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舟人 发表于 2014-3-6 10:29:53

香港之虫

作者: 汪惠迪 (本版斑竹)   


   香港素有“东方之珠”、“动感之都”、“购物天堂”的美誉,今天,如果有人要问:“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我的回答是“爱人”抱恙,“风采”稍逊,“浪漫”不再,香港已然成为“游行之都”、“示威之都”、“驱蝗之都”。“爱人”正蒙受“香港之耻”。

   蝗者何也?昆虫之一种。虫者何也?“虫者动物之通名,故或行,或飞,或毛,或裸,或介,或鳞皆以为象。”(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可见,无论地上爬的、天上飞的还是水中游的,也无论身上长毛、有壳或生鳞,还是赤身裸体的,皆可谓之“虫”。故而台湾有部辞书引述古书说,禽是羽虫,兽是毛虫,龟是甲虫,鱼是鳞虫,人是倮(裸)虫。

      虽说“人是倮虫”,但现如今称人为“虫”,则多表示轻蔑,含贬义,如“蝗虫”、“淫虫”、“小爬虫”、“应声虫”、“老咸虫”等。而今日香港,“蝗虫”、“淫虫”、“小爬虫”、“应声虫”、“老咸虫”……今日一虫,明日一虫,一虫又一虫,真令人担心是否还要沦为“虫豸之都”。

   今年2月16日,香港数十名有组织的网民手持从历史的垃圾桶里捡起的港英政府时期的旗帜,由头头带领,从尖沙咀钟楼出发,沿广东道游行。示威者一路辱骂内地游客为“蝗虫”,叫他们“滚回去”,同时向他们比中指,撒纸钱,歇斯底里,疯狂叫嚣,吓得一些店铺拉下铁闸,暂停营业。这就是著名的“驱蝗行动”。3月2日下午3时,另一帮人在沙田新城市广场假扮“蝗虫”,“拖箧行街”,上演了一场“扮蝗驱蝗”的闹剧。

      2月16日后10天,即2月26日,香港財爷胡须曾(曾俊华)在立法会宣读财政预算案,参加会议的民主党议员何俊仁坐在议事大厅里用平板电脑全神贯注地欣赏三点式女模写真达半个多小时之久,结果被记者摄入镜头在媒体上大曝其光。顿时,“淫虫”、“老咸虫”等成为何议员的化身,害得他忙不迭认错道歉,颜面尽失。

    说过两虫再说第三虫,此虫叫做“小爬虫”。

    话说2014年2月12日,香港商业电台向其员工发出通告,宣布即时终止与节目主持李慧玲所签的合约。李慧玲素有香港“名嘴”之称,在香港传播界几乎尽人皆知,竟然被公司即时炒鱿,这面子往哪儿搁呀?为此她愤愤不平,说三道四,笔者觉得情有可原。最吸引笔者眼球的是,2月21日, 立法会内务委员会讨论由公民党毛孟静及人民力量陈伟业两议员的动议,即引用权力及特权条例,成立专责委员会,调查商台解雇节目主持人李慧玲事件。

   民建联的进出口界功能组别议员黄定光表示不知道李慧玲是谁,并形容李慧玲是“小爬虫”,不值得为她花费资源引用特权法。最后表决,37票反对,26票赞成,毛陈所提议案终遭否决。2月23日下午, 香港记协及多个新闻团体举行“反灭声”游行集会,有人将一个甲虫公仔送给李慧玲,李回应说:“我唔介意做小爬虫,但一定唔会做应声虫”。

   “宁做小爬虫,不做应声虫”,殊不知,“要做小爬虫,得先做应声虫”。此话怎讲?

   查检印了484次的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发觉只有“应声虫”(称随声附和的人,含鄙视意),没有“小爬虫”。为什么?因为“小爬虫”是文革词语,已是明日黄花,辞书不收。那么什么叫“小爬虫”呢?有什么来头吗?有的,而且很大,出自毛泽东之口。

   经历过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或了解文革历史的人都知道,文革初期,王力、关锋、戚本禹是中央文革的三员战将,但是毛泽东很快就识破了他们的阴谋。1967年8月26日毛在上海对杨成武说“王关戚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的,不是好人,是小爬虫”,着杨立即回北京转告周恩来,“把他们抓起来”。当时毛指示先抓王关二人。翌年1月,戚本禹亦被捕。

   王关戚是靠造反起家的,然而世事多变,好景不长,政治上甫发迹就倒台,似这般大大小小的政治人物统称“小爬虫”。王关戚对陈伯达、江青等大佬唯命是从,充当他们的应声虫,结果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成为人所不齿的“小爬虫”。

    香港“名嘴”用“宁……不……”凸显并张扬自己的个性,笔者觉得当个“小爬虫”并不光彩。东方之珠虫豸日多,还是当个堂堂正正的传媒人吧!

(原载2014年3月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

虎子 发表于 2014-3-6 11:56:42

没有内地“蝗虫”蜂拥入港购物,哪有香港人的好日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之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