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鞋可及”改成“无泄可及” 谐音广告误人子弟
-------------------------------------------------------------------------------------MEDIA.SOHU.COM
京报网-北京日报
2003年03月26日14:39
本报讯(记者戚海燕)谐音广告是否会误导小学生?在前门小学做的一项测试结果给出了肯定的答案。30名五年级学生在给37条谐音广告纠错时,不但无一人全对,还有许多同学纠错的依据是来自于谐音广告。这个测试是本报社会新闻采编中心与前门小学联手进行的。这个学校是崇文区的优质校,教学质量是不错的。测试者列出了37条谐音广告,内含40个错别字,请30名学生纠正。结果,发现错别字30个以上的有17人,发现错别字30个以下的13人,最少的只发现了21个。
这30名同学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李燕说,到了五年级,大多数谐音广告涉及的成语学生们都已接触过。由于孩子们回家后大多数时间在看电视,广告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好多同学能流利地背广告词,像“量多的日子……”对谐音广告中的错别字不能正确分辨,应该说是受了广告的误导。
根据测试,谐音广告误导小学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小学生纠错的依据来自谐音广告,越纠越错。三分之一的学生把“无鞋可及”改成“无泄可及”;20个学生把“盖不能缺”改成了“钙不能缺”。显然,前者是受了泻药广告的误导,后者依据的是有关钙片的谐音广告。二是受谐音广告影响,对谐音错误成语熟视无睹。一半同学见“咳不容缓”、“别具一革”、“闲妻良母”、“骑乐无穷”、“随心所浴”等,都没有给予纠正。三是对谐音广告本义做错误理解。“你有二房吗”?本是房地产广告,原意是有无第二住所。可好几个女生问这是什么意思,几个男生窃笑说,回去问你们的爸爸吧。
前门小学校长钱红石说,谐音广告多了,小学生先入为主,即使以后教正确的成语和组词,纠正起来也要费劲。有关部门应从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高度,管管谐音广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