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 发表于 2009-6-20 10:28:25

汉字起名设限在中国引发争议

来源:中国网2009-06-18 15:58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6月13日文章:兰花凋谢在晨露中(作者米夏埃尔·米勒)

  “小小的一片朝霞”“展露中的兰花”“汇聚世界之泪的荷花”——中国人的名字所代表的意义听起来就像音乐一样美妙。因此,如果一位中国宫员评价说“十分抱歉,您的名字太生僻,请立刻更改”,这一定会让人感到滑稽可笑。但在中国有关部门看来,可能有6000万人的名字过于生僻。

  中国政府提出这一倡议,因为它想使国家管理进一步现代化。中国的计划是,把迄今为止13亿公民的手写身份证更换成计算机打印且带有彩色照片和微型芯片的二代身份证。在涉及公共安全的场所,二代身份证可供扫描,既能提高检查速度,也更难以造假。

  但是,这么做却面临一个大问题:官方计算机软件只能认识32252个汉字。而编纂于1716年的著名的《康熙字典》收录的汉字多达4.7万个,它们构成了今天这种形式的汉字的基础。换发二代身份证时,可选的字减少了近1.5万个。

  在日常用语中,许多汉字已经被废弃不用。田纳西大学语言学家君达(音)的研究结果证明,掌握大约3000个汉字就足以理解现代的信息类文本。读懂文学类文本需要3600个汉字。这位语言学家说,如果外国人认识了3500至5000个汉字,就已经达到高级水平。

  但是在起名字时,中国人喜欢选择生僻字。这也因为,中国的姓不能提供足够的区分特征。例如“王”是中国的第一大姓氏。姓王的人超过9200万,紧随其后的是“李”(9100万)和“张”(8600万)。《纽约时报》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姓氏集中程度令人吃惊。100个姓就已经包括了中国85%的人口。做个比较:占美国人口总数90%的人拥有大约7万个不同的姓。

  这种情况表明,中国人的姓所提供的区分特征太少。因此,这又大大提高了名字的重要性。父母花费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为孩子查找合适的名字,以避免同其他9200万个姓王的人重名。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所的汉学家沃尔夫冈·贝尔解释说,中国人起名字不仅仅为了好听。名字往往也反映了生理特征、时代精神或政治风气。例如“超英”,起这个名字的人可能生于1958年中国政府倡导“大跃进”的时候。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2008年,中国人用下列行动表达了他们等待那场大型体育赛事到来时的兴奋之情:仅去年1月份就有4000个孩子取名“奥运”。

  但是,中国家长费尽心思给孩子起名字,往往导致出现一些所谓“只用一次的字”——这些字在通常的书信往来中几乎从来不用,就像莎士比亚创造的“Honorificabilitudinitatibus”(不胜荣光)一样。这些字除了用于取名外别无他用。它们只是通过名字继续存在下去,而且也加大了交际的难度——这正是政府反对使用这些字的理由。

  为了把名字输入电脑,政府有关部门没有保留电脑能够识别的32252个汉字,它们想让人们起名字时专门从8000个汉字中挑选。为了这个目的,目前正在编制规范的常用汉字表。

  这一倡议在中国引发了激烈争论。支持者指出,其他国家也存在这样的限制。例如在德国,名字必须清楚表明孩子的性别,而且不能因为名字给孩子带来无法忍受的负担。在中国的汉字之争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一个人找工作时,如果老板不认识他的名字或不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念,老板可能就会挑选别人。

  反对政府倡议的人认为,自由选择自己的名字是一项基本权利。许多网络论坛的帖子说,恰恰那些生僻字给汉语带来了美感、多样性和活力,政府不应该限制这项权利。

胡吉成 发表于 2009-7-5 21:57:55

如果不设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把一个已经死去的汉字复活了使用,那么现代汉字的规范化与现代化、标准化就无从谈起!
我们坚决支持设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字起名设限在中国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