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 发表于 2016-6-20 15:19:42

[中考]2016广州中考作文:《适合》

来源:http://www.eol.cn/guangdong/guaungdongxiaoyuan/201606/t20160617_1415756.shtml


http://www.eol.cn/guangdong/guaungdongxiaoyuan/201606/W020160617457968160086.jpg

2016广州中考作文题新鲜出炉!    今年作文不讲难易,只讲“适合”?卓越教育初中产品语文负责人傅思华老师表示,今年题目保持稳定,本作文的“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题目设置的基本形式与往年相似,题型稳定。  2016年广州的中考作文题延续往年的形式,配大阅读式的作文题,通过阅读龙应台的《独立宣言》,采用“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的标题作文形式命题。同时,文章标题的设定形式也延续了一个词(词组)的特征。
  第二,题目的要求与往年一致,要求稳定。  卓越教育初中产品语文负责人傅思华老师分析,近年来,广州中考作文题的命题往往是从具象入手,即以一个具体的动作或状态(状况)作为题目,如“其乐融融”、“奖励自己”、“改变一点点”、“迟了一分钟”、“出错”,都是一个具体的动作或因某些行为带来的一个具体的结果。
  2015年的“广州风格”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考生要完成对这个题目的理解与写作,必须经过从抽象(理解抽象的“风格”概念)——到具象(记叙、描写具体广州的人与事)——再到抽象(提炼抽象的“风格”)这样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同样“适合”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适合”即适宜,符合。适合不是要你止步不前、安于现状,而是要让你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优秀。“适合”这个作文题目具有思辨性,因为好的不等于适合。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人生最难的是人认识自己,要重视自己、发展自己,以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总要经历一些重要阶段,每一个阶段仿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着无数选择,选择就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人生,就是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的过程
  怎么写好“适合”这一作文题目?卓越教育初中产品语文负责人傅思华老师认为,我们要聚焦于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人际关系中如何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在成长的道路上“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又应该是什么呢?留个适合自己的发型,穿件适合自己的衣服,走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个性,有大量优秀的经验与沉淀,但在茫茫人海中,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与价值是人生一大命题。
  在作文立意中,我们可以选择寻找适合自己的知识。身处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社会需要专业化。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时,需要很多次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寻找之难。
  寻找适合自己的朋友。学习上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时间长了,难免寂寞。高山流水,知音是谁?这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回报父母,回报社会,都需要合适的表达方式。
  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最适合鸟的是身轻体健。
  这个作文题目给语文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考生以很大的发挥空间,卓越教育初中产品语文负责人傅思华老师分析,因为要准确地、甚至深刻地表现 “适合”,不仅需要考生最基本的感知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更具备以小见大、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等一系列逻辑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这个题目引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关注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作文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更不可或缺。语言是思维的外现,写作这一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是思维能力的综合展示,通过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既是可能达成的要求,也是必须付诸实践的努力。
  第三,题目贴近考生生活,命题风格稳定。  让考生在考场上有话可说,体现在作文题上便是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能够在考场上通过对自己生活的回顾与思考,写真话,抒真情。
  以生活化的命题,贴合学生实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语文学习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倡朴实文风,加强文体意识,将哲理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导向融于自然、生动、易于接受的命题中。本次作文题属于配大阅读材料的标题式的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巧妙地和大阅读内容相结合,简要的导语加上标题和要求。写作的内容有限制又有较大的自由,学生可以发挥空间较为广阔。导语和标题是对写作范围最大的限制,考生的审题立意全部在导语和标题规定的范围之内。
  该题目秉承了多年来的广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指导思想:不设审题障碍,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请可抒,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差距、发现不同,表达真正有个性的见解与感悟。今年的作文题目较好地避免了押题、猜题,增加了思维方法和思想深度的考查和区分,让平时关注生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反对华而不实、虚情假意、生搬硬套的文章。命题立意充分体现了激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真实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观点态度的作文教学导向。
  建议2017年的准初三学生在备考时多注意:  第一,多阅读富有知识性、生活性的科普文章以及一些针对社会热点、文化热点的论述类文章。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更重要的一点是能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从而彰显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工具性这一特征。同时要给予学生各种阅读方法指导,如浏览略读、深层阅读。也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更快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
  第二,读写结合,让写作更丰富、更多元。  广州市两年的中考作文题目都是以配大阅读作文的形式出现的。阅读与写作是两种重要的语文素养与能力。两者及同等重要,也能相互促进,甚至互为因果。
  以读促写。阅读,可以丰富写作的内容,阅读,帮助我们向优秀的作品学习,从模仿开始,打开写作的通道。
  以写促读。因为要写作,所以要阅读。阅读帮助我们积累语言,积累思想,这些都是写作必背的要素;写作需要更丰富的内容,阅读才可以帮助我们充实“库存”。

