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zs 发表于 2004-1-14 20:51:02

无事不问风雪里。

江南逢李龟年
    朱注:题曰江南,必潭州作也。旧编在大历三年荆南诗内,非是。钱笺:《史记》:王剪定荆江南地。又:项羽从义帝于江南。《楚词章句》:襄王迁屈原于江南,在湘潭之间。龟年方流落江潭,故曰江南。《云溪友议》: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李龟年奔泊江潭,杜甫以诗赠之。
岐王府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友议》作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诗抚今恩昔,世境之离乱,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
①《明皇杂录》:天宝中,上命宫中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院北,上素晓音律,时有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皆洞知律度。安禄山亦献白玉石箫管数百事,皆陈于梨园。自是音响殆不类人间,而龟年特承恩遇。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上闻之,莫不淹泣罢酒。蔡曰:《云溪友议》李龟年奔江南,曾于湖南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公多采摘,此物最相思。]又云:[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瞩,归雁来时数附书。]此词皆王维所作也。《旧唐书》:岐王范,睿宗子,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开元十四年病薨。

请问“窜辱”如何理解?谢谢!

风雪里 发表于 2004-1-14 21:34:39

这个我也不大清楚啊

窜(竄) 字在古代汉语中有这几种意思:

1.隐匿;2.措;3.放;4.修改文字;5.用药来熏之;6.幽隐暧昧

sdzs 发表于 2004-1-15 19:35:15

谢谢!

我在考虑“窜辱”是理解成“逃亡受辱”;
还是理解成“或逃亡或辱没气节投敌叛变”。
……总之这个词让我非常疑惑。
另外:我对“辱”表示“叛变蒙羞”的意思只是隐约记得。兄台可否找些证据支持或驳斥我的解释?

[ 本贴由 sdzs 于 2004-1-1523:39 最后编辑 ]

风雪里 发表于 2004-1-15 20:01:39

据我所知古今“辱”字均无“叛变蒙羞”的意思。

这个字古今意思都比较一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事不问风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