两老如何能折腾得了这远远的路途,我和弟硬把他俩从车站拉了回家。
开笼放白鹇。我只能,在异乡的中秋月明之夜,掬一把感恩泪,作一回还乡梦,愁煞一颗女儿心呵!
乡 愁 叶灵凤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在与同年的朋友的哄然的谈笑中,能使我突然哑了口不开或悄悄地避走去的,除了那能触起我个人的悲怀的话以外,便是提到回家的事了。每提到了‘家’,我总止不住黯然有感,不敢再谈下去。
并不是故园寥落,不堪回首,也不是蜀道难行,有家归未得。家园是雍雍穆穆,依旧保持着世家的风度;假若立意回家,而遥遥长途,也只消一列征车,指日可达。然而我总不敢听到旁人说起家中的事,我也从没有回过家乡。我之所以不愿回家,我是为……
写到此地,突然听见前面我的朋友的妹妹喊“母亲”的声音,我是什么也不敢再写下去。
长夏多闲,同居的四位朋友,一位是有家在此,两位是已经回去,一位也预备待日起程。在这样的情景中,任是听过了多少遍春暮鸟啼,经过了多少次劲疾的西风都木然无感的我,到此也不得不怦然心动了。我近日不知怎样,突然思家,起了乡愁。
何况我抽屉中还叠着两封老父催归的家信。
信上说:父母老矣,倚闾甚殷,至望吾儿此夏能抽暇一行。须知君子务本,纲伦为重,吾儿置堂上于不顾,长年在外,纵学得满腹经纶,又奚益耶?余为此言,意非责儿。
盖期念情深,遂不觉言之切矣。此函到后,至望吾儿乘暑假之闲,归家一行,勿再使老父……
我确是心动了。按理我接到这样的信后,任是有怎样不能分身的事务,也必要勉力一行了,然而当我看了信后,我却悄悄地叹了一口气,忍住眼泪,将信重放在袋中,又低头读我未完的书了。
我是每日在思家,然而总不想真的回去。
一定有人在骂我怪僻了。是的,我确是不该,我领受一切的责训。
然而我自己终不明白,我自己这矛盾的心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一面在想家,一面又不肯回去。这尤其是在与大众谈笑的时候,我偶然听到他们提起家里的事,我想起我也是有家的人,我正是被倚闾的期待着早日归来的游子,我真有一种极渴烈依恋家庭生活的心,然而待我真的想挟起一两册书作归计的时候,我又在越趄中将什么都消灭了。
便是这样,在这样矛盾的心理中,逝水的光阴无一刻的停留,我已三年未归家了。
每同朋友闲谈,谈到故乡,我总是骄傲地夸耀我的故乡是怎样被称为“龙蟠虎踞,锁镇江南”,然而当一提到家里的事,我却只会哑然无言的走开了。
我自己也不明白我怎样会变成了这样。
是三年飘泊,书剑无成,无颜归见家园父老?还是燕然未勒,锦衣未就,不甘这样默默地言旋?
一阵夜风,吹散了桌上凌乱的稿笺,给了我说明我对于这些疑问的否认。
然而,我究竟为什么呢?
我转眼望望老父的来书,我真愿抬头高声回答这发问者:“一点也不为什么,我明日就回去了。”我真应该这样决定。但是我知道,明日踏上了征车欣然回去的却正是我的朋友。我是依然……
早几日读Loti的“The romance of a spahi”,读到这位兵士在渴望家乡的时期中,得到了可以回去的权利,却突然甘心与旁人调换,让了人家回去,自己依旧在荒酷的沙漠中作还乡的沉梦。我读到此地,不觉怵然惊起,难道这兵士别有存心的举动也染到了我的身上?
我之不愿回家,是为了怕将怀乡的美梦撕破?是为了不愿使实现的感受将飘渺的情怀破坏?
啊啊!我低眼看了看桌上半展的信笺,我怎么也不忍心敢讲出这样自私的话。我只好推说职务忙碌了。
同居的四人此时都已在饮着天伦的乐怀,只有三年没有归过家的我,依旧在灯下,在老父催归的信旁,执笔写这一段“乡愁”。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任是怎样经过百战的英雄,正不必再听鹃声暮笛,也禁不住潸然要动归思了。
然而我知道,假若我真的将车票购好握在乎里的时候,我定是又是另一种的心情,于是我终于只好忍住已经要滴下的眼泪。
假若此时能有个足以征服我全部的人在我身旁,强迫着我登车,我或可战胜我自己的神秘。
然而能征服我的人此时正被旁人征服了不能来我身旁,我只好什么也不敢再写了。
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