虎子 发表于 2016-6-20 15:23:38

2016广州中考语文作文点评
作者:广州新东方中考语文专家团队来源:http://gd.sina.com.cn/news/xy/20 ... xtfrrf0688676.shtml

    2016年广州市中考在万众瞩目下开幕,语文作为中考的揭幕战,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作文题目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各界名家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网上的段子手们也脑洞大开。这么热闹的场面怎么可以少了我们广州新东方呢?广州新东方的老师们第一时间给各位带来新鲜热辣的资深中考专家独家试题点评,以及附带完整的中考考卷和答案,可供下载,请各位看官密切留意!
  不出所料,今年广州市中考的题目依然是命题作文,相较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所提供的思维角度和发挥空间相对窄一点,但是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对于考生们来说,命题作文主题明确,方便立意,可以有效避免跑题现象,为考生们的中考大关降低风险。
  命题作文意料之中,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出卷老师的“故伎重施”,与15年一样,依然是对试卷阅读题的拓展,小伙伴们有木有看到一丝丝的套路呢?今年阅读题选取了龙应台女士的《独立宣言》,是龙应台女士对儿子安德烈一封感情深挚的信,信中通过其与安德烈的相处过程中因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观念差异所致的看待、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不仅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期盼,也引发了读者们对差异的思考,这个社会是一个愈加开放包容的社会,我们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尊重差异、磨合人际关系呢?
  “于无字句处品大道理”,中考作文以此命题,说明中考作文一以贯之地贴近生活、关注人文,这一点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可见一斑。只要抓住了这一命题主旨,并结合文章材料,这篇以“适合”为题目的作文就并不难写。写作要求也强调“结合身边的事例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进行思考,通过生活影响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取得最佳“平衡点”,感悟人生哲理。
  标题前有一段话“用什么样的方式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这句话可以视作为一句引导语,如果学生从这句话入手,选取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的角度,那么便能够做到立意准确。
  题目“适合”,近义词为适宜、合适、符合、适当等。从考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出发,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学校的学习经验、与人交往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家庭(社会)生活的哲思,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精神,通过日常小事学习与人相处的真谛,这一点和15年的命题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坐地铁反观地域文化差别,通过广州人文风貌反观广州风格,小伙伴们有没有看出深深的套路呢?
  “适合”命题作文破题技巧:
【记叙文】
[*]在范围内立意。在应考的时候,要“局限”自己的思维,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想到越深会比让自己想到越广对写作更加有帮助。我们不妨从“自身”和“社会”出发,在写作时,限定自己的主题,逐渐细化和深入。
[*]“适合”一词比较“虚”,我们要做到“虚实结合”,赋予“事例”,让文章丰满起来,由“己”及“人”。从自身事例出发找到自己共同点,社会共同点,升华主题。
[*]广州今年中考作文题目相较于去年《广州风格》简单,所以在立意与选材方面容易偏向简单化、单一化,容易让考生选择较为相似的立意,撰写主题雷同性大的文章,不容易出彩。如果从逆向思维,反向切入,讲“不适合”方面的内容,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议论文】  从议论文方面入手,也大有可为。学生如果议论文,在审题过程中则应关注三个问题:what、why、how。
  首先是what,“什么是适合”。所谓的适合,指的是“适宜,符合”。在题目中也告诉我们,这种适合,主要应该放在我们日常的交往方式、与人处事上。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因为朦胧的情感思考、并不健康的利益竞争,让最淳朴的同学关系涂上一层阴影,这些是否适合。
  其次是why,“为什么要适合”,“为什么不适合”。以点带面,思考不适合是因为自身的心理或者情感原因?还是因为环境、文化的原因?是应该改变自己,还是理解环境、尊重差异、包容他人。如果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文章便容易落于窠臼,变成吐槽或者发牢骚。
  最后是how,也就是“怎么样,怎么办”。在知道了问题的根源,我们在最后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样去处理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之间的尺度,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获得快乐。
  总体而言,作文越是看似简单,同学们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最后,小编偕新东方全体老师祝愿小伙伴们16年中考语文旗开得胜,并在接下来的两天考试中破浪前行,考出好成绩。

虎子 发表于 2016-6-20 15:55:10

2016广州中考语文(真题+作文)
来源: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619/n455147687.shtml

  广州中考约10.5万初中毕业生奔赴全市148个考点参加考试。由于中考安排在上午连考两场,考生、家长和老师都得一大早赶考。跟高考一样的是,红衣服依然是中考的“吉祥物”,处处考点都是一派”开门红“的景象。
  备受关注的语文作文题,与去年一样,作文材料也是阅读题材料,为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独立宣言》,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最合适的。生活学习、待人处事都要有合适的方式。要求考生以“合适”为题写作。

  学大教育专家点评作文

  2016年中考作文,是一则材料作文。根据龙应台的《独立宣言》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方式与人相处才是合适的,从而引出以“适合”为题,进行作文。

  这个题目比高考作文题出得好!它比较适合初中阶段的考生的心智年龄段,他们现在正是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阶段,题目在教育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选拔性不错,难度适中。

  对于这个题目,审题难度本身不大,再加上作文材料要求的提示,如学习生活等方面寻找事例,对于防止学生无话可说和准备宿构材料等方面解决得好,基本避免了这种可能性。

  所以,这个题目基本达到了作文考思想、考思维、考语言表达的考核目标。

  关于作文材料,题干表达得非常明白。材料通过具体案例帮助考生理解与人相处的方式如何合适。龙应台的文章写的是母子两代的独特沟通方式,材料减轻了考生读不懂的心理负担,所以,考生审题不会有偏颇。

  关于选材方面,考生既可以写自己学习上找到适合的方法,生活中找到与人相处的适合方法,也可以写自己对于历史或社会现象树立适合的观点和立场等等。内容包罗万象,小至身边事,大至历史文化、社会热点,内涵丰富,层面广,写作空间大。
  
  2016中考语文卷综合点评

    专家:谢海丹、谢先超、陈磊军、张慧玉、邓会群

  2016年广州市中考语文卷沿袭了2015年的出卷风格,题型与分值比例皆相同。

  基础题题型总体稳定,只有第五小题有所改变,2015年是排序题,今年是考查语言的得体与否,难度略略降低。

  以下是其余各大题型的总体点评。

  文言文解词点评:

  8.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3)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4)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
  (5)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解析】考查学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注意如下几个词语的特殊用法。第(1)题中的“辞”是考查了古今异义,在这里指“推辞”;第(2)题中的“属”是“类”;第(3)题中的“芳”是名词,指“香花”;第(4)题中的“怜”考查了古今异义,古义“爱戴”,今义“可怜”;第(5)题中的“辟”考查了通假字,通“避”避开。

  【答案】(1) “推辞”;(2)类;(3)香花。(4)爱戴;(5)“辟”通“避”,避开。

  【解题策略】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等,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多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古文鉴赏与阅读点评: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 客之美我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浔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A项两个“朝”都解释为“名词作状语,在早上”;B项分别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城”;C项分别为“名词,过失”,“动词,到”;D项分别为“集市”,“买”。所考查四个文言词语及其语境,均出自初中教材。

  【答案】A

  10.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考查的关键是“明日”、“孰”、“以为”的字词含义。其中,“明日”意为“第二日”;“孰”通“熟”,仔细;“以为”意为“认为”。

  【答案】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了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漂亮。

  11.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意见,一年后无人再谏言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意内容理解。D项错在“一年后无人再谏言了”,文中信息为“即使有人想谏言,也没什么可谏言的了”,属于信息误用。

  【答案】D

  文言文题型及分析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19/3d2571adb37e4217809abf605b651113.jpg

  文言文的考察是课内文言文,主要从字词解释意思、语句翻译、课文理解三方面来考察。分布在8-11小题,第8小题考查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第9小题选择题3分,第10题翻译题4分;第11小题选择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3分。2016年考试课内文言文复习我们仍需要把这些考点学习扎实,并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文言文,学习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这些趋势,学习文言文我们需要做大以下几点:


   1.所考文言文课下注释都要记诵,并深刻理解其意思,最好倒背如流。


   2.每篇文言文通译一边,落实到每个字,要直译。


   3.文章内容理解要透彻,可通过一文多练来达到目的。


   4.增加课外文言文的学习。

 不仅如此,我们课本所选文言文都是古代文学家流传下来的文质兼美的好文,对我们了解历史文化了解古人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都大有益处。

  古诗词鉴赏题点评: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参考答案】“构筑房舍”或者“傍晚”。

  【知识点】字词理解

  【考察能力】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重点字词的理解。

  【思路方法】 要求学生平时积累古诗词时,注重重点字词的理解,理解是掌握古诗词的基础。

  复习策略:在学生复习中,要做到古诗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熟练掌握;字词理解题在历年考试中都是常考题,引起重视,做到不失分。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傍晚时分,飞鸟结伴,一同回巢。表现了诗人看到鸟儿飞回,感悟到生命真谛,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追求自然安闲的心情。

  【知识点】诗句理解

  【考察能力】考察学生对古诗词句子的理解,分析鉴赏重点句子蕴含的诗人情感。

  【思路方法】要求学生联系全诗的内容和外延,比如景物描写,人物评论,诗人背景等,从而准确地把握重点句子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复习策略】学生在答这一类题型中,喜欢凭借感觉和日常学习笔记的记忆,信笔答题;应该引导孩子,建立全面联系的思路,从诗句的内容出发,合理地分析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现代文阅读点评: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第一篇非连续性文本《互联网安全吗?》,整篇文章由正文和链接材料组成,文本形式与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实用类文本相似。从整篇文章的内容难度来看,属于中等。中等水平的同学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且文章中的观点较为明确。从这篇问题的题目设置来看,前三道客观题都需要考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把握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考生需要对文章所阐述的要点进行筛选及整合。另外两道主观题分别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和要点概括与整合,以及生活常识。词语理解的难度不大,要求考生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最后要点概括及整合,可能是大部分孩子的难点所在,特别是概括、表达能力较差的考生。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第二篇散文阅读《独立宣言》,今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一改前几年考查小说的风格,考查了书信体散文。从文章内容来看,比一般的写景抒情的散文难度要低,考卷中的散文更容易读懂,同时对这篇文章内容把握到位的话,还可以为作文提供灵感。从题目考点设置来看,第一道简答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难度一般。第二道简答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难度中等。第三道简答题考查描写方法及赏析,难度中等,部分考生可能会在判断描写方法上出现困难,因而后面的第二小问赏析也就更加困难了。第四道简答题考查重要句子的理解,要解答此题,同样需要结合语境,难度中等。第五道简答题考查文章中心的推测和理解,此题稍有开放意味,但并不能完全按照开放性题目来答,答题时应紧密联系文本,从文本中找到依据。难度偏难。

  试卷中散文的考查,总体来看,接近高考考查趋势,无论从考点,还是从难度,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考生想要拿高分的话,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解、分析、表达、概括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题目考查的难点没有设置在文章中心的推测上,而是设置在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上,这是顺应了全国高考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潮流。



虎子 发表于 2016-6-20 17:06:59

2016年广州中考语文真题答案与解析来源:http://gz.zhongkao.com/e/20160618/5764a8ba84c8f.shtml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0_5764a7c4e286f.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1_5764a7c5cf33c.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2_5764a7c6c5765.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3_5764a7c785bef.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4_5764a7c8771fe.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5_5764a7c972286.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6_5764a7ca998dd.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7_5764a7cbcef4e.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8_5764a7cce2c1f.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49_5764a7cddb64d.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50_5764a7ceeeba4.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52_5764a7d017fc6.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52_5764a7d0ee9d6.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53_5764a7d1f3745.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55_5764a7d36143e.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56_5764a7d485a6a.jpg
http://files.eduuu.com/img/2016/06/18/094557_5764a7d5128ba.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考]2016广州中考作文:《适合》